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教学发展途径(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育人,可以看出大家对于未来还是有向往的。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关于对美育教育主要分为三个方式,通过这三个方式完成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想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重要的是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而对于最重要的方式是在各门科目的学习中穿插进行。因为该门学科的特点和特殊性使得历史这个课程的美育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们的意愿进行教学,根本目的是从该门课程中知道美,要从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发现美,帮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一、在历史学科内容的多维审视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对历史进行研究的老师对该门学科存在的价值怎样可以提高一个高度也可以说在对该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教学的重点在哪里。海德格尔提倡的“此在与世界”与旧的“形而上学”有着明显的差别,而这个理论解答上面的问题。依据他的理论,这门学科的显性和隐性是存在一定联系的,大家经常看到的历史的审美观隐藏在它的无穷性和隐蔽性中。这是大家用来了解这门学科的无边性和无穷性的依据。比如老师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同学们不可能单单只用理科的想法,而是应该了解青铜器的构成,里面的组成之间的对比。我们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对于美的理解来了解它,重要的是知道它背景下隐藏的可能,对于它的各种存在的价值都需要深入的剖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和特有的空间中人们对文明的产生起了推动的作用,而它需要经过一些不一样的标志来进行传达,这也说明它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追求。比如在文明产生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艺术品,能够很好地为大家展现过去的时间人类对于美的认知,也表明了那个时代对于生活的认识。而大家可以通过古陶器、青铜器的纹饰来了解那个专属的时候人类的精神世界,通过精美的玉器、瓷器了解那个时候人类对于美的认知,从生产力、信仰、审美等角度了解我国历史的悠久,通过这些学习可以促使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同学们从各种不同的方面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帮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美,了解美,制造美。
二、在历史学科内容意蕴挖掘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美感
该门课程包含着很多的对于美的教学内容,站在该门课程的内容上分析,在课堂上穿插着进行美育教育是该门学科讲授美育的主要方式。比如在高中阶段为同学们选择了三门关于科技指导的课程让同学们开阔自己的视野,可是老师们却对所教的知识剖析的不够深入。比如我国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和西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人生哲理?同学们假如只是将眼光放在学习内容的表面,而把深层次的知识略过,不可能了解科技文明需要传达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从了解美的角度考虑,认识科技的历史,肯定必须对科技和人文关系的研究和科技伦理问题的谈论。同学需要了解“科学决定论”的弊端,我们要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了解人类的进程,知道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我们才可以让科技很好的帮助人类。而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帮助同学们根据“军事现代化的价值反思”“科技进步与人的幸福”“克隆技术与科技伦理”等问题进行谈论,这样同学就可以脱离课本,以此可以对人类的文明进行推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有了特别大的改变,可以说对人类的文明有了较好的影响。
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怀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对于美的理解的知识,看法和途径,为人类进行美育教育的教学供应了很多内容。现如今,人类的发明已经到了一个比较难的困境,一是,人们大肆的掠夺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帮助人类更好的生活,二是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空虚,遇到的问题是很大的,而那些只想着自己的人把所有的事物,人与人,人与自然已经没有了可以交谈的内容。产生这样的情况使人们的心灵失去家,无家可归,那么我们向往的幸福从哪里来?怎么实行呢?大家必须采用一种关爱的认知,将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化为一体,我们不想做的事不应该强加在别人身上,要将别人的长辈当做自己的长辈,将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这些优良传统才是我们解决的问题的基本依据。从中隐含着具有美的传统文化是帮助人们的心灵得到解放,解决人们发展的危机。漫漫的长河中,关于人类历史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大家老是可以从对所学知识中懂得人生的哲理,通过学习可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获得前进的强大动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渊源历史的根本,是所有人生哲学的主要表现,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在遇到各种问题的态度和选择。而在我们进行该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懂得借鉴各个国家的文化知识进行剖析,从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比如解决问题的根本,人们的善良与邪恶,人活着的本质等。我们需要将文化知识和特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相结合,然后从了解美的角度来进行剖析,旨在发扬人的善良,进而发现人的美好,对学生进行守护。在该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可以从所学知识中得到人生哲理,从而可以造就同学们对于美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而我们所推崇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高中阶段的学习就是对这个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以此来学习它的发展历程。而同学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显而易见不可以只是对表面的知识进行学习,而是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争取造就一个美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天道.西方美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
[2]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
作者:颜秋兰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策略
摘要:在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它不仅要求教学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些问题都汇聚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也需要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困境;对策
时间一晃20几年过去了,我一直在高中一线担任历史教学,在从事历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有很多文科学生考入理想的大学,同时,所带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生成绩很好,平时的考试中,历史教学成绩曾经在全校名列前茅,在周边学校产生很好的影响。也有诸多的困惑。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教好历史,高中学生如何学好历史,是历史教师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带着这些困惑,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在现今新形势下,历史课改的情况下,将会有很多困惑摆在高中历史教师的面前,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以达到历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高考中和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做一名领导放心、家长满意和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很大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给学生还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新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这种现象值得高中历史教师重视。