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道德文化建设感恩教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文献综述
感恩教育和道德文化建设联系十分紧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但从查找到文献来看,已有研究均将感恩教育和道德文化建设分开进行论述,因此,本文将从感恩教育和道德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
(一)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献综述。从近十几年已有文献来看,现有对感恩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感恩教育含义、重要性和意义、感恩教育现状以及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等展开的。在感恩教育含义方面,学术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陶志琼博士提出的: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其它许多学者均沿用此定义,或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延伸。陈惠芬认为感恩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和生命教育。[3]张建平认为感恩教育是一种德育,是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情感和实践三个层次,并具有情感性、生活性和实效性的特征。在感恩教育的意义方面,学术界认为感恩教育对微观个体和宏观社会均有重要的作用。对微观个体来说,陶志琼认为实施感恩教育有助于人们摆脱对金钱的一味追求,有助于人们人格的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唤起人的感恩心和感恩情。甘雄通过研究认为,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对宏观社会来说,孙忠梅指出加强感恩教育是当前建设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培养大众行为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完善公民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核心内容。黄兰、谷峰认为感恩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林杰、袁家臻等认为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姜丽、杨甜等也认为感恩教育在“现代性危机”出现的时候,有着特殊的和谐意义,它有利于社会公德与个体私德的和谐,有利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有助于调理权利与义务的和谐。对于感恩教育现状的研究,多数学者是从社会感恩的缺失来反映感恩教育的不足。学者们指出,目前感恩缺失的情况十分严重,部分青少年在家缺孝心,对他人缺诚心,对社会缺良心,对自然缺爱心和善心;社会责任感淡薄,冷漠恩人、自私自利,缺少人情味。等等。在感恩教育缺失方面,祖丽菲亚对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主要有三种:一是感恩教育没有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理念,目前正处于呼吁倡导阶段;二是感恩教育没有形成一种机制,仅停留在道德说教层面上,而没有配套的法规措施;三是感恩教育滞后,学校尚未解决“三进”(即感恩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心灵)问题。屈家安等人在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综述中总结到,大学生感恩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包括人们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虽有所认识,但重视程度不够;感恩教育活动化,缺乏系统性;感恩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备;感恩教育流于形式等。在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感恩教育。如朱颖指出加强感恩教育,要营造社会感恩的教育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搭建复合型的实践平台,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此外,王瑛就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措施指出,要把感恩教育进课堂,发挥团学组织感恩教育的组织作用,并将学校感恩教育和家庭感恩教育相结合。林杰、袁家臻指出要在认知、情感、实践等三个层次上分别进行感恩教育,并认为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在具体方法上,陶志琼提出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使用故事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并重视家长的作用,注意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同时,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
(二)关于道德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改革开放以来,对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着重点在于在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在重要性方面,中央党校张式谷指出道德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紧迫的,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15]肖华茂、彭剑指出道德文化建设事关国家软实力。王鲁迪等认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17]总理也指出,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在如何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方面,1996年在山东大学召开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提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要拓宽视野,突破“左”的框框,联系传统和现实,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维角度来拓展领域,从知、情、意三个方面来深化内涵。