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德育和育德比较范文

德育和育德比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德育和育德比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德育和育德比较

[摘要]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不是日益增长的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而是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大众化教育的展开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力、教育管理不善的矛盾。腐败教育是在教育腐败的环境中孳生的一种偷袭学生心灵的严重病害,若不赶紧制止和割除,必将祸国殃民。

[关键词]德育;育德;腐败教育

Abstract:Moraleducationcanbecalledcultivatingmorality.Itisnotpreachmentbutconuctmoulding.Thefundamentalwaytocultivatemoralityisnottheinstructioninclassbuttheconductdemostration.Correctconductistheexampleandwhenyouseeagoodmantrytoemulatehim,whicharethecardinalmethodforcultivatingmorality.ThemaincontradictioninChinesehighereducationisnot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continuousincreasingdemandforthescientificandtechnicalpersonnelandtheshortageofeducationalexpenditure,butthecontradictionbetweencontinuousexpandingscaleofenrollment,thepopulareducationandthepowerlessworkofideologyandpolitics,theimperfection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Corrupteducation,whichgrowsoutoftheenvironmentofeducationalcorruption,isaseriousdisease,whichinjuresstudents''''souls.Ifwecan''''tremoveit,itwillbringcalamitytothecountryandthepeople.

Keywords:moraleducation;cultivatemorality;corrupteducation

一、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下面我们讲关于德育和育德的思考,先讲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在学校里头如何实施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通常都是用关于如何做事的教育一样的办法,通过课程教学进行知识传授,因此在我国高校,就产生了所谓“两课”的建制。

所谓两课,就是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保证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两课”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两课的质量只能提高,不能下滑,这是坚定不移的立场,鲜明彻亮的观点,永远高扬的旗帜。否则就不叫社会主义教育,就不叫社会主义办学。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必须弄明白:德育又叫做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其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我们来回忆一下,自从设置了德育课程以来,德育课只是课堂讲授和学生临考的一门知识课程而已,就是讲授和临考嘛,它对学生的思想内化,融入品德,提高做人境界,奠定服务民众的心灵,炼就见义勇为的大节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可以去调查,可以去问卷,也可以测试。别的不论,发生在考场中的“”事件,买卖学历学位的交易,甚至凶杀致人死命的大案,都相继发生,骇人听闻。其中固然应该多从管理上寻找原因,但与口是心非,言行相悖的品德教育不无关系。

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古训,讲出了品德教育全靠行为熏陶、不凭嘴巴说教的真谛。“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名言。虽然外界会把某个口号当作旗帜去识别某个政党或者某个社团,但是,一旦跟着这面旗帜走过一段行程以后,只要看清这个举旗人的所作所为和打在这个举旗人臀部的那个印迹,立即就会作出去留的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这是历史和现状的真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批判”这一章中,在批判封建的社会主义这一节里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因为当时,也就是在19世纪中叶的时候,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一种时髦,大家都打出来,其中就有封建主义者,封建主义头子也打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且是拿着讨米袋,在讨米袋上绣上“社会主义”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吸引一批要饭吃的人跟着他跑。但是一旦跟着他跑的人看到这个举旗人的臀部打上的是封建印章以后,立即就哄堂一笑,纷纷离去。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说的话啊,今天不还是这样嘛。也许我们某个人可以举一个旗,可以暂时纠集一批人跟着他跑,但是跟着他跑的人只要发现了他臀部上印的章子是肮脏的,不是照样就哄堂一笑,就离开了他嘛。

为什么“孟母三迁”?为的是给孟子提供一个仿效的楷模。孟子开始是住在卖肉的店子旁边,孟母看到孟子天天学做生意,去称称杆,很痛心啊,就搬家了。搬到哪里啊?搬到一个荒郊野外,满是坟堆的地方。结果那个地方天天有人去朝拜,吹吹唱唱,孟子又跟着人家吹吹唱唱,不思读书,不思习文啊,就是学当吹鼓手。孟母又搬家了。第三次搬到哪里啊?搬到学校旁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些人的行为融入环境中就成了改变另一些人的色彩的染缸。为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因为崇高不仅使人感受到美,而且由于悲壮而令人感动,从而叫人把这种崇高输入血液或流进心田,感化成崇高的再生或复造。

