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基础历史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也需要不断做出改进,用更贴近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给予学生更多感受人文历史的机会,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以及那些在历史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物,用这些人物的事迹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促进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深入思考良好思想品德的作用或意义,成功实现德育的渗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人处世技巧对个人成长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始终注意提升个人素养。接下来,笔者将从多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在初中历史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历史是一门总结与记录过去重要事件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我们能从过去人类文明发展重要事件中不断总结并发现历史的客观发展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大部分历史都是由人引起并推动发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时,也要善于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思想品德相关内容深入思考,积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找寻全新的历史结构。只有教师不断从学习中感受历史发生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丰富历史学科的知识性以及引起对当前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当学生了解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以后,对人文社会的认知自然也更为深切,当他们在生活中真正经历一些大事件或者身处动荡时,也能迅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与当前时代背景,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行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会学生从历史发展中找寻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历史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尝试渗透德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在中国各个重大历史节点站出来的伟大人物,用他们感人的事迹激励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尝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时,可以举例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成功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详细介绍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华民族做出伟大贡献的史实资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成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感染,慢慢用历史知识教导学生应用什么样的姿态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对国家深沉的爱,发奋图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尽一份力。比如,教师为学生介绍西汉历史时,就一定会提到西汉名将霍去病,霍去病出生于公元前 140 年,作为名将卫青的外甥,他在西汉中期多次跟匈奴交战,并创下了“两出定襄、三征河西、直捣漠北,使匈奴远遁瀚海,而漠南无王庭”的傲人战绩,也正因为他留下了如此耀眼的战绩,霍去病留下“封狼居胥”的传奇佳话,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教师在给学生介绍霍去病传奇的一生时,可以将西汉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惊叹于霍去病将军赫赫战功的同时,也对西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引导,让他们学习霍去病将军那种保家卫国,愿意在国家动荡时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品格。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实现了德育渗透,让学生能从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语句中体会到个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尝试渗透德育,结合鲜活历史人物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 21 世纪,中国就有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另外,万里长城、直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精妙绝伦的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都是支撑我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饱含信心的来源,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帮助中国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都能保持一种强大的自信与自豪。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产生浓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研究将中国当前国情与中国发展历史结合起来的全新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新时代依旧保持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强大竞争力。教师可以结合古今名人的一些名言警句开展德育。比如,孟子曾经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就是一种始终在世间保持自己人格独立与正直的高尚情操,而周总理也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警醒了近代那些饱受欺凌而无力反抗的同胞们,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给自己立下远大抱负,既要为了自己也要为了中华民族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拥有更强的实力。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不仅在他们的年代起到了重要的历史推动作用,他们伟大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对我们的思想品德有着深远的影响,是能给人奋进力量的优秀榜样,能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
(三)尝试渗透德育,引导自主探究总结
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多灾多难,更是中国人民永远无法忘却的屈辱,但即使是在那样的时代,中国人民依旧保持着强大的韧性,在各路爱国主义人士的带领与指导下,无数名人志士为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奉献生命,为和平年代做出杰出贡献。学生在学习历史相关知识时,不仅要牢记历史发展关键节点、历史事件产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经验、教训,更要将那些为了促进中国伟大复兴的人们牢记于心,主动用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要求自我,强健个人心灵,逐渐培养出崇高的气节与优良道德传统,成功实现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唐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最为璀璨的一段历史,但无论是多么强大的朝代,即便是当今为人所怀念的“大唐盛世”,历经多年岁月,依旧衰落灭亡。在学习这段历史时,教师既要帮助学生理清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人们的劳作方式、人才选拔制度等,又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结合唐朝发展历史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是唐朝后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一蹶不振,最终走向灭亡。还有的学生认为是皇帝对于宦官、后宫管理不当导致的……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告诉学生任何事物的发展要想长期保持兴盛,都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专注、谦虚的心态,始终保持学习与研究的良好习惯。
(四)尝试渗透德育,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行为是在有一定道德认知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人道德的体现,是在道德情境中通过自我道德的认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体动作。学生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其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用教育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谭嗣同在变法失败时,面对捕杀他选择了牺牲自我,同样的,邓世昌在军舰沉没后也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国家等。这些都是在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材料,在历史教学中,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能让学生了解到之所以这些英雄人物被人们世代歌颂,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他们的行为是令人敬佩的,能让学生将这些知识折射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当面对困境或者对自己的道德底线提出挑战时,能有正确的选择,做出正确的行为。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将自己现实中的行为与课堂中所学的先进人物的行为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在积累扎实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地做人做事。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做出改进,试着将思想品德教育策略与历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深入探究的兴趣,并在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学生拥有更多学习积极性,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中感受崇高的思想品德起到的巨大作用,在今后也始终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完美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成长为具有奋进力量的新一代。
作者:高燕 单位: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