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等教育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层面,它是大学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大学文化的孕育者与有机组成部分;从现实层面,城市与高校的发展不断挤压教育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因此有必要研究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价值,加强相关遗产的保护力度。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价值;保护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指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文化遗产是随着文化遗产内涵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一种新兴概念,主要指:“在各时代的教育场所中,能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并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得到认可的,即从历史、艺术、科学或人类学角度看教育文化中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教育文化遗存”[1],包括与教育相关的活动场所、历史建筑、书籍文献、规章制度及教育理念等诸多有形或无形的文化遗产。而高等教育文化遗产则特指与高等教育相关的文化遗产。我国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以大学校园遗产为主体,保护工作也主要集中于大学校园建筑及文物。但是,随着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考验,很多遗产面临拆迁、改造,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遗产遭到破坏。因此,加强我国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近年来,学界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趋于多元化与立体化,文化遗产价值标准在传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基础上又增加了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综合性指标[2]。文化价值关注的是遗产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探讨的是遗产对特有文化所具有的传承性与表现性。
1.大学精神传承的载体高等教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传承着大学精神。一所大学的发展既需要足够的物质支持,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而精神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世代相传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气质与文化,是一所大学确立自身特色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但是,大学精神具有抽象性,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或是课程进行传承,而文化遗产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缺。如北大博雅塔、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景观,共同构成了“一塔湖图”,堪称燕园的建筑精髓,而博雅塔的“博雅”二字正是北大精神“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最好体现,也正因此,博雅塔素有“校有博雅,塔有精魂”之美称。
2.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相比,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是指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的总和,可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等,而精神文化是其核心内容。以实物形式为主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不仅是大学精神传承的载体,更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并见证了大学文化的发展过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址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唯一完整规划的大学校园建筑[3],其设计理念及建筑风格在尊崇我国传统人文思想的同时,又结合了西方的建筑技巧,可谓中西合璧之典范,而这也孕育了武大浓厚的人文精神及敢于创新的文化传统。如今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已成为武汉大学的标志与象征,并于2001年6月被国家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建校图纸也于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一级文物。我国大学文化与西方大学文化不同,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既包含了西方现代的教育理念,又融合了我国传统的人文关怀,包括武汉大学在内的诸多高等教育文化遗产均体现了我国大学文化的这一特色。高校对自身教育遗产的保护也是对自身历史文化的保护,同时,一所大学也需要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遗产来凸显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现今,如何创新传统文化,创造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保护见证我国大学文化发展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无疑对我国大学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价值
近年来,教育文化遗产保护逐渐受到关注,但其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对教育文化遗产,尤其是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速度要远落后于对其的破坏速度,加强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诚然,一些地区对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努力,但是这些措施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
1.社会对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足,很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遗存没有得到良好保护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由于年代相对较近,分布较广,数量较大,使得很多人认为其在艺术及历史价值方面无法与古代遗产比较,因此在保护当中难免有所疏忽。以西北联大为例,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最大的两个大学联合体之一,西北联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关遗产的保护情况却令人堪忧。西北联大内迁至汉中一带后,校舍分布在三县六个地方,分别为城固县考院设校本部及文理学院;文庙设教育学院;小西关外原简易师范旧址设法商学院;古路坝天主教堂设工学院;南郑县设医学院;沔县设农学院。目前除位于城固一中之内的法商学院遗址保护较好外,其余遗址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荡然无存。相较于旧址保护,相关文物保护情况也不容乐观,很多文物都已遗失,一些文物虽存于博物馆内,但由于缺乏重视,损毁情况严重。
2.学校重视不够,很多遗产遭到破坏现今,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很多高校采取拆旧建新、整体搬迁等措施更新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此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是在校园建设与改造过程中,由于缺乏教育遗产保护意识,致使一些高等教育遗产遭到破坏或损毁。此外,一些学校为了扩大规模、筹措资金、偿还债务及土地置换等原因甚至对老校区进行整体拆迁或拍卖,从而造成了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大量遗失。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原为农学院所在地,是浙江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校区之一,其中不少建筑物都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位于华家池校区的浙大植物园是我国第一所植物园,该校区还拥有以“小西湖”著称的杭州市区第二大水域——华家池。2013年9月5日浙江大学将该校区以136.7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地产商。至此,拥有80余年历史,见证中国农学发展的华家池校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除去浙江大学,各地大学卖地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仅在浙江一省便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对老校区进行拍卖。随着老校区的逐渐消失,一些有着重要意义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也失去了应有的环境依托,对其的保护也愈加困难。以浙大植物园为例,虽然拍卖华家池校区并没有影响到浙大植物园,但是随着专业人员与实验室的搬迁,如何有效保护植物园内的珍稀植物,保证植物园的良性运转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3.城市出于建设需要,拆除、破坏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高校由于校园面积较大,校区分布较广,所处位置较好,在城市发展中就难免受到破坏与影响。如创办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是陕西乃至西北高等教育的起源,由清末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由于其校址位于西安市黄金地段,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所对西北高等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学校早已无迹可寻。再如2008年南京市政府批准上马的“汉口路西延”工程要穿过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河海大学,多个高等教育文化遗产面临拆除及改建,后由于三所学校的强烈反对,该项目被迫搁置,从此次事件中不难看出当城市发展与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相冲突时,城市发展往往会成为政府的首要选择。但是,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矛盾,二者应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个城市对自身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即是对其内在精神的保存,这有助于增强城市向心力,突出特色。同时,只有城市不断发展,才能为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三、建议
对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回顾。现今,加强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动员高等教育界的力量,更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1.开展高等教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文化遗产数量以及保护状况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这为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实行文物普查,统计高等教育文化遗产数量,摸清遗产的分布及保护情况,确定遗产保护级别,是开展相关保护工作重要也是基础的一步。
2.增强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异常丰富,高等教育文化遗产历史相对较短,这使得公众对其价值认识存在偏差。而且由于相关宣传力度过小,导致政府、社会公众对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不足。因此,要加强宣传工作,让人们认识到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的价值,从而自觉对遗产进行保护。
3.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研究目前,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理论还不够完善。对相关的概念、内涵、评判标准及保护原则都缺乏系统性研究,致使我国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存在无序性,这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学校对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深入开展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理论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4.建立政府主导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管理体制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纯依靠某所大学是无法有效开展的,建议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一是将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纳入文化遗产保护统一规划之中,统一筹划全国各类教育遗产管理、保护与监督工作。二是健全管理办法。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管理办法,这使得各省(区、市)及高校在高等教育遗产保护中制定的评判标准、保护程序有很大差异,保护情况也很难衡量。统一的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要明确划分标准,确定分级、分类管理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全国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可以指导各校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具体管理措施。三是相关高校应设置专职部门负责学校高等教育遗产保护,规范保护过程,落实保护责任,从而加强保护工作的计划性、有序性及专业性。四是保障资金支持。一方面,国家应加大高等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相关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划拨保护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
参考文献
[1]李方容,徐煜辉.教育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及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作用.四川建筑,2009,29(3):12-13.
[2]吕舟.论遗产的价值取向与遗产保护.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1):44-56.
[3]曹莉,丁援.山水间的人文气象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中国文化遗产,2014,(1):28-36.
作者:郑立;孙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