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红色剧目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范文

红色剧目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红色剧目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红色剧目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

摘要:红色剧目是以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为主要题材创作的一种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取得民族的独立解放,展现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质。这些剧目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阶级立场和坚强的社会感召力,若充分利用其蕴含的社会历史价值,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难以替代的作用。文章着眼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面临困境,以红色剧目为主题切入点,剖析了红色剧目所蕴含的功能特性,探寻以红色剧目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及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新方式。

关键词:红色剧目;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热潮经久不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思政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虽然具有良好的政策引导,但高校绝不能因为受到国家的强制性要求就“顺其自然”,而是应在始终坚持刚性原则的教育基础上,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创新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方式,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由此可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任重道远,亟需改进。2021年2月,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多次强调党史学习的重要性,提到要以史明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奋斗和建设实践的伟大见证,蕴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渊源、发展脉络及实践逻辑,其对大学生明理崇信、崇德力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而红色剧目作为革命建设过程及党史发展的见证,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价值。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红色剧目中蕴含的精神文明资源身体力行,不断教育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华,更加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思政教育吸引力不足

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单一。随着网络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已是常态;具体而言,网络话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往往将图文、视频、语音等要素相融合,生动幽默地表达事物,能够瞬间唤起大学生的共鸣;与此相比,思政教育话语则显得枯燥、单一,这不仅源于思政教育内容本身具有严肃性,更源于教育者无法创新话语形式,导致思政教育脱离于现实生活,逐渐丧失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思政教育主体不明晰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当中。在地方高校,一方面由于条件限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小班授课,而在大班授课中,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就很难满足。比如,一个类型的教学班里每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专业,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文、理科结合的班,学生的专业不同、基础也就不同;另一方面,高校集体思政课可以统一编排教材、统一训练,虽然高校集体备课能够集中不同专业学校和教师的知识智慧,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难以满足不同学校和专业的需求,缺乏针对性又难以调动和激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点。

(三)思政教育效果不明显

高校的思政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未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较于当前的思政教育现状,大多数高校的思政理论素材比较完备,但缺乏有效的触发制度,不能从主观层面不断激发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教育缺乏完整的教学规划、明确的课程建设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只一味地将思政理论知识直接灌输给了学生,失去了其教育的基础和根本目标,导致大学生思政课程教育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二、红色剧目对升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红色剧目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展而成的一种艺术载体,其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进与担当,记录了党的初心使命、奋斗过程、理想信仰、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若能将红色剧目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必将大有可为。以红色题材为主的文艺创造承载了熠熠生辉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中国传统文艺创造的无尽宝库。红色剧目作为中国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映射出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既与当代中国特色思想和政治教育的基础知识内容相融合,又能与时俱进;既充分体现了它的优质性,又充分凸显了教育的实践本源。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演各类红色剧目,将红色剧目融入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潜在素材,为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案例、辅助读物等,有利于增加思政教育的实践资源。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成果为培育担当中华民族振兴历史重任的新一代青年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源泉和行动参考。红色基因世代相传,归根结底是要把这种红色基因通过理论宣传和职业教育等方式继续传承给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红色剧目本身就是一部部由无数动人革命故事串联起来的教育史,为思政理论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动人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引用红色故事,能够将“道理”真正地讲成“故事”,让我们的思政课案例从“天边”走到“身边”,用“故事寓意道理”和“道理渗透故事”两种教学方式将道理说得清楚,从而更好地充分发挥我们思政课润物无声的独特感染力。红色剧目的融入还能有效解决当前思政教育工作中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将实践教育从几尺讲台拓展到了社会的大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方式,并以其生动性、直观性强化实践教学成果。

三、红色剧目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径

(一)多举措营造红色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高校立足的根本点,通过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可以深刻影响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开展“红色剧目进校园”活动,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掀起红色剧目编排与传承的热潮,通过运用音乐、舞蹈、朗诵、话剧表演、合唱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举办由学生主导的“校园红色剧目大赛”并进行优秀剧目的遴选;进行红色剧目宣讲、主题辩论赛等,激发学生的所思与所想,营造头脑风暴;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节、重大历史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的红色剧目编排,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实现效果最优化。

(二)构建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闻传播平台的便利性优势,构建互联网络话语权。通过构建由高校主导的红色剧目网站或微信公众号等,将红色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创新以往的唯思政课堂教育。通过遴选由学生自导自演的红色剧目并以短视频的形式上传至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丰富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校园红色文化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控广大学生群众对于红色剧目的思想认识状态与行为改变,以便在这种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完善和调节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三)夯实高校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思政课教育中,必须始终保证“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体性教育的观点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改革的催化剂,要确立一种以学生为主要接受者的课堂模式,改变这些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编排并贯穿红色戏曲剧目的全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改变以往被动地接受思政教育的方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学生意见领袖,发挥其“意见领袖”的功能,利用意见领袖发布有价值的话题,扩展思政教育话语传播的渠道,创新人才教育机制。

(四)协同多方红色精神育人力量,构建全员育人思政格局

红色精神的入脑入心受到大学生内外因交互作用的影响,因此要注重整合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各方面资源,调动多方力量,构建高校红色精神教育传播育人格局,共同为红色精神的教育传播服务。高校要努力构建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思想引领三位一体的红色精神育人队伍。加强对红色精神研究,注重红色精神的校本研究成果,以其学术权威性引导学生遵从和仰慕。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进行分析,注重研究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内容。思政教师要主动站稳思政讲台,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要真正学懂、弄通红色的精神,敢讲、能说、会讲,能够说得透彻、会讲明白,理论只要彻底,就一定能够说服别人,就一定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教学内容要主动链接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等,形成红色精神教育网。畅通红色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的渠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融入红色精神,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感知、了解、体验红色精神。思政管理队伍要精心谋划,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拓展线上、线下思想引领渠道:线上,运用传播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技术优势,培育一支新媒体传播团队,精心设计传播内容,打造传承红色精神的精品线上课堂,推动资源整合,优化传播战略,做强网络阵地。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传播内容时,要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阶段的特点,不能过分追求简单化、生动化、浅显化、碎片化。在线下,开展贯穿知情意行心理过程的嵌入红色精神的“第二课堂”活动,融合理论学习、情感体验、实践感悟、调查研究等多元化育成方式。例如可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精神理论专题学习活动,在认识层面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开展“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体验式主题活动,通过“踏寻红色足迹”等仪式教育引导学生在情感上坚定信心;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具体行动践行红色精神。探索把党的红色精神宣传学习、践行活动纳入“第二课堂”考核绩效评估评价体系,线上线下有机地互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逐渐形成共振效应。最后,要为红色剧目的传承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创造一个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的社会环境;要明确各部门责任划分,构建红色文化保护机制,加强各级政府对红色剧目的保护意识,将红色文化纳入到历史文物保护体系。

总之,红色剧目作为我国革命建设进程中的一笔不朽财富,应当广泛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认知、尊重与传承。在新时代注重思政教育的背景下,红色剧目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高校也应当在坚持和立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红色教育的新路径。

作者:薛荙 李冰 单位:大连大学 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