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改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不断追求的教学目标。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积极的探究,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实验探究。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高效课堂;学习兴趣;主体地位;探究性实验
追求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是历来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高效的课堂取决于学生接收知识量的多少,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构建,忽视学生技能与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将学生培养成机械的知识记忆者与运用者。随着课改的推进,更加关注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高效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重视学生技能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思想、新观念为指导,为学生构建愉悦而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认知对象感兴趣,才能从心里接受,并自愿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展开快乐的探究,此时学生的思维最活跃、积极性最高,不仅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化学的热爱,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教学模式,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与乐趣。
1.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喜爱程度。试想如果学生不喜爱教师,自然也会将这种消极的情感与情绪带到学科的学习上来。我们要发挥教师自身积极的导向作用,向学生展现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学风格,真心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热爱与微笑来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而安全的心理气场。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感受到教学的和谐与融洽,自然就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机。
2.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处于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起更大的参与动机与学习热情。教师不要只是机械而被动地执行教材,机械而枯燥地讲解知识,而是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入自己的情感来为学生营造和谐而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与思维,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独特优势,来将抽象而枯燥的化学知识转化成直观的事物、生动的场景,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从而使整个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主体参与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如果空有学习的激情,但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宽过死,这不让做那不让干,将学生限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内,这样只能扼杀学生的个性,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教学的附属,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改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与机械接收,而是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体参与,全程参与教学全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等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对自身与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与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一切的保姆,与学生是对立的教与学的关系。要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对学生完全放任,不管不问,而是要在扶与放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扶放有度,让学生既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又有教师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有效的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与启发者,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在探究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思维的阻碍与认知上的困难,此时教师的启发与诱导至关重要,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给予学生以启发,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保障。
三、开展学生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构建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开展好学生探究性实验,以实验为手段,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实验为桥梁,带领学生走进化学科学的殿堂。尤其是自主探究性实验,给予了学生更宽广的思维空间,可以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知识来展开有深度与广度的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到学会。例如,在学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性质后,提出如果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如果能够发生反应那么现象是否相同?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来展开积极的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踊跃发言,形成了不同观点。有的认为会发生反应,现象相同;有的认为会发生反应,但现象不同;有的认为不会发生反应。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猜想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记录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结论。各小组学生展开认真的思考与积极的操作。通过实验学生自然就可以总结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来探究,用什么实验可以直观地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这样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推向高潮。这样就可以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地学会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
参考文献:
[1]左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
[2]姚双萍.强化实验环节,推进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4.
[3]王如权.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化学教与学,2011.
[4]牛红霞.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初探.中学时代:理论版,2013.
作者:刘滕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大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