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英语已成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公认的国际通用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主体及文化的改变使语用能力的界定发生新的转变,英语教学中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值得探究。结合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本篇从课堂教学、教材、语言测试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通用语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全球化;英语通用语;大学英语教学
1引言
英语一直被视为英美等内圈国家的本族语。随着时代的变迁,英语不断发展衍变出不同的变体。从16世纪开始资本扩张兴起,英语被带入殖民地国家。经过与当地语言的长期融合,英语具有明显的本民族化特征,并且被接受为其国家官方语言,如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这些有殖民背景外圈国家的英语通常仍被认为是非本族语英语。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处于扩展圈,这些国家以本族语英语为范本学习。然而随着母语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和表达本国文化的需要,英语在这些国家中也出现了本土化特征。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交流增多,英语成为不同语言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英语通用语的提出挑战了本族语英语的权威,并对英语教学提出新思路。
2英语通用语概念界定
英语通用语是一种接触语言,交际各方母语不同,在多元语言环境下,英语被选择为媒介语进行交流。(Firth,1996)不同于其他英语变体,EFL不是实体存在的语言系统,而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而使用的英语,在这一特定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会根据对方的反应不断磋商、调整,搭建一个共同理解的体系,如果交际任务完成,该体系也随之消失。(文秋芳,2014)因此,ELF是流动的,是产生在混合多语言文化交流中的一种语言实践。“它通常是多种英语变体的混合使用,集多元语言及多元文化于一体,具有动态、跨国界、互适和杂糅等重要特点。”(滕延江,2015:31)ELF的体系并不排除本族语者,因为在ELF语境下为达到沟通的目的,即使是英语本族语者也会根据交流对象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
3ELF语境中语用能力的重新界定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除学习语言内部体系,如语法、词汇等知识外,还应关注培养学生根据不同语境背景切适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用能力。语用学与语境相关联,包括语言、社交、情景等多个层面。(王永亮、李思涵,2014)传统以英语本族语为目标语境的语用学认为,语言使用者不能生成符合目标语文化传统的行为即为语用失误。(王永亮、韩雯婧,2016)但是,ELF语境与传统的本族语者语境存在明显不同,该定义是否仍然适用值得探究。首先,在ELF语境下交际主体发生变化,多数为非本族语者,据Firth(1996)指出大约80%的英语交际发生在非英语本族语者之间。从使用主体来看,非本族语者已成为英语使用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已不应再是本族语者专属,也应该属于外圈和扩展圈中每个英语使用者。ELF语境下融合了外圈及扩展圈中的英语变体特征,目标语发生变化,因而语言不必再以英美等国的英语规则作为教条范本。在交流过程中,交际者可能会根据语境的需求,临时采用不同于英语本族语的规约但却能够被双方接受认可的表达方式。这些偏离英语本族语的表达是交际双方为沟通所协商出的语言选择,不应再被视为一种“错误”或“语用失误”(冉永平、杨青,2015),因为英语使用的目的更多是与世界各地的英语使用者成功交流,语用优先的特点会更加明显,即语言的可接受性、适切性及认知凸显性会优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另外,ELF语境下,由于交际主体不再以英语本族语者为主,交际方的语言选择也不会再单向顺同英语本族语文化,交际双方会根据实际交际目的和即时语境,充分考虑对方的文化并融入自身文化,进行文化的交互活动,最终创建一个互相理解接受的“第三空间”。(冉永平、杨青,2015)因此,在ELF语境下,单一的遵从英美等内圈国家文化已不适应现实,语用能力应扩展到全球文化观下英语使用者处理文化信息的能力。相较之前以与英语本族者交流为目的的语境,现在英语的使用多发生在多语言多文化的背景下,人们无法预知交际对象所使用的英语变体,英语使用者也不可能了解国际交际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文化。该情况下,交际策略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ELF语境下,显示语用能力的交际策略除要适应本族语者外,还要符合具体语境中不同交流对象的交际规则。
4教学构想与框架
基于ELF语境下对英语使用能力的改变,学者们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例如,Kirkpatrick(2010)认为英语通用语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影响可理解性的语言特征、世界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和交际策略。文秋芳(2012:78)提出了新的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Kirkpatrick(2010)认为英语通用语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影响可理解性的语言特征、世界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和交际策略。文秋芳(2012:78)提出了新的英语国际语教学框架,如下图:与Kirkpatrick(2010)相似,文秋芳(2012)也从语言、文化和语用三方面构建教学体系。因为英语本族语是英语使用者的共核,该教学框架仍将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学习初期;同时鉴于国际交流中英语使用者的多元语言文化背景,该框架将非本族语变体及文化、本土英语变体及文化、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语用规则等内容融入进来。另外,教学结果不再以是否达到本族语者能力为衡量标准,而是转向是否成功进行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为标尺。该教学框架既考虑到本族语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也融合了ELF实际语境中语言使用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兼顾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需求。分析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框架,不难发现,其教学方向一致,都注重交际语境和语言的可理解性、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这些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以及教师授课提供了有效依据。
5通用语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在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是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纲领,其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为学生今后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宜打好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国际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大学英语并非以研习本族语英语为主的专业英语,其重点在培养大学生在国际环境下运用英语沟通表达的能力,除英美等内圈国家的英语外,帮助大学生了解外圈及扩展圈英语的变体和特征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文化教学也不应仅限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全球化背景下,交际对象不再限于英美等内圈国家,更多地是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文化教学应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多数人在交流时需要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本国文化,教学中应重视讲授本土文化。英语使用主体和环境的改变,对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这些新的变化值得深思。以下本文将结合英语教学框架,从课堂教学、教材使用和语言测试的视角探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
5.1通用语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5.1.1教学原则
