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核心概念联想教学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为依托,综合运用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方法,采用知识结构图、时空轴等思维可视化方法,使不同核心概念间的客观联系得以科学凸显,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
历史概念之间并非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依据历史概念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方法引发持续的教学刺激,引导学生自觉构建历史事物之间联系的思维过程,被称为联想教学。历史概念之间的合理联想,必须依托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能使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有机整体,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适应当前高考“中外关联,古今贯通”考查要求的有效教学路径,也是帮助学生明晰各模块核心概念的重要教学方法。因此,利用历史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
一、唯物史观是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的理论指针
唯物史观是昭示人类社会演进法则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只有充分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因而,联想教学应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先导,始终不渝地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探究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唯有如此,才能将看似零散且相互孤立的历史知识以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加以整合。我以“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为例,主要采用因果联想的方式,通过揭示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说明唯物史观在联想教学中的应用。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中国社会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因此必须运用唯物史观透视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教师应充分利用商鞅变法这一知识载体,使学生把在政治学科中学习到的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有效迁移到历史学科中,让学生明确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应用的具体路径。教师可以运用示意图的形式展现战国时期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逻辑关联,从铁器、木器、石器这三种生产工具在物理属性的认知入手,从人力、畜力、水力(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这三种农业动力在劳动效率的比较入手,分析铁犁与牛耕的结合是如何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由集体耕作走向小农经营的,进而引出小农经营这种生产模式对经济基础由井田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历史变迁的作用,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理论视角让学生领悟商鞅变法的经济动力。商鞅变法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反映了战国中后期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逐渐瓦解,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主导下通过锐意变法逐步走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治变革,这一变革既离不开封建土地私有制这一经济基础的坚实支撑,也离不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领域私学兴起引发的百家争鸣现象所提供的思想武器,它们共同为商鞅变法的展开创造了重要条件。如图1所示,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师生通过对不同历史发展要素的串联分析,使“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相关历史概念得以按照因果联系有效整合,有助于提升高中历史联想教学的效率。
二、时空观念为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提供了思维路径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教师要对各种纪年法和历史地理区域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划分方式,为学生逐渐形成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意识创造条件,使基于时空观念的联想教学具备合理的思维路径。我以“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为例,根据历史事物之间在时空向度上的彼此接近展开接近联想,说明时空观念对联想教学的深刻影响。十月革命这一知识点的整体记忆对很多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不少学生没有在社会转型的视角下把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时空条件的特殊性,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孤立地记忆这些历史事件,因此效果往往不佳。教师可以运用时间轴的形式按时序微观构建十月革命相关事件的接近联想。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师生借助唯物史观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外因分析法解析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作用,观察俄国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合作与斗争,从而勾勒出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程: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基础由封建农奴制变革为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但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沙皇专制统治成为制约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而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势在必行。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建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1914年沙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临时政府拒绝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这两个性质迥异却同年爆发的革命,实际上反映了俄国人民致力于社会转型的艰辛历程,教师可以对十月革命相关事件的关系进行梳理:二月革命(两个政权,两条道路)→《四月提纲》(两条道路和平过渡的愿景)→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无法共存,和平过渡愿景破灭)→十月决议(武装反抗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无产阶级夺取统治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重要文件签发(无产阶级政权初创,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现实)。这种基于时空观念构建的联想教学使教师既可以以十月革命的联想教学为中心,使《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创建、十月革命成功得以有效联结,以点带线地构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这一教学主线,也可以以十月革命的联想教学为中心,展开关于二月革命与辛亥革命、十月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中外联想教学,极大地提升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的广度、高度、深度。
三、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的基本方法
史料是人类形成相对客观准确的历史认知桥梁。师生通过对现存史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实证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借助基本的时空观念,使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以无限逼近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史料实证意识以其事实判断的价值取向彰显了历史学科科学性的基础。在真实可信的史料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不同史料的历史叙述所蕴含的思想倾向,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做出合乎实际的价值判断,因而历史解释体现了学生联想学习的思维深度。下面以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这两个性质相同的历史事物的相似联想为例,说明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在联想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列强侵华和人民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政治史的主旋律,农民阶级在反侵略运动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属于典型案例。不过,这两场运动对西方列强和西方文明的态度着实让学生感到困惑:同为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对西方列强和西方文明的态度大相径庭,但为何却共同走向失败的命运?史料1: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史料2: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义和团揭帖通过对翔实可信的史料的深度解读,通过对“自由出入”“照常经营”“勤王天事”“见洋人杀”“见洋货烧”等关键词的悉心揣摩,可知太平天国与义和团在对待西方列强和西方文明的态度上看似南辕北辙,其实可谓殊途同归:太平天国领导人对西方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洞穿西方殖民者实用主义的外交套路,而义和团领导人则盲目排斥西方文明,逆历史潮流而动,实际上共同说明了农民阶级由于狭隘的眼界无法将西方文明与西方列强的历史作用区别对待,共同折射出了农民阶级对西方列强和西方文明的认知停留在感性阶段,因而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实现近代化转型。这种相似事物的对比联想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重任”论断的认知。
四、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的人文追求
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传导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功能,要将学生培养成对国家、民族、人类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新课标将这种思想倾向提炼为“家国情怀”。因此,联想教学不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相互关联的历史知识为终极目标的,而是通过知识体系的构建促使学生多维度地认识人类历史,以历史的温情孕育经世致用的人文情怀,以广阔的胸怀接纳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从而树立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我们可以通过性质与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的历史事物之间的对比联想,通过对不同历史事物间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为学生感悟历史发展趋势创造条件。20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的世纪,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相互斗争、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诸多发展经验。教师可以打破教材专题的设置,重新构建“20世纪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度调整”这一微专题,尝试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等核心知识点进行联想,从背景、内容、特点、作用等角度分析这些经济体制变革的差异,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发掘这些经济改革之间的相同旨趣,从而深刻体现人类发展思想的交融性,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都不能故步自封,都必须积极地相互学习借鉴,只有这样,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都在“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处理上走过弯路,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持经济要素动态平衡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虽然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是少数派,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一定能笑到最后,我们要坚信兼具社会主义价值功能和市场动力机制双重优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蕴含的惊人发展潜质。
五、结语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五位一体,共同指向了“立德树人”的高中历史课程根本任务,这与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强调知识贯通和价值渗透的理念不谋而合。高中历史概念联想教学不仅要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机制,探索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联想方法与历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知识结构图、时空轴、知识提纲等思维可视化方法,最大限度地呈现不同历史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而且要注意站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新基点上,着重发挥唯物史观对联想教学的理论指导、时空观念在联想教学中的思维导引、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在联想教学中的方法引领、家国情怀之于联想教学的价值导向等独特功能,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对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度学习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1]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第六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彭金娣.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历史事件的尝试———商鞅变法的哲学思考[J].新课程(教研),2010(1).
[3]宋桐盛.高中历史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4]周尚文.十月革命: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选择[J].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
[5]徐洁.“史料实证”素养的养成探究[J].历史教学问题,2018(1).
[6]缪建明.基于史料实证指向历史解释的历史叙事教学———以《新航路开辟》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
[7]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邵清.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认识与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18(1).
[9]龚培河.“中轴线”理论及其视野下两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比与反思[D].济南:山东大学,2007.
作者:李文巍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