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3篇)范文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高中历史课堂(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3篇)

第一篇:问题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进步,国家对历史教学课堂也逐渐重视起来。问题讨论教学法是当代授课中的新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环节。问题讨论大多数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通过问题讨论教学法开展历史课程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给予学生足够自由开放的空间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讨论。本文对问题讨论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地探究,并对其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问题讨论教学法;高中历史;有效运用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成长,高中历史授课也不断地追求新方式。通过高效的讲习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进程。在传统的历史讲习课堂中,教师会对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但是教师没有对讨论环节做出详细的计划,提出的问题也没有目的性,导致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效率,教师更加注重的是问题的创设方式和内容,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小组思考和讨论。这样的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讨论动力,以及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讨论形式的设计,给学生更加自由充裕的空间,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研究的好奇心,从而也达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问答式讨论环节的设定

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问答式教学都会被教师广泛地运用到授课中,这种也是授课中最常见的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问答式教学运用得极为简单,对于教学问题设计的偏离平均水平,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关系也没有合理把握。这样的课堂气氛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教前准备,理清教学知识的思路,清楚自己提问的问题意义和目的所在,通过问答式讨论环节的设定进行授课。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的爆发》一课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讲习目的,让学生通过本课的讲解学习到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是怎样正规建成的、《论持久战》发展的含义。首先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先进行课堂指导,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创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什么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通过这两个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环节的开展。教师在学生回答的环节中进行鼓励和表扬。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动力、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同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够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从而教师也提高而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角色饰演讨论式讲习环节的设定

高中历史的授课方法是非常多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讲习内容进行课堂模式的设计。在传统的教学讲习中,教师的讲习模式单一,课堂中的环节设立的没有趣味性,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神,接受不到教师所要讲的重点知识。所以教师要把自己要讲的指点知识进行设计,把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环节带入到教学课堂中。例如,在进行《文艺复兴》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牢记薄伽丘等名人及主要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意义。然后教师进入课堂导入环节,给学生介绍文艺复兴是什么意思,14世纪前后意大利人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非常热爱,然后教师运用幻灯片放映工匠在修复挖掘出的古代雕塑,进行讲解。这样的课程导入之后进行角色饰演讨论环节,教师可以从历史布景出发,让学生亲自体会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任务,并针对教师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

四、情景讨论式教学环节的设定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情景模式教学法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讲习方法。在传统的历史讲习模式下教师只看重学生历史知识的应考能力,而轻视了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讲习内容,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理清教学思路,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在考前给学生机械性地做卷子习题、机械性地默写历史内容,这种方式长久地用于高中阶段的授课中,会造成学生讨厌历史这门科目,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历史成绩下降,也失去了学习历史科目的热情。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讨论式教学进行课堂环节设定,例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讲解时,教师首先明确自己的讲习目的,在这堂课的讲解时,要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客观条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及主要航线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扩张的区域和主要特征;殖民统治的结果;扩张时期的开始对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教师进行课堂导入,运用播放纪录片的方式给学生这一个情景的创设,然后观看完纪录片之后,教师进行问题布置,让学生思索新航线开发的路线,评价哥伦布连同航行美洲的行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求知欲,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结语

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对自己的讲习经验的展开不断总结与反思,设立出各式各样的授课方法。问题讨论教学方法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授课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气氛、对学生接受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根据讲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高自己的讲习质量,促进高中历史课堂讲习的有效性,选择正确的授课形式,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镠镠.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6(16):62.

[2]李彩青.融合生活,启发思维———刍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生活教学法的有效应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4):45.

作者:文江萍

第二篇:高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探究

摘要:现代教育提倡有效教学,要求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作为高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学科教学自然也紧随潮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而导学教学法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方法,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本文针对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课堂;导学

一、引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加深,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对如何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作为新型教学方法的导学教学法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的有效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所以探索高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的可行性

对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导学教学法是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导学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导学案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整理知识,还要阅读思考,有利于开发思维,发挥主体性作用,而且教师不再局限于教育者角色,而是扮演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导学教学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供学习方法,使他们对历史学习充满兴趣,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导学教学法还是归纳总结课堂知识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创建知识体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地发展。总的来说,导学教学法就是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为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让他们在学习与复习的同时还能进行反思与归纳,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

