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思想政治课既是学生获得新知的沃土,又是开启学生心灵情感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如果能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那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因此,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激发、调动情感,是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情感;情感教学;应用情感态度
一般发生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是人对周围环境、客观事物自然而然产生的内心态度与体验,具体表现为高兴、幸福、仇恨、厌恶、惊恐等等。而思想政治课又是中学阶段学生们铸造思想灵魂的最主要课程,更需要情感教学的支撑来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理解其中生涩难懂的概念。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重视并合理应用情感教育,是提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呢?
1为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
教师长年累月地教授同一门课往往会产生懈怠的情绪,在课堂中的这种消极对待的情感也会在不经意间传给学生。一些教师上课面无表情,语言不够生动,看重知识灌输与考试成绩,课堂里缺少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自然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只有让教师首先以饱满的精神为学生授课,运用富有节奏韵律的语调、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启发,学生才能同样饱含激情地参与教学活动。我相信教师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会引发灵魂之间的碰撞,进而燃起绚丽的情感火花。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件需要老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准备,以积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老师所想传递的情感。例如,当教师比较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时,我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到一个我设置的故事情结中去。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作为老师要给班级里的学生们排坐位。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呢?生1:可以按高矮,矮的在前,高的在后。生2:我认为有的同学视力不好,可以把他们安排在前面。生3:直接抓阄吧!简单又公平。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方法一与方法二相似,但对于长得高、视力好的同学就十分不公平了,方法三,抓阄看似公平,但矮的和视力不佳的同学就有可能被安排在后排,他们的听课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个例子就好比市场经济下,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样一来,按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视力不好与身高不高的学生在班级中往往处于劣势,如果更不好好地听课了,这个恶果谁来负责?这也类似于市场经济制度鼓励竞争,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以利润为目的,而计划经济中,人们首先考虑的是集体利益,但两种制度都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不同的经济体制都有着自己的弊端和优势。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融入情境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赏识教育激发情感
在政治课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以激励的方式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对学习充满自信。如在讲《生活与消费》,许多同学因为不能准确地理解价格与价值的联系与区别而心急如焚,其实大可不必慌张。教师可以先平复学生易焦躁的心理,一点一点地对比着记忆,并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敢于发问、勇于发现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增强情感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4巧用多媒体带动情感
如今网络资源丰富且触手可得,所以一些视频资料、新闻、音乐等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情感的教材,让学生贴近生活、感知生活,关注社会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设身处地地体味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例如,在《政治生活》中,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笔者播放了近期的一个视频:在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塘沽开发区一家公司的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该事件惊动了全国上下,大家纷纷为塘沽祈福。8月13日,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事引起了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对天津塘沽仓库危险品爆炸事件作出重要的指示,要求尽快控制消除火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力救治伤员。的做法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敬重。通过这段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的领导人以及国家机关对人民群众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些消防英雄舍己救人,为了别人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进而让学生更加懂得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重要意义。
5民主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增进情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民主、愉快地氛围里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获取新知。在思维结构具体化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断内化知识,改被动学习的状态为主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把思维禁锢在同一种方法中。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一定要进行鼓励,即使讲错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消除紧张气氛是进行情感教学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韩丽莉.浅谈高中政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夏立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情智理论教学的实践与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2015.
作者:李雨桐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