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教学分析(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高中历史主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历史有注重证据、遵循逻辑、侧重整体、结合现实的学科特点。然而,在很多同学的印象里,历史课程就是由许多非常琐碎、非常繁多的人物和事件构成,要记住这些历史知识非常吃力。当前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过度关注微观的历史细节,过度关注细微的历史性质变化的现象。这种“碎片化”的历史教学不仅使历史在学生的眼中如同一颗“散碎的油珠”无法聚拢,也无法感受、亲近和喜爱,而且也会引发很多学生对“学历史到底有什么用”的追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突出历史教学的价值,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历史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有关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单元主题教学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单元主题教学
主题不是“知识点”,不是“重难点”。爱因斯坦说:“当知识遗忘时,留下的就是素质。”在教学中,我认为主题就是当知识遗忘后,留在学生心里的“痕迹”。而所谓的单元中心主题,是指本单元的每节课都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既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主线和脉络。单元复习教学就是将知识点上有密切联系的一章或几章作为一个完整的复习单元,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地加工,使学生能把握重要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并形成知识的整体结构,同时,通过一定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怎样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1.理清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复习中如何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串,怎样帮助学生系统有效地掌握。它的重要途径就是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使知识条理化、简明化。如,以人民版教材必修二第五专题“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例,该单元有四节内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可以确定本单元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复习本单元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条线索:(1)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的标志———15世纪末开始的新航路的开辟;(2)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16世纪开始的西方殖民扩张与掠夺;(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4)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明确历史阶段性基本特征
历史阶段性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和每个时期的不同阶段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呈现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若不懂阶段性特征,就不会懂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此掌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如以人民版教材必修二第五专题“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例,16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欧:政治上,西欧的代议制慢慢得以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文化上,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出现并得到发展。抓住这三大特点,学生就不难理解此段历史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历史单元复习中,每个单元都是相对独立完整的,因此,在归纳的过程中应力求准确、全面。
三、注重“以题切中”的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目标中,知识是基础、德育是根本、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科能力的主要手段仍然需要通过对各种题型的训练,但必须有针对性,才能达到单元复习的目标要求,在前三方面的基础上,再结合能反映相关内容的题目切中,运用讲解法、导读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备课时,教师应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材单元内容精编或精选富有启发性的,能反映单元复习目标,体现知识结构,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题目加以训练。这样,经几次反复训练就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更深,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习方法上多加点拨和指导,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根据教材编制单元知识结构的图表,并归纳知识要点或重要的观点、结论。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对某些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
总之,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整体架构中,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题方向,也就是说,在单元主题统领下,教师应基于主题整合教材内容,基于主题选择教学素材,基于主题设计教学问题,基于主题寻找情感共鸣,这样历史学习才会变得有趣味、有思想、有意义。而且,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能使教师在宏观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自主开发课程,根据具体情况挖掘历史教育价值,摆脱“知识点”教学思维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找回历史课程失去的人文学科教育价值,很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
作者:赵树花 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和情感教学的结合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高中很多学科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高中历史也不例外。高中历史是高中比较重要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很多内容都需要记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很多高中历史课采用的教育方法都是传统教育法,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缺乏兴趣,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历史课的教授上有所改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涉及到很多发人深省的历史事件,教师在教授历史课的时候可以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融入到课堂中,提高高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感教学;高中历史
新课程改革是新世纪教育的新课题,高中历史面临改革有很多可以着手的地方。实际上,全新的教育理念对高中历史的教学要求很高,教师需要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将历史课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对教学进行合理的改革。挖掘情感教育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本文主要探究情境教学和情感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结合,从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起来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现阶段,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的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多数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将历史当成重要的学科,特别是文科生。高中历史初中历史都不同,高中历史对学生的历史观要求很高,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的综合能力为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很多高中在各学科的教学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普通高中历史教学的普遍教学现状来看,在历史的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很多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他们在教学中仍然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反感。还有很多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不能随机应变,而且多以照本宣科为主,认为背一下就行了,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也需要很专业的历史学知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太过随意,专业性不强。还有一些学校的学生历史水平良莠不齐,教师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很难接受。第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强,与学生的交流不多,缺乏语文实践活动。第四,学校的学习氛围没有建立好,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些懒散。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