[19]同年在安徽社科院召开的“邓小平理论与新时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研讨会”,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道德文化建设研究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探讨,并提出“必须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道德价值观”,“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必须建立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并确立其在我国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在具体措施方面,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坚持以立为本、虚功实做、从基础抓起的方针,加强理论研究,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舆论引导,坚持上下结合,坚持软硬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立法工作,加强干部道德建设,找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点。[20]此外,杨生、邢春梅从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出发,认为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或即道德是要超越于还是要内在于现实物质生活的矛盾,并指出以法治为依靠,建构最低和最高的道德标准,是最大程度地化解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一种可能方式。[21]王勇指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构建教育、制度、监督、社会环境四位一体机制入手多方面加强道德文化建设。[22]吕倩也提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要弘扬传统文化精华,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靠大众媒体的正确引导。[23]
(三)关于现有研究的评价。学术界对于道德文化建设与感恩教育的研究已有很多,涉及到各方各面,对我们深入认识道德文化建设和感恩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但现有研究仍有几个不足:一是现有研究将道德文化建设和感恩教育割裂开来单独研究,忽略了他们之间固有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二是现有对感恩教育的研究多是停留在对实践的总结,较少深入进行理论探讨;三是个别研究混淆了感恩和感恩教育,把感恩和感恩教育作当同一种对象进行研究;四是现有感恩教育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在校学生或者青少年,研究范围有限,忽略了感恩教育应是一种终身教育,对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各种社会背景的人均适用。
二、加强道德文化建设要从感恩教育入手
道德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长远规划,具体落实;它还需要全民自觉行动,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道德文化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它需要教化,但又不能采取暴风骤雨般的方式进行灌输,而只能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深入人的思想,触及人的灵魂,激发人的情感,启发人的自觉,才能逐步见之于人的行动。道德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要达到这一效果,应该从何入手呢?窃以为要从感恩教育入手。因为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善良回报善良的思想教育。[24]感恩是道德价值的源泉,也是伴随人一生,与个人情感联系最为密切的品德。一个人从生命孕育开始直至离开人世,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来自家庭、社会、自然等的恩情,对恩情的体验最为深刻,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感恩意识都是道德体系中最容易被唤醒的,是启发人的道德良知的灵丹妙药。如果一个人连父母的养育之恩,家庭的温暖之恩,亲友的关爱之恩,学校的教育之恩,单位的培养之恩等都不能体会到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不可能有道德良知的。所以卢梭说:“一个不懂得感动、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最无知、最失败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别人尊重的人。”[25]感恩的本质和核心是善,失去或缺少了善,感恩就无从谈起。心中有善,才会记人恩德,才会见弱小而扶助,见穷困而怜悯,见饥寒而雪中送炭。[26]善是我们内心最宝贵的财富。贝多芬曾说过:“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27]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28]因此,必须从感恩教育入手,增强全民的感恩意识,形成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良好社会风气,才能加强全民道德文化建设,构筑牢不可破的道德堤防。
三、从感恩教育入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家庭要重视感恩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也是终生的课堂。感恩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永久的内容。家庭的感恩教育对于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感恩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不少教育工作者都认为,感恩教育要靠前。如果不靠前,青少年一旦进入了心理逆反期,就后悔莫及了。家庭感恩教育最好从胎教开始,现在不少人重视胎教,在胎教中要运用感恩歌曲、感恩故事的播放,使胎儿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当胎儿呱呱坠地之后,初为人父母者就要根据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设计感恩教育的内容。例如常放感恩音乐、看感恩图画和电视、读讲感恩故事。到咿呀学语时,就要教会其说“谢谢”。