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们历史科组从高一上学期开始进行课堂导学模式的实践,历经一年多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能适应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教学模式,即“1+2+1”模式。这个模式是根据课堂40分钟来划分的,整个教学模块的开展以我们自行设计的导学学案为依托。下面以必修一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谈谈“1+2+1”历史导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及一些反思。
1教学实践
首先是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前把设计好的导学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该课的课标要求和教学重点、难点,以小组为单位做好课前预习,做好课前准备。在“情境导入”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各阶层对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灭亡的马克思推崇备至?在此,我们通过建立常规化的预习制度,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引完成课文的初步学习以及思考,可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则按照“1+2+1”导学模式来进行。
1.1前10分钟的尝试发展阶段:课程伊始,开宗明义点明课标要求:“了解巴黎公社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及本课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本课的难点:“《共产党宣言》”。在该阶段的10分钟学生带着教师在“情境导入”抛出的问题边看书进行自我学习,边填写“自我探究”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在做完该部分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同步训练,该部分训练为10道选择题,旨在夯实基础,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1.2中间20分钟自觉发展阶段: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自觉发展阶段主要分成两个10分钟。第一个10分钟,由教师总结尝试发展阶段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本课中,针对学生尝试发展阶段学习的效果,我总结了如下3个问题:(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2)《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发表有何积极的历史意义?(3)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其失败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什么经验和教训?把这3个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组(每组5人)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讨论成果。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有学生答到了工业革命的进行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基础;有学生回答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另有学生深入探究课本知识,找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共产党宣言》内容为高考考纲要,学生基本上都能回归课本,准确回答出其内容;而关于《共产党宣言》影响,学生的回答则倾向于灵活,有的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的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有的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迎来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风暴等等。回答不仅展现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凸显了学生课外查阅资料的成果。而关于第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则五花八门。有关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有学生回答资本主义力量过于强大,有学生回答法国的工人阶级政治上不够成熟,组织上不够稳重,军事上也犯了错误,更有甚者,有学生答到了马克思没有亲自指挥公社运动才导致了巴黎公社的失败。从这些答案中,教师大致知道了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生查阅课外知识的深度。第二个10分钟,由教师进行点拨性的引导。在简略点评完前一阶段的讨论情况之后,教师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点拨性的梳理。本课的基础知识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间、标志及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客观实践———巴黎公社。另外,教师对本课的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难点(《共产党宣言》)进行强调及解读。
1.3后10分钟超越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归纳反思和拓展训练。旨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逐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对比、联想。首先,教师先对本课的整体脉络做一个梳理:其次,教师抛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迁移训练:19世纪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这股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哪两种思想理论?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标志是什么?在当时有何影响?在法国、俄国、中国有哪些实践成果?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之后,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针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学生都得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了思想准备。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学横的思维层次和价值观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不足及反思
“导学课堂”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推动了历史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经过教学反思和总结,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还不够,“导学课堂”中学生改变了历史知识学习的形式,在方法上需要老师更多的指点和引导。此外,对引导学生在自学基础上课堂生成问题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教师在精讲上还要下功夫,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更要适应角色的转变,真正起到“导学课堂”中“导”的作用。第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学习中还不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学生只习惯做聆听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
针对“导学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做好导学学案设计,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好的导学案是“导学课堂”的重要前提,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组内老师应继续发扬精诚合作、团结互助的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集体备课,集体教研时以中心发言人为主,群策群力。在集体教研中按照课标的要求,备学情、备教材、备其他教学资源、备教学方法、备各环节的预设等等,备得越细,导学案的质量就越高,也就更有利于推进高效“导学课堂”。在设计导学案时,只有知道哪些问题该怎样去思考,以及哪些问题学生学起来有困难,才能找到课堂上所要关注的重点,才能在导学案上有针对性地备策略、备学法。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准确地给予指导。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三,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做,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第四,要精心设计一些高效互动的环节。在一个成功的历史“导学课堂”上,高效互动是必须的,在导学案设计中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高效互动是动态的,具备不可控制性,我们要让互动按照既定目标和方向发展,必须在课前的设计中全面考虑,进行周密的设计,确定在哪一环节进行怎样的互动,并要充分地预见在课堂互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导学案中的高效互动环节应成为历史“导学课堂”中的一个亮点,成为我们课堂高效性的一个坚实的保障。今天的教育是“教”与“学”的恰如其分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平衡与协调,开展“导学课堂”能够回归教育的本质,还课堂与学生,还学习权利与学生。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探索高效“导学课堂”的路仍然很长,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我们没有预料到的问题。我们只有碰到问题及时想办法解决,争取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让“导学课堂”真正发挥作用,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
作者:李永昌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