反映论当中有一条千真万确的准则,说尝到的梨子的味道比书本中描述的梨子的滋味要具体得多,真实得多,因而才是可信的。所以,唯物论的认识论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的著名论断,并因而与唯名论划清了界限。

当然,反映论也不是经验论。我们不会重复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错误,也不会把理性排斥在行动指导之外。因此,名垂青史的先正贤良、民众口碑的英模公仆都是我们效法的风范和敬仰的样板,用他们的品德找自己的差距,用他们的精神激励自己奋进,永远是不枯竭的思想动力。

任长霞、牛玉儒虽然在远离我们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我们虽然未曾见过他们的容颜,更没有因为工作和他们发生过直接或密切的交往,但是,和他们生活工作过的同志、朋友、邻居,以及享受过他们恩惠的百姓、下属、弱者,在真切地倾吐他们的回忆时,在重播他们与生前的英模相处的镜头时,一团真实存在的热火,一个没有经过加色的道德,就燃烧着亿万人的心窝。活生生的道德自然,铸就了亿万人的品德。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真实的力量是不可摧的,理性的认定是坚定不移的。当然,也有生前不模范死后才英雄的宣传,遇上这种情况,不论如何舆论,老百姓的感情始终调动不起来。这说明了一条真理:存在体绝对不是文字的组成物。妙笔可以生花,但是妙笔生不出英雄和模范啊。

在学校教育当中,最能影响学生品德铸就的不是德育课程而是教师的行为。专心致志地教书,一丝不苟地备课,诲人不倦地施教,百问不烦地解疑,求真务实的学风,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学生品德的教材。在学术上能开导学生,在品行上能征服学生,这种影响本身就是德育,这才是真正在育德。

从严格的意义讲,凡是学习如何做人,必定是从人家如何做那里学来的。教孩子第一次撒谎的是谁?是妈妈。当然,教孩子走第一步路的是谁?也是妈妈。后面这句话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前面那句话也说明了一个真理,没有母亲就不会有强盗。你看,为什么教孩子第一个说谎的是妈妈啊?孩子高高兴兴地在家里吃水果,外面敲门来客人了,妈妈说,赶快把水果藏起来。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做人,都是沿着下面这个次序看别人如何做人来学习做人的,小的时候学父母如何做人,后来学老师如何做人,再后来学朋友如何做人,自己成为了社会角色以后,就普遍地看官员们如何做人。尊亲-从师-交友-看官,这是每个人学习做人的一般进程,也是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和成熟之路。

当今反腐倡廉,进行共产党的先进性教育,我认为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个恢宏的着眼点上,也在于增强整个民族的品德感染和塑造能力的精微处中。村看村,户看户,大家都是看干部。这也讲,那也讲,大家都看共产党。

行正为范,以身作则,不施言教,见贤思齐,这才是高效的、实效的、见效的德育法则。在座的搞德育的人相当多,都是德育专家,我是外行,我这个结论对不对,请专家们指正。总之,语言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那不是在进行品德教育,恰恰是在瓦解品德教育。

这是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德育是一门行为课。

二、言行相悖,效果最坏

下面开始讲第二个问题,言行相悖,效果最坏。

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20世纪80年代,国内有几位以德育演讲而闻名的专门家,自谦“我是青年友,青年是我师”。这几位德育专家备受某个政要的推崇,于是名声大震。我在电视媒体中听过他们的演讲,那是神采飞扬,出神入化,胜过春秋战国时候的少正卯。后来因为在某地演讲时,评价当地青年是特区的“淘金者”,在另一个地方演讲的时候,又因为接待不周而变动了行程计划,从此就遭到非议。人们认为他们是双重标准处事,对己是享乐主义,对人是求全责备。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了,说明人都只相信一条真理:事实胜于雄辩,真实大于谎言。

今天我要特别讲一讲腐败教育的问题。

腐败教育与教育腐败是直接相连又相区别的心灵污染和文化毒瘤。教育者趁教育腐败之机,向受教育者暗示,用败坏风尚的观念残害受教育者的心灵,这是腐败教育的特征。教育腐败是腐败教育的源,腐败教育是教育腐败长出的瘤。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支撑,腐败教育为教育腐败推波助浪。遏制腐败教育必须从清理教育腐败着手。端正权力观和用权动机,既是反对腐败的普遍举措,也是反对教育腐败进而反对腐败教育的良策。