对小孩的感恩教育,年青的父母亲,尤其是有的独生子女,过去一切生活琐事都由父母包办,到了为人父母时就要大大改进,对下一代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分担家务,对双方家长要孝顺、要尊重,对双方亲戚要友善,不仅不能当着小孩的面对长辈有不礼貌和顶撞行为,背着老人与小孩讲到老人时,都要语气尊重。家中分吃水果等食物时,要小孩先敬给前辈。当小孩淘气、撒野,对前辈发脾气时,父母要严加训斥,甚至给予必要的“惩罚”,如不答其要求等。这不是对小孩的苛刻要求,而是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和家庭的孝顺子女所必不可少的。父母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关于这一点,年青的父母亲一定要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民间古谚云:“雷公不打忤逆子,代代会出报仇人”,“屋檐水滴滴落在现眼里”。都是说的为人父母者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日后子女也将如何对待你。这不是唯心论,而是先人的经验总结。它是子女受父母不良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父母是小孩感恩教育的最重要老师,家庭其他成员和亲友也责无旁贷。
(二)幼儿教育要重视感恩教育。幼儿教育阶段是小孩离开家庭,进入人生的集体学习和生活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孩学到的东西,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其一生。因此,这个阶段的感恩教育极为重要。尤其应该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的家庭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这就使得小孩在家庭所受教育方面同样存在很大差别。例如一些边远山区的贫困家庭,他们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小孩的温饱、医疗等问题,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更不用说感恩教育,这就只能从幼儿教育中得到弥补。因此,学前的幼儿教育必须重视感恩教育。在这方面,有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编写一本《感恩三字经》,可设计五到六课,分别为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如感恩父母的内容可以是:父母亲,大恩人;养育我,历苦辛;为了我,总不停;我小时,抱怀中;我长大,操尽心;心头肉,是我身;一辈子,永感恩。还要配上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让幼儿背熟。同时,要拍摄动画片《我从哪里来》,详细介绍母亲十月怀胎的艰难过程和分娩的痛苦与危险,使小孩从小懂得与父母的血缘联系及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并学到一定的生理知识。幼儿园的老师要教育幼儿尊敬家长,家长要教育小孩尊敬老师和友好同学。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都要教育小孩需要别人做什么,总要一个“请”字在先,两个“谢”字在后等。
(三)全日制学校教育要加强感恩教育。全日制学校教育包括从小学到大学阶段的教育。这个阶段是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形成并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加强感恩教育,将极大提高全民感恩意识和道德文化水准,对我国道德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感恩教育纳入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把感恩教育作为全日制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阶段的感恩教育体系,在各个教育阶段都要制定不同的感恩教育目标,编制不同的感恩教材。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时期,可塑性强,感恩教育主要应通过生动活泼的例子与故事,如伟人、名人的感恩故事,动物的感恩故事等。学校还要经常出“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最感激的人”这样的作文题,以使感恩之情在小孩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在实践上,学校要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及家庭做点事情。比如饭前拿碗筷,给长辈端杯茶水,扫地、洗碗等等。同时,每个学期要安排学生参与一定的义工活动。学校的思想教育课要贯穿感恩教育的内容。要经常挑选在感恩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和体会。评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等,都要将这些作为条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懂得孝顺父母,帮助他人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中学阶段,学生已处于青春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叛逆心理,感恩教育重点在于除感恩故事外,中学课文应选取《孝经》中的部分内容及相关议论文。感恩的范围,要由感恩父母亲人,逐步扩展到感恩学校和老师。还要懂得感祖国之恩,立报国亡志;感自然之恩,学会与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社会之恩,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29]同时,在中学阶段,要组织参与义工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精神。在大学阶段,学生已具有独立的思想,也具备一定的能力,要鼓励其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基础上,多回报家人、老师和社会,多帮助他人,促进社会和谐等;师范类院校要开设专门的感恩课程;要对各类各级学校教师普遍进行感恩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的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考试都要有一定感恩文化的内容。
