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信仰与思想政治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信仰是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探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其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依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大学生信仰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信仰教育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手段、信仰教育是抵制和反对各种非科学信仰的必要保证、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信仰教育又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关键、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突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认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校园文化的阵地、遵循信仰教育规律,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大学生信仰问题是目前我国社会写作论文和高校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信仰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信仰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信仰教育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
一、信仰是大学生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其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依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它统摄指导着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
信仰是人生的定向机制。人生的奋斗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人只有沿着明确的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才能把自己的努力连为一体,取得事业的成功。这说明,信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才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信仰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们不但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而且必须不断地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因此,成功的人生实践必须有足够的动力才能不断前进。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人的本能,而是来自人对理想执著追求的信念。一个人有了理想和信念,就会立场坚定,意志坚强,热情高涨,精力旺盛。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中,需要始终不渝地认清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需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的惰性和弱点,需要坚定信仰。
信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大厦,缺少支柱就会倒塌。信仰对人生支撑的作用就是在困难的时候,在严峻的考验中体现的。在现实人生中,当人们遇到特别困难和重大打击,有时甚至陷入绝望境地的时候,如果没有一种力量来支撑自己,人就会垮下来。而信仰正是在这样的地方和时候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支撑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使之不被巨大的困难所压倒,而且使人在困难和逆境中振奋起来,战胜艰难险阻。邓小平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加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信仰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理应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信仰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前提和政治保证。今天在校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需要大批又红又专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里,关键问题是“又红又专”,即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掌握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就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发挥信仰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服务。
(二)信仰教育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手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看到其“和平演变”政策的威力,他们加快了对中国实行“西化”、“分化”政策的步伐。青年是未来的新生力量,谁拥有青年,谁就拥有未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希望寄托在我们几代年轻人身上,希望在输入商品、技术、资本,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输入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西化”、“分化”图谋。
(三)信仰教育是抵制和反对各种非科学信仰的必要保证。从我国青年目前的信仰态势来看,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各种信仰的争夺战已经开始日趋紧张和激烈,各种信仰,以及打着信仰旗号的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显现出来,它们各自抢夺自己的信仰地盘,拉起自己的小圈子,甚至建立自己的信仰团体;宗教传播得很厉害,有些信徒专门在高校大学生中传教,还有的专门发展共产党员信教;一些低级的信仰现象也盛行起来,各种封建迷信、现代迷信广泛流行、气功也在宗教化,一些气功师用封建迷信的东西迷惑群众,欺骗群众,要人们崇拜他,信仰他;还有对歌星、影星以及体育明星的崇拜,这是现代的个人崇拜或偶像崇拜;此外还有对金钱、权力的崇拜,等等。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是各种信仰力量争夺的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占领。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过去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今天仍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各种非科学信仰包括各种封建迷信和盲目崇拜的强大精神武器。因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普及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科学信仰充实和武装他们的头脑,增强他们辨别真伪和抗拒非科学信仰的能力。
(四)信仰教育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信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完美健康人格的需要。大学生从年龄上看,已进入青年期,思想敏锐,可塑性强,正是信仰确立的关键时期。但他们的认知结构还存在缺陷,一方面,他们在小学、中学接受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严格的形式逻辑训练,为学习更新、更高深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对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认识不深,缺乏辩证思维的熏陶。加之他们还没有广泛地接触社会,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人生阅历不丰富,对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还不够深刻。这些都会干扰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熔铸他们健康完美的人格,使之能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五)信仰教育又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关键。人才,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德”不仅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指一个人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今天中国的大学生处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转型期使他们的精神世界经受严峻的挑战,他们不仅受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熏陶,而且也受着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甚至宗教神秘主义、封建迷信等各种文化、各种思想观念、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包围,一旦放松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占领他们的头脑,那么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乘虚而入,扰乱他们的精神世界,妨碍他们成才。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才能保证他们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
三、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探索
(一)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突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是信仰教育的基础。“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它能够通过系统的理论“灌输”,使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从而为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使大学生内化对理论教育的理性需要,提高和激发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和自觉性。因此,“两课”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堂,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高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而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要求理论的灌输,而且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和体验环节,研究大学生的接受性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向社会实践学习,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巨变,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性的认识。应该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从解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难点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实际当中,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
(三)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大学生进行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时期涌现出的孔繁森、徐振超、丁晓兵、王乐义等英雄模范人物都是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迹,堪为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抓典型、树榜样,用先进的人物、先进的事迹来启发教育青年,能帮助其确立学习的楷模和行动的目标,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校园文化的阵地。同志指出: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
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一方面,要引导有关部门大量开展适合青年特点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各种阵地和活动的管理,尤其要加强对校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以防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侵蚀学生的心灵。同时要积极组织引导教育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富于时代气息、讴歌社会进步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产品,为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五)遵
循信仰教育规律,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理想信念的形成,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学习和努力的过程,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进行大学生信仰教育时,要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结合;要激发大学生信仰的需要,提高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要注意信仰教育的层次性、顺序性,把思想教育与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认识到信仰教育的长期性、艰巨性,注重信仰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