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生之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角色有所变化,不能讲个不停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和指导者,不是知识的讲授者。事实上,目前,形势并不乐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依然存在。新课改观念的落实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历史学科没受到重视,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副科,一些家长认为历史学科是冷门学科,而且文科没有理科好找工作。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个别学校领导,不重视文科建设,不重视历史学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学科处境无比尴尬。高中历史教师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往往感觉低人一等,历史教师肩无太大重担,往往没有进取心,没有高中的激情和自信心。有可能迷失了奋斗方向,产生职业倦怠感,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力不从心。这样的现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谈不上创新。初高中的衔接困难,初中历史是编年史,初高中历史课本没有达到很好的衔接,高中历史是专题史的编写方式,在内容上联系不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系统地掌握知识。对师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如何初高中衔接的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是高中历史教师要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认真研读初中教材,掌握初中课本的基本知识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要梳理好高中历史的线索,专题史知识比较凌乱,应该要很好地整合知识,达到中外关联,古今贯通。成为一名知识性的高中历史教师。
二、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探究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不能一节课教师灌到底,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思考和自助学习的时间。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予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提出质疑。例如,在讲解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这次改革的原因,然后,大屏幕显示几段材料,再结合材料归纳原因。学生先回答我再总结;讲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时,学生阅读课本,找出这次改革的内容和意义,把学生分成几组,讨论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我最后再做总结,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很好,也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借助历史故事、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堂不感兴趣,在讲解某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的知识时,引用背后的小故事、图片等拓展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学生更投入课堂,理解知识内容。历史课本上的图片相对来说更为直观,学生更容易感受。在教学中,运用历史图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审美情趣和历史情感等等。例如,在高中历史教育课程必修2《罗斯福新政》中,我播放了关于罗斯福生平的一段视频,其中讲到罗斯福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他以常人难以克服的毅力,加强锻炼,最后战胜病魔,同时担任美国总统后,带领美国人民基本摆脱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学生看完视频后,对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衔接好初高中教学,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对他们终生有益的,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和端正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态度,以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和多样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历史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历史的价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丰富的历史书籍,博学的同行和老师中间汲取营养,形成一套自己的历史教学方法,有一种对历史教育的热情和热爱,把它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去。总之,教学活动是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的。作为一名教师应重视确立的正确教育思想,转变、更新传统教育观念,不断改革创新时展需求的教学方法。
作者:贾芝艳
第三篇:分析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摘要:法制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步向学生渗透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法制教育;教学策略
针对目前高中生的法制意识特点,笔者通过“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逐渐渗透法制教育”“课堂上构建教学情境,对学生逐渐渗透法制教育,体验法制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等具体教学策略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希望能对广大的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通过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逐渐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历史教材涉及的法律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利用课本内容中丰富的法律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课上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法律内容、增强法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使之全面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效结合,逐渐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以下即为笔者讲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从小就了解了很多中国的古代历史和传奇文化,但是对于国外的历久与发展还缺少详细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和西方古代文明密切相关的《罗马法》。”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具体实例,以此来了解罗马的早期法律———埃里是一个善良的贵族,他生前立下遗嘱希望把三分之一的家产捐给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仆人们,但埃里死后家人却拒不执行,如果仆人们因此告上法庭,法官会怎么判呢?”生:“法官会偏袒埃里的家人。”师:“为什么?”生:“因为罗马早期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意识去行动,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约束。所以法官往往会偏袒那些贵族出身的人,而平民的权力却得不到维护。”师:“是的,因此公元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了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制定相关法律后如果还是上面的案例,法官会怎么判决?”生:“根据法律规定:死者的财产需要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因此仆人们就可以得到贵族之前分配给他们的财产。”师:“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生:“法律制定后,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上层阶级的特权,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师:“《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但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罗马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法律的颁布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是阶级专政的工具……”通过高中历史课本的学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法制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与意义,激励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通过课堂上构建教学情境,逐渐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渗透法制教学理念,培养他们的法制意识。