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感恩教育论文3篇范文

高校感恩教育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感恩教育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感恩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受教育者:认识偏差与不良社会心理

受教育者在感恩教育过程中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作为对象而言,受教育者是客体。就教育者及其传授的内容、乃至教育环境,都是受教育者的认识对象,受教育者又是认识的主体。因此,主体地位的缺失程度,主体认识的偏差,都制约着感恩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失衡与认识偏差西方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个体的自我感悟与体验,“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它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感恩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感恩道德教育,不仅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然而,受教育者对此缺乏科学认识,他们更多地从自身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出发,受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影响,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和选择,认为感恩教育对自身价值不大或根本无用。上述认识的偏差与失误,直接导致受教育者接受感恩教育的愿望和要求缺失,接受感恩教育的动力缺失,从而导致感恩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二)大学生缺乏接受感恩教育的良好心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不感恩和不报恩现象,从本质上分析,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发展都源于共同的心理基础———缺乏良好的社会心理,使得他们对感恩教育的行为加以排斥和拒绝。影响高校感恩教育效果的不良社会心理主要有:

1.大学生的知觉曲解。知觉曲解是指由于多数人的疏忽,使本已严重的问题看起来轻得多,这是一种知觉上的误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那些违背感恩道德的行为也大都与知觉曲解有关。例如:在破坏自然环境(乱丢垃圾)方面,如果只有一个人乱丢垃圾,事情的严重性非常容易判断。但是,若有很多人都这样做,反而会使大学生们感到“大家都在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由于知觉曲解的影响,使本已严重的大学生不感恩问题在人们的头脑中被淡化。由此可见,知觉曲解往往使非感恩道德行为的严重性被掩盖,因而造成非感恩道德行为大肆泛滥。

2.社会比较心理。社会比较心理是指这样一种心理:人们在客观的社会标准不明确甚至缺乏的情境下,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如何行动的心理。现实生活中,那些非感恩道德行为常常给人们以“见效快”的感觉。我们仍然以破坏自然环境(或乱丢垃圾)为例:当有的大学生不感恩自然而“以最便捷的方式”穿越草坪、踩踏花草走捷径,或者“以最快捷的方式”随手乱扔垃圾而获得便利时,就会引起其他大学生的仿效。同样道理延伸到其它领域,当有的人通过牺牲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而暂时使自己获利时,就会引起其他人仿效。这样的一种社会比较心理促使大学生群体的非感恩道德行为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愈演愈烈。

3.分散责任心理。分散责任心理是指这样一种心理:当某种行为发生时,如果是个人对行为后果负全部责任,个人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和愧疚感而停止行为;反之,就会大大降低行为者的责任感。感恩的行为理应得到人们的认可,不感恩行为理应受到舆论或法律的惩罚。然而由于责任分散因素的存在,放松了对非感恩道德行为的控制。高校校园中许多非感恩道德行为却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而感恩行为却没有得到社会的肯定,反而受到别人的非议(如抢救伤者而被误认为是肇事者加以谴责)。学生用学校感恩教育中的价值规范无法对外部社会的诸如“得不必恩”、“恩不能得”等道德现象做出解释和“价值澄清”,也就无法外显为一定的感恩道德行为,社会大众就更是如此,导致大学生们比较普遍地认为,不是自己所管得了的事,或者说与自身利益不密切的事,就不需要自己承担责任。

二、教育环境:教育中介与实践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作为人的哺育者,以其独特的自身形象感染人、熏陶人。感恩教育环境既包括教育的中介手段,如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等,也包括感恩教育的实践环境。教育环境的协调与配合程度,深刻地影响着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来自教育环境的制约感恩教育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机制具有不健全性高校感恩教育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对增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起着根本的保障作用。然而,当今高校感恩教育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甚至可以说是缺乏,导致感恩教育工作随意性较大,没有彰显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应有的感召功能。客观地说,当前高校的感恩教育,较多地停留在感恩道德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对感恩教育的组织建设、效能评估和感恩行为奖惩等,均缺乏统一规范的长效机制和具体标准。以关于感恩教育工作的考核评价为例,考核标准趋于表面化,更多的是以组织感恩教育专题讲座次数、学生的反馈情况、学生感恩认知程度等等作为考核评价标准。如此考核标准,严重背离了感恩教育本质,极易导致大学生感恩道德认知与感恩道德践行上的差异性,导致知行严重不一。