虽然ELF仍处在理论研究阶段,目前没有成熟配套的教学方法、教材等,但是以上教学内容与框架可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握方向。在语言讲授上,完全脱离英美等内圈国家的英语变体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因为本族语仍是英语使用者所享有的共核,是保证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多数英语教师是在英美等内圈国家英语是权威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一旦脱离原有体系,他们会失去安全感。(高一虹,2015)因此,课堂教学中仍需要以英语本族语作为示范,使学生的语言形式和语音不至于偏离太远影响可理解性。同时,可参考ELF最新研究成果,结合Jenkins(2007)和Seidlhofer(1999)等学者建立的关于ELF的语料库,重点讲解影响理解的语音、语法、词汇的核心特征,鼓励学生流畅连贯地表达。除此之外,教师可把网络资源融入教学中,利用网络视频、TED,或者慕课内容等资源,让学生接触其他不同口音的英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际的国际交流中不存在头脑中臆想的“理想环境”,即每个英语使用者的英语都很“地道”,每个交际者或多或少带有本国或本地区语音特点,这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英语使用情况。教师让学生接触不同口音英语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口音英语的听力困难点,使学生注意到这些语音特征的存在,扩展其语音范畴。
文化教学方面,课堂上可以利用故事、电影、歌曲等不同的媒介形式,这些资源不仅要包括英美文化,还应包括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以向学生传达文化的多元性。可通过发现、对比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认知反思和批判思维能力。同时,要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授。中国文化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处于失语状态(何雅媚,2014),在国际交流中,我国英语学习者需要用英语讲解传统节日、习俗、经典名著等中国文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在语用教学方面,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双语或者多语者身份,以及此身份带来的语码转换的优势。在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交际过程的动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文秋芳,2016)在该过程中教师可显性地将重复、澄清、自我修复、释义等策略教授于学生(张伶俐、汪卫红,2015),同时培养学生根据交际对象在线生成语用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显性教学能高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语用信息认知,但是不利于技能的培养。(王永亮、李思涵,2014)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语境锻炼语用能力,例如课堂中角色扮演模拟ELF语境,或者学校可安排外教、留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创造出真实的国际交流环境。
5.1.2学生意识
课堂中语言、文化及语用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交互过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极为重要,只有英语学习者转变观念态度,课堂教学中英语通用语的内容才容易被接受,因此,学生自身应积极树立英语通用语的语用意识。我国一直以来以英语本族语为学习范本,很有可能导致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本族语变体,如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等的盲目崇拜,而对其他英语变体,像日本英语、马来英语等存在偏见,认为这些是有口音的不地道的英语。听话者的态度对语言的可理解性有较大影响,并且会影响其语用能力(张伶俐、汪卫红,2015;冉永平、杨青,2015),因此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渗透ELF语用意识,让学生明白很多英语交际发生在非本族语者之间,学习的目标不应再是达到本族语者水平,而是以成功交流传达意义为主要目的。较英语母语者,他们是双语使用者,在语码转换、语用策略方面有其自身优势;并且非本族语者已成为英语使用主体,他们是语言的贡献者,在创造改变着英语的形态发展,不应矮化非本族语者所使用的英语。此外,由于国际交流中多数英语使用者为非本族语者,其英语必然具有本国语言及文化特征,因此学生要建立尊重和包容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意识,树立平等和谐的世界公民意识。
5.2通用语指导下的教材编写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对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参看我国发行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仍是以英语本族语为范式,以英美等内圈国家的文化为中心,一些培训机构通过标榜引进英美外教和原版教材来吸引学习者。放眼世界,大型的英语教材出版商多出自内圈国家,由此可见,英语本族语规约及文化仍主导着教材编写。教材是最直接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资料,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新的教材编写应融入外圈及扩展圈英语变体特征和全球化文化因素;对我国而言,尤其应增加中国本土化英语元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语言的贡献者和参与者,从而树立通用语意识。此外,中国文化在许多英语教材中处于失语状态(何雅媚,2014),要帮助学生在国际环境中介绍中国打下语言基础,则必须提升中国文化在教材中的位置。但是ELF教材的开发仍需时日,目前对于教师而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教材内容是较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可筛选截取网络上适合学生的资料,让学生充分接触的英语变体和真实语言环境中语用及跨文化交际策略运用;学校亦可组织建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师们资源上传分享的平台。
5.3通用语指导下的语言测试
改革语言测试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反拨作用,综观我国目前的英语考试,无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亦或英语专业四八级,都严格以英语本族语为标准,对语言形式规范极为重视(李思涵、王永亮,2015),即使是国际通行的雅思、托福等考试也是如此。如果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语言测试不能够与教学同步调整,教学改革必将受阻。测试的改革方向要由单一地关注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形式与语篇功能相结合,更加重视语言的功能性和有效性。由于ELF语境中英语的听说极为重要且变化较大,语言测试可以此为突破口,增加对不同英语变体的考核内容,关注语言实用性。但是,成熟的ELF测试体系有待研究,就目前而言,教师或学校可在自行举办的期末等考试中融入ELF的研究成果,例如听力考试中,可适当增加不同英语变体的对话和篇章。此外,口语方面,Morley(1991)提出了言语可理解性指标和交际能力测评指标,对口语测评的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口语测试的参照标准。
6结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英语已成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公认的国际通用语,已不再是本族语国家的专属。相较语言的规范性,沟通的有效性实用性意义更大;相比崇尚英语本族语文化,各民族之间相互包容尊重,树立正确的世界公民意识更为重要,相应地,语言教学、教材、语言测试等也要改革来适应这些变化。对于我国而言,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要培养适应我国发展的国际人才,尤其是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英语使用者更多地会接触到非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教学中应结合中国特色和英语通用语教学理念,让学生了解多国英语变体和文化,培养其语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承担起“走出去”的使命。
作者:谢瑾 单位:河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
第二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教学分析
摘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在这种形势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还探讨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因学生制宜,因教学条件制宜,展开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一点启示。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用型;大学英语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很多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英语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然是迫在眉睫,需要重新进行定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等教育要不断深化改革,要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当地经济。因此,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要做出改革,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工作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未来工作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将专业用途英语(ESP)教学纳入到大学英语课程当中来。
