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发挥院校优势、培养特色会计专业人才是农类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职责。本文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探析当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从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专业改革;探析
1前言
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公司不断涌现,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农业经济组织的需要,急需大量涉农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特别是涉农会计专业人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为主的高职院校,如何利用农业特色优势,迎合市场需求,改革现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职业素养好、专业技能扎实、具有丰富农类知识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迫需解决的问题。
2相关概念
涉农会计人才是指既懂农业知识又懂会计业务,服务农业、农村和农业经济组织等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农类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懂经济、善管理、精财务、会审计等特征,同时有扎实的农业会计知识,既是懂农业的“通才”,同时也是精会计的“专才”。从“培养怎么样的人?”“怎样培养?”“如何评判培养效果?”三个角度出现,涉农人才培养模式由目标体系、内容方式体系、教学保障体系构成,其中目标体系主要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内容方式体系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施途径;教学保障体系是指师资队伍、实践环境、教学管理与评价等,这也是我们重点探讨的内容。
3当前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培养目标特色不明显
培养怎样的人?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向,作为涉农院校会计人才教育应该有鲜明的农类特色,但通过和其它综合性高职院校、商贸财经类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没有体现出涉农企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会计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培养目标、主要课程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因此不能形成自己办学特色和风格,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适应“三农”需求,也不能和其它高职院校就业差异化竞争。
3.2涉农教材匮乏
在针对学院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64%学生反映教材偏理论轻实践,实务操作少,48%学生建议增加农类知识通识教育。由于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自然课程设置也参考其它高职院校,注重通用型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自然就缺乏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更谈不上开设农业会计、涉农经营主体财务管理等特色课程,因此市面上也很少看到有适合农业院校培养涉农会计人才的专业教材。目前学院使用的教材也是农业特色不鲜明,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特殊要求,自然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农业行业的需求。3.3教学形式单一在会计专业教学上,大多还是采用传统大水灌溉式教学,忽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阻碍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此外,由于教材多选用工业企业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为案例,缺乏贴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教学案例,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胜任涉农会计工作,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
3.4缺乏涉农岗位实训
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实训通常都是在实验室完成,主要也是理论知识的练习,以提高专业技能,但偏离真实岗位,真实任务,所以效果也不佳。同时,在校外实习时也多安排在南宁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也多为当地企业,与涉农公司、农经管理部门、农村中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联系不多,还没有去相应岗位去实习,因此造成毕业学生不了解农业会计实际,不能马上胜任相应工作。
4完善涉农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4.1突出农类特色的培养目标
作为农类高职院校,我们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有鲜明的农类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涉农专业人才为已任,培养既懂会计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广西三农工作及新农村建设。主要能力目标要求如下:(1)培养爱农村、懂农业、精业务、善管理的专业会计人才。(2)熟悉农林渔等农类基础知识,了解广西各地农业发展情况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流程。(3)具备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和熟悉农业会计核算流程、管理规程。
4.2丰富涉农会计理论教学体系
高水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成熟的理论教学,我们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涉农会计人才,必须丰富涉农会计理论教学体系,以“厚基础,宽口径",坚持“通才”和“专才"相结合为原则,与生物、动科、园艺等系部开展院内跨系部、跨专业的选修课,以丰富农业基础知识,培养综合型人才。(1)细化课程设置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也是落实服务三农建设具体要求、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因此,课程设置应顺应涉农用人单位需求,对课程细化,增设选修课程,拓展农业知识范围,开发一些涉农会计课程,从而构成“农业知识基础课平台→学科和专业基础课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实践教学模块”为基本框架的新型课程体系。其中农业知识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管理,农村行政管理基础及农村经济组织经营管理等等,从而确保课程面向三农,服务三农。(2)注重知识融合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侧重、创特色”为指导,对涉农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整合、优化、更新,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课程内容先进性,使得内容能紧跟社会发展;二是补充农类知识,增加农类院校特色;三是增加农业生产活动的案例,提高真实工作体验;四是提高实践活动比例,增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以我们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可以将会计、农业概述、物流、市场营销、管理学、外语、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课程内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从而丰富人才培养体系。
4.3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学生验证知识,锻造技能的重要环节,仅靠模拟会计实习远远不够,应该带领学生深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实地学习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知识,在真实环境下参观参与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从中熟悉真实农业会计核算过程和流程。其次,提高涉农会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力度,与地方农业农村局、地方农类龙头企业、村民合作社共建实践基地,让涉农企事业单位参与涉农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农业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院为例,现在已经和马山县农业局、靖西市农业局、八桂田园有限公司、禄峒镇思侯村飞跃种养专业合作社等合作,定期派出老师带领学生到现场实践,在真实环境、真实岗位上接受真实任务,从事真实工作,获得真实工作体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4.4推进培养方式方法改革
(1)明确教学使命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农类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传播农业经济和科技知识,培养和输送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广西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工作是我们的使命因此我们应将培养涉农会计人才作为培养重点,不走财政类或者综合类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老路,在服务“三农”中探索出适合学院发展、农类特色鲜明的路子,培养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农业创新人才。(2)发展联合培养传统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方式非常单一,我们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丰富教学形式,完善培养方法,实现三全育人。比如我们可以邀请成功校友开展经验分享,邀请农业管理部门、企业负责人开展讲座,利用暑假“三下乡”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利用专业实习到农村专业合作社、乡镇财政所实习,促进会计人才培养多元化,从而提高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3)丰富教学方法会计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我们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结合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农业企业生产核算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把涉农企业具体的工作项目划分成不同的子项目,再划分成若干个子任务,通过子任务、子项目的完成,最终未完成整个工作项目,实现教学目的,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真实的技能,培养了综合的素质。
5总结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涉农会计专业人员需求不断扩大,作为以农类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我们应该顺应时展需求,努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其它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卫欣怡.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5-8.
[2]陶惠娟.职业学院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J].新课程学习,2016(10).
[3]王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4]龚诤.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改革思考[J].财会月,2013(12).
[5]李梦玉,刘广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会议,2012(12).
作者:陆星彤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