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范文

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中教师的主体作用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职教育,必须主动认识和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创新将办学要素重新组合,增强办学活力。在此过程中,培育创新文化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教师是创新文化的引领者、创造者和实践者,因此要把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首位,通过打造优质的师资团队、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搭建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文化培育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关键词:

教师;主体;高职院校;创新文化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2015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着力点。高职教育是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更加自觉地担当起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能力。因此培育高职院校创新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高职院校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战略空间。而教师是创新文化体系的重要主体,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教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为突破口,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进一步解放和激励教师进行更多的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培育高职院校培育创新文化的关键。

一、教师是培育高职院校创新文化的重要主体

教师是培育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引路人”。目前,高职教育总体社会评价不高,学生被认为是“差等生”,只是做事的“胚子”,不是创新的“料”。这种状况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有密切关系。传统的“鸭式”教育,理念保守、方式单一,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这不是部分精英的专利。高职学生并不缺乏创新潜能,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好生”相比,他们更早地融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角色定位也更准确。因此,应针对高职学生的独有特点,因材施教,加强引导,充分挖掘创新潜能,促进他们由“机器人”向“技术人”、“创新人”转变。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主体,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引领全校创新的关键。新时代教师应转变过去“述而不作”、“坐而论道”的传统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

二、发挥教师在高职院校创新文化培育中的主体性作用

“国家创新,教育为本;教育创新,教师为本”。教师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创新活动中能否充分施展才能,是决定成败优劣的关键。只有推动教师的创新主体意识不断觉醒,才能为创新文化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因此要把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首位,挖潜力、激活力、引外力,培养一批勇于创新的教师团队。

1)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注重打造青年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切人点,深化教师培养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完善青年教师晋升机制、选派教师出国研修、开展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提升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参与技术革新、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鼓励教师将科研领域创新思维和创新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训中,并从骨干教师中遴选出一批创新思路活、动手能力强的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扶持组建创新团队。探索形成创新团队的途径,支持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尝试。设立“科技创新团队计划”,专项经费资助,鼓励跨科室、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积极发挥创新团队的力量,同时整合“存量”,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向团队集聚。

2)构建科学的导师制体系。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学科门类、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的不同确定学习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的比例和次序,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创新工作的指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近年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蝉联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获得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全省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等多项殊荣。

3)实施有力的奖惩机制。制定《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与考核办法》等制度,引导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争取高水平高层次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奖项。建立“科技银行”系统,为每位教师建立账户,以积分制形式统一管理科研创新活动贡献值,根据教师在科研创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记录积点,对其科研工作实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以此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全员创新意识,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和潜力。

4)搭建完善的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实现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从事创新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通过创新平台来体现。打造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是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成果孵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学院按照“总体规划、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的要求,大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学院薛窑科研实训中心实行企业化运营模式,创业指导教师依农时设立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创业团队参与到各个子项目中,并建立弹性学制,将学生的创业绩效与学分互换。鼓励教师积极深入企业,开展应用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企业建设一批“教师工作站”,专业教师轮流进入工作站学习和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与企业合作建立“双主体”办学机构,混编教学标准、师资、资源、文化等,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组建行业理事会等专业合作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包括园林设计研究所、环境质量检测分析中心等,成为引领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源和创新源。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平台。打造学院科技孵化器,专注于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并以此为平台,把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导师、投资人、企业、政府等资源聚拢在一起,借助名师团、企业家等多方力量,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见习、产品沙龙、项目路演、融资支持等服务,成立种子基金、创投基金服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孵化、成长、落地一条龙服务。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与政府相衔接、服务大学生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工作机制。

作者:朱敏敏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