什么是教育?教者,就是讲清道理和行为示范。育者,就是培养起来使其健壮。《说文解字》那本书中说,育就是养子使作善,养了孩子要让他作善,这就叫做育。可见,教育就是通过讲清道理和行为示范,使对象健康地成长起来。

教育不是教唆,教唆是什么?指使者通过谎言或者欺骗、诱惑或者胁迫,使对象走进邪恶的路径或者干出罪恶的勾当,这种行为就叫做教唆。

教育和教唆二者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

首先,教育和教唆的内容根本不同。教育总是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将日新月异沉积下来的科学文化,用编写系统知识的方式,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保证一个国家或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唆则不同,它往往将社会本应该抛弃的文化垃圾,改头换面,采取暗中偷运的非法途径,欺骗和蒙蔽受教育者使之上当。

其次,教育和教唆在法理上根本不同。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特有存在方式,它不仅有法制的认可和保证,而且它本身也是遵守法制的典范。教唆则不然,它是以躲藏的方式偷生于社会,且社会应当取缔的非法存在。

最后,教育和教唆的功过根本不同。教育是社会文明传承和延续的工具,它培养一代一代的社会替补角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所以教育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共生共存的事业。各个民族,任其社会如何变迁,历史如何演化,教育始终会被整个民族所关注,并被看成与民族本身有切肤之痛的公益事业而积极地兴办。教唆是非法的存在,它诱惑和误导人生,制造社会麻烦,因此,它不仅使人深恶痛绝,而且是过街老鼠,必遭齐声喊打的下场,成为众人厌恶的羞耻。

所以,教唆作为一种故意行为,在刑法上已经确立了行为主体的“教唆犯”这个罪名。刑法是这样解释教唆犯的。教唆犯也称“造意犯”。故意用言词、行为或其他方法促使别人决意去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这就叫教唆犯,这就叫造意犯。教唆犯成立的要件有二:一是客观要件。在犯罪者尚无犯罪的意思或者已有犯罪的意思而尚无犯罪的决心的时候,教唆者的教唆激起其犯罪的决意,使他尚未确定的决意确定下来,这就是教唆犯的客观要件,对已有犯罪决意的人进行诱导,不能成立教唆罪。二是主观要件。已经预见到了各种犯罪事实的发生,而故意授意、怂恿、诱惑,这也是教唆犯的一个要件。我国的刑法还规定,凡教唆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应当从重处罚。

腐败教育还不能划入教唆这一类,因为它不具备构成教唆犯的两个要件。就主观要件来讲,腐败教育的教育者并不是以授意、怂恿、诱惑别人犯罪为目的,充其量只是暗示被暗示者要来填自己的腰包,使暗示者取近利、图快活而已。就其客观要件来讲,受暗示的人不仅不是为了犯罪而去接受胁迫,恰恰相反,是为了求学上进而付出代价。可见,性质的根本不同是它们之间的原则性区别。

但是,由于暗示的内容是反事理的,是不健康的,是腐败的,因此它对人的心灵具有偷袭和腐蚀的侵害。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不引起警觉和及早抵制腐败教育,势必有一天,它将走进教唆的地狱,并与教唆同流合污。

在南岳衡山的半山亭中,有一副劝人行到半山仍须努力前进的对联,这个对联是这样写的: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就是说走了一半,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借用这副对联,反其意奉劝那些有腐败教育之嫌的朋友要立即改弦更张:

违道而行,误到半途须掉头;

无心自毁,要登峰顶另选路。

在当今的现实中,有没有腐败教育啊?我举三个例子。

当学生入学时,腐败教育就开始了。在高等学校,特别是录取授予学位的研究生的时候,由于每个学校对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和掌握有较多的灵活性,因而也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录取谁或不录取谁,有时就在“一口价”中敲定。上了线的不一定录取,没有参加考试的不一定不录,有时是看“来头”,有些是靠“红包”。红包可以打开录取的绿灯。最近在网上有人揭露了北方某大学录取报考博士学位的女学生时暗示用“色包”的丑闻,这又是一种潜在的“游戏新规则”。

