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创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创业教育不仅突破了传统教育局限性,而且拓宽了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市场对人才需要出发,方位加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创业素质的构成,从打造舆论氛围,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多角度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训练基地,健全创业心理品质几方面,探索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策略
引言:
创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高等院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应该是以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替代传统、僵化的模式,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培育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也是满足新时代赋予的使命的需要,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进入高等院校的课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逐渐升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仅为2%~3%,而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分别是25%和15%。因此,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有效对策,意义深远。
1.创业与创业素质
创业是一项极其复杂又具挑战的实践活动,广义的创业是围绕事业成功的准备、积累和行动。狭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企业,通过一定的载体即组织机构,向社会提供新产品或服务,其过程就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创业素质是指能完成创业过程并能成功实现所创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素质的集合元素。笔者认为创业素质是个体首先具备先天天赋,经过后天长期接受教育的影响、经历创业实践和学习逐渐完善并转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可以说,创业素质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结构体系。
2.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
与普通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素质具有很强的群体性人格特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四个要素都有其独立性和相应的功能,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
2.1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个体内心巨大的创业推动力,是激发创业行为产生的特质因素。创业动机是随着创业意识的产生而随之浮现的,创业动机促使人们内心充满了强大的创业驱动力,创业实践活动就是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开展的。因此,创业实践是创业意识的具化表现,以创业意识为的养成教育为基础,鼓励大学生主动尝试创业,并将创业视做一种全新、有着无限可能的开放式生存方式和状态。
2.2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即创业者所需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一般来说包括专业技术类知识、非专业类知识,这些知识是创业者必需具备的。创业者通常会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来发现、识别创业机会、选择创业项目,是创业实践活动的具化性知识。专业知识是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活动的专业、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活动的成败。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外,宽泛广博的非专业知识是创业实践活动的通识性知识,也是创业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宽泛广博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生活阅历常识等对于创业时机、节点的掌控、商业模式的考虑、组织机构的架构、营销策略的选择等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2.3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个体的各种能力,在创业活动中集中展现,创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创业能力体现的,它外化的是创造力。创业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创业能力的获得是经过整合、升华后获得的,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培养了个体的一般性能力,这些一般性的能力在创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转化为创业能力。通常情况下,个体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围绕工作目标需求将能力进行综合形成了不同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性能力,那么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凸现个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需要将一般性能力再次综合形成创业能力。
2.4创业心理品质。
创业心理品质,指的是创业者在心境和毅力等情感方面的因素,它是创业者情绪的调节器。包括成就动机、创业激情、创业意志。强烈的成就动机催化个体寻找动机的成就途径,加速创业意识的形成。创业者心中怀揣创业的梦想,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应该保持最初的创业激情和稳定的工作状态,“不为境扰,不为物役”,创业成功的概率就很大。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创业也如此,在创业过程中面对风险和压力,是否有很强的抗风险、抗压能力,检验的是创业者的意志品质,这也是很多创业者成功的法宝。
3.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要想在获得创业成功,离不开基本的创业素质,因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水平。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应从打造舆论氛围,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多角度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训练基地,健全创业心理品质等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创业素质培养体系。
3.1打造舆论氛围,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历来都是引领高校意识形态的主阵地,高校应全面深入开展创业的舆论宣传,从宏观层面营造创业的意识的氛围。首先,加强校园舆论宣传,打造创业文化校园,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树立创业的意识。广泛宣传国家、省市的各类创业政策、法规及创业知识,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梦想,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动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兴趣小组,聘请专业课老师对活动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的信心,推动他们持续创业的信念。其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批判的精神、发散的思维方式将创新、创业的意识根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再次,将创业教育同德育教育等有机结合,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追求人生的挑战性,促使他们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意识。
3.2多角度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
创业能力完全可以从在一般性的实践活动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而直接获得吗?显然回答是否定的,只能说一些能力可以,而有些能力必须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来掌握、提升。所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要从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实践活动两方面着手,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首先,引进成熟的创业演练教学项目。目前,我们国家比较权威和完整的创业培训体系有人社部SIYB的项目、共青团中央的KAB项目,培训模块从创业意识的产生、商机评估、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到开办自己的企业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提升有关的创业技能;其次,多角度实战锻炼。创业活动必须根植于具体的载体,包括了解行业发展,分析市场竞争状况,掌握企业基本运行规律等都是从全局出发立足创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到企业实习、实训机会,学校开展的校企对接合作基地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能给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企业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提升相应的创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3.3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训练基地,健全创业心理品质。
大学生创业园完全模拟真实企业的形式,以在校大学生身份注册企业在园区内实践创业梦想的相对封闭的办公场地,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综合性训练基地,采取模拟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为创业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企业运行机制的模式孵化、培植创业项目。经过在创业园内成功孵化的项目,可以让学生出园走向市场,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锤炼、健全创业心理品质。首先,项目管理规范化。每个入园的项目必须通过专家组的审核才有入园的资格,在申办入园手续的流程上,与现实中企业成立、注册、登记的流程是一致的,由此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每一个环节,同时感受到创业的艰辛甚至直面成败,磨砺他们的顽强的创业意志和坚韧的心理品质;其次,建立项目的过程指导和后续服务制。高校应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的企业家为园区的创业导师,向大学生讲授自身的创业经历、创业感悟,以及面对面传授理论知识、手把手现场帮扶等更加直观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创业,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从而推动他们完善创业心理品质。
4.结论
总之,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他们走向社会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创造财富回馈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的基地,要积极构建创业教育模式,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创业,用发现的眼光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婧,夏永林.模拟创业途径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3(8)
[2]邓国军,费英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
[3]邵凌云.科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6(7下)
作者:滕远杰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