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乡青年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前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公平的现实状况主要表现在:
(一)城乡青年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在我国高等教育所在地,通常是直辖市优于省辖市、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城市优于农村、经济发达的省份优于边远省份、长江流域和沿海省份优于内陆省份,也就是说,我国高等院校大部分建在大城市,小部分建在中等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就基本为零。这也是由城乡青年在基础教育上的入学机会不平等所造成的,体现在现阶段逐渐不被农民所重视的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因为高中教育在我国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这就必然导致要求相应的学费会增加,导致很多低收入的农村家庭无力支付高中教育的学费,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入学上的劣势;加上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毕业等于失业,从而导致诸多农民家庭及青年不愿接受高等教育。
(二)区域差距造成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从而影响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由我国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加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各种“城市中心”的价值、政策和现实取向,现阶段国家的相关资金投入还是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的利益。而且这种偏向由于区域发展差距更加明显,当前国家和地方对发达地区一些城市高等院校投入相当巨大,而对于边远地区的高等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但农村青年多数是集中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高校之中,城市青年多集中在发达城市的高校之中,双重因素的影响使得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公平性更加明显。这明显体现在中西部部分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由于政府在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经费相对投入较少,从而导致很多都是大班授课,并且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备极不齐全等问题,使得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这种高校就读的农村青年居多,从而使得城乡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公平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在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投入上的不平等,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这又导致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这一问题与政府投入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就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区域投入的平等性。
(三)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的城乡青年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我国高校在扩招的同时,相关的各种教育费用也在不断的增加,是很多农村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适当的高等教育收费,不仅有助于增加高等教育资金,更有助于提高办学质量,以及多招学生,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然而,教育收费一定要根据国家及地区所在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否则会造成高等教育只是集中在优势人群,这样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生源的多样化和优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相关费用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甚至相当于或超过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就导致我国城乡贫困家庭的优秀青年,可能由于交不起学杂费而不能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现阶段高等学校大众化进程的继续加速,就使得学生实际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继续增加,而且随着就业难等问题的凸显,更减少了农村贫困学生的入学机会,从根本上增加了农村青年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机会成本,这也是当前高等教育不公平极其重要的原因。
二、实现我国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公平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肯定会受到我国逐渐变化的社会经济差距和两极分化等问题的影响,但是主要是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高等教育存在的城乡差距和不平衡状况是存在着可能性的。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切实措施,共同努力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公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价值。
(一)实现城乡高等教育的公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促进作用把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作为和谐社会建设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对公平。高等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并且高等教育公平也是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并且与本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通过高等教育来促进社会公平,也是社会民众的普遍愿望,并且是世界各国的通常做法。但是高等教育公平必须要从国家的大环境和教育的历史发展等角度去看,大范围的政治社会经济改革,要通过教育发展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看是分不开的。从我国现实发展状况而言,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就是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缩小城乡差异,这些都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这同时也需要高等教育部门自身进行相关的改革,以最终促进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为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尽量缩小城乡教育内部的差距,消弱导致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实现现阶段缩小城乡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差距,应注重两方面内容:一是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提供相关基础。基础教育中的不公平必将导致农村学生在获取高等教育机会时处于弱势地位,缩小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不公平对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要实现基础教育的城乡公平发展,就首先要确立城乡基础教育的最低标准,更多投入农村学校的发展;二是规范高等院校的办学行为。高等教育腐败及高校中存在的乱收费现象为广大民众所反对,这些都对实现高等教育平等起到了极大的破坏作用,使得农村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时一般都是处于劣势当中。这就要求要实现城乡青年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要打破各种信息垄断,从而能够使得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便最终能够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
(三)确定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最后保障底线实现从社会公正出发,强调对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和补偿,从而能够确保实现高等教育相对公平的最后社会底线。高校贫困生当中以农村学生居多,并且随着高校中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就很需要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农村学生资助制度,从而给予农村青年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这就需要政府在追求高等教育公平时,必须要作出一定的政策支持。因此,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基础的均等,就必须从制度和机制构建与完善的角度去进行思考:(1)实现高等教育制度施行的相关公平机制的完善。应该建立城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以便能够最大限度整合以及平衡城乡不同利益的要求。这就要求在高校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乡村倾斜;构建农村青年高等教育补偿机制,从而鼓励社会资本介入农村青年的高等教育资助;提高高等教育参与能力,鼓励农村青年通过正常合法渠道表达其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2)建立城乡高等教育公平实现的补偿机制。这种补偿是针对那些获取高等教育机会、权利和资源过程中处境不良的农村青年,能够通过相关的立法、政策和其他行政手段来改变其弱势地位,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公平。这要依赖于高等教育相关成本的分担能够实现公平,这主要是三个方面:高校为培养大学生所支付的一切费用;大学生为生活所支付的生活费;大学生因学习而不能参加工作所带来的机会成本或称教育机会成本。针对于此,建立偏向于农村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体系:完善政府向农村倾斜教育投资的体制;完善有效的农村学生资助体系。
(四)发挥高等院校在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公平中的能动作用高等院校要为实现城乡青年的高等教育公平作出相关努力,这就是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课程选择到教学评价都要建立相关公平机制:(1)课堂教学的公平问题。一方面,城乡青年肯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个体不同,这与其接受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甚至居住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这就使得高等教育教学的标准化、同步化、统一化,其实存在着表面上的公平,实质上是不公平。另一方面,就是在公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城乡学生的接触与交流都处于平等的状态,特别是要以学生的认知方式对待学生,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2)课程的公平问题。课程当中包含着特定的教育机会,从课程内容构成上看,课程知识的选择、分配、传递应该满足城乡学生的需要。因为课程价值实现的程度,甚至决定了城乡青年在参与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3)教学评价的公平问题。针对城乡青年,评价所依据的评价标准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对评价工具和手段的运用以及其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处理都要注重公平性问题,这些都要根据城乡青年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政府与社会不仅要关心高等学校招生和录取行为的公平,更要关心进入大学校园后的城乡青年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公平问题。高等学校校园中的公平,不仅不会影响高等教育效率,而且还会有助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提高。这是因为它能迅速转变农村青年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强化农村青年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把城乡之间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落到实处。正是这种公平,才能实现城乡青年公平享受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这也是实现城乡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目的,从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社会稳定。
三、结语
在当今现代社会,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主要是通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来进行的,这在各国都有所体现。目前,我国由于种种制度以及制度以外的因素,使得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把那些在接受教育方面本已面临相当不利地位的农村青年置于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地位,从而造成很多农村青年无法通过受高等教育来改变其社会地位。这种分化会通过代际传递下去,以至于影响城乡贫富差距缩小,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公平与不公平是相对的,因此,绝对的公平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高等教育的公平只能是一种近似状态,但政府、高等学校和有关部门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政策或制度的制定来消除城乡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因素,而不是有意或无意地扩大这种差距[17]。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去实现城乡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这样也有助于现阶段我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建设。
作者:谷满意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