学生入学后,导师把获得的课题交给学生去做,用工程承包的方式来经营学术研究,课题经费由包工头支配,学生都成为了做课题的打工仔。扩而广之,导师又将这个办法推广到教学领域,凡是导师担任的本科生的教学就交给硕士生去完成,担任的硕士生课程就由博士生去讲授,导师稳拿渔翁之利。高年级的学生辅导低年级的学生,师哥师姐去带好师弟师妹,导师就到校外去走穴兼职,去获取双料报酬。这就是导师的少投入高效益的技能和知识的传授。

学生毕业前都要经过学位论文答辩这一环节,因为当前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中,在职者、有位者居多,没有位的就有钱,而且还可能是大款。于是,就开创了一种新的答辩方式,到风景旅游区去答辩,甚至到风景旅游区去授课。经费由学生开支,老师过行宫生活。这种方式比起赤裸裸的行贿可以找到顶风险的遁词。

腐败教育的内容是多端的,用红包点亮绿灯,这是腐败教育中的通关教育;用承包方式让义务工经营科研和教学,这是腐败教育中的通管教育;用行宫享受替代行贿效益,这是腐败教育中的通变教育。我称它是变质的三通。因为在古代真有一套《通典》、《通志》、《通考》,素称《三通》,属典籍之作。红军长征行至遵义时,当地大儒赵乃康先生将全套合计六百四十八卷的《三通》送给徐特立,徐老又将它们转赠,毛极为高兴,收入行囊。

腐败教育中的三通,通关是教学生如何敲门过关卡,通管是教学生如何精通掌权抓银钱,通变是教学生如何翻新花样去行贿赂。总之,待人接物、做人做事都离开了方圆,离开了规矩,离开了育人为善的目标。如何入学,入学以后学习什么,学了以后怎么毕业,在校读书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似乎都在偷袭着学生的心灵。

虽然我所列举的上述事例只是个案,但是,心灵的创伤总是关乎人的一生。它不像食物中毒,通过洗刷肠胃或者稀释血液、加快排泄就可将毒素排除而使人恢复健康。医治受伤的心灵即使是缝合弥补,也会留下抹不去的伤疤和痕迹。因此,心灵受到的影响总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这正是不可轻视和放纵腐败教育的原因。我们平常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并不是说心灵的伤害一笑就可以抚平,就可以消失的。它只是说,可以通过心理调适和感情的控制而不计前嫌,面向未来。

我们可以调查,在攻读学位的学生中,特别是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求学者和求学位者,学做人的和为当官的,他们之间的比例如何。我大胆地说过这种话:对很多人来说,读了书去做官,那是为了做事,做了官来读书,那是为了来镀金。这个话难免片面,但其中绝对有合理的成分。求学问的和求学位的,学做人的和为当官的,他们之间的比例如何,在这些关系的处理中,教师所给予的正确影响和为了正确的目标而耗去的精力究竟又是多少,可以调查,我想结论肯定是令人担忧的。

为什么现在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都在争取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等等的招生培养权呢?是为了培养人才,还是为了增收钱财呢?凡在高校参加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的同志,那是夏天喝冰水,脑子虽然很热,心里就是透心明的啊,清白这里头的奥秘。

金钱真是万能啦,既能够成全事业,又能够毁掉事业;既能够成全人,又能够毁掉人。没有钱是办不成教育的,只剩下一个钱眼,教育也是会毁在这个钱眼中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不只是育人的艰辛,更是说育人的意义的深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培养的任何一代学生都将影响历史。认识到这一点,更应该在育人问题上采取谨慎、严肃和负责的态度。这也是我们对于腐败教育应予痛斥和揭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给一个人的影响,给一个民族的影响不是当今,大概是三十年,我们这一代都是五十年代中受教育的。我们这一代所受教育的最大影响是什么?就是极左,就是阶级斗争为纲,就是把人整死。可以这么说,只要现在有人发动,肯定是我们这一代人冲锋陷阵,驾轻就熟。如果现在给你们这一代人的教育就是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个人欲望至上,我敢肯定,三十年以后,争名夺利打起来的就是你们。

这个腐败教育和教育腐败是个什么关系啊?

