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范文

国内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内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创业教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学教育项目。在中国语境中,创业教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开拓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为了应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创业型就业作为一种可能的就业方式被提出,于是,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中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在中国社会进步、经济转型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兴起的,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大学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对这些事件的分析与解读是认识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业教育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这次会议对创业教育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在此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部分大学早已开设了创业系列课程,但是这次会议报告首次正式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的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在借鉴和吸取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专家柯林•博尔的思想后提出和推行创业教育的。当时,柯林•博尔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研究与变革中心提交了《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在报告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哲学观念,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未来的人掌握三本“教育护照”。第一本是“学术护照”,第二本是“职业护照”,第三本是“创业护照”。教育除了要为学生提供“学术护照”和“职业护照”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创业护照”。所谓“创业护照”就是指学生具有较强的事业开拓能力。三本护照具有同等重要性,如果同时拥有这三本护照,学生“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1]。“创业护照”要靠教育来提供,创业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提出来的。创业教育思想提出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围绕“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分别在泰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召开国际会议,对创业教育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类关于创业教育的国际性会议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6年再次在北京召开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核心小组会议,有多个发展中国家参加,1997年在西安召开了“小企业创业技能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创业教育思想在1997年韩国汉城(首尔)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和1998年法国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创业教育正是通过这类全球性会议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全球共识,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创业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中国大学创业教育开始兴起。1999年,中国教育部在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时就特别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

创业计划大赛又称商业计划大赛。早在1983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成功举办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计划竞赛,其后美国的许多大学开始陆续举行自己的商业计划竞赛。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并且每年举行一次年会。清华大学于1997年从美国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入中国,1998年5月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学生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并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这次大赛的举行是中国创业教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创业教育的研究者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开端。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历时5个多月,有98个竞赛小组参赛,共收到114份参赛作品。参赛的学生主要是来自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并主要以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为主,也吸引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参赛。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这次首创性的大赛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由于清华大学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为了扩大影响,并使这项赛事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从1999年起这项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学联联合举办,并正式更名为“挑战杯全国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事实上,竞赛本身的意义并不只是局限于创业教育本身,一些参赛项目脱颖而出后开始与技术、企业、资本市场等发生联系,经过有效的运作后顺利进入实质性创业阶段,一部分学生创办了公司,开始在经济大潮中冲浪。创业计划大赛的目的主要为了传播风险投资理念,培养自主创业意识,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创业计划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创意,作为参赛者的大学生是一个未来可能的创业者,他们会组成一个由具有不同的优势和特点的人员参加的团队,围绕一个具有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的产品或服务概念,完成一份商业计划书。计划书要涉及企业概述、业务及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办有效地拓宽了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途径。

三、教育部实施大学创业教育试点工程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部分大学开始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与此同时,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2002年4月教育部对正在兴起的大学创业教育作出回应,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九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单位。紧接着,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首期全国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全国有105所大学派出108位教师参加这次培训。教育部实施大学创业教育试点工程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推进大学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家行为。在具体的大学场境中,不同的大学会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创业教育,因此不同的大学在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课程、方法、措施、效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意味着大学创业教育是一种多样化的探索,而创业教育也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的线索和启示。在这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中,有不少大学脱颖而出。例如黑龙江大学提出了大学创业教育的系统性思想,“普通高校只有把创业教育奠基于近年来已经开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创业教育视作整体性、根本性的、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视作培养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创新人才的根本工程,才可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2]黑龙江大学以创业教育为契机进行了整体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三创”就是指创造、创新、创业这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在具体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学校设立了“三创”学分作为本科生的必修学分,同时,新开设了大量的“三创”课程作为选修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动态开放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这一制度性机构来对全校创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管理。

四、大学创业教育成为热点研究对象

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实践形态,也是一个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围绕“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在北京、江苏、湖北、四川、河北、辽宁等省市进行创业教育改革实验。在这一背景下,1995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创业教育学》专著,作者彭钢是国内最早的创业教育研究者之一。该书首次把一个本意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的“en-terpriseeducation”译为“创业教育”。从此“创业教育”作为一概念开始进入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中。《创业教育学》一书的整个概念系统由创业教育、开创性个性、创业基本素质、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活动、主动性教学、指导性教学等七个概念组成[3]。但是,1995年出版的《创业教育学》并没有专门探讨大学创业教育问题。2000年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大学创业教育的博士论文《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通过答辩。论文的撰写者是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侯定凯,指导教师是中国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学专家薛天祥教授。从时间上推测,该博士论文的选题应当在1998年前后,这时大学创业教育开始萌发。这篇研究大学创业教育的博士论文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中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高等教育研究》于2001年第5期刊发了论文摘要。侯定凯把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就是培养“企业家精神”,所谓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将创新成果与商业冒险结合起来的潜质。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具体的、更高层次的目标[4]。他在论文中还专门探讨了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认为课程问题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将创业教育现实的必要性转化成一种真实教育行动的重要条件。他还提出了一个总括性的结论,就是高等教育应该在根本上实现从“守成教育”向“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博士论文通常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大学创业教育成为博士论文的选题本身就说明大学创业教育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003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的博士生王树生撰写的博士论文《创业教育研究》通过答辩。该论文在创业教育研究主题下,探讨了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创业教育的历史溯源与国际比较,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和创业者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很显然这是对创业教育的宏观研究和原理性的探求,论文还专门探讨了大学创业教育的模式问题。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席升阳撰写的博士论文《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答辩。论文对当前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创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大学创业教育的生成,当前我国大学在推进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因素,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式,课程与实践,保障与评价,研究型、教学型与职业教育型大学推进创业教育所应选择的模式等。作者站在社会与大学转型的角度,对我国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功能分析与价值评价,提出了促使中国大学向创业型大学发展的若干建议。除了以上几篇有代表性的博士论文之外,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发现,从1999到2008年这十年间,有1000余篇论文是以大学创业教育为主题的。这表明大学创业教育一度成为热点研究对象。

