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构建面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广义讲,这个体系的建立既非学生本人、也非高校所能做到,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狭义地讲,高校应该占主导地位。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希翼籍此拙文能够引到抛砖引玉之作用,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创新创业;问题;途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扩招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而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这就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困难,给社会增加添了一定的动荡因素。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拓展就业渠道,从1990年开始,就开始进行大学生创业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者比例很小,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和科学性还需提高。因此在2012年,我国教育部下达《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5年更在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升到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二、我国当前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者问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还要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有些大学的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模式也缺乏创新。迫于国家政策压力,他们虽然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等各项综合技能竞赛,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提要求多而实用服务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竞赛获奖学生的后期创新创业资助缺乏相应力度和延续性,致使大学生在竞赛结束拿到微薄奖金以后,再也无法跟进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体系化研究与实施更是无从谈起,这些不利条件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难以形成有所作为。
2.指导教师问题不少高校的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的陈旧教学方法,根本不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探究;许多教师长期往返于家庭-学校,学校-家庭之间,脱离社会实践十分严重,他们自身就对创业缺乏最基本的认识,那么,这样的教师怎么能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3.大学生的自身问题多年来,我国一直在中小学施行应试教育,主要以升学率为学习目标导向,严重忽略学生逆向、发散和逻辑思维的训练,致使大批学生内向害羞,不善于表达,动手能力差,逻辑思考能力低,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他们进入大学以后的创新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也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但常常因由于学校没有相应的条件保障,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还是不能在相应的环条件下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实践类课程,常因课程开设时间不得当、学时数不足,或者实验室软件与硬件条件跟不上等原因,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同时,大学生接触生产实践机会较少,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知识严重脱节,整体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许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面对创新创业号召的新形势下,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创新创业。
4.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关联密切。但是,许多高校的课程体系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相距甚远,课程结构仍沿用传统高校以专业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课程结合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选择也没有针对创新创业的新需求,课程之间缺乏横向内容的有效关联,也没有纵向内容的合理递进,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开发与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多由本校教师完成,鲜有校企联合的做法,就算是有也是缺乏实质性的监督。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1.确立整体目标为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目标明确,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才能达成。大学高校可以将一个专业作为试点,通过管理者不断学习提升认识,指导教师持续续学习提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实践教学培训等不断完善合理,为大学生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2.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措施(1)确立高校管理者的正确思维模式采取脱产或在岗学习等方法,促进高校管理者认真研究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客观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深入广大企业进行常规化调研,倾听行业专家意见,解决原来思想上的不解问题,确立正确思维模式。(2)培养创新创业型合格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创业型合格师资队伍是培养合格学生的根本保证。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与企业、政府部门合作,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把教师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项目,常态化参与企事业创新创业方面的课题研究。为了激发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型实践类项目,学校还需要制定出一整套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实践训练规章与标准,以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完成。(3)建立“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导师制是指在培养本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配备二位导师。一位是以专业和学术指导为主的本校教师,另一位是以实践指导为主的技术型校外导师。目前,大多数高校只配备了校内导师,仅侧重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育。建立“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原来基础上,通过双导师制加强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导师选择、实践环节安排、实践学分认定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后,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4)培养跨学科综合思维模式在当今消费模式升级和互联网+大背景下,创新创业不再以某一学科的成果为依托,而需要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把单一学科所取得的成果迅速转移到其他学科之中,充分理解每一门学科都是整个科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单科独进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困难,甚至是越来越不可能。所以说,当今高校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专业优势资源,提供跨学科的交流机会,着重培养大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模式。(5)引导、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常常局限于校园内,商业模式也多围绕“学生”市场进行设计,如考研、考驾照、代拿快递等,商业模式单一。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从事创新创业的学生个人缺乏社会经验;对创新创业的项目类型缺乏了解;商业模式认知狭隘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多样性。学校应引导、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并提供相应的机会帮助他们创新创业。如组织学生创业者走访企业,旁听项目路演,学习、分析各产业汇报等。(6)建立以实践为主导的完善培训方式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仍然以书本授课为主,考核方式则以创作创新创业计划书为主要形式,这就导致大部分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学生,得到的教学成果只是普及型的创新创业知识,他们的创新创业也止步于一份厚厚的创业计划书。与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以书本知识为导向的形式不同,欧洲创新学院(EIA)所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以实践为导向,在规定时间内,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创意构想、团队组建、创意论证、市场调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投资融资等完整的创业流程。此外,EIA还设计了集任务考核、创业指导为一体的PLAYBOOK。PLAYBOOK为创业团队设定每日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创业指导,它的授课以完成创业实践为目标,而不是传统的以传达信息为目标,这种以实践为主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能够快速的帮助学生学习创业的每个环节,投入创新创业。此外,和传统的授课形式相比,采用在这种以实践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其所产生的创意想法的存续率以及学生进行持续创业的意愿也高的多。(7)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务实、高效、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为年轻的创业者进行网络专业知识培训、公布创业项目讯息、提供融资渠道、展示创业成果、扩大项目影响等多项服务;平台还会聘请各类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顾问,给广大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项目书撰写、成果凝练及专利申请等方面的指导;平台能够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等方式,帮助创业项目从粗放走向精细化和可实现化,为大学生在创新就业上打造持久、便捷的全新“生态链”,助力创业梦想。(8)构建目标明确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必须以目标明确的课程体系为支撑。首先要把创新创业目标纳入课程体系,进而在课程类型、课程内容、授课方法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也要有明确的界定。需要科学、合理地将创新创业目标与具体课程相结合,各门专业课程互相渗透,层层递进,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在目标的引领下让大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循序渐进地围绕创新创业目标进行专业学习、学术交流、设计竞赛、课题申报、和各种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具体说:大一要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加大基础课学时数量,广泛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知识;大二帮助学生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对他们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鼓励大学生投入大量科研时间,围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大大提高学习强度;大三学生要求能自主提出原创性课题,通过校内外创新创业平台获得各种信息,自己联系校内外研究中心、实验室或团队一起讨论、研究和验证自己主导的课题,同时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为发表系列学术论文准备条件;大四阶段,要求大学生在进行项目引领的科研任务时,要同时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开始深入学习复杂的系统科学,能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与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交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还能帮助低年级同学,将自己的创业体会与他们分享,为低年级同学推荐合适的创业项目与合作团队等。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在大学期间,喊几句口号,举办一些活动,参加几次竞赛,进行几次表彰,发表几篇论文,或者开办几家不知存活多久的公司就能实现的,要用综合、系统的思维方式对待,要从内在、本质和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短期是可以通过面向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手段来努力实现,长期则是要贯穿一个人的整体教育过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通过研究学习”为牵引,引导大学生强烈的学术探求志趣,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弘扬对创造新知识的热情、能力和自信,鼓励他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喜欢自主学习与自发研究。
参考文献:
[1]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2014.
[2]王长恒.继续教育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
[3]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
[4]鲁兴启.综合的时代呼唤在系统思维基础上建立跨学科研究的方法论[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Z],2012-11-13.
[6]鲍桂莲等.对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7]郑泉水.论创新型工科的力学课程体系[J].力学与实践,2018,40(2):194-202.
作者:管雪松 马盼盼 单文文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