由于法制教育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且内容比较严肃具体,学生通常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动枯燥乏味,难以找到兴趣点,因此笔者通过在课堂上构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法制教育、掌握法律知识,实现知法守法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讲解高中历史“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一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片段,展示了儿时的瓦特去姑妈家做客,偶然看见炉子上的水煮沸了使得水壶的盖子不停地跳跃这一奇特现象,从而立志研究发明,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发明了蒸汽机的过程。影片的播放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也从中受到了鼓舞。接下来让学生探讨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直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时代,都发生了哪些巨大变革。最后引导他们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看到学生都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笔者趁势问道:“同学们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新时代下应该通过哪些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学生们联系实际,都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有的说《专利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权不受损害,同时也推动了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提升了发明者的创造积极性;也有的说知识产权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列举和界定,从权利和责任的角度使权利人和使用人的利益得以保证……教师通过课堂上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不但让他们掌握了课本知识还能从中体会到法律知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升了法制意识。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人类的思想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深钻课本、不断创新,将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逐步提升学生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周立刚,周琳.法治意识的培育———我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根本任务[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9).
[2]韦秋杰,韦明兴.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26).
[3]马继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作者:莫林
第四篇: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考
【摘要】作为一门文科课程,历史这门科目被很多师生认为是枯燥的课程,正因为如此,有不少学生在进行历史的学习中无法有效的学习到知识。随着时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而现今的多媒体技术也因此被引入了教育系统,“微课”这种教育方式因此应运而生。作为一种简短、清晰、便于传播和反复使用的全新教学方式,微课能够将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这种方式应用到高中历史课堂之上,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
【关键词】微课;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前言
所谓的“微课”,在百科中的解释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而在日常教学中,微课则是以短小的视频作为载体,记载课堂内外教师进行教学教授的过程,相比传统课堂模式中冗长繁杂的讲课,微课更多的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精彩教学,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历史课堂的生动有趣,让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鉴于此,本文重点阐述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教师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在了课堂教育之中,微课作为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的方式,主要以短小的视频作为载体,期间围绕某个知识点货环节展开精彩的教学活动,这种方式生动而有趣,高效的确保了历史课堂的讲课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也成为了近年来备受青睐的教学方式。
2.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2.1简短而便捷的微课教育
微课教育相较于传统课堂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时间很短,由于微课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于传播效率而言是传统课堂远远无法比拟的。微课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的零散时间,仅仅用几分钟就能够完成一次教学,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进行高度注意力集中的学习。
2.2生动而有趣的微课教育
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教育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将课堂内容更生动有趣的表述出来。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往往在学习中表现的事半功倍,许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各科目的兴趣,通常也会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微课的教学融合了多媒体生动的教学方式,却更为简短精辟,更易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2.3有利于学习效率的微课教育
传统教学中,一堂课40分钟的时长往往很容易令教师和学生感到疲惫,而为了填充漫长的40分钟教学时间,教师往往会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点。这样的状况往往导致学生无法记忆全部知识点,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够到位,想要掌握知识更是难上加难。而微课则是针对单个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快速而有效的掌握一个重点知识,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4能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微课教育
微课教学以视频教学为主要模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知识点进行观看和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课件,在学校网站上上传,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将自己薄弱的环节和课程挑选出来,自主的进行学习,由此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遇到难点难题,只能通过在学校询问老师的方式进行解决,若课后作业中遇到了不懂得问题,则无法自己独立自主的解决,这将导致学生出现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更严重者,疑问积累越来越多,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微课教育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投入学习当中,拥有更多自主学习权利,主动与被动的进行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3.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3.1微课教学缺乏规范化设计
虽然微课教学渐渐推广,但大多数的教师并没有学习过系统的微课制作,仅仅是将原本的教学内容简单的融入微课之中,将知识点生搬硬套做入微课课程,因而导致微课教学未能规范化设计,缺乏知识重点且死板无趣,微课的质量也无法提高。这样的结果让学生对于微课的兴趣大大降低,缺乏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将导致微课的应用价值无法提高。教师应进行多方面试验研究,找寻适合的微课设计方式,制作出更为精致的微课课程吸引学生。
3.2微课课程教学未能普及微课教育
