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期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投资,是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财政自给率低,贫困问题突出,经费缺口大,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与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比重,加大对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转移支付的力度,设立“较少民族基础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地方财政薄弱地区的投入,加强校舍建设、教材资料和教学仪器等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建设,努力完善这些地区的办学条件。其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争取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国际组织和机构及爱国人士的资助,形成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教育经费筹集途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关教育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法规制度,调节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保证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提高的源泉。针对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较低和民族双语教学工作中双语教师严重不足等情况,一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编制补充机制,在数量上保证较少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对地方少数民族师资的培训力度,提升广大教师们的综合能力,如与民族高等院校及师范院校合作,把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和在职脱产培训等结合起来,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师资队伍,建议设立专项补助基金,用于较少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定期外出学习、培训。三是以对口支援、招聘特岗教师、志愿者的方式选派热衷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到这些地区支教,定期进行轮换,并在其晋级和评聘职称时重点考虑。四是切实改善和提高较少民族基础教育教师待遇,尤其对偏远和艰苦地区的教师,要在保障基本工资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其生活待遇和工作环境,提高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的津补贴,在评职称、评优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使教师能安教乐教。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从纵向教育结构上看,较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缺失,几乎为空白状态,很多乡镇至今无一所幼儿园或学前班。学前教育是帮助较少民族儿童打好汉语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学前准备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较少民族的儿童进入小学就读后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致使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困难和自信心的缺失。对此,政府应大力发展云南较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在资金投入和教师配备等方面给予明确的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办幼儿园或托儿所,条件较差的乡镇可在小学开办学前班,使较少民族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可在语言表达、阅读和基本学习技能方面进行有效的准备,帮助较少民族儿童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其次,要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证明,在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开发少数民族儿童智力,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较少民族地区应积极推行民族双语教学,大力培养培训双语师资,加强双语教材建设,编译出版双语儿童读物,减少较少民族儿童在语言文化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对那些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实行以民族语言为主,汉字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推行以汉语为主,民族语言为辅的教学方式。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加快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他们民族自己的语言为载体,让少数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再者,要加强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较少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缺乏实用技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流失等现状,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材除现有的文化基础课外,还应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编写乡土教材,增加实用技术课程和民族传统文化技艺课程。现有的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生识字以及一些文化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升学或学习其他知识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准备;实用技术课程根据本民族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知识启蒙和初步的技能培训,这样既可以改善学生单调的学习方法,又可增加初中毕业生的入学途径和奠定职业教育的良好基础,也为学生今后毕业返乡时仍可以参加本乡本土建设做准备;民族文化课程使学生对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民族传统技艺有一定的了解,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以及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积极开展教育研究,为云南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社会结构、民族构成和文化组成的多样性,致使其教育发展中的复杂性,而如今针对这些复杂原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不多,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的教育思想落后、教学方式固化、教学内容不丰富、教材和课程的设置脱离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使教育丧失了独特的吸引力,降低了少数民族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在云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提升的进程中,新的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新的实践课题迫切需要科学回答。为此,应高度重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组建强有力的研究队伍,针对较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和特殊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切实提高人口较少民族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在当前国家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面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确立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目标,在巩固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关键环节,解决重点问题,在政策扶持、教育投入、师资培养等方面给予照顾性倾斜,因地制宜、因族施策,以较少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带动整个较少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较少民族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推动较少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早日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作者:张磊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