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学生网络德育现况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化”对社会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然而,历史证明“,技术是一柄锐利的双刃剑”,这一信息化浪潮也可能造成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我们明显地感到,有越来越多人的使用互联网,而在这些人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那么,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老师、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网络传递的信息又裹挟着多少对学生负面的影响?我们就网络问题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上网现状做了一次调查。通过对邢台市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生家长及相关教师进行日常谈话交流、问卷调查等,充分了解学生上网的内容及时间,上网场所提供的服务,家长对学生德育发展的看法和意见及事后的反应等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1600份,教师问卷500份,家长问卷500份,收回大学生调查问卷1566份,教师和家长问卷各收回500份。
1调查结果
1.1学生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的学生均为城市在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经调查发现,所有学生均有上网经历,79%的大学生具有一年以上的网龄;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假期;在网吧上网的占71%,在家里和学校上网的各占38%、14%;83%的学生上网时长可控制在3小时以内,上网的目的主要是聊天、听音乐娱乐,获取学习资料、玩游戏、收发电子邮件等,所占比例依次减少。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①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听音乐娱乐和玩游戏,其中有95%的学生拥有QQ等聊天软件的账号。②学生为上网每月支出的费用有3%的学生支出超出100元,40%的人为10-50元。
上网费用的主要来源是67%的人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节省,19%的人源自父母自愿提供,3%的人是靠自己打工挣得。③92%的学生认为网络上的信息“有一定的可信度”;学生对网络黑客的态度褒贬不一,对计算机病毒持“谴责,并用法律制裁”的态度,但有1人希望对计算机病毒“加以利用并获得非法利益”;学生对网络中的不良网站了解不多,有60%的人不知道任何非法网站,半数以上的学生对非法网站是道听途说。④学生愿意在网络上交友,83%的人有网友,交友原因多为“交朋友聊天”、“无聊”,17%的人是为了“学习”。大多数人愿意结交同龄网友,主要采用打字聊天的方式进行交流,半数人对网友的性别并不清楚。92%的人并不愿意去见网友,半数人不会在与网友联系时留下任何个人及家庭信息,联系时留下真实的信息主要是班级、姓名、电话。78%的学生未遇到过网友骚扰,应对网友的骚扰主要靠自己解决,仅2-3%的人会请家长和老师帮助解决,22%的人选择“其他”,包括打110报警。⑤学生在有心事时,58%的人首选和同学进行交流,其次是家长和网友,1%的人愿意首先和老师进行交流,而作为第二倾听对象则家长、教师、同学的比例相当。⑥76%的学生认为学校“有上网环境,但不充足”,在上网过程中63%的学生表示没有不文明行为,33%的学生偶尔会有;在学生看来,73%的学生不清楚老师对学生上网是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19%的学生认为老师支持学生上网。⑦除了“未成年人不允许进网吧”外,绝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法律法规一无所知。
1.2家长调查结果经对家长的调查发现,学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主要是高中水平,占58%,初中、大学及以上水平分别占18%和22%,家庭住址在农村占的比例达48%。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①家长上网不多,64%的家长表示“从未接触过网络”,8%的人上网一年以上;而92%的人表示孩子会上网,82%的人会“有条件地支持”孩子上网。②七成以上的人认为孩子上网是在娱乐、聊天、学习,38%的家长对孩子的上网行为有过指导,54%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有心事时会最想对自己说。62%的家长对孩子所在学校的上网环境“基本满意”,20%的家长“不满意”,只有2%的家长“很满意”。④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比较主动,70%的家长认为与孩子“无话不说”,84%的家长在交流上是“与孩子平等的,心平气和地谈心”,14%的家长是“以家长的身份命令孩子”;但半数以上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有代沟。⑤家长对“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家长和学校配合,共同监督,帮助孩子合理利用网络;二是希望学校教育为先,加强学生德育教育;三是让孩子自己从实践中体会。
1.3教师调查结果我们主要对城市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经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所有的教师学历在大学及以上水平,90%的教师担任专科层次课程。教师的调查结果比较趋同,这并不出乎我们的意外。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①教师对网络有一定的应用,96%的教师有一年以上的网龄,69%的教师经常上网,但所有人均认为“应该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进行继续教育”。②88%的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有交流;81%的教师赞成学生上网,6%的人反对学生上网;90%以上的人认为学生上网是在玩游戏、聊天、学习、娱乐,6%的人认为学生上网在做作业。③八成的教师表示对学校周围的上网环境“基本满意”“,会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指导”,半数的教师认为学生有心事时最想和自己说。④教师希望能通过监控、教育、交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建立相关网站,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2问题分析与结论
