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情感沟通在化学课中运用范文

情感沟通在化学课中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情感沟通在化学课中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情感沟通在化学课中运用

内容摘要: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着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交流。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着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强调情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识过程、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化学学科特点而言,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深入学生创设情感: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化学生。其次,在施教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只有把握住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有多种,比如:积极;沉闷;消极等等。各种类型的课堂情绪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即可根据学生现实情况来创设相应的情景,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学生们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作为科任老师,应该时常参加同学们的班会、生活会、家长会等活动。学生得病了,应一道随其他同学去医院看望。“爱是心灵的呼唤”,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他们就会对老师“亲”,就会喜欢你教的化学课,这样就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二、适时鼓励激发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鼓励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使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相反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寻求失败的不利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情感,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教师对待差生的的态度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以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差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因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同学的评价和科任教师的评定,逐步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有的学生虽经补课,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失败心态,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适时加强鼓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尤其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更要发挥鼓励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使苦学、厌学的现状转化为”乐学”、”好学”。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难点知识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易记。让学生品味成功学习的欢乐,回味鼓励教育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难点教学中,化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对比、联想、浓缩、提炼等方法,使其中涉及的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电子得与失等诸多概念,清晰、明了地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对学生进行鼓励性提问,适时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进而学生感到的不是这部分知识的杂乱、难记,而是有序、有理、有趣,特别是可让差等学生从对比中领悟到”对立统一”、”物质不灭”等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锤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后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给予尊重,给予帮助。

三、情理兼顾培养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向学生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化学工业获得了飞跃发展,我国的化学科技工作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讲"元素化合物"内容时,可结合我国的丰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新成就,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造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总之,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四、梯度教育探索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根据班级学生实体的具体情况来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探索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曾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例如,在讲"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时,教师可这样导言:大家知道,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极易生锈,为此全世界每年损失的钢铁占当年钢铁产量的20-30%,而在干燥的空气中钢铁制品却不易生锈,这是为什么?怎样保护钢铁制品?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一定会油然而生,揭示课题便是水到渠成之事。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由于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感情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当解决的问题愈困难,所作的努力也愈大,情感也就愈强烈,当问题得到解决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出现,愈能促进其它问题的解决,愈能提高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化学教学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充分掌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产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化学教学论》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3

《素质教育概论》肖文娥王《心理学与认识的批判》皮亚杰发表1925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第四期

《天演论》赫胥黎1893

《中学化学实验教程》戴安邦四川省教育厅1941

德林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