(四)继续教育要加强感恩教育。继续教育是对已经完成学历教育、并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感恩教育本质上是道德教育,它应该与每个人相伴终生。这一层次的感恩教育的重点是党政干部学校。主要对象是公务员,尤其是党政干部。由于我国近百年来忽视传统教育,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感恩教育更是如此。对这一层次的人,尤其是党政干部加强感恩教育更加必要。懂得感恩是学会做人的起码要求。现在不少党政干部在这方面差距很大。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曾深刻指出,官员要先做人后做官,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他还要求领导干部“做人官”,不要做被老百姓痛骂的“狗官”。做好人必须懂得感恩。党政干部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更要懂得感恩。曾国藩年轻时说,如觉天之待我过厚,我愧对天;君之待我过优,我愧对君;父母之待我过慈,我愧对父母;兄弟之待我过爱,我愧对兄弟;朋友之待我过重,我愧对朋友,便觉处处皆善气相逢。古人还说,德生于卑退。党政干部懂得感恩,就不会把手中的权力看成是自己奋斗的结果,而是来自党、国家和人民的培养,这是入德之门。因此,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党政干部学校,要将感恩教育作为必修课。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设置专门的感恩课程。还可以由参加学习的学员讲自己的成长历程与家庭的关爱、学校的教育、组织的培养等。使广大学员能带头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党、国家和人民。通过感恩教育,使党政干部清醒认识到权力来源于党和人民,并将权力回报于党和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得意忘形,不违法乱纪,不贪污腐败。一辈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人民的公仆。党政干部如能怀着感恩的心态做人做事,不仅有利于律己,还能赢得人心,做好工作。2008年,马英九在台湾代表国民党胜选后,就立志“从感恩出发,从谦卑做起”,正是这种心态,使四年后国民党又在台湾胜选。国共两党的性质虽然不同,但赢得人心的方式是相同的。中国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党政干部懂得感恩,对全社会会起好示范作用。
(五)建立良好的社会感恩氛围。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种传播渠道的舆论导向作用。电视、广播、报刊等传播渠道要积极宣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谢他人、知恩图报的先进事迹,无情批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丑陋现象,为人们树立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楷模。二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创设有利于青少年培养感恩意识的网络环境。鼓励与支持各网站加强道德文化宣传,设立专门栏目专门板块讨论与宣传感恩先进事迹。积极发挥微博这一新型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通过网络互动掀起感恩讨论高潮。三是加大感恩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制作精美感恩广告,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展示,进一步提高感恩宣传效果。四是街道、社区、农村村镇要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介绍感恩文化和感恩典型事迹等。使感恩成为居民和村民学习的重要内容。五是利用各种媒体举办感恩讲座,介绍感恩先进事迹;设立不同层次的感恩奖项和树立感恩典型。六是利用报刊、杂志开辟感恩专栏,进行感恩征文,出版发行感恩方面的专门杂志、优惠出版感恩方面的专门著作。七是成立感恩研究组织,进行感恩文化研究和开展感恩学术活动。八是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改革慈善事业体制机制,增强运作透明性,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九是设立中国特色感恩节。通过节日的形式,倡导全民知恩、全民感恩,使人们形成一种感恩的习惯,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永久感恩的氛围。
(六)将是否孝顺父母作为录取学生和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人的一生最要感激的是自己的父母亲;连父母亲都不孝顺的人,是不堪培养和造就的。因此,首先是学校在录取学生时,有必要要求父母写出《孝顺鉴定》。这一做法可能是多余的,一般情况下,父母都会为小孩写出好的鉴定,但重要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即当小孩向父母提出写鉴定要求时,父母正好可以对小孩进行孝顺教育。如果确实不孝顺,而且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时,父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借助社会和学校对小孩进行教育。发生在深圳的北大硕士生公务员殴打父母亲,就是其父亲举报的。通过社会和组织的帮助,当事人终于痛悔,这就是进步。北京大学把“不孝顺父母”放在2012年“校长实名推荐制”不得被推荐的四条“高压线”第一位,就得到了网民们的充分赞同。如果全国的中学、大学招生都有这一要求,他会使每个年轻人都得的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提高年轻一代的道德水准是极有裨益的。其次,选拔任用党政干部要由其父母及配偶写出《道德鉴定》,并要求街坊邻里作出证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一是一个人要成为官员,在家里必须是一个好人。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说得好,一个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勤政为民,效忠国家吗?这是十分有道理的。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的思想感情是逐步形成的,父母养育之恩,恩重如山。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绝对不能作为党政干部的。我国汉朝官吏选拔制度是“举孝廉”,孝顺父母是选拔官员的首要条件。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想成为党政干部的人,必须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必须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事实证明,贪官污吏都不是真正的孝顺子女。因为真正的孝顺是如曾国藩所说“养亲以得欢心为本”。这应该是孝顺的最高标准。因为任何糟糕透顶的父母,哪怕被处以极刑的犯罪分子,作为父母,他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违法乱纪。因此,真正孝顺的子女为使父母欢心,就不会做使父母不高兴的事情。如违法乱纪、甚至饮酒必醉等。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亲就因为子女做贪官,使家庭、家族受到沉重打击而被气死的。
作者:黄铁苗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