腐败是与权力相连而产生的社会疾病。权力是社会或集团中存在的唯一能够去实行掌主意志并能占领所有的一种特殊工具。当掌权者用权力去饱肥私囊实现私欲的时候,腐败就产生了。

教育腐败一是表现在教育行政部门,这种腐败与权力直接相关。二是表现在学校育人单位。学校育人单位的腐败,是权力腐败的蔓延,是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时髦而不可时尚的一种现象。市场经济在我国兴起,知识经济概念在我国流行以后,学术经济、学位经济、文凭经济、职称经济都相继出现了,而且都模仿市场的做法:交易、买卖。有学术评议权的,学位授予权的,文凭发放权的,职称评审权的,总之一切与权相连和沾边的,包括有招生录取权、试卷评阅权等等的,都算掌握了捞钱的网、钓鱼的竿,都可以将手中的权当作换钱的物,都可待价而沽,都可上市交易,这是学校育人单位腐败的滋生途径,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教育腐败的主要内容。

教育腐败虽然是产生腐败教育的环境,但是二者之间仍然有一些区别。教育腐败直接危害社会,并不一定直接危害学生;教育腐败的产生就是教育权力的异化和变质,但是腐败教育的实施者并不一定手中有权。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即使如此,腐败教育与教育腐败仍然是直接相连的文化垃圾。因为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了产生空间和庇护场所,而且教育腐败中的那些直接与学生相关的内容,例如文凭买卖,实际就是腐败教育实施的具体表现。

没有掌权的施教者如何能够实施腐败教育呢?原来他们虽然没有掌权,但掌握了机会。当一个人的心地从善良中离开而走向邪恶时,他便因机会的偶然性、短暂性而将之当作千载难逢的获得权力进而谋私获利的良缘,于是便立即出手。这就是腐败教育产生的心理原因。机会为腐败教育提供了时空。曾经出台的那些搞创收、搞产业化的办学政策,那些与敬业精神相悖的所谓教师可以寻找第二职业和可以跳槽下海的提法,都对腐败教育起了放纵怂恿和提供方便的作用。

现在,身处学校领导岗位的专职行政干部,特别是身处高等学校领导岗位的专职行政干部,都在设法挤进教学而不用心办学。当了领导便利用手中的权力要当教授,当了教授又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去当博士生导师,精力都用在去抢占一片自己十分生疏而别人又正在耕耘的土地上。因为当教授有教学津贴,当博士生导师可以延缓退休年龄。有了这种待遇加上他的行政待遇就是双料待遇啊,何乐而不为呢?可惜的是把行政丢在一旁,校纪校风、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就无暇顾及,于是腐败教育就乘虚而入、自由泛滥。或许,专职的行政人员兼职教学本身就是腐败。若是这样,那正好说明了一个因果链:权力腐败带来教育腐败,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了通道。

水到高处皆下泻,人最辉煌是让贤。据说有位政要当他年事已高决意离退的时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在厅堂中,上联是“早退晚退总要退”,下联是“先死后死都是死”,横批是“早退晚死”。另一位贤长在离退的时候公然表示,说他从此以后不顾问、不提问、不露面,全然超脱。还有一位贤达表示,他退位以后既不管事,也不找事,更不惹事。这些佳话都在老百姓中间流传,与那些一个屁股要坐几把椅子,坐上了椅子又不愿意离开位子的人相比,这种耄耋贤达更有一种古筝清音远、梅香品自高的境界。

近年来,教育投资大提高,招生人数大增加,校园校舍大建设,教学设备大更新,大学城、新校区纷纷上马。可是,山乡的孩子连在自己家门口上学的机会都没有了,

六、七岁的小孩要走到

六、七里地以外的学校去读书。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为了紧缩教育经费,撤消了那些学生不多的零星山乡小学,从而减少了教师编制以及他们的工薪支付。然而,在减少了教育经费的同时,却增加了小学生的经费,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教育部门正在筹划寄宿制度的谋略,要使那些读书的农童不能不在离自己

六、七里地的小学寄宿读书。教育的大发展使农童享受教育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一增一减,便减去了教育的公益性的涵义,增加了教育的市场运作。恐怕这是最有经济头脑的人在经营教育。这究竟是叫做内行办教育还是外行办教育?