2.1学生在初、高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随着网络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有上网经历,甚至有些同学网龄较长,上网次数较为频繁。由于高职学生的年龄稍大,自律性较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上网的时长能控制在3小时以内,并在业余时间去上网。由于大学生绝大多数在外地就读,使得上网行为呈现阶段性,在校期间上网少而节假日及假期上网多。因此我们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教师和家长缺一不可,需要二者共同合作,加强网络德育教育。
2.2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交流,上网分配给聊天、音乐娱乐、游戏的时间较多。通过调查发现64%的家长表示“从未接触过网络”,而92%的人表示孩子会上网,并且半数以上的家长没有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指导;仅近七成教师经常上网,能熟练使用网络技术的人就更少了,许多学生对于教师对学生上网的态度不明确。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知道的东西教师不懂,学生迷恋的东西教师不感情趣,因此教师的教育工作很难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尽管教师通过计算机培训等途径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从深度、广度到熟练程度多数教师与学生相比还是底气不足,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亟待加强。
2.3高职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上信息的判断能力有待提高,多数同学表示不知道任何非法网站,不能正确看待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据不完全统计,60%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近几年来,一些由网络引发的问题经常见诸报端,为此,曾在全国人代会上,不少教育届代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给孩子们一片洁净的网络天空,并建议学校增加网络德育课程。在我们没有能力限制低级趣味的东西进入人们生活的情况下,让青少年脱离低级趣味的最好办法是给他们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高级趣味的东西,“养吾浩然之正气”,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2.4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如何安排好课余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54%的大学生认为交网友是为“无聊,找事做”,17%的人是为了“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网络德育工作要渗透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知识经验与远距离学习系统进行交互活动来获取知识、获得能力。
3建议
3.1我们可以创办“家校德育”网站,一方面通过网站与教学平台,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如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实时性,以及图文并茂等特点,通过网上、网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学校与社会等的协同作用、及时反馈,共同完成教育与培养学生的任务。另一方面可利用总校优势,使教师、家长与著名的教育专家实现“零距离”接触,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3.2加强网络德育研究,必须把网络德育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网上能有随时为他们指点迷津的老师,并且希望这些老师精通网络,品德高尚,乐于助人,平等待人,学识渊博,点子丰富,语言精美,文明礼貌。因此,我们有必要按照这个条件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可以建立一个专门从事网上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室。
3.3加强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水平。德育工作不仅是德育教师的工作,更是全体教师共同完成的任务。各专业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本专业书本知识,而要主动学习各种新的网络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教师才能与学生共用同一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上网的指导。我们要教给学生合理取舍网络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让学生把网络用于有益的方面。
3.4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这正是网络德育的实践意义所在。要减小网络上的各种危害可以通过两种渠道:一是加强网络管理。包括组织专家研究,寻求用技术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关闭或封锁;对网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培养其守法意识和职业道德。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二是加强网络德育。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让其能够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上行为,激发青少年的斗志,与此同时,给那些迷失的心灵、困惑的心灵、躁动的心灵送去航标、火把和抚慰。
3.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和网络德育课。诸如网络演讲、知识竞赛、心理咨询、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讨论和技能交流等等,把网德教育目标定在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是非能力的不断提高上,消除网络“德盲”,善于网上学习,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不沉溺虚拟时空,做一个遵守网络道德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