五、KAB创业教育项目登陆中国

KAB是英文knowaboutbusiness的缩写,也即知道、了解企业的意思。KAB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出来的一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05年开始在中国推广。目前,这一项目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进行运作和管理。KAB项目进入大学之后,立即与大学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大学的学分制和选修制等则为KAB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制度便利。KAB创业教育项目在教育对象上面向全体学生,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创业启蒙教育。KAB项目在中国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再推广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其进行了再度开发和本土化改造,涉及课程改编、教师培训、项目测评、事务磋商等许多方面[5]。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大学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目前KAB创业教育项目已经成为一个教育与培训品牌。根据这一项目推广计划,2010年前后要推广到全国2000所高等院校,培训师资一万名,使至少使50万名学生免费学习KAB课程。KAB项目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KAB项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重点负责KAB的课程与教学,以及对创业教育理论展开研究。在质量监控方面,KAB项目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成立测评中心,负责对师资培训情况和高校教学情况开展质量监督和效果评估。在师资培训方面,KAB项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师资培训基地,重点负责对KAB创业教育师资进行专门培训。在交流推广方面,KAB项目已经委托中国青年报社成立KAB全国推广办公室,重点负责项目的推广和宣传,并为KAB的合作机构提供有关服务[6]。KAB进入中国以后,借助大学本身丰厚教育资源迅速推广,反过来,KAB在中国的推广与运作也为中国大学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由于KAB是一个本科生层次的创业基础教育项目,因此有可能对大学生素质,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产生特殊的影响。另外由于它是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培训项目,也有可能为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线索和启示。但是,KAB如何与中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相适应,如何与中国大学教育的理念、目标、管理机制等相适应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六、蒂蒙斯《创业学》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发行

1974年美国理查德•欧文出版公司首次出版了美国创业研究专家蒂蒙斯的《创业学》。蒂蒙斯在创业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声望和世界性的影响,其撰写的《创业学》经过30余年的检验和多次的修订之后,已经成为了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的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供遵循的框架,并成为美国许多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教材。1999年《创业学》第五版出版后成了美国销售量最大的创业学课程书籍。2002年,蒂蒙斯的《创业学》被拆分为5部在中国翻译出版,这就是著名的《蒂蒙斯创业学译丛》。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国内一流的大学商学院均选用了《蒂蒙斯创业学译丛》作为教材。《创业学》在进行第六次修订时邀请了美国另一位著名的创业管理和特许专营专家斯皮内利参加。修订后的新版《创业学》仍然是一本90余万字的巨著,包括商机、创造人、资源需求、创业企业融资、企业创建和创建后等五篇,每篇又包含了若干章节,几乎涉及创业的全部领域。《创业学》密切关注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和社会经济生活,因此,它必然随着创业实践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进行修订和调整,这也是一本教材的生命力所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的周伟民教授和上海统智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吕长春联合翻译了这本最新版本的《创业学》,并于2005年7月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与此书配套的《创业学案例》也同时出版。在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蒂蒙斯《创业学》教材的翻译出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使人们开始特别关注大学创业教育的教材问题。蒂蒙斯把《创业学》称之为面向下一代创业领导者的书,一部关于创业过程的书,既是一门课程,也是一门学科的基础。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是一本创业学的系统教科书,同时它也是创业实践的启蒙书。蒂蒙斯对《创业学》给出了一种最直接的解释———《创业学》实际上就是在讨论这样的一个过程:新企业首先被创建,继而成长、收获,然后是再一次的创建。《创业学》要努力使创业者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并探讨了大量的实际问题[7]。目前蒂蒙斯《创业学》教材仍然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主流教材。创业教育教材的缺失是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创业研究起步较晚,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创业教育教材。于是,从国外引进创业教育教材就成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当然,对这些教材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进行改造和再开发。通过对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与消化、改造与提升、比较与借鉴,有可能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创业教育的教材。

结语

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史是由一连串事件组成的。对这些事件的解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理解目前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现实处境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向。从这些事件也可以看出国外创业教育对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渗透和影响。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处理好国外经验与本土实践的关系,更要重视本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