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德育教育中爱的教学阐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给予爱,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父母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习惯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看世界,遇事无从诉说、无法解决,不易与人沟通。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教师抱怨,某某学生是坏学生,教育不好了,某某班级是坏班,不可救药。对同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却能将所谓坏学生变成好学生,坏班变成好班。为什么面对问题学生、问题班级,不同的施教者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施教者在教育中是否融入了爱。前者的抱怨说明这些施教者缺乏对学生的爱,后者之所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是因为他们心中充满爱,他们坚信——只有不好教育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在其实施教育中,是在充满爱心的工作。都说大爱无疆,教师的爱就是大爱,它不应以个人喜好为前提,而要以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把阳光般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种爱不仅要是生活上的,更要从思想上关注他们,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其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对老师敞开心门,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零距离沟通。
爱是到达心灵彼岸的桥。以爱做桥,方能化解一切不平与怨恨,才能让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才能让世界充满和谐与阳光。教师作为教育者,仅仅给予学生爱的关怀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爱。
2教会爱,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论语》中多处讲到“仁”,并对“仁”作出“仁者爱人”的解释。孔子的“仁爱”思想要求对他人尊重、同情、关心、爱护。当今社会仍然需要人们具有这样的“仁爱”思想。有爱的人走到一起,友好和睦,相互关心,和平共处,人们的生活才能过得更加祥和美满。爱作为人类特有的情感,在人的心理上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驱力。它可以让人有信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奉献精神。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相对于给与爱,让学生学会去爱则更有意义。
2.1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
爱心是人类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常言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爱心是以给予的形式出现的。众多事例表明,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做事,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愉悦心情,对个人的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与生俱来的特殊成长环境,使很多学生形成了严重的自我为中心思想,父母亲人的一味给予,造成了其爱心意识极其弱化,缺乏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因此,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应是爱的教育的必备前提。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爱心的培养亦是如此。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冗长的生活中,以点滴小事积累而成的。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教育者首先要营造爱的氛围。以教育者的爱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抓住班会、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时机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有意识做爱护他人、爱护集体的事情。通过活动,增进感情、获得友谊、体验爱心。还可以通过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家长,协助学校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抓住母亲节等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学习付出爱,从中感受给予他人爱的快乐。
2.2培养学生掌握爱的技巧
爱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论上,必然付诸实践。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好心办坏事”现象。如,某班有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就餐时经常选择便宜的饭菜。该班一名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想帮助他,就经常在同学一起就餐时将自己的饭菜拨给他。时间久了,家庭困难的学生竟不与其一起就餐了。这个事例告诉我们,爱的付出是有技巧的。付出爱,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在交往中要学会克制忍让,要真诚大度。学会接纳他人,时时反思自己的行为,适当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其次,在播洒爱心之时,一定要付出有思想的爱,不能率性而为,一时冲动,多想一想如何让付出更有意义,更易让人接受,不要让爱变成施舍。
“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情感的管理。”中职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爱的教育是唯一能使该项工作由难变易、由苦变乐的法宝。“有情、有意、有恒”的爱的教育是达成中职德育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教育者一定要以充满爱心的情绪和充满智慧的爱的能力,对学生展开爱的教育,进而建立一种充满爱的、良好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社会打造出有德有才的新型技能人才。
作者:于游单位:鞍山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