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校化学教学德育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而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的目的和灵魂,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德育工作不只是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师的事,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如何结合当前中职学生实际,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可将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社会责任感和科技意识等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既传授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放松思想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教材内容及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对科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古代的四大发明,化学方面就占了二项;我国首先在世界上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解放前后,硝酸、化肥工业的发展情况也有着鲜明的对比;我国在固氮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等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迅猛发展,钢铁、能源、水泥、化纤等年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化学发展史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文化渊远流长,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进人十五世纪以前,中国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学时,应确定好知识传授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潜移默化地自然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如: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他毅然从美国返回祖国,就任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而且最终研究出的“侯氏制碱法”轰动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针”,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迫将离开德军占领的祖国。但为了表示自己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玻尔把金质奖章留在祖国,且用知识和智慧保住了奖章,留给后人一位热爱国家,蔑视侵略者的形象。这些都是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寓德育于化学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的发明创造在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则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继承我们民族优秀的古代科技遗产、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有成效,我们教师要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还可以通过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化学教材中许多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变化、关系、量变与质变、吸引与排斥、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等等充分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增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这些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而自觉地把握物质的特性。例讲元素分类时,指出元素有金属和非金属之分,它们的氧化物又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等,它们的氧化物水化物又分别是碱和酸,从而形成无机物中相对立的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就是矛盾斗争)结果形成盐,而盐则是在新的形态下的对立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在化学教学中得到体现。利用化学常识对学生进行世界物质性的教育。如:人们往往在坟地看到忽明忽暗的火光,就认为那是什么“鬼火”,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那是人的骨骼中的一种成分一一磷,所引起的自燃现象。通过对元素族物质性质递变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教育。如:卤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卤族元素音质的状态从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颜色从淡黄绿色到黄绿色再到深红棕色及紫黑色;从化学性质上,也表现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与氢气、水等反应的条件既越来越苛刻,生成物的稳定性又越来越弱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最后,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物质是相互联系的和物质是运动的观点教育。如:质量守恒定律告诉学生,物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不同,但各物质的质量和相等,即不发生变化。又如:氮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也说明了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运动。氮以自然界中的单质状态被植物所吸收,转化成铰一一化合态的氮,又被分解,重新变成单质,返回到大自然。
三、在化学教学中,还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意识。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等。如在讲授“NO和NOZ是污染大气的重要污染物”时,可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后,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烟雾”就是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学到502、503的性质时,告诉学生硫氧化合物会污染环境,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就属此例。再如由C02、CH4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爱护淡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观念、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现有能源的观念。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在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对化学教材中德育因素的挖掘,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既能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又能在生活中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言传身教、发挥模范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德育工作发挥作用,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