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何有效的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职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改革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随着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的改进相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重点对学生的应用性能力进行培养,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1)缺乏真正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教材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并与地方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高职院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的经济学教材都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来更新教材,还采用传统的教材,内容没有能够将社会上的热点、重点问题囊括在内容,教材内容显得陈旧。例如在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中,没有将微信营销、众筹营销等内容融入到教材中,也没将一些传销等反面的内容融入到教材中,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学生对这种传统的课程编排方式不干兴趣,觉得课程内容没有价值、没有实践意义,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教材就不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经济学知识。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还浪费学生的时间,也就谈不上达到现代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加快新的经济教程的开发,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在教材中要添加案例分析、并注重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最新知识。
2)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高职院校的经济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学生只是记住一些重要的概念与数据,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较差,而且实践能力也比较差,学生在毕业后,遇到经济学方面的实际问题时,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应用能力比较强,只有培养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性也比较差,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机动性与灵魂性,教师也没有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将经济中的新观点、新方法传递个学生,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通过改革和创新,来寻求一种能帮助学生获得熟练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3)有限的专业化教育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只有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导致经济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对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还是沿袭传统的经济专业人才、经济学专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的整体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在整体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所了解,所以高职院校经济专业的学生要能够全面的了解信息经济发展的规律与知识,使科学技术知识与经济学知识相互补充,使得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经济学生规律来解释市场现象,如开设《经济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等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当代大学生不但具有科学技术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
二、高职院校经济类课程改革的策略
1)积极的编写新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组织优秀的教师共同编写教材,将当前经济学科中的前沿知识编写到教材中,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经济专业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并能够结合当前的现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接受经济学课程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会学生能够利用全球网络和图书馆去获取经济学信息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掌握目前基本的经济学知识,运用经济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进行实践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充分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对复杂的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来探究政府的经济政策或者现象,从而能够有效的探究和分析现实中经济现象问题,学生应该学会把他们所获得的经济事实、经济学理论和资料、数据等转移到现实中的问题,借助现实中的经济现象或者问题,通过分析、评价、推理,创造出新的经济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改革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应用,高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经济课程的认识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样,也可以运用网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微课教学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来提升课程的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的认知态度,提升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的理解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经济学知识,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是塑造高素质公民的要求,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3)拓展学生专业实践的培养方式。在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的实际与社会的要求,将产学研合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型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运用理论知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充分的教育学生们拓展自己知识面,分析当前的经济现象,着眼于学会怎样独立操作,怎样分析和处理问题,学会把理论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处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的能力。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重点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应该要求他们有高水平的经历或实验,这样才能有效的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重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题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结合社会的经济现象,要求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楚明.大众化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与板块课程[J].教学研究,2013(12).
[2]周春平.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微观经济学实践性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7).
[3]刘驰,舒劲松PBL模式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PBL引入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实践[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作者:梁伟 单位: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