情境教学,突出的是情境。课堂情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当下,很多学科的教学都应用到了情境教学。历史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们引入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到中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采用实地教学,例如去博物馆进行参观;还可以借助当下发达的多媒体设备,让历史在屏幕中重演,让学生们体会到历史情境。情感教育,突出则是情感。实际上,最容易引起情感共鸣的就是情境,情境地再现可以使学生们感同身受,当学生的情感有了一定的反应,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效率。情感教学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对学科的好感度。
三、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起来的措施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为了改变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与情感教学。将历史知识置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课堂创设合理的情境。历史知识实际上非常丰富,有深厚的内涵,如果教师能够将历史课上得精彩,学生的兴趣是可以提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主动性,很难产生兴趣。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创设情境也有很多种类,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可以渲染气氛等。在教学生原始人创造的工具等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博物馆,向他们展示历史。在讲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当时的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有代入感。
高中时期的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如果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情境教学法,学生很容易产生切身体会的感觉,感受到历史的意义,养成正确的历史观。第二,以历史来熏陶学生的情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好的情感变化,那么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情感一定是不一样的。历史本身就是很有积淀的学科,可是很容易引发情感共鸣的学科。情感的调动可以通过很多因素来实现,例如教师说话的语气与声调,教师讲述的侧重点,教室的音乐氛围等,这些都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实际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重要的就是创设情境,因为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情感体验,只有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才会有情感体验。另外,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投入极大的热情,让学生的情绪能够感染,这样学生的爱国情怀才能够被激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为了改变现状,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在上课方法上下功夫。在上课的时候创设合理的情境,并辅以其他的因素来达到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他们形成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连生.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56.
[2]郑芳,隋良南.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96-97.
[3]冒兵.高中历史情境教学略论——从边缘性参与到主体性融入[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57-59.
[4]朱红.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再现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5,12:44.
作者:黄万润 单位:六盘水市第三中学
第三篇: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分析
摘要:趣味性是历史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很多人历史学习入门的一把金钥匙。一个从事高中教学的历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学科优势,那么他的课堂一定是精彩的,一定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反之,离开了趣味性,即便挖掘再深,知识点分析再全面,历史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如同一具只有骨骼没有血肉的僵尸。
关键词:历史教学;趣味性;兴趣培养
使用历史新课标教材的老师都会发现,新教材与过去的大纲版教材相比,趣味性内容所占的比例减少了,新教材更侧重历史理论的学习。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呢?
一、教师要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多读多看,广闻博记,凡是关于专业方面的书,尤其是与课本教学关系密切的读物,我们都要尽可能去阅读和积累。如果有可能,最好建立自己的私人图书馆。多读专业方面的书,会让自己在专业上不断接触新的知识,扩大历史的视野。野史固然读起来更容易,更具趣味性,但是我们作为一名历史学习者,尽可能去读更为专业的书,最好能仔细阅读并收藏一些古籍原著。远的来说,《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最好能购买并收藏起来,就好像美酒,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在往后的岁月里自己慢慢品尝;近的来说,要看近现代以来一些历史大家的书,中国史方面的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历史概要》、钱穆的《中国史纲》、吕思勉的《白话中国史》等,世界史方面的如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韦尔斯的《世界史纲》等;阅读一些当代历史学者的权威著作,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戚其章的《甲午战争史》、章开沅的《辛亥革命史》等;浏览一些历史学术前沿的刊物,如,《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等。
这些都有利于开阔我们的历史视野。只有自己广闻博记,积累足够的知识,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更深入地看待问题,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觉到在历史的大海里遨游是多么心情舒畅!增加历史专业知识的储备固然必不可少,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也非常重要,教师应争取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要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就要加强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多看一些历史教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要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就要熟悉多媒体教学、历史地图以及视频教学等。熟悉了这些,历史教学在形式上就显得比较有趣味。
二、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或者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历史素材
例如,在讲述中国夏商周政治制度时,可以穿插大禹治水和武王伐商的故事;在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时,可以加入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故事;在学习抗日战争时,可以讲述有关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故事;在学习古希腊、罗马文明时,可以讲述关于希波战争和罗马帝国的故事;在学习两极格局时,可以讲述一些美苏争霸的故事等。当然,这些故事要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最好是能化解课本知识的重难点,而且所占时间不宜过长。除此之外,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历史素材,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历史兴趣的一个好方法。例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之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在学习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之前,让学生搜集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文字和视频资料;在学习前苏联时,让学生搜集关于苏联解体方面的文字和视频资料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掌握了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真是一举三得!
