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浙商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目前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的浙商人数已达600万人,约占浙江总人口的12%;浙商省外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使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资本输出地;仅2008年,省外浙商企业销售额达1.77万亿元,占当年浙江全省GDP的八成以上,向当地缴税1243亿元,解决当地1136万多人的就业问题[2]。可见,浙商的发展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富民强省乃至强国,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时候,当代浙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话题。浙商在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可以说,如果离开当代浙商谈论当代中国民营经济,很难全面认识中国社会“三情”的深刻变化。
“三特”信仰是指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的信仰。浙商文化资源的主体是浙商,他们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快速发展、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及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转型升级等阶段。浙商的每一步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解禁和政策的鼓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广大浙商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迅速付诸于创业创新创富的生动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浙商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上最好的法制保障和政策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走出去”的战略也为浙商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当代浙商,既不是历史的,也不是未来的,而是以改革开放、市场化及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的。社会就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商帮就是社会生态中的一个“物种”,要想在社会生态系统中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占有适宜的“生态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浙商所处的“生态位”不断改善,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富愿望得到尊重、创富活动得到支持、创富才能得到发挥、创富成果得到保护,从而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动。可见,30年浙商的崛起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允许,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这无可争辩的事实无疑有助于坚定学生的“三特”信仰。
文化“三自”意识是指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等方面的意识。浙商文化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和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子集,也是培养学生文化“三自”意识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浙商“走出去”行商天下。据报道,目前浙商活跃在140个国家和地区[3],投资项目涉及轻纺、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筑、专业市场等,被称为“东方犹太人”。浙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仅把浙江价廉物美的商品、独特的经营模式输出到全球各地,而且把浙江人独特的商业理念和商业精神带到全球各地。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见,宣传浙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三自”意识,尤其是文化自信意识。
“三创”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创新、创富等方面的教育。“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已经成为浙江人民自上而下的共识,对高校学生进行“三创”教育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浙商已经成为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创业群体,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创富商帮”。他们的从商经历、经商商道和创业精神,为高校学生进行“三创”提供了诸多借鉴。众所周知,第一代浙商约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这些“草根人群”之所以能够创造财富神话,首先靠的是他们踏实的做事态度和诚恳的为人作风。“做企业就是做人”“人会做人,凡事可为”“先做人后做事”是浙商公认的商业准则;“四千精神”(走遍了千山万水、历尽了千辛万苦、想尽了千方百计、说尽了千言万语)和“二板作风”(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浙商典型的商业态度;“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信用为本”已经成为许多浙商基本的商业道德;“我有利你无利,生意不成;我小利你大利,生意不干;我大利你小利,生意不长;我大利你大利,生意不败”“有钱大家一起赚”等是浙商独到的商业秘诀。“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浙商在缺乏资源禀赋、国家投资、外资推动及优惠政策的省情下,求生存、谋发展、创奇迹,靠的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气神”。浙商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发展为基础的流通体制的创新,以技术升级改造为核心的技术品牌的创新,以万向、华立、正泰、横店等企业为代表的产权制度的创新,以地方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依托的金融体制的创新等。正是这种创新精神使得浙商在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成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同时也为时代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广大浙商是“三创”的成功典范,其独特的商业态度、商业准则、商业秘诀及创业精神等使得他们足以成为高校学生的创业导师。当然,浙商作为商人首先是“经济人”,追求利润是其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其人格的发展有一个从“生存性-创富性-事业性”递进的过程。浙商发展的早期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又是视经济增长为社会主旋律的历史阶段,作为市场主体的浙商顺应时代潮流,将自利理性的经济人格发展得淋漓尽致,而社会人格的发育则相对滞后,表现在诚信、责任意识的淡薄和义利关系的不协调等[4]。调适这种人格结构的失衡,缩小两种人格的长势落差,需要浙商的文化自觉,更需要主流文化的正确引导。
