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现阶段创业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研究选取广州城建职业学院16名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个体访谈的方式了解广州大学生的创业认识意愿情况。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创业成功率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状况;广州;访谈
一、引言
随着全国大学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增加,从2010年的631万人到2017年的795万人,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每年到5、6月份媒体报纸等都会出现大大的标题“今年是史上最难毕业季”。年年如此,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越来越受到媒体、政府和学校等的关注。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随后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又再次呼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大学生群体无疑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他们创新创业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能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上到一个新的台阶。因此,大学生在国家创新发展驱动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也在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学校近几年“创新强校工程”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不断增加创业孵化基地的规模、完善创业课程、提高创业实践的机会。
二、概念的界定与文献综述
1.创业的定义
根据葛建新(2004)《创业学》里面对创业的定义,创业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创业,即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另一种是广义的创业,即通过企业创造事业的过程[1]。在本研究中,所说的“创业”是指“狭义创业”,并对此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即创业是指为了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个人或者团队创建一个新的企业以求将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产品或服务,具有一定风险的经济活动。
2.相关文献综述
大学生创业是现在创业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以主题输入“大学生创业”,能检索出4万多篇相关的文献。从文献的出版数量来看,2015年较2014年有一个质的飞跃,后一年的数量约是前一年数量的1.5倍,达到5600多篇。由此可见,许多学者都响应了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纷纷对大学生创业做出一番研究。这些研究文献涉及大学生创业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方面的研究,这是创业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话题,如周宪和胡中锋(2015)、黄颖和李慧清(2015)的研究都属于这方面;有的是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研究,如肖潇和汪涛(2015)、陈洪源(2014);有的是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如徐明(2015);还有的是对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如李亚员(2017)、吴炜民和刘带(2016)、王茂怡等(2014)、陈东等(2014);等等。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研究大多都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基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二是研究缺乏连续性,目前为止极少学者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因此,个体研究的内容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三是研究提出的相应对策和建议不全面,大多只关注政府、学校和个人,缺乏对企业的对策建议。四是研究深度不足,研究成果大多是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缺乏理论研究[2]。
三、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和调查的需要,本研究决定采用个体访谈的方式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实际情况。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校创业教育方面的效果,2017年7月-2017年8月,作者选取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者创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共16名,进行深入访谈。访谈的内容包括两个层次:第一,面对所有访谈者的基本性问题,即创业意向、创业目的、创业关键因素、创业需具备的主观条件、第一次创业时机、创业政策的熟悉程度及来源、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等;第二,面对已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访谈者的深入性问题,即目前创业所属行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企业经营的时间和盈利情况等。2.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对于所有受访者的基础性问题:(1)创业意向在创业意向方面,分别有43.75%的毕业生“已经/正在创业”和“工作几年之后再创业”,剩下12.5%的毕业生选择“没有”。而在这些已经或正在创业的毕业生之中,毕业时间少于一年、在一到两年间和两到三年间的人数分别是2人、3人和2人。在考虑工作几年后再创业的人中,绝大多数(约70%)是刚毕业不到1年的学生,这说明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对于现实还是蛮理智的。他们经历过实习后发现自己自身的不足和缺乏社会经验,认识到创业不易,都会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积累经验,再投身到创业事业当中。
2.创业目的