三、把课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它是与新课标理念相吻合的一个方法,也是新教材设计的一大特色。例如,在学习台湾问题时,可以与当前的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相联系,比较马英九和蔡英文时期对大陆的不同政策;在学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时,可以与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去留、美国的总统大选等时政要闻相结合;在学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时,可以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相联系,可以举一些菜谱让学生了解各地饮食不同;在学习美国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可以与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相结合;在学习经济全球化趋势时,可以中国的海尔、韩国的三星、美国的苹果、德国的西门子、日本的三菱等为例。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更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它不仅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同时达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的目的。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离不开历史兴趣的培养,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高一新生的启蒙老师,应该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力所能及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和以后的大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成青春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第一中学
第四篇:教育哲学维度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分析
摘要: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确立,分别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又从哲学的视角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关键词:教育哲学;高中历史;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入,高中历史课程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针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严重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造成教育的内容只是流于外表,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无法真正实现提升学生情感水平和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的历史教育目标。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就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重新定义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认识到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基于教育哲学角度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阐述
教育哲学是教育界追求终极价值的体现,它是促进人们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其理解起来深刻晦涩,因此大部分人对其了解并不多,也就无法将教育哲学思想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实际上,教育哲学是以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问题,实现对教育整体性的把握,为教育事业提供适当的价值尺度。以教育哲学视角审视历史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引导学生全面、系统、深刻地审视历史和社会问题,它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事实承载的价值的了解,从而探讨出历史学科的本质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需要以教学哲学的视角去思考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原因。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出发,历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基本能力和素养,更需要关注学生对生命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例如,人文主义、爱国主义、人生态度、人格和品性等。
二、教育哲学维度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确立
确立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应该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充分理解过去的对话,实现教育、生命、现实三者之间的融合,促进教育生命全面成长。高中生通过学习历史应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历史为鉴,培养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以教育哲学的角度审视历史的教育价值是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确立的关键之处。
1.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具备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高中生通过历史的学习要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历史的真实现象和事件。因此,教师在确定历史教学目标时,要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作为基本内容。但是要注意的是所谓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要与历史教学的价值追求相一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培养,注重对知识的重构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整合,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思想和价值。虽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历史的方式,具有客观性,因此将学科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体思想目标,能促进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的研究方法,提升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
2.三维教学目标
将历史学科的三维目标与教育资源相整合,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构建,更能体现出情感价值目标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追求的重点,它是连接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的桥梁。
3.以现代教育视角确立教学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拓宽学生的教学视野,以现代教育的角度去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对世界和未来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现代教育的含义在每个国家有不用的理解。如,英国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为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美国认为现代教育更倾向于道德教育,加拿大、澳大利亚则认为现代教育是促进人向社会性发展。无论是国外对现代教育的哪一种理解,其道德教育、精神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是值得我国现代教育发展学习借鉴的。在历史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学生能认识世界,尊重和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因此,新时代下的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有开拓的思想境界和视野,作为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历史课程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应该坚持面向未来、面向现实、面向世界。这不仅是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样是国家对未来主人翁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具体的历史知识无法代替的,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历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都需要融入时代元素和世界知识,让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能真正了解世界。
参考文献:
[1]赵然.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双行为主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连月.高中历史教学立意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作者:史京仑 单位: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摘要:在高中课堂中,历史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于文科生来说,是高考必考的科目。而且高中历史的涵盖内容非常广,包含了文化、思想、正在等多个领域,但在实际的高中历史学习中依然存在着老师教得辛苦,学生背得痛苦,死记硬背,背完就忘,实际的教学质量依然得不到提高,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情况出发,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法
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提出新课改,开始推崇和讲究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教材的改变确实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资源也变得多样化,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却依然存在学生兴趣乏乏,教师“穿新鞋走老路”。老师、学生、家长都是奔着分数去学习,老师辛苦、学生痛苦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果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而是轻松的进步,是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想要做到有效教学,必须要明白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能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的行为。有效教学包含了三个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教学要有正确的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意义。其次,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问题,而不是背诵内容;再次,能让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愿意主动的学习。
