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下的大学生德育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咨询教师
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能真正发挥心理咨询作用的却为数不多。首先,心理咨询是走进人类心灵的艺术,是净化灵魂、改创生命、呼唤人性、播种责任的伟大工程,是一项把爱心和力量移植到对方心中的技术。高校虽有咨询机构,但心理咨询师多是兼职,而且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培训,这样的师资力量远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其次,心理咨询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新事物,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心理咨询,认为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无大碍,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有的即使勉强接受也不愿意和咨询师配合。最后,只有高素质的心理咨询教师,才能带领学生走出消极悲观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克服心理知识上的盲点,提高他们的心理自我保健能力。
2.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首先,要消除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让他们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评价,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弱项,学会用积极的方式面对挫折;其次,当遇到问题时,可先做比较容易的事情,在获得成功之后,再逐步提高目标,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做感兴趣的事,以此淡化和缩小弱项在心理上造成的自卑感,缓解心理压力;最后,利用朋友和同辈心理咨询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朋友是有过交往的值得信赖的人,同辈是同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这种心理咨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
3.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
心理学上的“个性”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体包括:个险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两方面。个性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渐渐形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独特性”。但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活动的改变以及自己的主观努力,个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改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时,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工作对象的个性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避免一般化。只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面对当前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每一位大学生都要全面而辩证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正确处理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纠正心理偏差和预防心理疾病,还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高校德育教师要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注意观察大学生的心理导向,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完善并健全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效地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目标。
作者:吕翠单位:吉林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