1当前外语教学的现状
在整个大学的学习中,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却是备受社会各个阶层诟病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学生毕业之后看不懂英语的商品说明书、商业合同或者文书,不会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或者撰写学术论文。在校学生当中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甚至大为下降;有人认为他们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中没什么收获。很多学生上课感到无聊乏味、甚至反感,课堂上提不起精神,学习效果差强人意。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结果呢?束定芳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九大问题,“需求分析缺位”位居第二。蔡基刚认为,学生之所以在大学英语课上比较懈怠,提不起精神,主要因为学生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语言,完全是被语言所驱动,这种教育方式既满足不了学生对专业性语言学习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学习英语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无学习兴趣、无学习压力,正是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主要障碍,再加上大多数学校在大一大二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学生四六级考试一旦通过,英语学习就算完成,而且大三不再开设英语课,仅给部分专业的学生在第六学期或者第七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且课时较少,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断层,所以毕业后很难满足工作的需求。
2专门用途英语的必要性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专门用途英语不同的教学目的,人们通常会将专门用途英语分为两种类型: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学术英语EAP主要是满足学生在不同的专业、学术领域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进行专业交流的需求;职业英语EOP主要满足学生在不同行业领域工作、交流时使用英语的需求。学术英语EAP进一步被划分为通用学术英语和专门学术英语。EGAP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以便日后利用英语顺利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ESAP是为了提高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英语交际能力。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核心是特定专业或行业领域里使用的语言,尤其是这个领域里的学术交际技能和策略,而这些恰恰都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最为需要的能力。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开展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蔡基刚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将重心调整到专门用途英语上,因为语言课程的学习必须和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言的目的相一致。刘润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势必会与专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会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大学新生入校时的英语整体水平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各界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因此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普遍开展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3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开展专门用途
英语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从实践出发,对本校各专业本科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课程设置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因学生制宜,因教学条件制宜,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专业用途英语教学模式。首先,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生本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意愿,进行分级教学,把英语水平较高且愿意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生编为A班,英语基础较薄弱且没有意愿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生编为B班。A班和B班的学生大一都开设通用英语课程,为学生学习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其次,对A班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开设ESP综合英语教程,教授不同行业均有涉及的共性知识,比如招聘、日常办公、公务旅行、来访接待、会议安排等等;第二学期开设适合各专业的通用专门用途英语(必修课),比如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和药学专业都开设医学英语,同时开设职业英语(选修课),针对学生在未来职场不同场合所需要的语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英语完成基本的职场交际活动。对B班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可继续学习通用英语,夯实基础,在第二学期开设ESP综合英语教程和职场英语,均为必修课。同时开设适合各专业的通用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最后,对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考核方式中应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终结性评价要以实用性为导向,强调评价学生的语用能力,比如撰写论文、研究成果报告、口头答辩等。
4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恰恰是考虑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为把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走专门用途英语这条路,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强调学生的英语交际功能,训练学生在特定学科里的语用能力,而非传授特定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其专业必要的英语技能,从而能够让学生运用英语在专业方面进行有效地学习,在未来工作中能够运用英语完成基本的职场交际功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3):25-29
[2]蔡基刚.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与定位[R].上海: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10.
作者:同银萍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第三篇: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的施行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出现,各类新型教学理念和手段也开始在各大高校中施行。作为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翻转课堂主要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引导,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此,本文以大学英语为立足点,通过对翻转教学在教学优势上的分析,从而就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转课堂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自进入到21世纪以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各大院校纷纷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施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期间,学生不仅能够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教育学习资源,还能够脱离以往对教育过分的依赖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每个学生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让大学英语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施行翻转课堂的优势