虽然初见成效,但由于微课前期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耗费时间、精力过多,大多数教师仅仅偶尔使用,甚至从未使用过微课,而尝试微课的教师大多数也仅是根据教学所学,适当选取重点内容制课程,更有甚者直接生搬硬套将自己原本的传统教学放入微课当中。制作全新的一节微课课程对于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有趣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微课制作的技术,这对于工作量大且任务繁重的高中教师而言是极大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国情之下,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之下,许许多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难以接受这样的新生事物,大部分教师依旧选择“填鸭式”教学进行教育。
结束语
虽然全新的教学模式还未能普及,微课教育的方式也还处于小范围的使用中,但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之中,更多优秀的教师正在努力探索和寻找自己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也正是被看好的教学方式之一,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对微课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希望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相较传统教学模式,微课虽然能引起学生兴趣,但最关键的还是提高微课的课程质量,进一步的让教学方式达到最大化效果。究竟如何通过微课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需今后广大教师更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郑玮.微课促进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变革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04):149
[2]谢毅勇.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116-117
作者:成宜军 单位:滨海县明达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程的有效应用探究
【摘要】处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被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微课程也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新产物,可以让教学更高效。但是,微课程在实际的教学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有效的微课程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当代的教育体系相适应,微课程教学应运而生,其应用有助于提升高中的教学效率,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还可以给予生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然而,由于该教学模式特有的理论性,加之其实践性特点比较突出,进而造成此模式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因此,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符合高中实际教学的新微课程教学方式,进而能够有效保证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一、微课程教学优势
所谓的微课程教学,其最基础的工具便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此教学模式基本上不会受到时间、地域的制约,这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微课程依托于网络传送,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录影、下载,则会更加便于课堂使用。除此之外,学生不仅可以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也可以利用移动通讯手机以及微博等展开相应的历史学习。微课程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然而,当前的教学条件不足,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完成网络化教学。相信随着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会进一步加快微课程发展进程,可以预见的是微课程的未来是光明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微课程一定会成为教学模式发展的主流,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当前教学中科学利用微课程实施教学,就可以在教学中实现六体化:即简单化,教授的语言更加简洁、有力,也极其便于学生理解,避免产生学习误区。实用化,在实际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提供策略,将所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多样化,微课程教学是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为基础,以此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视角更加广泛,教学重点也更加显著,一课一点,进行更加深层的剖析,学生也更加能理解教学内容。智能化,在课堂中,微视频教学的智能化也是极高的,其能够将音频或者视频进行自动播放,实现自主化的学习娱乐,画与音的相互结合,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普及化,即所谓的人人能做,人人爱做。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通过简单的培训与学习逐渐成为微课程开发者,在不断的实践中让自己的作品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启发。除此之外,微课程的每节课都是相对独立的,继而根据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的不同,制作不同的教学课程,简单而言便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使用。微课程制作的时间在五-八分钟左右,每一节课的内容语言比较简洁,通俗易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极大限度地利用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整合课堂,导入课程
微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的目的便是辅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与传统教学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能够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把课本内的核心知识以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无论是哪一科的教学,教学导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其对后续的课堂教学效果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应该将此优势也放置在微课程呈现中,借助视频、音频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孔庙、孔府以及孔林等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同时配上文字介绍,或者是插入一些关于图片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何为儒家思想,促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进而不断激励学习主动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二)突出重点,注意细节
微课程的应用其重点便是微课程设计阶段,教师则应该善于挖掘历史知识点背后的内容,将其融入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历史知识素养。在讲解重、难点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字加视频资料、图像以及音频等方式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章节时,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解析,即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教师可以将每一阶段中涉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分别的整理,进而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而教师在学生整理之后,在讲解课程的时候需要对学生整理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于总结较好的学生给予其奖励;对于总结较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其树立信心,在日后的历史学习中更加认真,仔细分析,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的学习创造美好的未来。
(三)互补教学,同时进步