我上面讲的这些仅仅是零星个案,因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工作的同志万万千千,千辛万苦啊;从事德育教学的教师队伍是兵强马壮,成绩斐然啊。我不能分不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如果分不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就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叫做一叶障目,就叫做别有用心啊。这就是当年打右派时给右派的一条罪状啊。我绝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躲身暗藏者、算帐派。我看到了九个指头,我高歌大好形势。我所担心的只是那一锅肉汤中的那一粒老鼠屎,老鼠屎虽小啊,却败坏了一锅佳肴啊。我所惋惜的只是那一方玉雕中的那一点疵瑕,疵瑕虽然不屑一顾,却降低了整方瑰宝的品位。

大家都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在讲坛上宣讲如何做人的人,应该首先讲一讲自己的为人。诚实是做人的第一品德,用坦诚的态度讲自己的不足,本身也是正面的品德教育。如果相反,唱的是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做的却是萎靡无神的《病中吟》,两种腔调,两副面孔,这种德育的实效会怎样呢?可想而知,会叫人做两面派,叫人做双重人,叫人阳奉阴违,叫人去混世称雄。当前,凡是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究其原因,必定有欺上瞒下的官老爷,他们会讲会耍,能够蒙蔽上司,而又敢将群众当做阿斗,在他们面前作威作福。

回过头来反观学校教育,在品德教学中千万不能以讲授定功效。听其言,观其行,其言也善,其行也端,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品德教育。

这是我说的第二个问题。

三、建议将德育课改为德育学课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建议将德育课改为德育学课。

因为德育并非一门讲授的课。它不是一门讲授的课并不是说它就不是一门课。它是一门课,而且是一门重要的课,一门修身的课。德育学才是一门讲授的课。讲授的课和修身的课是不一样的。德育学作为一门讲授课,如同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一样,是人文领域中的一门知识、学问、专长和科学,完全应该进入课堂。通过对人文科学的学习可以使人增长人文知识,由知识内化为素质进而又转化为精神。人文精神是与文秀高雅结伴的,是与凡夫俗子离分的,一旦变成了人文精神,那就是知识转化为了人品。品德的垒筑,靠自律修炼;如何做人,需要见贤思齐。

近年以来,高校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令人揪心啦。无故旷课、夜宿不归、租房同居、堕胎流产、考试舞弊、招募、情斗殴打、凶杀亡命。有的大学不是发生一起凶杀案件啊,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啊。云南大学马加爵竟敢连续三天在同一间学生寝室里连杀四个人,真有一点开杀场般的嚣张,居然还无人知晓,这桩惊天惨案可谓是史无先例啊,依我看完全是因为管理无序,工作失职、思想政治教育松懈所致。依情依理,学校领导应该自责引咎,政工干部应该检讨受罚,学工人员应该革职下岗。我不知道教育部是不是这么处理的。

去年,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对于改变和纠正思想混乱、纪律松弛是及时雨、急救丹,值得称道。出乎意外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松懈的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教训的检讨,这一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声音未曾见报。赫然显目的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一些浮夸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转为改革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和加强德育课程建设。好像高等学校的学生中出现诸多问题就是“两课"的责任。这叫做转移目标,叫做嫁祸于人,叫做金蝉脱壳。

党中央十分英明,所以在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会议以后,党中央专门组织开会,由总书记亲自报告,指令必须加强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书记不是说加强两课的工作,而是切中要害。我们期盼各高校都总结痛心的教训,提出落实的措施。出乎意外,只见各个高校纷纷出炉自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例如如何建立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如何创造了网上德育,真是喜讯无限,就是回避谈忧。表扬和自我表扬已经成为了风气。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说是日益增长的对高新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教育经费投资不足的矛盾。说来说去还是伸手要钱,这个回答与中央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两相对立。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各位摸摸良心,高等教育现在存在的矛盾是没有钱?是高科技人才的急需增长和教育经费投资的不足?还是什么?讲话凭良心嘛,做事凭良心嘛,应该说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日益扩大的办学规模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力、管理松懈的矛盾。这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因为有这个矛盾存在,所以才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切迫性嘛;因为这个矛盾在作祟,所以才在校内出现了那么多千奇百怪的失常事件嘛。