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弱的依赖性相对较大,所以,采用翻转教学这种模式,主要具备以下几大优势:第一,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先将每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转变成微视频,且为了保证视频的精练度,视频中只能够出现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教师将动画、音频等元素纳入到视频中,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翻转课堂的施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教学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弊端,让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自我检测,了解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堂教学中补足不足,节约新知识的学习时间。第三,翻转课堂在教学期间将差别化指导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内化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将学生在教学和学习期间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确保学生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进而将课堂在英语教学期间的功能性有效发挥出来。第四,翻转课堂的施行,将以往教师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双向交流,创建了一种多元化、互动式的师生沟通和情感交流模式,这种机制不仅可以消除以往师生间存在的等级制度,重塑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内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辩论、协同合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英语教师作为整个课程教学的引导者,其在应用翻转课堂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要想确保翻转课堂能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顺利施行,教师就必须转变自己的心态和教学观念,将学生摆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不可以强迫学生学习,而是要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全面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以便制订针对性的教学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够有所增长,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发展。在应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把握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内,有效解决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专业素养、交际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从而在学生学习期间给予更加优秀且全方位的指导。
(二)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迈入了大数据时代。就大学英语教学来讲,要想顺利地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全面提高自己对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因为翻转课堂本身就需要教师制作大量的教学视频,所以,教师只有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才能够将自己准备讲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信息元素的方式融入教学视频中。首先,教师需要设计出符合课程内容的英语检测练习要求的微视频,保证其视频中的练习内容可以同课程教学内容相符合,以便让自己能够根据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等。同理,对大学生来讲,其只有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与自主学习,并做好课前的针对性练习,从而在课堂中可以按需学习。此外,学生只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才可以适应翻转课堂教学期间的各类微视频,从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点,以便能够在翻转课堂中完成互动交流,进而确保翻转课堂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三)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就翻转课堂本身来看,大学生在课前借助微视频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将会对翻转课堂的顺利施行和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滞后性的问题,还使得以往单向传递的英语知识教学变为学生通过看微视频学习知识的逆向传递方式。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对大学生自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此,作为一名大学生,其在英语课开始前,需要通过观看相应的微视频来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便能够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学和教师互动交流,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相应的知识点,以此来确保自己的个性化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样一来,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中的作用才可以真正地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四)开展英语教学“精读课”
为了确保翻转课堂的作用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做好教学视频的创作,开展“精读课”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每堂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最终教学目标,在课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微视频的创作提供充分的资料支撑。在制作微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和知识需求,以便能够按照不同的专业制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其次,教师可以将部分在课堂上未展示出来的知识点,借助课外活动等形式传递给学生,为学生锻炼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机会。再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微视频的讲解内容,将教学资源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视频内容和课堂知识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此来全面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学习项目,让学生借助项目式的学习,在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信息时代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提出不仅顺应了教育界信息化改革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教育部在近些年颁布的发展规划。由于我国大学英语在教学期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较差、相关教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等,都导致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不仅能够弥补大学英语在教学方面的缺陷,更加准确地把握大学英语的客观发展规律,还可以帮助相关院校打破教学瓶颈,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LIUHong.大数据时代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5):136-140.