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倡导有效教学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学生打造成了学习机器,像一本移动题库一样,只会背题,做题。但死记硬背的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都是极差的,而且好多学生处于只会背知识,不会“用”知识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无法在教育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所以必须改变教育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
2、意义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倡导有效教学,具有几方面意义:首先有效教学对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其次通过有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学习,并增加信息,提高综合素质;再次通过有效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能力也能有很大提高。
三、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1、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兴趣,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过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首先要让学生爱听你讲课,激发学生对历史可得兴趣,让学生认同历史老师而后认识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师,必须要提升自己通过语气语调、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上你,从教学本身坐骑,培养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只有让学生喜欢上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有效、高效。
2、充分做好教学方案,做好课前准备
要做到有效、高效的教学,运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的实践,让学生了解并接受朝代的变迁,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也就是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必须要在课前,科学合理的对教材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对每个教学环节的展现方式、提问方法、案列的导入、知识点的把握、以往知识点的关联以及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采用等进行思考和安排,利用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做出有特色的、有创意的、有内容的教学方案。
3、优化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无论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教无定法,学无常规。高中历史的内容非常枯燥,但也非常重要,高中历史的教学不能再以传统的满堂灌为目的,应该更加关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指数和解决问题的感受。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不应该局限自己,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多媒体、现场教育还是提问式教育,或者是以故事的方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课堂参与到历史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形成自身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只要达到了这样的目的的方法就是好的、有效的方法。
4、及时课后总结,教后反思,不断改进积累
课后总结并不是简单的回顾教学内容,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思考重新审视,这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对此找到解决办法,在之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改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佳。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关系到学生的高考升学,还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大学主动学习的过度,也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时机,所以必须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作为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新的理念,做好教学每一个环节,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加轻松的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宗丽,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吉林教育:综合,2015(17)
[2]朱洪君,试论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9):286-286
[3]陈美华,浅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3):114-115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张存福
作者:张存福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中国历史学科中研究性学习是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更重视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偏重于对现有规律的推导过程,宗旨是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以形成基本的分析能力。基于此,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进行了探究和反思。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作用;实践;反思
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建立在探究性和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以更好地与创新需求和素质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探究性学习是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获取结论,以形成新的学科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质量。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研究性学习通过批评性考察知识体系,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与理解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2.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重点关注,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深化和延展,使课堂知识学习更加简约化,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体验更加强调,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完整和丰富。
3.有助于学生的合作与互动研究
性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通过小组学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之间彼此分享经验和共同学习,对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1.在专题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
传统历史教学方式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渠道之一,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对专题研讨进行渗透。促进学生对问题更好的认知和解决,是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国际意识。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连续性和科学性,而研究性学科在教学层面上,与这些特点更加契合。在秋季的历史教材中,增设了活动课。并全部采用研究性学习式的方式编写,每学期提供若干研究性学习课题,这些将专题研讨渗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在习题训练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近年来在各个学科的高考试题中,都以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和方式,渗透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也是如此。如在××年上海高考题第30题“学生对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所以在日常的习题训练中应对研究性学习进行适时开发,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在习题训练渗透研究性学习,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和沟通,通过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从角色扮演中体验研究性学习
历史角色的扮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构成历史的要素之一,就是历史人物。在日常历史学习中学生通常都是以地区和时间为线索,不能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因此,在对历史人物进行扮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历史传记,对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选择,全面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心理活动及行为导向。对于历史上那些备受争议的人物,如雍正和武则天等,学生往往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作用的人物进行研究,角色表演必须在对历史知识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表演者的表演,其他同学可充分发表见解,评析的过程和角色扮演的过程是同等重要的。最后,要求学生以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评论或表演情况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虚拟的现实中,更好地体验历史人物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因为受到学生自身能力及资料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限制,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以免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角色表演的时间,可在课外阅读及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即兴表演,以获得良好的学习历史知识的体验。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勇于对历史问题发表见解,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基于此,在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向荣.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2).
[2]刘国良.参加“一战”的华工数字问题[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7).
作者:李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