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任务型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范文

任务型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任务型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任务型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摘要:听与说是语言交际的两种主要途径,而听力理解涉及到大脑对多层信息的意义解码的复杂处理,因此被认为是英语运用能力发展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技能。针对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特点及难点,笔者采用任务循环型模式,通过对实验组44名受试对象为期半年的训练,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成绩上有较为显著的提高。结果表明该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大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任务循环型模式;听力训练

一、大学英语听力理解的特点及难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英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要强化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听力是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但人们对二语听力的理解、教学和测试的研究显然关注不够[1]。其中研究听力的理解过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听力理解过程是学生利用各种知识和信息,对不断输入进大脑中的语言声音符号进行阐释或推理,最终达到交际目标的过程[2]。它不仅是对语言符号进行解码的过程,更是具有主动性与情境性的意义推理和假设构建的过程。同时,听力理解也是一个具有隐形化、个人化的复杂过程,因而是教师最难控制的过程。听力理解包括两个路径:一是“自上而下”的解码过程,即学生对各种语言符号(音位、音素、词汇、节奏、重音、语调、语法等)的快速反应;二是“自上而下”的解码过程,即学生通过大脑中已建立的图式推理或判断讲话者讲过的内容,推测讲话者即将讲话的内容,从而采取适当的行为完成交际的过程。在听力理解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将两种路径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其达到流畅性(fluency)[3]。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存在各种难点,这些难点导致学生对听力活动存在畏难心理,并对听力活动不感兴趣。笔者在开始研究之前,随机抽取20名受试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对听力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为给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笔者在语音室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回答做详细记录,全程进行录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英语听力活动不感兴趣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通常把握了整个听力活动的程序、节奏,听力活动的中心往往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往往有意或无意地充当了活动的“掌控者”,学生较为被动。教师决定了播放录音的停顿间隔、重复次数等,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输入,对于信息的接受情况大有差别。第二,听力活动容易使得学生产生焦虑感,往往产生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正如Field所说,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往往采用“先听然后检查是否理解”(Listenandcheck)这一模式,并不鼓励在听力理解活动开始前对听力内容进行讨论[4]。因此学生在听力开始前容易产生焦虑感,从而导致对听力活动有抵触情绪。第三,与真实的本族语者交际语境中的交际活动相比,学生无法随时要求停顿重复或意义解释,如果听力材料过长,包含信息量过多,语速过快,口音复杂等问题,学生就容易产生理解障碍,从而对听力活动不感兴趣。此外,学生还因母语与英语的语言距离较大,语言能力不够,对语流的切分不准确,篇章推理能力较差等其他因素导致学生难以产生参与听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听力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听力活动,使其体验到类似真实情境下运用英语实现交际目的所带来的成就感。

二、任务循环型模式任务循环型模式

基于任务教学法和循环训练模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任务,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5]。在听力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例如开放式问答、小组讨论、话题PPT展示、游戏、完成选择题或判断题、记笔记并填写缺失的信息、听写、复述、总结等。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学习活动,加之循环训练,即为任务循环型模式。这一模式是由Vandergrift&Tafaghodtari提出的长期的、多策略使用的听力训练模式,该模式以听力任务为基础,采用多策略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包括设定任务、完成任务、监控、反馈、评价以及解决问题等步骤,不断总结,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手段,从而达到训练效果[6]。这一模式强调学习语言的目的并非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而更是表达思想、传递感情、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任务循环型听力训练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如表1。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师应及时对以任务型听力教学模式进行评估,通过对学生进行听力测试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并随着学生策略使用能力的提高,对训练活动进行局部调整,并形成良性循环。

三、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问题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和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哪个更有利用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2.学生听力成绩提高与任务训练存在何种关系?3.任务循环型模式效果如何?

(二)研究对象在研究之前,本人对所教8个自然班级进行满分100分的英语听力测试,为了研究工作的展开,笔者选用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自然班级物理系1505班和物理系1506班,将1505班作为实验组(44人,听力平均水平67.16分)和1506班作为对照组(44人,听力平均水平68.45分),实验组采用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

(三)研究过程笔者根据Vandergrift&Tafaghodtari提出的任务循环型模式建立了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相应任务布置(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要求实验组完成,每次上课前笔者会分配小组或个人完成课前任务并要求课中展示相关话题PPT;课中进行回答,讨论,记笔记,判断,填空,填图;课后完成总结,反馈等任务。由记录员记录学生任务完成的次数。每次训练后笔者会记录课堂情况并写出课堂反思,以求更好的任务训练,并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半年16周16学时共14次循环训练;笔者对对照组仍采用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听听力并完成相应题目检查是否理解正确,并在课后记录课堂情况,进行周期与实验组相同。在两种模式训练周期结束后,笔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与训练前难度系数基本相同的测试,并采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来了解学生对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的看法和态度。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为验证任务循环型模式的有效性,笔者用SPSS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成绩进行了双侧检验对比分析,如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两组的听力水平非常相近,并未呈现明显差异,(t=.724,p=.471,p>.05),经过为期半年的实验,两组听力测试都比实验前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其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得分具有极显著差异性(t=2.884,p=.005,p<0.01)。由此得出结论: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比传统听力教学模式更优,前者成绩比后者成绩提升幅度更大,由此可见,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为了深入分析学生的听力提高分数与任务完成次数的相关性,笔者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双侧显著性检验,经过SPSS计算,皮尔逊系数r=.665**,听力提高分数与任务完成次数在0.01水平(双侧)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其分布图见图1。结果显示:学生完成任务的次数与提高的分数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完成任务次数越多,提高分数越高。除了定量分析,笔者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表3是问卷调查的一部分。从表3中关于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的第10项中,所有同学对其有效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认可。结合调查问卷其他题项以及个别访谈,笔者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如下:大部分学生认为任务循环型听力模式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对其有效性有不同程度的认可。任务的多样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完成听力任务的积极性;比起传统型听力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也使得课堂活动增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课堂节奏把握充分,使得学生不再认为听力课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包括多样任务的全方位英语学习,在为期半年的循环训练后,学生对英语的提升具有整体性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对实验组的44名受试者进行为期半年的训练,笔者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在成绩提高幅度上更大,学生任务完成次数与成绩提高呈显著正相关,且所有学生对任务循环型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认可,可见此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有效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务循环型模式对大学英语听力有积极作用,对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帮助,符合新形势下听力教学的趋势,因此可以大力发展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作者:耿静 单位:运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