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另一突出特点便是互补教学,简单而言便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互补,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勇于提出问题,以及对所提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教师需要进行反省,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且从学生的学习中得到相应的反馈,通过师生互动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节课进行学习的时候,秦朝的政治制度是首先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秦朝的某些制度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等。另外可以引入当下比较火的国产动漫《秦时明月》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秦朝制度评价所播放的片段,再结合这些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极大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好的完成日后的教学工作,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的目的。
三、微课程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研究
(一)开设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的开设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其也逐渐成为主流教学模式;应用分层教学不但可以根据学习的自身情况进行分层,进而满足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然而,微课程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则应该仔细的分析课本,充分地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又能够熟练计算机的操作,进而更好的运用它,保证教学课件需要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设计出能够让学生更利于理解,又不失趣味的历史课件,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
(二)以计算机网络为教学工具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趋近于成熟阶段,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也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将微课程作为教学的主流方式,还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不断适应网络化教学模式,让其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所学知识的重点,实现传统课堂的新创新,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即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历史微课程教学之前,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顺序等。其主要表现则是:层层递进完成高中历史教学,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以行动导向为基础,再由教师划分教学任务,进而加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目前,微课程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其实际应用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同时应该更加深入的将微课程更多的引入到教学中,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提升学习成绩。根据现实目的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主体,清晰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也便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专业知识,提高其历史文化素养。微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促进我国教育可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鹏.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0)
[2]张海东.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吉林教育:综合,2016(41)
[3]索南措.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165-165
[4]邓海华.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6(8)
[5]潘莉娟.分析微课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80-00181
作者:陈励洁 单位: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第六篇:立体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立体模式对促进历史教学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深刻认识这一教学模式内涵,对教学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同时有效安排好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工作,使立体模式在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立体模式;教学研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走出局限课堂的困境,让历史教学工作拓展资源与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升。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尝试打造立体教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本文将作简要分析。
一、高中历史立体教学模式内涵
高中历史立体教学是指构建“课前+课堂+课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历史教学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开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基础;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在课后开展拓展研究活动,让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得到满足,进一步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养。
二、立足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充分发挥立体模式的促进作用
教学改革总是不断向前,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而言,改革的力度已经明显滞后于其他学科。将立体教学模式引入历史教学工作,能够针对性解决许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1.思想充分重视,优化教学方案设计。教学方案是整个教学的基本蓝本,体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充分体现出来。笔者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将课前预习活动以及课后巩固活动,一并纳入到教学方案管理之中,让立体化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制度并确定下来。其次,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让不同流程与环节之间密切配合,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另外,笔者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前以及课后学习,在课堂上进行合作研究,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的优化。
2.前延教学环节,发挥预习活动作用。高中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些教学任务完全可以放在课前进行。立体教学模式高度重视课前环节的学习,笔者在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力争通过自主预习活动,将可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在课前,为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在内容教学中,笔者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一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怎样的困境,是什么力量在推动改革,以及的主要内容、阻力,分析为何最终失败。学生在课前预习活动中,需要自主搜集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同时,对于自己在预习活动中存在的疑惑,可以梳理出来在课堂学习环节进行质疑探究,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3.组织课内探究,赋予自主学习空间。高中生在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不能沿袭陈旧的灌输教学模式,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从而打造更加生动的历史课堂。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了课内探究活动的组织,将教学目标任务浓缩设计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研究学习。例如在洋务运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洋务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倡导者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必定失败,以及其具有什么积极意义等。在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照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小组内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大家各抒己见对洋务运动进行全面的分析,透过表象看本质,对特定历史背景下必定失败的洋务运动有了精准的分析,提高了学生理解效果。
