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课程的运用范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课程的运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课程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课程的运用

摘要:

随着中职课程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多元智能理论在该过程中的整合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多元智能理论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中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就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课程设计的整合实践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教学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中职;课程设计;整合

一、前言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礼仪教学、培养学生礼仪知识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发现学生优势智能,培养学生优势智能方面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相应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这种智能理论最初是美国的心理发展研究人员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主要的智能其中包含:语言的智能还有逻辑的数理智能,与空间的智能还有运动的智能,音乐的智能与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内省的智能与自然的观察智能等。语言的智能主要指的就是口语以及书写文字具体的应用的能力,它与对语言的文字和于洋的意义还有规则和语法能力,与声音还有节奏,音调和诗韵有很大的联系,其中不同的功能在语言的实用能力上都有一定的敏感性。数理的逻辑智能主要指的就是运用数字和推理的主要能力,它关系到了对抽象理论的应用于具体的认知,其主要的成份包含了觉察上的逻辑以及数字样式上的分析能力,还有就是进行普遍的推理能力,还有巧妙的对对抽象分析上的能力。空间的智能其主要指的是对视觉性或者是空间性的一些消息进行感知的能力,还有就是将所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其中的主要成份有准确的认知物体还有认知形状的能力,对认知到的物体或者是形状在操作或在心理做出一种空间旋转上的实力,在头脑里组成心像和转换心像的一种能力,对图像艺术所认知的视觉和空间的张力,以及平衡和构成等联系上的一种敏感性等。

三、中职课程设计特点

中职生的智力倾向是形象思维,在内省、空间、运动以及智力观察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展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这对中职人才的培养可以说并不是劣势,反而是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内省对于中职生来讲应被排在第一位,这代表中职生有着十分强大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反省的能力。另外,中职学校中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智力,还有不同专业学生的智力彼此存在巨大的差异,所以除认识到中职生的智力倾向外,尤其还要关注个体以及性别之间的差异。同时,中职学校生源的质量也是对其课程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面对目前学生基础知识并不强以及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学习缺少动力等情况,笔者认为目前中职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革课程设计,减轻课程设计的要求与难度,从浅到深,设计与学生智力相一致的课程。并且中职课程还应该对学生的智力特点加以掌握,尊重以及善待学生个体上的差异。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课程设计的整合实践探讨

1.调研本文基于中职学校自身的教学内容,将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并且对所需要的数据采取了文献法。进行调研的主要目标:(一)创新“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的应用。(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三)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礼仪教学中发现学生优势智能,培养学生优势智能方面的潜力,积极引导学生相应的专业发展方向。结果从调查中得出:45%的同学对现在礼仪基础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师演示、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步骤学习的教学方式不满意,但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但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利。

2.分析A班要比B班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知识的探索性,还有学生合作精神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基本符合了我们操作的理想效果。因此,能够获得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职业的学校《礼仪》课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合理的,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智能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3.研究的意义(一)在当前的中职礼仪课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更有助于提高中职礼仪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课程设计整合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中职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整合实施措施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4(09):88-89.

作者:毕海燕 单位:淄博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