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个性化提升的高等教学培育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不仅培养“人”,更要培养“才”的需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有更多的学生走入了高等学校的殿堂,由于大学生们的基本素质、生活背景、成绩水平、思维方式和各种能力特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果高校办学还是千校一律,不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必然是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严重束缚了多样化人才的发展空间,培养的只是“人”,而不是“才”。
(二)不仅需要标准型人才,更需要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目前,用人单位给高等学校普遍的反馈信息是“不是不缺人,而是找不到所需要的人”。由于市场经济向纵深化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及各领域均呈现出了国际化、时代化、信息化、创新化的发展,因而需要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立体化的人才,因此高等教育要在塑造标准型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个性化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多样性人才。
(三)加快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多元化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
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在实现大众化以后,基本都完成了个性化的改革和发展阶段,这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经验。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的初期发展阶段已经结束,步入了大众化和质量提升阶段,这是高等教育面临转型的最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尽快地完成从标准化、同质化的人才培养向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转型,则高等教育就会面临“培养的人越多,培养的才越少”的尴尬境地。
基于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从理论上讲,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是单纯的一项或某几项改革就可以完成的。我们认为基于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综合表述为:以个性化、特色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根本,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的不同课程模块组合为基础,以相应的教学方法为条件,以配套的考核评价机制为手段,以具有个性化培养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为保障,以丰富、多样化的校园文化为促进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和出发点,具有个性化的特色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定位的根本性依据,而人才培养方案又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确立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其潜能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有达到他应该达到的水平的机会和空间,为学生实现自我提供基本条件。
(二)课程体系设计
人才培养目标一经确定,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设计作为支撑。这其中建立和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是关键,只有建立了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完善的课程选修制度,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进而适应学生主体多样性的需求。所以要通过设计能够体现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模块组合,才能实现个性化、差异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是反映人才培养效果的必要手段,是检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基本标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以过程和表现为主,考核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性、多次性、综合性的,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特长,全面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的最直接的措施。要尽快改变我国长期形成的“教师、教材、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一本教材、一支笔、一张嘴”填鸭式的教学手段,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身份是主持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使他们成为教育的主角。
(五)教师
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个性化意识和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调动和组织课堂或第二课堂,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对象去了解,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尊重其个性特长,并尽量提供与不同特征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机会。
(六)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本文以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探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并积极将其付诸于实践。
(一)确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1.用人单位对个性化人才的需求。金融学专业主要面向的就业单位是金融机构,我们根据多年人才培养的实际,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1)一般管理层。如部门经理、大堂经理、业务经理、客户经理等。对一般管理层人员培养过程中应着重培养的个性化能力归纳总结为五种:一是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宏观分析和把握全局的思维能力;二是培养领导艺术、领导行为和领导技巧等能力;三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面对复杂环境的抗压抗挫能力;四是培养专业综合处理能力;五是培养对外交流能力,如强化演讲、思辨、外语口语等能力的训练。(2)专业层。专业层人才是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业务精英,以金融机构为例,其专业层人才可以细分为产品类专业人才、风险管理控制专业人才、资源保障类专业人才、IT技术类人才等。针对这四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分别加强专业技术(如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产品创新、现代企业管理以及IT硬件、软件使用等专业知识的培养和综合训练。(3)营销层。营销层人才是金融机构以及各类企业公司中从事市场营销的专业队伍,是基于操作类和专业类人才成长起来的人才团队,也是企业对外交流、开发市场、推广新产品的重要力量。对于这类人才,首先要保证足够的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注重扩充以下几种个性化能力:一是市场营销技巧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对外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三是组织管理、心理行为能力的培养;四是对客户业务顾问能力的培养;五是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4)操作层。操作层人才是为企业完成大量各种基本交易业务处理的前台或窗口岗位人才,主要培养各种专业交易处理程序、电话服务、网上服务等技能。这类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应注重以效率意识培养为主,应加强其基本技能的训练。
2.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现实中的表现。根据上述用人单位对不同类型的个性化人才需求,恰恰现实中就存在着对应的不同个性化特征的学生群体,总结为以下几种:(1)善于决策指挥型。在校期间,有一部分学生逐渐表现出一定的指挥决策能力的潜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善于掌控全局,调动班级或更大范围的人员,参与并完成一些工作任务。(2)善于思考钻研型。有些学生经常在图书馆读书学习,能坐得住,有一定的潜心钻研的潜质,思维比较缜密,甚至还有一些成果,这部分学生具有发展成为专业型人才的潜质特征。(3)乐于外事活动型。有的学生只是完成基本的学业,而更热衷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善于交际,比较外向,属于营销型人才的培养人群。(4)善于组织协调型。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再加上经常锻炼,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样的学生是今后工作中管理或营销的基础人群。(5)乐于简单动手型。有的同学,喜欢简单重复性劳动,不爱动脑,这部分学生应该主攻各种动手性、熟练性工作,是操作类人才的培养对象。
3.个性化培养目标的确定。基于上述用人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得出结论:金融学专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为金融机构或相关企业单位培养具有一般或中层管理潜质的管理型人才、具有独立承担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具有开发市场或推广新产品能力的营销类人才、具有动手能力和稳健细心特质的操作型人才。
(二)体现学生特征的个性化课程模块设计
根据用人需求及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我们可以在普遍开设公共课基础上,尝试依托选修课设计不同培养方向的课程模块组合,从而体现以学生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5大课程组合模块:(1)管理类人才课程模块。根据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选修课模块组合中加入管理学概论、现代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为学生发展成为一般管理类人才奠定基础。(2)专业类人才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选修课模块组合中加入金融工程、财务管理、产品创新以及IT硬件、相关软件使用等课程,以满足专业类人才培养的特殊需要。(3)营销类人才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选修课模块组合中加入市场营销、心理学、商务沟通等课程,以满足营销类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4)操作类人才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选修课模块组合中加入现代办公手段、各种软件应用、金融综合专业模拟实训等课程,从而强化这类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5)国际性人才课程模块。根据专业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模块组合中加入专业外语强化、口语训练、全英文课程或中英文双语课程,这样训练学生的国际化专业工作能力,为外语基础好的学生或今后有能力参与金融机构中国际化相关岗位工作的学生提供可能的条件。综合上述5大不同方向的课程组合模块,在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即可形成管理类、专业类、营销类、操作类以及国际性等5种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方向供学生选择,从而凸显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在现有条件下,首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实行目标管理,例如在一门课程中,按固定的百分比安排讨论、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小论文)、实训等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另外可以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一项讨论、小论文、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方面缓解学生人数多与个性化学习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分工协作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其次,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快利用网络资源,加大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范围,真正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中的广泛运用。
(四)考评方法、机制的改革
一是改革考评方式,采取笔试、口试、辩论、讨论等多样化考核方法,学生可以长补短,充分发挥其个性化优势,避免一张考卷定胜负的问题。二是改革考评过程,逐步过渡到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考核方法,重视学生的平时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具有个性化素质及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具有个性化素质及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拥有对科学的兴趣和人本主义精神,并具有较强的主持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个性化意识。同时,及时改革高等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改变以往完全以科研、职称论英雄的导向,只有具有个性化素质及个性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担当个性化教学的重任。
(六)以导师制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因材施教
探索开放性教学模式,确立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引导(导师制)的教学模式。在当前授课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下,如不能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开放式教学,可以尽量建立以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的小班化教学、网络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还可实行学习小组捆绑式个性化教学,把一个5人小组当成是一个学生体,这样有利于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此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现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促进高等学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更好实现。
作者:钱晔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