是教育最溃时,溃到了崩的地步;现在是教育的最腐时,腐到了臭的程度。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德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讲到思想政治教育,我想起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读大学时的情景。我的这种回忆,是对昨天的检索和评估,是对我经历的重读。一个人所经过的越是繁杂,他的回忆就越丰富;他经过的越是深刻,他的回忆就越清晰。

我们大学的同学每当相聚,都会不无感慨地谈起当年我们教务长的时事报告。我们当年那个学校的教务长是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专家,他擅长分析国际政治、世界风云。他的时事报告是全校师生享受的“精神大餐"。全校的同学们若是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报告,一定会写请求信投进“校长信箱",因此,安排时事报告的日程计划就成了学校经常性的工作,这样的报告每个学期都有四至五场。

逐渐,党委书记、宣传部长、政教系正副主任也登台演讲。1959年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会议刚刚闭幕,湖北省委书记就来到学校向师生宣讲全会的决议。时事报告成了当年大学中的一种校园现象。1961年我在北京进修,也听过外交部、北京市委的负责人到大学讲形势报告。每当有这种机会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把它当作节日盛庆,自带凳椅,欢歌笑语列队进入会场。

时事报告享有“精神大餐"、“校园现象"、“节日盛庆"的美誉,它成了师生们学习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那个时候简直成了每个人的行动纲领和生活誓言。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成绩斐然的思想政治教育。

什么是深层次啊?人的需要系统中的最需要就是深层次。你的工作,你的教育,成了别人的渴望,成了别人的追求,成了别人争取的目标,就说明你的工作和教育做到了别人的深层处。工作做到群众深层处,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啊。

现在,时事报告与我们久违了,连师生的大型集会也很难得。即使是“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庆祝日,以及元旦欢庆日,都流行以放假代替集会,旅游代替庆祝。学校中也有“热烈"和“隆重"的时候,热烈什么啊?那是“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那是“隆重庆贺我校又获得了上级机关的奖励"。工作的内容离党的优势越来越远,工作的方式被标语口号取代而日见表面。

领导要到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去实行领导,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要到思想政治的第一线去工作,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所规定的工作作风。老师和同学也期待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校党委书记讲形势、解疙瘩、鼓士气嘛。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机会,对省委书记、市委书记、校党委书记来讲,是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难得的平台嘛。时乎时乎不再来,莫错过,要抓住哦。喊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伸开五个指头,样子像抓,但是不握起来,等于没有抓,握起来了又不使劲,也是没有抓。凡事不仅要抓,而且要抓就要抓具体,抓到底。抓不具体、抓不到底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做官的人太多,做事的官太少。

曾经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个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要使广大群众都知道。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经验,干部深入基层是我们的经验,不讲功劳、不怕苦劳,为民办事要不顾疲劳、不辞辛苦也是我们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及从其中概括的路线和观点我们应该经常讲、反复讲,不但要让广大群众知道,而且还要让群众知道用这些历史的经验来评价今天的领导。

当然,时过境迁。新科技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新的科技手段。“网络教育"、“热线对话"、“电视访谈"这些形式最具现代色彩,正在成为时尚。不过,即令如此,用一点老传统,用一些老办法,也有嚼“菜根潭"的风味的。何况“网络教育"其实是躲着身子在那里作指示嘛,那个“热线电话"不过是各执一端谈条件嘛,那个“电视访谈"实际是把嘉宾请到演播厅摆龙门阵嘛?!它和老传统的教育各有千秋、尺短寸长,它们应该相成相佐,综合使用才对。

去年,我看那个全国第十一届青年非职业歌手电视大赛,很有感慨。那个大赛当中,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歌手过关斩将闯进了团体赛的决赛圈。华东师大和华中师大的学生在美声唱法的个人决赛当中,还分别夺得了金牌和铜牌。哎呀,我感慨万千啊。我觉得这个唱歌的、跳舞的、吹号的、弹琴的,哪样人才,哪门艺术,高等学校都兼而有之啊,真可谓藏龙卧虎。