[2]周志莲,龙翔,赵明.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4(3):80-83.
[3]李芳芳.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利与弊[J].高教学刊,2015(1):25-26.
[4]李曦.翻转课堂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4):74-75.
作者:尤玉秀 单位: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第四篇: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1引言
在国内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已然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并且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翻转课堂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国内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尊重学生受教育主体地位的要求,为自主学习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践行方式。笔者认为,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也可以基于翻转课堂,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实际成效。
2跨文化外语教学概述
上世纪末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文,跨文化教育理念由此得以首次正式提出。该文件望依托于跨文化教育的模式,提高受教育者对文化多元性的深入认知,进而在加深各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理解的同时,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可,最终通过文化交融的方式推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陈文静,2015)可以说跨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且浩大的历史性工程,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对跨文化教育的推动作用可想而知。开展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外语民族的内涵与人文性特征加以充分认知,进而以情感交融的方式应用所学的外语知识,这就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仅仅将外语当做交流工具的现实问题,外语作用也将得以全面拓展。2004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要求》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张红玲,2007)可见,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已得到真正的认可和重视。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文化的意蕴,即以学定教的文化品性、交互生成的文化关照、直面生命的文化关怀。翻转课堂教学文化的生成路径是建立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保障机制,形成新教学文化所要求的教师信念,提高学生自控式的深度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曾被人誉为“破坏性的教育革命”,的确如此。不同于教育者课堂讲授、学生课下练习的传统教育模式,它打破了固有教育理念的束缚,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上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该教学模式最初成型于上个世纪末期,源自于迈阿密大学所尝试的“课下学习、课上作业”的教育模式实践。自其问世以来,便受到教育界各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以病毒传播的模式不断拓展,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黄淑萍,2015)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国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其中尤以张宝辉、金陵先生的研究最为突出,为翻转课堂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由此在开展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时,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式自主学习,提高外语教学成效。
4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可行性分析
为满足国内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满足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门已经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该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应该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应当合理选择多种教学模式与手段,构建具有较强适宜性的教学体系,而这就给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周莉莉,201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构建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主要通过为高校学生提供课前学习资料的模式,使其在课前完成对相应课程的学习,进而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与教育者一起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而就国内高校信息化硬件设施的配置来看,根据国内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国内高校计算机数、多媒体教室等数目都有了显著提高,且校内教务系统平台功能也已经相对较为完善,部分高校也针对教学需求开发了相应课程类APP,信息化水平已然实现了质与数的飞越。(贺杰,2016)可以毫不避讳地说,现今高校信息化硬件资源已经能够满足翻转课堂的硬件要求。而就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看,受学生成长背景及其个体化差异的限制,在大学外语学习时,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强的多元化特点;再加上学生对文化本身所涉及的民族人文风俗、历史发展以及文化内涵等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下高校的外语教学中已经不再适用。对此可依托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跨文化外语教学模式,在课前为学生提供有关外语民族的传统知识,进而让学生对其文化理念等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根据自身需求对所学内容进行方向性的拓展。采用这一教学模式不光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为课堂教学探究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就国内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信息化硬件配置以及学生多元化需求来看,开展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跨文化外语教学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5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结合现有的翻转课堂教育模式研究理论,笔者依照跨文化外语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将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课程分为课程前期(Beforeclass)、第一次课程(Class1)、课程后期(Afterclass)以及第二次课程(Class2)四大板块。下面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的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四单元,(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为例介绍具体内容。课程前期(Beforeclass):在结合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之上,参照教材内容(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于网络平台上为学生提供BackgroundinformationofAmericanCulture相关的OnlineResources(包括1.TheStatueofLiberty2.AmericanGothic3.TheBuffalonickel4.TheCentralParkZoo5.UncleSam),同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列出FiveFamousSymbolsofChineseCul-ture(中国文化的五大象征),并对比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结合其英语基础水平拟定不同的目标,分别对学生听说读写译以及人文特征理解等能力提升做出了初步预估,并结合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线上答疑,加强学生课前对本课基础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第一次课程(Class1):结合学生线上外语水平评估,构建多元化的外语活动,并让学生以PPT、随堂演讲的方式呈现(中国文化的五大象征),介绍你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并对自己学习的收获进行总结,对比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教学引导内容加以优化;进而以分层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五个讨论组,每组负责一个Symbol,根据前期的资料搜集和课上的个人呈现分别对这个Symbol进行整合梳理,更加全面完善地了解这一Symbol;小组自主讨论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再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其次,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涵盖文化内涵的外语问题,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探究,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拔高到文化理解程度,使其以代入的方式理解美国的文化特征与内涵,以此进一步提高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成效。课程后期(Afterclass):课程后期主要是针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深化及应用,让学生在总结所学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之中。例如演讲、写作、实践交流(分析文章结构,复述或用自己的方式介绍一下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经典文学作品Roleplay(借助Internet查阅了解五大特征背后的故事,小组通过表演等形式将其呈现出来)等方式,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结合学生外语水平,为其提供延展阅读材料,比如英文原著UncleSam等。在不断巩固其外语知识体系的同时,促使其更为深入地对外语民族的文化内涵加以认知。