从上面的饼状图可以看出,50%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赚钱”,为了经济利益;31.25%选择创业的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只有12.5%和6.25%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自由”或者“挑战自我”。从这一点可见,学生追逐功利的心还是较强的,在日后的创业培训和宣传中还需要加强引导。
3.创业关键因素
受访者都一致认为前期和中期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会有一定的变化。在创业前期,7位受访者认为“资金”最为重要。他们表示资金在创业起步时期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是因为资金短缺或断流。因此,他们建议政府和企业若能在资金方面多给予大学生帮助,简化贷款手续、放宽税收政策,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许能提高不少。此外,分别有3名学生选择“团队”和“项目”是创业的关键因素;而“个人能力”只有一位受访者看重。到了创业后期,大家关注的创业关键因素有了相应的变化。这时,认为“社会资源”占重要位置的受访者从前期的0人上升为6人。这部分人表示,社会资源包括人脉关系、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和人力、物力等有形资源,有了丰富的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帮助一家企业创业成功。排在“社会资源”后面的分别是“资金”(4人)、“团队”(3人)、“市场环境”(3人)和“个人能力”(1人)。从创业前期和后期的关键因素来看,大多数受访者都过分关注“资金”和“市场环境”等外在条件,而忽视了“个人能力”等内在因素。
4.创业需具备的主观条件
在受访的16人中,都分别有6人认为“实践经验”和“个人能力和知识”是创业需要具备的主观条件,都各占37.5%。跟随其后的分别是“创新创意”(25%)和“心理素质”(12.5%)。由此可见,较多大学生都注意到实践的重要性,体会到不仅是技能和知识能从实践中获取,而且很多时候创新创意也来自实践。此外,他们还提出既然实践经验很重要,那么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多提供实践机会,设计出更多的实训课程和提供更多企业实习机会。
5.第一次创业时机
对于“第一次创业时机”这个问题,假设前提是“若受访者必须选择创业”。在这个回答中,最多人选择“工作几年”(43.75%),他们表示在工作岗位中先积累一定的经验和能力之后再创业会相对保险很多,此外,前期的资金积累(工资获得)也能对他/她的企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37.5%的受访者则认为“大学期间”是第一次创业的最佳时机,但他们所说的创业是小范围、小规模的创业。这部分学生表示在学校可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也能通过这些比赛获得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如提供创业场所——创训楼、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资助等。加之,在学校更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为日后真正创业积累经验。而较少一部分学生(18.75%)选择“毕业时”是第一次创业的时机。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前一个问题——“创业需具备的主观条件”的结果,反映了受访者认为“实践经验”对于创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观条件。
6.创业扶持政策的熟悉程度及来源
从访谈的结果看来,受访者都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但是“熟悉,基本都了解”的同学只有3位,占18.75%;“一般,了解不全面”的有5位毕业生,占31.25%;其余一半的受访者都是“很少,只知道一点”。而对于创业扶持政策的来源,他们都表示在课堂期间或者课余的时候从学校教师口中曾得知一部分,特别是在一些创业培训课程,如SYB、KAB等;有5名毕业生表示除了通过老师宣传外,他们还自己上网搜索相关的扶持政策,但是搜索结果未必都如意,很多时候搜到的信息不全面或者较陈旧;还有2位受访者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他们表示这个方法虽然没有上网搜索那么方便,但是得到的资讯确是较为全面且权威的。从以上的结果看,受过创业教育或者创业培训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认识不够全面、熟悉,反映了我校的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不是最大化,还需要继续努力,给学生更多更新的资讯。此外,学生自己也需要想办法从各方面了解相关政策,有利于自己创业。
7.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
在这个问题上,受访者们都畅谈了很多,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归结起来,他们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方面,二是师资方面。首先,在课程方面,认为“很有效”的只有2名受访者;“有一定效果”的有12名学生;而感觉“没什么效果”的有2位毕业生。他们表示,近几年,我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是有目共睹的,创办了“创业教育学院”,开设了“工商管理(中小企业创业管理方向)”专业,开展了各种“创业先锋班”,设置了创业专业课程和面向全校的创业基础课程,等等。但是因为我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是在探索阶段,许多课程还不成完整体系,还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和丰富。其次,在师资方面,对教师“很满意”的只有两名同学,占12.5%;感到“满意”的有9名同学,达56.25%;认为“一般”的有3名同学;而“较不满意”的有2名同学。作者发现,受访者较不满的师资一般集中在创业基础课,如《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出现这情况也是意料之中,因为这门课程的教师有专任和兼职老师。每年兼职老师的人员变动大,许多兼职老师是行政人员或者辅导员,因此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较为欠缺。此外,许多专任老师虽然有较强的创业理论知识和财经、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缺乏创业实践经历,所以有时候讲起课来难免会有点力不从心,不能令学生完全满意。从所有受访者的第一个基础性问题我们得知,目前“已经/正在创业”的毕业生有7名,因此,对于已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访谈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访谈问题:
8.目前创业所属行业在“已经/正在创业”的受访者中,从事服装和物流行业的分别有1位;从事汽车行业的有2位(汽车维修和改装、二手汽车买卖);进入餐饮行业的3位。从这结果看出,创业者们选择的行业基本都是较为传统且基础的领域,缺乏高新科技领域的创业。
9.创业资金的来源
