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范文

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摘要]通过政、行、企、校的协同合作,构建基于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建、共管、共用”的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使其发挥技能培养、人才对接和区域社会服务等作用,助力于区域经济发展。从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践来看,提高了产学研水平,节约了实训成本,增强了职业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行业培训的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高职院校;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协同发展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强调“率先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1]。这项规划明确指明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不仅要满足教学,还要能够成为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的基地,更要成为推进社会各类培训和服务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高职的实训基地要建立在校企融合的基础上,实现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建、共管、共用”,在区域内能够共享政、行、企、校的优质资源,达到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并实现多方共赢,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与问题

在全国100所示范校、100所骨干校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多数院校都建有覆盖重点专业的实训基地,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技能鉴定等的需求。但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更新,校内实训基地距离与企业融合实现区域共享、生产加工、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多数院校的实训基地存在着建设与使用脱节的情况,更无法实现校企融合的目标。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基地的定位不准确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大多定位为理论教学的实践场所,主要是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的使用需求,但相对于企业的生产与社会培训,现有的实训基地是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此种情况下,学生不可能通过实训基地的实践习得真正的技能,教师也不能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的真实设计和生产等相关工作,企业也无法使用这样的实训基地完成自身的生产以及与教学相关的项目,这就导致实训基地无法向企业开放使用,进而造成资源浪费,无法贴近实际工作,更谈不上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也陷入困境,仅仅能够满足学生上实践课,不能够充分地结合多方的需求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2]。

(二)实训基地的校企融合不紧密

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会有前期的调研分析和需求分析,这些分析往往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但缺少本区域相关企业技术需求的调研分析,部分学校仅仅是参考了其他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而没有深入企业了解本专业领域内人才实践技能的真正需求。同时,作为企业,也没有高度重视本地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企业自身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脱节,学校仅仅是购置一些教学设备或者生产设备,但这些设备的配置却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最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在学校也找招不到合适的员工。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实际上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存在隐患[3]。

(三)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要完成实践教学、校内实训等一系列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授课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但是由于校内的教师多数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匮乏,况且,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与实际工作环境不同,因此,实训师资短缺的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症结。尽管通过高级技师或者人才的引进可解决师资问题,但是由于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脱离实际生产,学生在这里也得不到完整的实践技能的提升,教师也不能通过实训基地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一种闭门造车的恶性循环,实训基地的师资力量逐渐薄弱。

(四)实训基地的开放程度不够

目前,实训基地除了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外,其余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和场地的使用率很低,尽管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在实训室完成课下学习、技能大赛的训练等,但是整体而言,实训基地对外开放的程度很低。虽然实训基地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但是由于受实际环境的限制,也没有在实训基地开展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没有这样的对外服务,实训基地就距离能够开展实际生产的工作环境渐行渐远,更没有实现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不断落后。因此,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仍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这不仅会导致实训场所脱离实际生产,实训设备和企业文化内涵建设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技术需求,更缺少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校企融合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

二、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意义

本质上,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为区域内企业服务的。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企业也要改变以往对人才的引入途径,改变引进毕业生后还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培训和实习的思路。通过实训基地的共建,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过程,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这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储备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强职业教育的辐射作用

社会服务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能够发挥其自身的软硬件优势,以实训基地为主要载体,将实训设备、教学团队和具有一定本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生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中小型企业开展社会服务,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以及资源共享;同时也可以和地区内的其他高职、中职院校互相共享实训资源,实现共享型实训基地资源共用;也可面向社会,开展就业培训、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性培训。通过实训基地开展面向企业、院校和社会的各种服务,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辐射作用[4]。

(二)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围绕着人才培养而开展的,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要任务是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实践生产当中,掌握职业岗位技能,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实训基地的企业化和社会化便于学生尽早地接触企业文化和竞争意识,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而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相融合,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

