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探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探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改革的指导思想,针对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多角度发展学生的智能,引导学生完成语文知识建构。文章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举例论述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新的着眼点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校;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多元智能理论与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完善。两者的结合一定会产生值得期待的教学效果。近年来,也有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一些研究,但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举例论述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新的着眼点和创新思维。

一、基本理论内涵与研究现状

1.基本理论内涵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思想意识,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一元化”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从八个方面阐述如何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其中包括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等。多元智能培养与核心素养培养不谋而合,都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

2.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自1983年提出以来,产生了深远影响,给教学增添了新的理论,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教育工作在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希望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推动多元智能理论的探究。语文教育工作者正不断探索如何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就目前的文献以及研究理论成果来看,我国对于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我国现代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教学来看,对于该研究的实施尚处于尝试阶段。尽管很多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偶尔有所涉及,还难以引向深入。其中也有继承前人教学经验的,但对其实施的理论基础还不够明确。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付诸实施都需要深入思考。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分析与结合

1.相似之处

多元智能理论从多方面着手,力求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涉及八个方面的智能开发。语文核心素养提出四个层面的培养要求,包含面非常广泛,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生活等,因而语文核心素养就是以这四方面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综合来看,两者的相似之处就是包容性极强,都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整体培养学生智力以及品质等,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不断完善自我。

2.两者的结合

多元智能理论在多层次多方面都可以与语文核心素养相结合。本文主要顺应语文核心素养来选取智能理论,并基于此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和实施方案。多元智能理论更侧重于开发学生智力,通过生理机能反应和刺激以取得相应的效果。两者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身体机能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适应工作,适应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结合后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1.运用训练认知策略,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训练认知策略,即通过专门的训练,引导学习者认知、模仿、练习等,以获得自身智能的发展。认知策略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智能、肢体运作智能、内省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智能。学生智能的发展可以通过教学活动中诸多潜在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推动,也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素养来完善。教师应针对学生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时施教,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训练认知策略的应用,体现在能够引导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诸多方面加强锻炼,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朗读的良好示范,让学生通过感受、模仿提高朗读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和感受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除讲授写作技巧外,还应强化学生写作训练,丰富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知。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着重布置能够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表达的相关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语言文字的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体会作品蕴含的丰富情感,感受文字的奥妙与魅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前活动,比如,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即兴演讲”等。这些课前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学生意识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才能增加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和兴趣,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认知策略和语文教学的结合,更多体现在文字的识读、文章的朗读等方面。在高中阶段,这些属于基础方面,往往会被忽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与当今时代的紧密关系,感知当下的文字热点话题等,都可以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交流能力的发展。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开发、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认知策略的运用,必将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2.运用空间表征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

空间表征策略,意在通过对个体从空间到思维再到逻辑的训练,提高并完善其空间智能,帮助其从表象到实质的认识,逐渐达到见微知著的程度。空间表征策略以提高学生空间智能为出发点,多方面训练学生的空间表征能力,从而让学生获得对语言和文字的直觉体验,并能自主地进行梳理与探究,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自身思维的深刻性、丰富性和敏捷性。空间表征策略的应用,可以涉及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诗歌教学中,空间表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浅显的意象分析到诗歌社会背景下的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小说、散文教学中,空间表征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符、语言、结构、谋篇布局等表面因素深入了解文章隐含的社会背景、作者意愿以及情感表达。教材中的许多选文都是作家创作的时代精品,透露着创作时代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精神,与当今时代有衔接也有区别。因此,在空间背景下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蕴含的时代精神,这是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空间智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无论是对语言文字的讲解,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抑或是对文章情感的品味,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行文的原因,认识行文的本质,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作品内容和内涵,体味文章的逻辑性,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空间表征策略的运用需要有所凭借,教师在运用时,为避免空间跨度过大,应该适当依据“具体表象”来展开,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文本是所依据的“具体表象”,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做好课前准备,为完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体会文本的时代精神和深刻内涵做铺垫。学生空间智能的完善、发展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空间智能的发展体现个体脑力、逻辑的不断完善,是其思维发展的生物基础,两者相结合,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营造音乐环境,丰富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

个体发展有其独特的音乐智能,并且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提高与完善的,这与智力的提高、成长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个体的音乐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为其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来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审美情趣与浪漫情怀。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个体的音乐智能,创造更多有优美氛围的教学环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会感觉到学习内容的枯燥乏味,学习方式的单一无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智能的因素设计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朗读诗歌、散文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和喜爱程度,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文章的节奏、韵律。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播放音频等形式,紧贴文章核心思想,为学生理解、鉴赏、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音乐环境带来的轻松的氛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舒展大脑,使得知识的吸收更加轻松且深刻,还可以带来更多艺术形式的借鉴,丰富学生创作灵感。美妙动听的音乐能营造优美的音乐氛围,丰富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使用相应策略时,教师要选择适当的音乐材料,能够区分众多音乐素材,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教师要掌握适宜的尺度,避免过多的音乐因素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因此,张弛有度才是最恰当的使用方式。个体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能促进个体情感的发展与成熟,对音乐智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音乐因素的嵌入,能增加语文教学中的浪漫因素,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

4.多角度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包容理解

人际智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与他人交际交往的能力,具体是指对他人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态度、情感等的反应。基于此,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被重视。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这是学生共同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能使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好,锻炼学生合作能力。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对文章主旨的分析、作者情感的揣摩、文章结构的布局、艺术手法的分析等都可以给学生留白,让他们共同探讨,这样才能让他们对文章所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自身具有挖掘文章深刻内涵的意愿,才能更好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例如,在讲授革命时代的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或表演文章中的情节,感受革命先烈的精神和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积极传承革命文化。除讲授教材中的作品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作品,培养学生文化传承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为深入体会文章情感、情节表演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的理解经由研磨才能更透彻,文化的传承经由磨合才能历久弥新。在外国作品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文化包容精神,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样,培养学生的包容精神也是开发人际智能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伴随个体发展的一生。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拥有较高水平的人际智能,在多角度合作学习中才能有更好的发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钻研才能更加深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推陈出新。

四、结语

总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着眼点。多元智能理论的诸多方面与核心素养相结合,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关注学生不同智能的发展成熟程度外,还要了解不同智能的发展特性,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王新月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