第二次课程(Class2):该阶段目标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学生既有外语知识的巩固,可以以成果展示、提问交流、相互评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后的归纳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学生将课程后期(Afterclass)的总结内容在第二次课程(Class2)中进行成果展示(oralreport或roleplay等),每位或每组同学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针对其内容提问(例如:1.WhatdidtheBuffalonickelhonor?2.WhodidFlagg’sportraitofUncleSamlooklike?),并对其表现进行简单的评价。另外教师应当以此为基础,根据对教材内容的模块化处理,按照学生的表现与收获对其成果进行系统评估,以开放的方式交流碰撞,促进学生跨文化外语素养的提升。
6结语
上个世纪末,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外语教学就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初步实践,但受到我国实际发展水平限制,其在国内的推行仍然起步较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导向下,加强跨文化翻转课堂外语教学无疑有着极高的现实价值。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背景,构建出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也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翻转课堂的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将普遍文化知识和世界各种文化的特点作为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学习中的传授过程与内化学习过程进行翻转,向学习者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实现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在提高学生外语实践能力的同时,促进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静.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商务外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15(05):143-145.
[2]黄淑萍.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08):117-123.
[3]贺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基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4]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周莉莉.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校外语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199-200.
作者:王莎莎
第五篇:教育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日益完善,英语课堂早己不再是枯燥的黑板加粉笔,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课堂,最常见的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的辅助学习,以及各种手机app的应用,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以信息化教学为背景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关键字】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大学英语;教学;对策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日益完善,英语课堂早己不再是枯燥的黑板加粉笔,信息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课堂,最常见的如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室的辅助学习,以及各种手机app的应用,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以信息化教学为背景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大学教学中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现状
1、观念落后,对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的理念传播了很多年,大部分教师也都接受过各种培训。但实际上,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和个人观念的因素,还有很多守旧的教师,没有把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调查,有七成教师认为信息观念薄弱和自身信息能力的不足,是造成无法实现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时需要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上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2、教师信息化水平低,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合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视听说教室,大学英语课程中以教师讲解,学生读写为主,听力为辅,纯粹的口语课程很少。有一些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本+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情况好一些的也仅仅是会用PPT做课件,听力靠教材配备的音像资料。这种教学模式从小学一直延续到大学,没有新意和变化,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聋哑英语”,既不会听也不敢说,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低下。
二、教育信息化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
1、教育信息化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新媒体和新技术为丰富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和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选择权,学生在选择学习时间、空间上,有了更多自主权。
2、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老师单一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良性互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可以代替教师讲课,投影仪、大屏幕可以更多展示图片、视频、声音。各种网络课程资源可以让学习者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必然。
三、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1、加大投入,增加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教育课程改革,但是这些举措一般都是针对基础教育教师和偏远山区,对高校教师的培训任务一般都由学校自主完成。因此,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也应该重视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在管理者和决策者层面,对学校信息化规划设计、学校信息化环境创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学习资源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应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2、多渠道,广泛深入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机app。投影仪、多媒体放映英文电影,播放英文歌曲这些手段已经被广泛的利用在英语教学中,还有一种不能忽略的资源,就是今年来高校建设的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等,以及更容易随时用英语的手机app应用。利用移动终端上的app各种辅助软件,读书、看新闻、看视频,既能练习口语和听力,又能了解欧美文化,近年来兴起的手机英语学习类的App也非常多,而且各自的定位不同,值得教师学习和推广。
3、改变学习观念,抛弃学习的功利性。为了学英语而去学英语是一个典型的误区,真正能学好英语的人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并没有太多的功利性。不管随身电子词典多方便,人工翻译软件多强大,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真实感。学会英语的人,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无穷乐趣。结语:当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教师制作课件、课程资源等付出的额外精力,学生对其的注意力的保持、转移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也值得广大师生共同研究和探索。对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更多方法和对策,需要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去实践,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学习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夏朝阳.教育信息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Z2):97-99.
