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等教育论述的缺陷及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彭冬阳许海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高教室长沙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改革需要理论指导,理论研究与高教改革相互促进。于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风迅速兴起,一大批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在大学校园如雨后春笋涌现,一门在教育科学中分支出来的新兴学科——高等教育学诞生了,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打开了,一支庞大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在中国形成了。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在探索高等教育规律,协助政府制定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政策以及推动高等学校改革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研究工作的组织、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我们高等教育研究工作者对过去的工作应进行认真地回顾和思考,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回顾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道路,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高等教育研究大国,正如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规模宏大的研究领域。
——每年发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15000篇以上。
——高等教育研究刊物(不包括一般教育研究刊物和大学学报)400多种。
——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仅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所设的,不完全统计约700所,加上成人高等学校和各省、各行业所设的共800余所。
——高等教育专职研究人员约3000名,兼职研究人员数以万计。
——全国有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还未计入学科教学论硕士点中的高等教育的学科教学论和一般管理学科硕士或博士点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方向)。
——1996年申报“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的课题,高等教育组及各分组的高等教育课题达40%以上。
——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群。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是这个新兴的、规模宏大的研究领域中的一员。她成立于1983年,15年来,虽然机构小、人员少(2—5人间变动)、经费紧张而且缺乏必须的设备,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敬业乐业,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投身本职工作,在开展教育理论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应用研究及为领导、教师开展咨询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仅1994年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研究课题15项,其中参加国家级的3项,参加省级的4项,主持校级的8项,出版著作6部(主编4部,参编2部),发表高教研究论文50余篇。
研究成果获省级二等奖2项,省教委二等奖1项。除此,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如参加“八五”期间毕业生就业使用情况的调查、实验农场工作调查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开展咨询服务,高教室每月坚持编辑1期《高教信息》,送给领导和发给各院、系、教研室及部处单位,为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干部提供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帮助了解高等教育的动态和情况,促进了我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二、思考
1.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现状和问题
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基本形成了一支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专兼结合的、相对稳定的高教研究队伍,在研究内容方面,大致包括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体制和方针政策、教学计划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实践与改革、高等教育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估、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外国教育等。具体可归纳为:(1)宏观战略及政策的研究;(2)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3)中观问题的研究,即对省、市和部委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4)实用技术类研究等等。这些研究,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侧面,采取多种形式对高等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虽然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高等教育研究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有的同志认为高教研究室(所)是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东西,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难以得到应用,提出的一些新思路、新设想,也难以兑现;高等教育研究的经费投入不足,研究工作难以展开。二是高等教育理论不成熟,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基础教学第一线不够,了解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三是研究的重复性较大,缺乏新的突破,一些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一般多局限在对工作经验和体会的总结上,没有新的突破,一些论文,大多在原有概念、材料中兜圈子,真知灼见少,讨论问题的方式、方法模式缺乏生动活泼和新颖感。四是研究方法过于陈旧,很少进行认真细致的实证研究和实验。五是各高等院校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不规范,有的机构不健全。
2.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现状,概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有四大主要特点:一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科,是在中国本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别国引进的,具有中国特色。二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队伍中教育专业科班出身者少,由其他专业或岗位转行搞高教研究者多,专职研究人员少,兼职或短期参加研究工作者多。三是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具有无序性,中国高等学校的组织机构(如部、处、院(系))都有上级红头文件为依据,只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无统一系统、统一规定。四是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中,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相辅相承,两者互有交叉,相映成辉,使中国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大国”。
三、对策
1.提高对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积极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联系,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教育改革试验。”这段话为高等教育研究指出了方向、目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校领导要做好广泛宣传、引导,使广大教师、干部,特别是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员从思想上明确高教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开展高教研究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工作,努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总结教改经验,交流教改信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中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服务。一方面要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目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有许多问题亟需理论指导,以免重复过去“教育大革命”中许多盲目的甚至错误的所谓“改革”。另一方面,要克服理论研究中的“大、空、洋”的倾向。“大”就是题目大、口气大,往往“前不见古人”,或别人的研究都一无是处,只有自己的观点、理论才是最新的,最正确的;“空”即空对空,依据和结果往往纯粹由理论推导出来,空话连篇;“洋”就是喜欢搬洋人的话,以壮大自己的声势,有的研究连篇累牍地引用外国二、三流作品的内容,而对中国自己的理论建树不屑一顾。高教研究室(所)是学校的教育咨询机构,要随时接受学校领导要求研究的课题,认真为广大教师、干部做好信息与咨询服务。
3.加强高教研究队伍建设
(1)健全高教研究机构。据调查,目前高教研究机构的设置情况是这样的:机构名称分两种:一种叫高教研究室,一种叫高教研究所。管理体制也分三种:一种是完全独立,级别是正处级;一种是由教务处领导,教务处长兼高教研究室主任,或高教研究室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一种是高教研究室为基本独立的处级单位而挂靠教务处。人员编制也不一样,少则2~3人,一般5~7人,多则10人以上。事业经费也不一样。高等教育研究有两大功能:一大功能是教育基本理论或应用理论研究;另一大功能是应用性或开发性研究。为了充分发挥这两大功能的作用,我们认为高教研究机构不管哪种形式都必须保证其有一定的条件,如人员编制、经费、设备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强同教务处的合作。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高教研究室(所)主动积极地同教务处合作外,管教学的校领导应做好协调工作,如重要的教学工作会议要求高教研究室(所)的负责人参加,有关教学改革的课题要求高教研究室(所)参加。这样才能使高教研究紧密结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提供决策咨询或指导实际工作。
(2)加强高教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第一,加强研究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高教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研究人员必须具备多方面、高水平的素质。一是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和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在目前要特别注意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大精神,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新政策,把握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内部的关系,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二是理论素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发展史及高等教育理论。三是能力素质。即完成这一工作的本领,包括研究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掌握现代化手段的能力等。其中研究能力是指用科学方法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组织能力即组织调查研究的能力;写作能力主要指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思维能力主要指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现代化手段的能力主要指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靠平时有意识去培养。第二,聘请兼职高教研究人员,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兼职研究队伍。开展高教研究工作,光靠几位专职研究人员是不成气候的,必须有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参与,我们可以在教师、干部中聘任一些对研究工作有兴趣,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干部作为兼职研究人员。大家结合本院(系)、本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实践开展研究,其研究成果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