(三)大幅降低投入成本,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的实训室建设一般都是为了满足本校实践教学需求,由于受资金的限制,采购的设备机器未必是行业最先进,数量上也未必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建设各方参与共享型实训基地,企业可以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和员工培养的需要,采用折价或者捐赠的方式为学校提供软硬件的设备资源,当然,实训基地也要支持企业开展相关的服务;其他院校也可以采用资源共建的形式,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之间共享实践教学软硬件资源,提高了实训室的使用率,同时,也解决好了设备归属和实训室管理与维护工作,实现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学校产学研水平,促进政、行、企、校协同发展

校企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双方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更是合作的基石。学校应运用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聘请企业的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化标准在“学”和“研”的方面提升研究能力,实现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和技术资源解决产业中的技术壁垒、研发难题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转型与院校开展定制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同时,学校应该对为企业培养人才充满热情,并与企业积极合作,真正实现校企融合。这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最终实现了人才技能培养的贯通[5]。

三、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融合是前提。学校应该与区域内优质的企业展开合作,实现人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育目标,按照企业生产建设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开展教学、职业技能鉴定,而且能够为企业提供生产场地、员工培训和技术研发等服务,并配套合理的管理制度,营造一个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和企业开放、共享、合作的共享型的实训基地[6]。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明确两个原则,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二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只有围绕这两条原则来建设实训基地,才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一)以政府为主导并统筹规划建设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全面统筹和规划。政府应该合理优化高职院校和企业资源。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应该转变思路,鼓励多方投资,创新投资保障机制。共享型实训基地要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要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需求,也要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避免资源闲置,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区域内兄弟院校、中职院校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该是政府投入、学校投入和企业投入三部分,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规划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不仅能够满足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服务;也能够作为企业的生产、准员工的培训基地;同时作为政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场所,真正使实训基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实践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实训基地可以采用校内外共建的形式,即学校内部建设实训室的时候一定要满足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企业的一些生产场地可以用来供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互补可以让双方都能够解决自身的实际需求,更合理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的平台。同时,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例如实训基地的安全操作管理、使用流程管理和设备维护保养等一系列规整制度。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实践相关环节

实训基地的建设归根到底要围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一定要突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所学即所用。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论学习以外的实践教学,应该采用师傅带徒弟结对子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跟随实训老师、企业的技术大师不断地进行实践学习和练习,至少要达到初级的水平。比如计算机程序开发,学生在跟随企业的工程师能够完成一些小项目的需求分析和代码编写,至少能够完成一个小项目的完整流程,这种经历对学生后期的就业至关重要,只有这种突出实战的实践培养经历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优势。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下,企业技术人员应主动组建技能大师团队,专门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样,企业也有选聘毕业生的优先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使企业能够选用到优秀的员工。

(三)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因素。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需要丰富的从业经验。因此,“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没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达到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的。根据教学需求,围绕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定制教师培训进修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完成企业实践,加深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能的提升。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共建的契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队伍,同时,企业也可以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解决企业自身的技术难题。学校也要对教师企业实践配套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教师教学和自身利益不受影响,真正提高教师参入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在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提升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度

校企融合,最重要的是找到彼此双方的切入点,实现相互弥补和共赢。明确双方在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地位和职责。首先,需要政府给予企业方面政策鼓励,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地方职业教育中去,通过校企联盟构建职教集团,搭建一个企业和学校的交流平台。其次,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开展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职业院校的合作,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形式,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员工队伍,运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完成企业的研发和改进等方面的工作,真正实现校企融合、合作共赢。

(五)开展实训基地国际化合作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我国在相关行业输出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必将输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职业标准等。学校应以此为契机,面向相关行业开展留学生的技能培养,引入“一带一路”国家的培训项目,在实训基地开展国际化的行业培训的同时,提升所在区域行业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和产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却存在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企业招聘找不到适合人才的困境。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化解这一供需矛盾,从而实现多方受益、资源共享的目的。合理运用政、行、企、校的优质资源,实现职业教育有效共享,并面向区域内社会全方位开放,使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成为校企融合的载体、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和服务社会的窗口。职业教育重实践,实践技能的培养主要在实训基地开展,推进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2018-02-20].

[2]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2):52-54.

[3]王增春,李刚峰.校企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151-152.

[4]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70-73.

[5]汪临伟,李良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8):44-45.

[6]孙杰.区域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0-22.

作者:沈洋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