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书院教育对高等教育的体会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南宋书院的教学特点
1.知行合一的践行观书院的教育家们在教授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知行合一,而不是滔滔不绝地坐而论道。首先,课外游历是书院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走出讲堂,去到各个地方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大教育家朱熹就经常带领书院的学子们游览名胜,寻古探幽。使学生不仅能够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再次体会所学,而且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按照今天的教育理念,书院的这种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无疑是科学合理的,值得我们借鉴。其次,书院通过祭祀活动这一传统的方式进行道德践履。祭祀活动是书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的祭祀对象,大多为古人圣贤。笔者亲自去岳麓书院看到当年书院祭祀的孔子的塑像,旨在通过祭祀先贤,让学生体会做人做事的谆谆告诫,从而见贤思齐。这一教育实践模式将传统教育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此外,书院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礼仪,从点滴中给予学生教化。这一点在岳麓书院的书规中充分体现出来。比如,镌刻在岳麓书院石碑上的《岳麓书院书规》中就这样记载:“时常省问父母”、“行坐必依秩序”、“损友必须拒绝”等告诫。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书院正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无疑对学生今后的性格品行,待人接物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书院的教育家们为人师表,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他们不仅在学问上有很深的造诣,更是学生道德的楷模。书院山长一般都是由学问与修身都极佳的教育家担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们是学生的榜样,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这无疑与我们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
2.以德为先的育人观书院培养出的杰出人才数不胜数。以岳麓书院为例,乾隆皇帝曾赐予岳麓书院:“楚地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岳麓书院在不同时期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清朝末期,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曾求学于岳麓书院;提出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著有《海国图志》的思想家魏源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此外还有洋务运动时期的杰出代表,曾被命为钦差大臣为规复新疆、实现祖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左宗棠;曾出任湘军统帅,史称“一代儒宗”、“理学名儒”的曾国藩;民国时期,有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发动起义讨伐袁世凯的将领蔡锷等等,都是岳麓书院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书院的莘莘学子们,在不同的领域为中华的崛起奋斗着,相对于浩渺而漫长的中国历史,也许他们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他们的贡献却为后世人所景仰。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书院的骄傲。这些人才不仅是学业上的佼佼者,他们自身的道德修养,精神品格与人格魅力更是为后世所称道。这一切,都与书院在人才培养上,不单单重学业,更注重学生人格与自身修养的提升是密不可分的。书院的教学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育人。书院将德育放在办学首位,以儒生为培养目标。儒生是什么呢?儒生不仅仅是精通儒家经典的读书人,而是具备良好道德修养与道德品格的人。从汉代开始的历朝历代,都将是否具备伦理道德作为儒生评价的标准。我们可以从《岳麓书院学规》以及《白鹿洞书院教条》中自己体会书院以人为本,注重德育的教育理念。如在《岳麓书院学规》中,就明确写道:“时常省问父母”、“痛诫讦短毁长”。在《白鹿洞书院教条》中也分别对学生修身、处事、接物作了如下规定:“言忠信,行笃敬,惩岔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校规均体现出书院注重学生道德与人格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并且用书规的形式将道理与实践相结合。此外,书院的老师们也都率先垂范,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正鉴于此,书院培养出那么多杰出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南宋书院对高等教育启示
1.构建主体性创新教育模式书院的教学模式总体给人感觉是:教育是一种享受。而反观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依然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进行着“填鸭式教学”,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是学生逐渐养成了“耳学”的习惯,即缺乏兴趣缺乏积极性和创新性的前提下,用耳朵听取老师所讲的知识。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如果依旧沿用这种旧式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不但学生的学习潜力得不到开发,而且有悖于教学宗旨。因此,我们要借鉴古代书院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一言堂”为互动的“群言堂”,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能力型为主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中要起到引领与启发作用,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学习的规律与要领,激发学生自学的潜力与兴趣。同时,通过增加课堂讨论、自由辩论等环节以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第二、大胆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质疑,从学生阶段就培养学生的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的精神。
2.完善开放性办学机制书院提倡不同学派之间自由讲学,打破学术壁垒,独创了讲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兼容并包的思想。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也曾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也许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诞生了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思想,,也正是基于这种不囿于门户之见的办学宗旨,使得北大历经百年成为著名的中国高等学府。反观我们当今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存在门户之见。鉴于此,高校之间要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应首先从学校之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去一家之长,补己之短,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创造机会让高校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第三,高校应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国际开放。面向社会开放,目的是加强社会与高校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所需求得人才类型。面向世界,是高校要超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去努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最后,高校要向学生开放,学生不分高低贵贱,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均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以践行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书院的教育目的绝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在于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随着当下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的质量却随之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不够,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都会下降,在一个道德素质低下的社会,何谈甘于奉献,服务社会呢?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等等。教育的内容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志愿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把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今天,当我们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时,我们不仅需要追赶和前瞻世界高等教育的主流传统,也需要重温和继承我们自身伟大的教育传统。从对于古代书院的教学模式研究中,帮助我们鉴古知今,从而完善现代高等教育。
作者:贾鸿雁苏双平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