4.实施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历史立体教学模式离不开课外活动的支撑,其中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加深学习理解、提高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同时强化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和化运动相关内容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究,从自己家庭成员口中了解他们经历的那一段历史,从网络中搜集相关资料,对和化运动过程中的林林种种有了更加直观的感知,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构建立体化的历史教学模式,对提升历史教学成效以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广大教师应当强化研究并积极探索,更好地发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天平.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2]杨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7(18)
[3]于宁.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才智.2017(19)
作者:成功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第七篇: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系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不断实施和进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一直在发生着改变。高中历史作为一门文化类课程,一直都是以较为传统的,普遍的整体讲课模式呈现。可是随着对于教育的探索和深入,发现现代高中学生在经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积累后,他们在历史基础,个人特点,兴趣爱好等一切领域的差异化很大。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专业讲解时,应加强对每位学生的了解和关注,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学习层面给每位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差异化教学;探索与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进行创新式教学方式,同样,教师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化也开始了研究和正视。教学和比赛一样,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得以实施。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依然有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始终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和教学层面的灌输,这直接导致了学生之前吸收知识的不平衡以及教学质量无法提升。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正确认识到学生差异对教学整体质量的影响。此文就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化教学进行浅谈。
一、差异教学法基本理念
1.认识学生的差异
经过多方实践和研究,已经有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对差异化教学达成了较为具体且统一的认知。差异化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如基础知识,专业理念,以及对于相关内容的认知等,而差异化教学就是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对其采取符合该学生水平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和教学质量,那么仅仅用提升整体的方式是没有用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生区分对其进行补习或教育,只有把具有实际性的进步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才能整体带动教学质量。
二、合理正确的计划差异化教学内容
1.加强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果想正确而有实效的运用差异化教学方法,则首先要对每位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观察,整理出学生之间的分界点和能力层次,对学生做到全面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探究和计划。
2.合理规划
教师分析出每位学生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为学生制定相关的教学内容。由浅到深,慢慢为学生渗透。这时,不同能力的学生才能高效而不费力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在渗透中加以提升。教师要注意,差异化教学的内容不可以突然停止,这样才能慢慢将学生之间的差距缩小,全面推动学生向前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三、差异化教学的实践与运用
1.在课堂进行差异区分
高中历史课堂时常会讲到一些相对晦涩的知识点,教师在对这方面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已经了解班级学生差异化的前提下,提出的内容也需要符合他们的水平标准,比如在讲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班级里那些原本对分封制、宗法制有着扎实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必然会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而那些本身成绩一般的学生就会学的云里雾里,这时教师进行课堂提问就可以将问题分类,将有难度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好的学生,而简单容易思考的留给成绩普通的学生。
2.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差异区分
教师除了注重课堂和考试分数之外,还要注意教学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那么在评价方面也需要教师进行差异区分,不可以给每位学生的评价和建议都是一样,否则就违背了差异化教学的核心。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层次来给予建议和评价。学生只有在获得和自己问题切身相关的建议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改进。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因这篇内容与我国每个人都有关联,所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积极性,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批改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一点,不能以较为统一的评语进行批改作者,应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所在。
3.差异化教学的互动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管理,配对组合。例如将那些成绩一般或很差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配备一名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对其进行统一引导和学习,比如在学习课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部分原本就对马克思有着极大了解的学生安排在每个组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的互动性。成绩好的学生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以学生的思维角度进行讲解和引导,而不单单是从教师的层面出发。这时,学生就会理解的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还可加深学生之间的互助习惯。
最后,高中历史课堂的差异化教学能很大程度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探索学生,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而不是单从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将他们当做受益者来进行教导传播。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差异化教学方式在未来会更加普遍,差异化教学很大层面上贴合了当下学生群体,他们更加多元,个性,每个人身上的优点与潜力都大不相同,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不能放弃任何一个有潜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冯玉倩.差异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15(3):123-123.
[2]胡宁宁.基于高中历史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24):119-120.
作者:张秋凤 单位: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