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分析范文

高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德育工作优化路径分析

当前新形势下,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应和时展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然而目前高校德育工作还没有跟上时代与学生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第一,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陈旧,不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不适应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有效解决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未问题;第三,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狭隘地认为德育就只是德育工作者的事,与他人无关;第四,重课堂专业理论教育轻实践与养成教育。

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因素

1.客观因素。第一,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高校德育工作者不仅包括专职学生工作者,也包括了任课教师以及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人员。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某些高校工作者自身素质与德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某些高校工作者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二是部分任课老师专心于科研,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课堂的不良行为听之任之,没有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带来负面影响,德育效果收效甚微。第二,社会思想对大学生的影响。任何思想都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倾向,社会上的贪污腐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效应不同程度地对成长阶段的学生带来影响。他们在学校接受的绝大部分是正面教育,而从实际生活中他们从不同的途径可能得到很多负面信息,信息的不对称,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一方面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要求学生在规则范围内行事,但社会上执法不严的丑恶现象使他们困惑迷茫;另一方面德育教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当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更多的重视德育的课程及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德育工作的实践性。

2.主观方面。学校德育着重于正面的教育,而学生在大众媒体中往往接触更多的负面信息,思想观念的不成熟使得学生在看问题时容易走极端,不能辩证认识事物。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形成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的正确认知,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高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渠道,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德”,这也是德育工作的中心。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更多地把德育当做以“两课”为主的课堂讲学,偏重于理论,具有“乏政治化倾向”。大学生作为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只有通过实践的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去把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路径:

1.调整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路。当前社会的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出现,多种思潮的涌现,使得传统的德育方法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所以转变德育工作的思路,调整德育工作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式的德育方法,采用适合当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展德育教育,以更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深刻体验选择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

2.加强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高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德育的实效,因此,高校教师无论是专职德育工作者,还是兼职工作者,或者是任课教师乃至机关职能部门的老师,都应担负起德育的职责。他们应从自身不同角度开展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做到让学生在课堂能真正学到知识,感受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精神,在交往中体验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中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进而更加接受德育的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创设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从校园文化的硬环境建设来看,大学校园里宏伟的大楼、健全的体育设施、错落有致的植被风景、精心的雕塑装扮等无一不影响着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大学的美好,为在其中学习、生活感到自豪;另一方面,从校园文化的软环境建设来看,良好的校风、学风,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知识讲座、各种竞赛等能促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4.促进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优良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要到达此目的离不开实践的参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的民情、世情、国情,了解到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对社会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现象和问题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怎么分析,这样在思想层面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政治立场。同时,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更能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的不易,从各方面提高人际交往、协调组织能力,锻炼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提升心理品质,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务必要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有效对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本文作者:周宏星、彭波单位: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