三、利用导学教学打造高效高中历史学科课堂的策略

(一)设计在兴趣爱好与教学实际基础上的导学教学环节

课堂导学旨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教学,即利用历史学案促进学案和教材的有效结合,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因此,设计在兴趣爱好与教学实际基础上的导学教学环节至关重要。第一,导学案编写。课堂导学的关键在于导学案编写,所以历史教师要提高对导学案编写的重视,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即在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大纲》分析与探究,保障导学案与学习主题相符合,起到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目的;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导学案设计,提高导学案针对性。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学习能力等,体现学案的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取得进步,同时还要深挖学生资源,为学生提供导学案编写的权利,提高导学案适应性,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第二,学生自学。课堂导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和自主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结合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进而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预习,并对学习进行检测。导学教学法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而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逻辑性较强等,因此在学生自学时,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学习重难点知识,从而掌握技巧构建知识体系。第三,课堂讨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既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又要尊重教师主导地位,对于课堂导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即在学生完成自学的基础上对其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一来掌握他们的学习困难,二来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即引导学生以交流协作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做出解释与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第四,问题答疑。在自学、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于此,历史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自学或课堂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与难题进行答疑,需要注意的是,在答疑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切忌直接说出答案,以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第五,达标归纳。简单来说,达标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历史题目设计,保障历史题目的基础性与探究性;归纳指的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反思等,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

(二)发挥历史导学案启发性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的积极作用,还要突出导学案启发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历史内容与学生实际设计合理且具有启发性的导学案,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与问题探究条件,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从而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提升综合能力。一般情况,历史导学案涉及学习目标、探究题、重难点知识、学习活动安排等内容,对于内容的设计,则应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选择有效的学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如讨论、总结等,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提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学生学习与导学教学法运用创建良好的空间与环境。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开展高中历史学科有效课堂导学是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理应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在掌握导学教学法特征的基础上将“学”与“导”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历史学案导学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甘谷列.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3(07).

[2]刘大中.导学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02).

[3]周兵.“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黑龙江史志,2014(07).

作者:李芳

第三篇: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我国教育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再加上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全国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以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人才需求。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努力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适应时代要求。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进行应用就是如今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形式,有利于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结构,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本文首先对同课异构的具体概念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对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现状和应用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中历史课堂;应用现状;应用策略

同课异构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凭借良好的教学素质,灵活的运用教学材料,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运用最合理的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历史是教材最为统一,教学最容易也最困难的教学科目,因为历史不可以改变,不可以扭曲,教师教学只能够在教材的限制下进行,极为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说优秀的历史教师都要拥有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实行同课异构就是希望通过不同教师之间的相互比较学习,从而取长补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同课异构的具体概念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特点,借助已有的教学条件,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备课上课。我们实行同课异构就是要求教师在相同的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并希望相互之间能够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形成的不同教学效果从而开拓教师视野,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彰显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二、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现状

同课异构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进行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教师对于同课异构这种模式不够重视,不愿意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片面认为自己的教学模式才是最好的。还有些学生在不同教学风格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适应。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选择的主题不够合理,没有统一的比较标准,或者主题范围不合理,不能够形成有效对比,使得同课异构不能很好进行,还有学校不重视、没有更高一级专家教师理论的指导、无法有章程成规模地进行等问题,使得同课异构的活动难以进行。

三、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和主题

同课异构,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主题内容的要求下,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我们的目的就是将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相互之间进行互补。既然相互比较进行研究,就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主题,目标要有一定的范围,主题也要有一定的标准,用同一标准衡量和评价这样才使的课程有可比性,能够使教师在一定的界限内进行对比,不能够胡乱进行比较,如把赤壁之战和林则徐进行比较,就非常不合适。因此要在同课异构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和主题。例如,在历史中汉武帝和唐太宗,分别作为强汉和盛唐的两个著名皇帝,对他们在位时的功绩和过错就可以进行详细对比,在同课异构中教师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风格进行教学,实现教学之间的交流。

(二)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在历史课堂上应用同课异构就是要以不同教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们教学水平上的提高和互补,追求的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理念,是要教师能够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优点,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是要教师盲目学习甚至照搬他人的教学模式。由于知识基础、理论理解和教学手法等的不同,每一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加上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师教学的方式可以相互学习,但是不能直接照搬,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风格。例如,在历史教学中讨论历史文化的变迁,年长的教师经验丰富,学识渊博,教学设计能够深入浅出,进行旁征博引,通过对古今历史文化人物的对比,再到社会发展的变化进程,最终进入到历史文化的变迁论述中,使学生听得激情澎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年轻的教师想要照搬年老教师的教学方式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长时间的阅历和经验积累,不过年轻教师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年老的教师有经验,那年轻的教师就有朝气,有活力,可以通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源,制作课件,通过视觉效果向学生展示,从而进行教学,吸引学生兴趣,提供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这也是一种适应自身的教学风格。同课异构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也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福琴.实施同课异构,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新校园,2014.

[2]林桂平.“同课异构”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环节的优化———以《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

作者:郭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