[2]郭林科.浅析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21):245,255.
[3]李洁,郭嘉,王一普.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2):80-83.
作者:唐莹;陈永吉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第六篇:媒体传播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基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学生翻译现状的调查,分析媒体传播对翻译教学的影响,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讨论媒体传播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并从材料选取适度性、翻译语言准确性、网络媒体使用恰当性三个方面提出媒体传播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媒体传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1前言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部门对英语教学要求进行了修订,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兼顾听、说、写、译能力,从而让他们能够用英语顺利交流各种信息。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增加了翻译部分的比重,译的能力与写的能力要求并重,表明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6月四六级改革没有减掉翻译部分比重,却增加了新闻听力、英语演讲等媒体信息的考核,一方面说明教育部对非英语专业翻译技能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了媒体传播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因此研究传播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有着实践意义。众多学者探讨了媒体传播在英语教学中的各方面应用,成果颇丰,如新时期大众媒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李树,2014),传播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教学(万宗琴,2014),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陈曦,2014),网络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董少华,2014),基于图式理论的新闻英语听写教学模式的构建(刘喆,2014),评介理论与新闻英语教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视角(李楠楠,2014)等。媒体传播在翻译教学中的研究薄弱,很多问题还亟待研究论证,如媒体传播应用于翻译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翻译技能的提高?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英语广播、外文原著、杂志、网络公开课、网络报刊、网络英语演讲比赛等媒介作为翻译材料的选取方法、选取原则有哪些?本研究将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媒体传播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用中的有效性应用原则。
2调查问卷
2.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调查研究者对多所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得知: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其它英语教学内容相比,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未能得到师生及领导的充分关注与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兼顾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课时少、任务重,翻译教学如同虚设;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学,更别说选取各媒体材料进行翻译教学;教学条件较差,部分院校未进行多媒体教学,还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教学效率较低。
2.2学生翻译现状
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笔者所教的大一新生班,分别为通信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发放问卷205份,收回有效问卷205份,有效问卷率为100%。调查问卷采用了里克特五级量表,各题给出完全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五个选项。问卷设置关于学生翻译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四个题目:盲目、不知从何开始翻译、生词太多、翻译时不知如何调整语序,不知使用什么结构组成句。学生选项频次显示:50.5%的学生认为翻译过程中不知从何开始翻译,75.6%的学生认为生词太多,72.7%的学生翻译时不知如何调整语序,70.4%的学生不知使用什么结构组句。结果显示,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相当薄弱,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也较薄弱。
3媒体传播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钟晓红、陈磊(2015)认为,充分发展且影响不断加大的媒体传播会产生各种影响,如媒体信息的即时性、多样性、导向性的特点,尤其是英语媒体和英语信息的,对大学英语语言翻译技巧产生了导向性甚至误导性的影响,需要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以全面的知识、技巧和价值观,去坚持达成最准确与完整意义的翻译工作及其结果。李树刚(2014)认为媒体传播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影响,因为媒体传播的存在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借助多样化媒介高度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式,这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和效率具重要作用。但媒体传播也带来消极影响,媒体传播的多样化意味着学生在选择优质资讯方面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过滤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落后,学生有较大可能直接接触到负面信息,产生错误的理念甚至错误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媒体传播与英语学习之间的双重角色,让媒体传播更好地发挥其有益作用。