高校德育运用浙商文化资源,目的是将浙商的创业经历、成功商道和创业精神等融入德育,以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业素养。高校德育运用浙商文化资源,应把握以下原则和方法。
1浙商文化资源主体的选取
浙商文化资源的运用是为德育服务的,其主体浙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的方向性和实效性。商人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往往处于义利关系的不断调适之中,扮演着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角色,相应地形成经济人格和社会人格。浙商随着经济人格从生存性到创富性再到事业性的积极跨越,社会人格也逐渐从义利对立到义利统一自觉转变。他们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广泛地关注社会需求,自觉将相关者的利益纳入自身发展的考量中,从而解决人生价值和金钱等终极的目标诉求,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而这种协调与统一正是商人对主流文化的积极解读与弘扬。因此,在选择浙商文化资源时应选取那些注重“责任”“贡献”“诚信”“环保”等体现主流文化要求的浙商,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2浙商文化资源运用的场合
学生接受教育有一个依次递进转化的过程,遵循“知-情-信-意-行”的心理运行规律,没有对某个意识形态的情感信仰就不会产生对该意识形态的意志行为。依据该规律,高校可以将浙商文化资源分别应用于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让学生学商、亲商、践商,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让浙商文化资源走进第一课堂,让学生学商,知晓浙商的从商经历、经商商道和创业精神,感受浙商文化资源的价值,并对其产生敬畏和认同。为此,高校可根据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浙商文化纳入人文素质教学体系,编写浙商文化特色教材,开设浙商文化选修课程。思政课教师可采用浙商文化资源作为案例,以加强对学生的“三情”和“三特”等方面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浙商为例,加强对学生的“三创”教育。其次,让浙商文化资源走进第二课堂,让学生亲商,亲近浙商和浙商文化,得到浙商文化的熏陶。高校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其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的第二课堂,可把浙商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浙商文化的传播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可成立浙商文化研究机构,把握浙商文化的发展方向;建立浙商文化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艺术、娱乐活动;开设浙商文化专题网站、校报专栏,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开设浙商文化论坛,定期邀请浙商、浙商研究专家和学者前来讲学;另外还可张贴浙商宣传画、镌刻浙商名言等开展硬环境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濡染,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最后,让浙商文化资源走进第三课堂,让学生践商,亲身体验浙商文化,践行浙商文化。所谓第三课堂就是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它是锻炼学生的熔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可开辟学生创业园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可与浙商合作建立浙商文化教育基地,为学生德育实践创造条件;还可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为浙商大会志愿服务,到浙商企业参观、实习、调研等,使学生受到浙商榜样的激励和浙商文化的感染,促进其德育的发展。
3浙商文化资源使用的方式
浙商文化资源使用的方式是否恰当是高校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而要选择适宜的使用方式,须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辩证看待浙商商道,切忌以偏概全。浙商商道是浙商经营的门道和秘诀,与主流文化并不完全契合。近年来曾讨论过浙商是否存在“原罪”的问题,事实上,民营企业的诞生和成长都是时代的产物,在当时法律、体制、政策都不健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诞生成熟理性没有任何偏差的民营企业的[5]。目前虽有部分浙商承担社会责任值得称道,但仍有一些企业存在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生产安全等问题。浙商要永续发展,须从功利浙商到公利浙商、从浙商到责商和哲商等多方面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历史地分析浙商商道。二要正确对待浙商财富,切忌拜金仇富。广大浙商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国家缴纳了税收,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合法财富受《物权法》的保护。许多浙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把财富看作是一种责任,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积极做社会慈善事业,彰显了财富善的光辉。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既不能不择手段地求财,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仇富。三要及时化解浙商危机,切忌坐视不顾。浙商目前遇到不少危机与挑战,如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型、家族管理模式的转变、接班人的传承危机、国际贸易壁垒、经济危机的影响等。这些困难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也是政府、社会的事,因为财富不仅属于企业,更属于社会。因此,政府、社会、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应积极研究,为化解浙商危机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浙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子集,对待浙商文化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而应该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浙商文化资源对高校学生有一定的德育资源优势,而要将其运用到高校德育中,须注意运用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主体的选取、应用的场合及运用的方式等问题。(本文作者:孙丽珍单位:浙江科技学院社会科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