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就业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发展范文

就业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就业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就业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发展

一、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明确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定位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定位给出了明确的说明:“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1]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高职教育是中国新一类高等教育,它与原有的高等国民教育属于一个系统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普通高教整体发展方向是培养精英人才,属研发型,其教学是以知识为主体;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大众化的高级人才,属操作型,其教学是以技术和能力为主体,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作为高职院校团组织,应当深入研究高职教育的特点,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开展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一方面要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点,深化专业技能来开展共青团工作,丰富共青团工作的内容,延伸工作手臂。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培训,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努力把握高职学生特点,增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等呈现多样化态势。社会上部分人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导致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是非观念等发生变化;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很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在不断下降,有些甚至降分录取,部分低分学生跨进了校门,使得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特别是院校跨省“对等招生”的实行,使高职的生源构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学生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家庭差异、贫富差异以及接受教育的差异日益显现,学生的知识结构、人际交往、个人经历、主体意识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太乐观,学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会更大。[3]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使高职学生表现出如下一些特征:

1.对个人价值的困惑,重利轻义。高职生对理想期望过高,希望有所作为,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蚀,使得本来理论根基浅、辨别能力差的高职生缺乏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过分强调自我,只喊理想,却不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学习、做事讲代价,怕吃苦,表现出重实惠轻理想,重技能忽视做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奉献的价值观念。

2.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欠缺,不求上进。许多学生的学习不具有计划性,不考虑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基本上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应付作业为主。由于学习的主动和探索性不够,学生上课几乎不提问题,对不懂的学习内容也难以表达哪里不懂,为什么不懂。同时,多数高职生的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纪律松弛,上课或自习看小说、睡觉,混时间大有人在。相反,在会老乡、谈恋爱、玩网吧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3.表现欲强,但自我要求不严。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来自于职高、技校和中专,他们组织活动能力强,善于与人交往,表现欲强。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扭曲了这种表现欲,表现为身着奇装异服、在大庭广众之下喧哗打闹以显示自己,以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为个性,以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为有风度,甚至认为藐视师长、打架斗殴是个性张扬,是追求时尚,是表现勇敢等等。

4、学生心理问题日渐明显

大部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吃力,加之有的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及感情波折痛苦等原因,个别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客观,有的学生感到迷茫、苦闷、烦躁、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多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或就业压力等几方面的负担,造成部分学生消极和心理不适应,日渐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面对压力,许多学生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上课分心,下课揪心,平时上网,考试作弊。[4]

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针对性,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愉悦的工作空间,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充分的尊重和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要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激发高职学生参与团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团组织的主人,从而推动共青团事业朝气蓬勃的发展。

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共青团工作不断创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办学方向,高职院校的共青团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一宗旨,不断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1.工作定位创新。高职院校承担的主要责任在于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包括共青团工作在内,各方面的工作都应当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工作展开,共青团工作不能停留在发命令、喊口号的肤浅表面,而是应当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真正熟悉青年、了解青年、走近青年,把共青团工作纳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布局当中,将共青团全部工作定位在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基础上,要在稳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方面有所作为。[5]

2.工作内容创新

创新工作的内容就是要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高职学生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重点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培训,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共青团工作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着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能力提高和学风建设方面开展创新,要注重培养青年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3.工作手段创新

高职共青团要想在工作手段上创新,不断工作实效,就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注意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力量,运用科技手段,设计出团工作的新构架。要更多地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导青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素养。活动是共青团工作的有效载体,新时代的青年知识面宽、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政治诉求的实现方式呈现多元特点,以传统的图书、看报、讨论、参观考察等形式来凝聚青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各项活动必须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借助真诚、坦诚,辅之以网络技术、沟通技巧等,才可能真正吸引更多青年自觉参与共青团的各项活动,稳步推进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

4.工作机制创新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6]对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应当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的绩效评价标准,对考核效标只作原则规定,不做过于详尽的限制性描述,以免限制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在考评办法上更多采用成绩直接记录法,重点记录工作创新度,学生参与率、满意率、职业能力提高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状态等,作为最终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引领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持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