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的教材容量大、课时设置少、课堂模式传统单一,学生不感兴趣、德育课缺乏实效性等现存问题,笔者提出对中职德育课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
1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背景
1.1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地位低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目前的德育课在全国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中都设置为公共基础课,每周每专业班设置2课时。作为中职校的公共基础课,无论是在部分学校领导还是部分学生看来,德育课都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都是些空理论、大道理,今后没有多大用,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行。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地位低下,既得不到部分领导,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慢慢沦落为边缘学科。
1.2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在生源情况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窘境,在校就读学生一般都是当地中考末批考生,生源质量不容乐观。这个层次的学生一般都存在着“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差、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这样的生源无论是对我们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还是学生管理,都是一种困扰与挑战。
1.3中职德育教材现存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德育教材是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哲学与人生》(2013修订版)、《职业生涯规划》(2013修订版)、《职业道德与法律》(2013修订版)和《经济政治与社会》(2013修订版)4本必修教材。这四本必修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帮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中间还穿插一些故事、案例、图片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可以感受到编者的用心。但是,细读下来发现,这四本必修教材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就以《哲学与人生》这本教材为例:教材在不同章节重复出现的内容过多,教材内容缺乏高度的整合统一,导致教材结构不够紧凑合理。此外,教材对哲理内容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式泛而不精的内容编排往往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什么都需要讲,却最终什么也没有讲好。结果可能会是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强差人意,事与愿违。
1.4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由于中职德育课长期得不到重视,部分德育教师也降低对自身的要求,课堂模式过于传统单一: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教材,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进行满堂灌。甚至上课变成例行公事,应付了事。对于这类传统单一的德育课,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这就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德育课教学需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针对上述中职德育课地位低下、生源质量差、教材内容过于繁杂、德育课时安排较少和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等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思路,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如何构建高效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2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1整合教材内容
针对现有中职德育教材内容过于繁杂与中职德育课时有限的现状,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时效性,我们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合理地调整与取舍。对教材的重新整合,不仅没有削弱教材的教本地位,还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用好用活国家规划的教材。参照教学大纲,可把教材内容划分为:必讲内容、可讲可不讲内容和不必讲的内容三大部分。这样一来,教师在上课时便可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又能突出重点。此外,学生也会因为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而提高对德育课的兴趣。以《哲学与人生》这本教材为例,珠海市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德育教研组把现有教材内容整合为六大专题。专题一:人生理想篇(教材《哲学与人生》P122~147),专题二:人生选择篇(教材《哲学与人生》P2~14),专题三:人生行动篇(教材《哲学与人生》P15~40、P148~161),专题四:人生态度篇一之人生关系(教材《哲学与人生》P42~55)、专题四:人生态度篇二之人生发展(教材《哲学与人生》P56~68),专题四:人生态度篇三之人生动力(教材《哲学与人生》P69~P79),专题五:人生能力篇一之知行统一(教材《哲学与人生》P82~94)、专题五:人生能力篇二之明辨是非(教材《哲学与人生》P95~107),专题五:人生能力篇三之创新能力(教材《哲学与人生P108~119),专题六:人生价值篇(教材《哲学与人生》P177~P196)。每专题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传授讲解。
2.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前准备教材,上课传授知识,课后布置作业。教学内容从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脱离社会实践,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根粉笔,一张嘴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讲授为主,启发为辅,教学效果甚微。要改变这种现状,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就需做好以下几点:
2.2.1在备课上寻求突破备课是一名教师构思课堂教学的过程,它凝聚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育教学的理念,也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创新精神。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授课,其实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要讲授好每个专题的内容,教师一定要课前下足功夫,认真备课。首先,备教材。需做到查阅讲授专题相关内容,把对应专题内容的教材看懂吃透。因为只有教师自己透彻理解教材,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备学生。在教学设计上针对中职生基础薄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尽量多选取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材料,设计一些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活动,让德育课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生活化的特征并在参与中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改变学生认为德育课就是空洞乏味的说教课的印象。再次,精心制作课件。根据教学设计内容的需要,课件制作可以借鉴、整合网上不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文字、时事材料等不同资源来充实教学内容,做到形式多样化,让课堂因有趣而活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也才能赢得他们对德育课的热爱与重视。
2.2.2在课堂上寻求突破如果说备课只是“纸上谈兵”,那么上课则是“实战演习”。面对基础薄弱,注意力不够集中,无心向学的授课群体,德育教师也许需要浑身解数,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中实行以学生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式、案例式、研究式、情景设置式、多媒体辅助式等相应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突破原有学科的封闭状态,将学生置于开放动态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了思想束缚,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发表自己的看法,着重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开放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德育课教学带来新的生机活力。例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这本教材内容时,尽量选取近期全国或地方的热点时事新闻为案例背景,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与注意力。通过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融入情境活动的过程中感受育德课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德育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公共基础课,而是对人生规划、人生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的重要科目。而在讲《哲学与人生》这本教材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掌握相关哲理知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3改变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考试结果,忽略学习与养成过程。德育课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并不是看一个学生的语言,也不是看一个学生的思想观点,更不是只看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行为表现。这就注定了德育课教学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改变传统考核评价方式,不仅要实现考核评价由注重考察知识向注重考察能力的转变,更要实现由注重结果向注重养成过程的转变。①实行部分试题开放化。在一套德育考卷中,可以适当设置部分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尽量突破单一性,不以唯一的标准答案来评估学生作答的主观题。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②考试方式多样化。既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闭卷考试,也可以设置单人单座开卷考试,还可以采用客观题闭卷考试+主观题开卷考试的方式,又抑或是电脑上无纸化考试(由电脑系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题目,自动生成一套考试题。学生进入考试系统后,自动计时,到时自动交卷)另外,也可以采用小论文、调查报告、课堂演讲等方式进行考核。这些考核方式将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调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一般职业发展所需能力。③考核标准多元化。德育课的考核评价要把考试与平时的教育教学有效结合,强调知行统一。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强调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以外,还要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测验成绩等作为重要参考计入总评成绩。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可按如下比例进行评定:平时学习表现占总评成绩10%(课堂纪律,回答问题的表现),平时作业表现占总评成绩10%(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调查报告、课堂演讲),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50%。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标准有利于提高中职生对德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正他们认为德育课可以“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就能通过考试的错误观念。以上是笔者就目前中职德育课的现存问题提出的几点课改思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中职德育课改革仍需与时俱进。作为中职德育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构建中职德育课高效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作者:谢英勇 单位:珠海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