其实唱歌也罢,跳舞也罢,体育运动也罢,棋类竞赛也罢,书法活动也罢,这都是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军啊。主持高校工作的负责人他的学问深,他的见识广,他的眼界高,他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来打造校园文化,缔造化解校园与周边不良环境的对峙的力量,从而削弱和抵制周边不良环境对学校育人工作的负面诱惑。

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物质生活十分清苦,吃饭要勒紧裤带啊,但是,精神文化就十分丰富,就像是自助餐,学校的文艺生活任你选择享受。周末的时候,露天场放电影,饭厅里开舞会,教学楼玩棋类,体育馆看文艺表演。此外,每个学期中还有歌咏赛、讲演赛、球类赛……赛事不断。本事高强的,既显学士的斯文,又有文人的倜傥,风流得很啦。当“五一”、“十一”、“元旦”节庆时,在节目之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笼罩着全校的夜空,整个是一个喜庆的海洋。子夜来临的时候,同学们创作诗歌或者散文,在音乐的伴奏中表达着学子们的心愿。每逢新年的凌晨,校长或者书记一定会通过广播发表祝词,“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个时候,食堂里也抬出香喷喷的红枣糯米稀饭,作为夜宵免费供应,它向大家暗示:今夜无眠,歌舞翩翩,通宵达旦。

那个时候,没有周边环境对学校育人的干扰,相反,倒是学校主动给周边居民积极的影响。学校受人尊重,被人羡慕,不是被人敲诈,受人欺负。

现在的学校也组建文艺社团,但是现在组建社团的宗旨是什么啊?是代表学校出去参加比赛,目标是捧奖杯、夺奖牌。因为近年来流行一个“排名”的惊恐症,大家关注的是“榜上有名”。排名领先者就惊喜若狂,排名落伍者就惟恐丢脸。办学也时髦,要去占一流,于是发明人就拟定了科研经费、论著出版、招生规模、学位层次、院士人数、专业门类等等计分指标。于是,就有人在这些指标上揠苗助长、加水发泡、争名次,这是一种邪症。

什么叫名次啊?名次实际上就是名气。名气是什么?就是名誉。有了名气,就有了名誉。名誉又是什么?是美誉的延伸,是声誉的持久。德高学精的贤人,货真价实的商品,都可获得称赞,这就是美誉。赞颂相传,遍布城乡,这就是声誉。赞不绝口,妇幼皆知,这就是名誉。可见,名次是靠诚实、勤奋、功业争得的。

市场包围学校,学校也奔向市场。搞活开放,往外闯荡。其实,新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享受的同时,也提供了麻烦。你看,学校周边的网吧、酒吧、浴吧就诱惑着学生玩物、忘学、丧志,这是令人头痛的顽疾。

但是,治校也像治家。家里很温馨,赶也不出门;家中很冷漠,出外寻欢乐。如果我们校内的文化生活丰富而营养,我想绝对不会有外出去觅食投胎的,更何况网吧、酒吧、浴吧中还有网虫、黄虫、色虫咬人呢?!

文艺要贴近生活,要贴近百姓,这是大道理。学校的生活是教学,学校的百姓是师生,为教学和师生服务才是学校文艺社团的宗旨和目标,所以,学校应该成立文艺社团,但它的使命不是外出参赛夺金牌,而是高奏校园青春圆舞曲。

无论是从环境造就人的角度,还是从人必须改造环境的角度,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都是要进行治理的。但是,究竟是网吧、酒吧、浴吧勾引了我们的学生呢,还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才兴起了网吧、酒吧、浴吧的生意呢?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很难辩争,正像是母鸡先生蛋呢还是蛋先孵母鸡啊?很难一口说出答案。也像“鲸在水上,水在地上,地在鲸上”这类循环难解的笑语寓言,我们不必深究。我的结论是:我们学校的责任就是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奏出校园青春圆舞曲,丰富校园文化,加强管理,无论老师或干部,都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我想,学校就是育人的学校,德育也不是一门讲授的课程,而是一种育德的行为。与其要在课堂里讲德育课,不如就把它改成德育学课,作为人文知识去讲授。真正要育德,靠的是行为。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