(二)教育内容具有较强的外在性就教育者而言,准确把握受教育者的需求意向,从而确定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对提高教育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在感恩教育的内容的选择上要着力做到“三求”:一是求“真”,要有可信性,应是真理性的科学认识;二是求“精”,在保证感恩教育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全面性的基础上,讲求实用性;三是求“新”,感恩教育内容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特征,准确反映当前现实社会生活与感恩实践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内容趋于“纯净化”(空大全的特点),回避社会现实,回避学生实际生活,缺乏贴近学生、问题具体、材料鲜活的感恩教育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心灵共振。用这种“纯净化”的感恩内容教育学生,很难收到教育的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相关的消极后果:造就感恩道德虚无主义和感恩认知与感恩践行不一的伪君子。

(三)高校感恩教育方法具有单一性“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大学生感恩教育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感恩情感交流、体验与实践,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创设感恩生活实践情境,提供感恩学习资源,加强大学生感恩行为的实践锻炼。只有这样,感恩教育的成效才可能是恒久而深刻的。然而,多年以来,我国高校感恩教育方法是说教式、政治运动式的,“感恩教育就是说服”、“感恩教育就是灌输”,把高校感恩教育看成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感恩思想与感恩行为的“灌输”与“管制”。运用“灌输”与“管制”这样的方法进行感恩教育,只能增强大学生的感恩认知,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感恩道德知识的“专家”,未能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感恩道德知识又具有高尚的感恩道德品质的社会公民。

(四)实践环境的负面因素消解了教育效果作为社会大环境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在感恩教育上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大变革的冲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感恩道德品质的形成和高校感恩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首先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导向的负面影响。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机制与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会反映到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并渗透到大学校园之中,给大学生感恩教育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求利性会诱发拜金主义;市场经济所构成的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容易导致享乐主义的滋长。上述种种负面影响给大学生自觉地进行感恩道德鉴别和选择加大了难度,给高校的感恩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使大学生对正面的感恩教育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降低了感恩教育的影响力。如社会价值取向利益化倾向的影响,使得大学校园弥漫着急功近利浮躁之风,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大学生却错误地将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原则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对无私奉献、“施恩不图报”、“知恩图报”等思想观念产生强烈冲击,致使部分大学生做事讲价钱,把自己的行为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来衡量。其次是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随着全球信息渠道的日益畅通,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把包括理论观点、价值观念、文化类型、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呈现在高校学生面前。网络虚假信息的大量存在,严重恶化了网络环境,使原生态的网络被金钱所操纵,成为扭曲真相的地方,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受害者没能辨别信息的真假,人们的善心往往被不怀好意的网络谣言制造者所利用。对高校大学生而言,网络虚假信息的大量存在,不自觉地强化了对正面感恩教育的疑惑心理与排斥因素。同时,这些复杂多元的社会信息潮,侵占着大学生们宝贵的时光和精力,无形之中压缩了大学生们接受感恩教育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大学生们的感情冷漠和亲情走失,助长了大学生们的个人主义思想和自私自利行为。

作者:张志新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组织部

第二篇

对于住宿的学生,笔者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出他们念一年高中的花费。比如,2013年东山中学的学生涉及的花费有学费、生活费、通讯费、住宿费、社会实践费、校服费等好几个方面。其中家庭收入好的学生一年总花费是近20000元,家庭收入差的学生一年总花费是近12000元。按照学生的在校时间计算,家庭收入好的学生一小时需花费家长10元钱,家庭收入差的学生一小时需花费家长6元钱。如果学生在学校白玩掉一个小时,就相当于白扔父母10元或6元。如果父母是工人,那他们2个小时的加班就是白干了。

