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落实任何一门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都要注重德育这一隐性教育目标的达成与优化。笔者以初中语文课堂的实例为主线,就建构主线过程中如何将美德入语文,语文入心灵,让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解读文本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文本,里面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利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利用这些资源去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一、深度解读,感悟人生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很多文章都是经典之作,是名家独具匠心创作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形式灵活、内涵深刻,蕴藏着深厚的情感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学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针对这样的文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让学生从中感悟人生,提升思想境界。《鼎湖山听泉》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在学习这篇文章过程中的感受,很多学生表示在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中不仅听到了泉水流淌的声音,还体会到了山泉水对于人们心灵的滋润,这股泉水不仅流淌在山中,还流淌在人们的心中。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这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呢?在文章中,作者说鼎湖山泉水是它的灵魂,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表达又有怎样深刻的内涵?”这样的问题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很快积极地投入文本的探究中去了。通过学生共同的讨论和探究,认识到对于鼎湖山来说,泉水不仅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强大,洗涤和升华了人们的心灵。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人生的热爱之情。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度解读,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深入感知文本内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文本的精髓,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旺盛的生命力,体验到文本中的深刻哲理。这样的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艺术提问,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离不开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思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学会知识。而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钱学森夫妻心中激荡着爱国的热情,他们知道祖国需要他们,于是不顾险阻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的主要体会。那么,钱学森在回国的问题上受到了什么样的阻挠?他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回国的愿望,是怎样做到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意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于是教师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相关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钱学森甘愿放弃国外丰厚的待遇、优越的物质生活,面对巨大的压力,也要回到祖国的怀抱,表现了钱学森的爱国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愿望,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进行探究,真正在合作探究中获得学生的真实的感受,在感知和解读文本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促进情感体验。
三、深挖文本,敬畏生命
生命教育是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能够引发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渗透的生命理念,让学生学会关爱生命、敬畏生命,逐渐提高初中生的思想。例如,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生命意义,从而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情。在这篇文章中,教师这样引导:“如果你在荒郊野外,碰见了一匹狼,你会和它进行殊死搏斗?还是会有其他的表现?”问题提出后,学生都积极讨论起来,见解不一,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认识文本的主人公是怎样在恶劣的条件下和狼进行搏斗的。通过学生读文本的过程,让学生深度解读,感受文本给人带来的生命力的震撼,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明白面对危难的处境时要坚强。敬畏生命是初中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德育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德育进入语文课堂,语文及教学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就能真正实现大语文课堂。
作者:顾华美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王浩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