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课程视野下德育教学范文

新课程视野下德育教学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课程视野下德育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视野下德育教学

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课堂教学,其核心无疑都指向了“学生主体论”,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论调,目前教育界关于此的现存的理论研究就非常多,其中不乏优秀的论著,笔者以下要谈的就是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德育教学的组织保障

如果我们把班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那么各个小组无疑就是班级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于目前的新课改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是其核心概念,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载体,也是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组建、激励小组,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此节,笔者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组建小组上。笔者总结的小组组织方法和原则如下。

1.选择好分组的量化依据,由于学生的思想素质,性格品行,行为习惯具有客观评判的困难性,因此笔者以学生语数英三科综合成绩排名作为量化分组的基础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综合考虑,确定最终分组。

2.根据综合成绩将学生分为三档:A档为成绩优秀学生,此类学生一般具有学习主动性强、行为行为习惯良好、思维敏捷、责任心强等特点,但人数在班级人员构成中占少数。这类学生可以担任小组的领导职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B档学生为成绩一般学生,此类学生一般能自觉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行为习惯总体较好但有所欠缺,对知识一般可以做到掌握,但发散性思维不强,不过经过启发可以完成相应学习目标。这类学生数量最多,占班级人员构成的50%左右,是小组学习发展的主体。在职务上可以用轮岗制的形式担任副组长,辅助组长完成各项学习任务。C档学生是学困生,也是学习小组的重点培养和监督对象,通过小组其他档次的学生的带动和鼓励,一点点的树立其学习上的自信心,使其从以往的自卑中走出来,在学习任务上,组长应对其分配相对简单的目标,但要明确他们在整个小组中的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二、公平的激励、竞争、评价体系是德育教学中的基础保障

在笔者的学校进行课改之初,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划分学习小组后的课堂,并没有像教师预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学生围绕学习目标畅所欲言的知识殿堂,与之相反,有的学习小组利用座位之便说闲话,有的学习小组死气沉沉,与以前传统课堂课堂的表现毫无二致,甚至更差!这该如何是好呢?经过几番苦苦的思索,笔者认为问题肯定不是出在卓越课堂的模式上,而是缺乏了一味“药引子”,即课堂学习的激励性评价体系。找到症结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终于摸索出一条较为有效的激励评价方案,具体如下。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竞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与竞争,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将他们潜在的动机变为现实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感染行为与竞争努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已为教学实践所证实。比如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集体的努力当然胜过个人的努力。能力差的学生同能力强的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活动,能力差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与能力强的同学合作中获益,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形成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竞赛不宜过于频繁,太过频繁的竞赛会严重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过犹不及的局面。同时教师应在学习竞赛中发挥调节引导功能,将竞赛向良性方向引导,避免学生过于重视成绩而造成课堂失控。

2.制定成绩反馈评价体系(制作课堂表现评价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反馈及相应评价,会激发学生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及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成效时,可以激起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通过反馈,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及时纠正和调整,并能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在反馈的同时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相应的激励作用。如果学生得到了积极正面的评价,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就会增强。同时引发更高层次的需要和动机。如果得到了不良的评价,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种失意的心理,但有可能其成就需要与价值承认的需要会更加强烈,他们就会以更加努力的姿态去获取成绩、赢得认可。不过评价时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应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三种评价有机结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反馈评价最好是当堂进行,做到及时有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对刚学过的东西有鲜明的记忆表象,对自己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认识后,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方式是德育教学中的根本保障

如果说上文提到的小组合作模式和德育评价是外延的话,那么开放性的教师备课则是德育教育与课堂改革的内涵所在,因为任何一个优秀的课堂,无论是德育目标的实现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教师细致的备课。而所谓开放性备课,是相对统一目标、统一课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的僵化备课模式而言的,将传统备课变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的开放性备课,把教师从狭窄的“复制教参+抄写教案”这繁琐无趣的体力劳动上解放出来,从而使人文课堂本应有的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还原。以笔者的语文学科为例,在处理课文,尤其是散文、戏剧等发散性、个性化较强的课文备课时,一定要注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解剖式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感悟、讨论,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视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形成生成式的备课方案。让学生由漫无目的的随意阅读,变为有强烈目的性和动因的针对性阅读,以问题促进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