如果父母是农民,那他们家就白扔了4斤稻谷。现在还仅仅是读高中,以后要读大学、买房子、结婚、生孩子等等处处都要父母掏钱。可怜的中国父母他们心中只有孩子,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学生听了笔者的数据分析后,个个都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暗下决心:自己生活要节约,要注重细节,喝水要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买手机、电脑注意实用性,不追求高档,不买一次性的学习用品。穿衣不追求名牌,同学之间不互相攀比。在食堂买饭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浪费一粒粮食。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消费需求,绝不提让父母无法承受的无理要求。作为学生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绝不能让父母的钱白花,要拿出骄人的成绩来回馈父母的爱。

社会上所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拿来去教育学生,鲜活的事例和人物可以触动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如,山东诸城一中有个高中女生叫李××,她3岁时母亲生病离开了人世。7岁时父亲出车祸瘫痪,生活无法自理。李××独自一人照顾父亲的一切。艰难中她没有放弃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诸城一中。在求学的同时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照顾瘫痪的父亲。每天她的时间都是安排得紧紧的,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她还对记者说以后无论在哪里求学、工作,都会背着父亲一起去。李××的故事感动了诸城,也感动了全中国,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去帮助这对可怜的父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都深受感动,想想自己的父母双全,家庭和睦,吃得好,喝得好,用得好,还有什么理由不上进呢?现在一切开销全要父母来承担,父母老了以后自己要反哺。

总之,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人民教师,我们要紧跟社会前进的脚步,紧握时代的脉搏,善于分析学生的现状,不能简单空洞地说教,要有理有据地教育孩子。祖国的未来需要有知识的孩子,更需要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处处充满爱,我们的民族才会强大。

作者:钱群慧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学

第三篇

一、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内容

大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国家、社会和每一个家庭的关注点,党和人民对大学生一直充满希望和期待,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恩教育是现今教育事业的一个焦点。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是明显的、突出的。一方面,感恩其实也是一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国家、尊重自然的一种表现。懂得感恩并能付诸于行动就是对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升华,也是懂得付出的一种责任精神,只有先懂得付出,才可能收获回报。另一方面,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身边事物,善于总结自身,反省自己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能够对身边的人充满尊重和感恩,懂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逐渐变得胸襟广阔、懂得理解和包容、并且可以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发现他人的优点、改善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大的导向性。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完善学生的生命,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向

在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看望残疾儿童时讲到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的话告诉我们,感恩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善良人性的必备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曾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中国梦,中国梦归根结底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只有我们每个人的小梦想逐渐实现,才能凝聚成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实现梦想的前提是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感恩之心、结草衔环之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德行,是营造和谐社会的必需素质,是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感恩教育是近年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发挥感恩教育在高校的作用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能够产生积极推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落实和推进感恩教育政策、思路、方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服务。在这样一个随处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大学生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提出新的目标。显然,大学生感恩教育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向,我们必须将大学生感恩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为高校教育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具有感恩意识、奉献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三、感恩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

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当一名学生懂得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教导之恩、国家社会培养之恩,大自然的哺育之恩时,他的内心将不断吸取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形成一种强大的内动力,促使自己不断强大,继而来汇报给予他恩情的一切,这将散发出不可估量的正能量,这就让学生将自身良好的本质变成一种行动,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引导者我们用一颗真善美的心来处理生活中周围的人、事、物,当用这样一颗心来面对生活时所看到的也都是积极的、乐观的、美好的一面,不会一味停留在负面情绪里,这样便促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不会气馁,更不会形成心理扭曲走向歪路。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面对社会上的负能量或者阴暗面的时候,一颗感恩的新能够促使我们坚持正确的信念,避免价值迷失、道德缺失或是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感恩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十分深远,这也促使高校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应将感恩教育不断渗入到每一位学生,并不断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情得以实践,这也为国家稳定、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睦打好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

作者:苑婧娴单位: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