4媒体传播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4.1教学内容
教师应增加多样化的媒体传播翻译题材,主题涉及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发展等领域的新闻,将论文摘要、技术资料、产品说明书、法律文件、国际会议资料以及出国留学旅游文件等实务翻译纳入翻译内容,以便学生在毕业后,翻译技能可以满足市场的要求;教学材料最好用双语材料,如国家翻译证考试3级、纽约时报中英文网(TheNewYorkTimes)、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TheWallstreetJournal)、经济学家、泰晤士报(TheTimes)等全球主流媒体报刊的文章;翻译技巧讲解也是翻译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翻译是最体现英语学习者基本功的一部分,翻译八大基本技巧如重译法(repeti-tion)、增译法(amplification)、减译法(omission)\词类转移法、词序调整法(inversion)、分译法(divi-sion)、正说反译,反说正译(negation)、语态变换法(thechangeofthevoices),应在学生进校后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在以后的翻译实例中应多次强调,久而久之学生在练习中才会应用自如;市场对大学英语学生翻译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能达到翻译标准中“信、达”两个水平即可。
4.2教学方式
利用英语广播、外文原著、杂志、网络公开课、网络报刊、网络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英语教学环境;翻译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目的性和有效性(万宗琴,2014);媒体传播的应用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走出枯燥与乏味的传统英语翻译教学,顺应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方式的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学习、锻炼英语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因为媒体传播的存在,学生可更加个性化地学习,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制订学习计划并给予指导,如教师可建议学生下载安装批改网APP,教师提前在网上布置翻译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每周做一篇翻译或几篇翻译,提交作业后可立即看到自己的得分情况,并学习参考译文、修改语言错误,教师也可根据译文进行个性化批改或指导。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翻译能力可逐步提高。
4.3教学评价
媒体传播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评价应多样化。教学评价采取网络批改与人工批改结合、学生互评等多元化的方式。教师每两周在批改网上翻译任务,设定打分公式,设定字数上下限;不允许学生粘贴复制,允许学生根据批改网语言提示无数次修改;学生提交翻译任务后可看参考译文;学生的每次翻译成绩记入平时成绩。
5媒体传播在翻译教学中应用原则
5.1材料选取适度性
媒体传播的丰富性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多样化的媒体传播给师生带来大量的冗余信息,使师生在翻译材料的选取上受到较大干扰;媒体传播超越国界,保密性差,传播各国的思想意识形态;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巨大,西方媒体宣扬资本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应有正确的价值观,在筛选英文资讯做翻译材料时,既要保证内容的趣味性,又要看重内容的公正客观性。
5.2翻译语言准确性
教师在利用媒体传播做翻译训练时,首先应保证质的来源,多选择权威性高、可靠性高的双语媒体资料是正确引导学生吸收知识的先决条件,否则会产生导向性甚至误导性的影响。权威的英语学习微信公众号如二十一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等可提供较地道新颖的材料。
5.3网络媒体使用恰当性
网络词典及媒体中各种词典APP如海词、有道、扇贝等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教学实践表明,部分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时,会使用网络词典及各种词典APP进行翻译,译文输出常常不可理解;网络媒体提高了翻译效率,但翻译成品却令人费解。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媒体辅助翻译时,应告知学生不可过多依赖,而应用自己的基本语言结构重新组织语言。
6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翻译能力是评价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指征,各高校应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师生对翻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以教材、课堂教学为基础,积极主动地收集整理各类媒体传播资料,对学生使用媒体时出现的问题,提供中肯的建议。英语广播、外文原著、杂志、网络公开课、网络报刊、网络英语演讲比赛等媒体传播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高效多元化的双语材料,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合理选取,以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曦.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战线,2014(10):152-153.
[2]董少华.网络英语新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战线,2014(11):179-180.
[3]李楠楠.评介理论与新闻英语教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64-67.
[4]李树刚.新时期大众媒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新闻战线,2014(11):175-176.[5]刘喆.基于图式理论的新闻英语听写教学模式的构建[J].英语研究,2014(3):72-75.
[6]万宗琴.传播学视角下的英语语言教学[J].新闻战线,2014(11):199-200.[7]钟晓红,陈磊.媒体传播对大学英语语言翻译教育的影响分析[J].新闻战线,2015(10).
作者:王成秀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