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感恩教育的实践探讨范文

感恩教育的实践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感恩教育的实践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感恩教育的实践探讨

摘要:

在当今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历史环境、自然环境综合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全世界都在关注发展与创新。感恩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资助育人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工作,更是对大学生追寻生活的意义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外在现象,分析其内在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策略,希望能对资助育人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感恩意识;感恩缺失;感恩策略

世界是个复杂的矛盾体,任何人生存在世上,都需要别人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可以多重情况混杂,母爱感恩、友情感恩,甚至过路人也会有感恩,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之情怀。由于这种情怀,生活在世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只为自己而存在,这种恩情是人与人连接的纽带,从而支撑起整个社会。

近年来,高校中不断出现大学生自杀现象,根据不详记载,出现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原因有:恋爱、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经济变故等不同原因。而当今大学生尤其90后的小鲜肉,较之70、80后的大学生相比,生活条件优越了很多。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反而经不起乘风破浪的颠簸,这种现象已不足稀奇。而令我们反思的是: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否反映了在道德教育内容中是否缺乏感恩教育。感恩就是知恩、感激、报答,每个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中,是否能让生长中的孩子意识到父母的知恩图报、仁义孝敬,得到他人的帮助后应充满感恩的思想和情怀。在当代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则是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感恩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以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教育内容,完善人的精神生命,呼唤人性的生命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这种感恩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人性发展,增强社会的进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把对父母感恩延伸借鉴到对社会的感恩,感染社会中的人,获得社会的个人的帮助,同时也延长了个人对生活的发展。每个人都弘扬艰苦朴素、勤俭治国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急功近利,这样的思想意识也是一种感恩,也便构成了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庞大的服务站中的一部分,在接受他人对我们的恩惠和帮助的同时,也能意识到对别人的施加同样的恩惠来提高人的社会价值,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越高,在社会上生存的意义也就越大,因此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正确的处理爱与意志的关系,可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促进感恩美德内化为个人的优良品德,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具备感恩心理的人,有宽容和善良的心,当受到他人的帮助时,享受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而感同身受,激发内心的感恩之情,而这也是塑造人性美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优良的生活价值观和世界观,道德很快就会落入低俗的圈套,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价值的感受也很难形成,促成当代大学生自杀事件也就频频出现。

此外,大学生虐待动物事件的频发也正说明了当代感恩教育的匮乏,从复旦大学研究生张亮同学用残忍的手段杀害30只小猫到清华大学高材生刘海洋用硫酸去伤害黑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们对生命的漠然,对动物的残忍手段令人感到胆寒。因此,感恩教育需要持续下去,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片面的教育,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去引导。让当代大学生从根本上意识到感恩的重要性,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发现和探索感恩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让感恩教育发挥应有的效果,让大学生充分理解感恩,学会尊重、爱护自己和其他生命。大自然所给予的,他人所给予的,都需要发自内心去感恩,不只是表面上的礼仪和物质上的回馈。

根据大学生抽样调查显示:有9(2)7%的大学生认同目前大学生离不开对感恩的教育,但是怎么开展感恩教育是目前所面临的难题。关于这方面的讨论,诸多教育学者对感恩教育有着不同的定义,其侧重方面也有不同。有的教育学者认为感恩教育是运用一定的手法和手段按照一定步骤进行有目的性的一种人文教育,让大学生从认识感恩到报恩两个环节。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教育应该切合实际,从生活中出发,逐步形成感恩意识,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情感,进一步使这种感恩的情感发展成实际行动,形成一种具有亲和态度的人格教育。结合教育学者对感恩教育的探索与讨论,本文认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实践出发,因为感恩存在于社会内部,是多层面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层面。教育者应该结合实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大学生实施知恩、感恩到报恩的三大环节。

为解决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难题,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感恩意识的人,树立自己在他人、社会、自然生活中获得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是在自我、物我、人我的关系中形成的。大学生自杀就是无视生命,更无法谈及感恩,感恩意识的缺失,使自己迷失了生命的价值。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缺乏人生阅历,出现主管和片面的看待问题,误使自己陷入忧虑和苦闷的压力之下,不能承受生命之重而选择自杀。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开发生命的潜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努力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能从生活中获得美好的感受,促成自己生存发发展的动力。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价值,维持生命是人不可逃避的人性本能,而有些人则选择放弃这种本能,放弃生命的尊严,更放弃了父母的养育之恩,无视父母的感恩之情。个人与社会、集体、国家的关系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大学生面临着全新的人生旅程缺乏感恩意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正确认识,我行我素。这些现象充分说明,学生本人与社会、国家,小至学校的恩情是断裂状态的,而恩情本是连接人与人直接感情的纽带,正是这种纽带支撑起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离不开家庭的生活环境的,在从小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最关心的也是自己的意图和利益,所以成长中的年轻人在社会上遇到坎坷,便忽视他人存在的意义而选择极端的办法做事。这本身不是错,而是缺少宽容之心。没有把在校学习作为生存的本质目标,也没有对社会给予我们进行一些回报的意识,没有让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个社会的利益就是一种缺乏宽容之心的表现。大学生在成长期对这种个人主义意识的环境影响下,淡化自己对集体的恩情,强烈的追求个人利益,利用保护、竞争的方法,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当结合学校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出教育者的教育职责,不仅传授大学生基本的感恩知识,还应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感恩的客观认知,培养大学生感恩的情怀和观念,训练一种感恩的意志,在不断地引导教育中,最终让大学生形成感恩的习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广泛的融入性,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只是片面的,只专注于某个层面上的感恩要求,放弃其他层面的道德需求,在大学生的感恩行为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理应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在感恩的教育内容上应该涉及到大学生的不同层面和阶段,把感恩的原则和要求都要涵盖进去。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起点也应该具有多端性,从整体来看,因为由于大学生活的复杂性,社会性,不同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生活领域对感恩的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不能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都必须从解释感恩的基本概念和规范原则开始。从个体来看,每个大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生活经验和环境的不同,不同大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感恩的教育上应当切合实际,多个端面出发,找到适合不同类型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关键在于学校教育,我们不可能消极的等待未成熟的学生去改变社会的风气,只能通过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感恩精神在学生之间发酵。让学生在这种充满友爱、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己乐观、积极、宽容的情感,热爱生活和学习,锻炼自己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成为理解人、尊重父母、热爱社会、学校、国家的准社会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使感恩教育跟符合生态环境、生命教育、优良传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在大学课堂中有必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显性和隐形的灌输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意识,从而养成大学生对世界、对人生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去生活的正确理念,认识到祖国的博大情怀、父母的无私奉献,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针对性的捕捉恩惠的细节,帮助学生挖掘感恩意识,让学生在情感和态度上发生积极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追求更高尚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叶宝娟,杨强,胡竹菁.感恩对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02).

[2]钟铧,解芳.感恩•感恩文化•感恩教育[J].德州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宫佳妮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