对于创业资金,绝大部分创业者(5名)表示来自“家庭”,占71.4%;只有1名创业者的资金是来自“风投”和另1名创业者是来自“创业团队”。对于“为何不申请大学生创业贷款或者企业风险投资”的问题,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如何去申请、去获得,或者手续繁琐复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员意识差等,干脆放弃,请家人支持。10.企业经营时间和盈利情况从以上的散点图可以看出,经营时间大于2年的企业只有1家,该公司(服装行业)获得企业风投,并且成功进驻天猫平台,获利丰厚,2016年总营业额将近600万。经营时间在1至2年之间的有2家公司,分别是汽车行业(汽车维修和改装)和物流行业,这两家公司的盈利较为理想。汽车行业的创业者表示,前期投入很大,包括维修设备、店铺租金、改装的零件等,但咬紧牙关坚持下来,慢慢熟客多了,扭亏为盈。此外,经营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内的公司有2家(汽车行业和餐饮行业),他们目前的盈利状况仍是基本持平的状态,经营者表示能守住公司已经算是比较成功,身边有很多半年都熬不过的创业者。接下来,他们将加强宣传不断拓宽客户群,寻求更多融资机会保证资金不断流,以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剩下的两个创业项目则经营不到半年,属于刚起步的项目(都是餐饮行业)。目前,这两家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能否熬过艰难期还是未知之数。通过以上7个基础性问题和3个深入性问题,作者对大学生创业状况有几点主要发现:第一,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不一定会选择创业,学校教育投入与产出有一定差距;第二,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目的仍停留在较肤浅的阶段——“赚钱”;第三,大学生对过分关注客观条件(如资金、市场等)对创业的制约,忽略个人能力等主观条件;第四,目前的创业课程和师资都亟待提高和完善;第五,多数学生都不太了解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并且政策获得的途径较狭窄;第六,学生创业项目集中在传统与低端领域,缺乏高新科技行业领域;第七,创业者的创业资金来源单一,主要来自家庭。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1)引导转变观念、提供浓厚创业氛围自从2014年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后,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在积极地响应,同时也希望带动更多的群众,特别是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之中。然而,社会上仍然有部分陈腐观念,如“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被迫走上的道路”、“读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个‘铁饭碗’”等,阻碍着创业浪潮的推进[3]。亲戚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是阻碍准创业者踏出创业第一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媒体和学校在对年轻人大力灌输创业观念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其亲戚朋友(特别是中老年人)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转变观念,让他们成为大学生们创业途中最坚强的后盾和最忠实的“粉丝”。从而形成从年轻一辈到年长一辈,上上下下齐参与,共同营造良好创业氛围的新气象。(2)媒体助力宣传政策、扶持政策深入民心一个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得再好,若没有人了解和使用也是一种浪费。目前,广州市已出台了“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创业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等创业扶持政策和一系列的创业减免政策(包括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费、个体工商户管理费、税务登记证工本费和行政执法卫生监测费等)[4]。虽然政策在不断完善和修订,但是了解的大学生少之又少。例如,许多大学生对于“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仍然停留在以往的10万元,殊不知在2015年出台的《关于印发广州市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里面已经明确规定了个人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因此,有好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好的宣传,使政策发挥最大效用。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多方位的宣传,在宣传最新创业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的同时,帮助大学生们解读最新政策的细则,以方便准创业者们理解和使用。(3)提高服务意识、简化流程手续大学生创业者基本都是第一次创业,都对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不熟悉,难免在办理的时候感到迷茫、常常资料准备不充分。因此,各个政府部门需优化各种业务办理流程,缩减不必要的业务流程节点,使创业者受惠[5]。此外,服务部门在帮助创业者们办理手续的时候更应表现出耐心的态度,给予申请者适当的指导和反馈,提供解决方案,提高服务意识。让创业者得到优质的创业指导服务,保护其创业积极性。
2.企业方面
目前,企业对大学生创业几乎没有起到引导与帮扶的作用[6]。然而,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分子更应该肩负起责任,给准备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弥补学校教师在创业实践方面的缺陷,形成互补,更好地指引大学生创业者。除了成为企业导师,企业还能通过项目合作、天使投资等方式扶持新创企业,一方面通过投资好的创业项目,自己企业从中能产生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指引和帮扶大学生创业成功,自己企业也能获得良好声誉,提高企业社会地位,从而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3.学校方面
(1)从小植入“创业的种子”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对小孩子的创新意识从小进行培养,如美国、英国、日本等,从小学开始提供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不抹杀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早早在小孩心中植入“创业的种子”[7]。对比我们国家,小孩子从小被各种考试束缚着,应试教育很多时候把小孩子变成一个“背标准答案的机器”,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日益减少。然而在他们的创新性将要耗尽的时候再来推动他们去创新创业,这显得十分困难。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大学教育,应该向更早的教育如小学、初中等推进。(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今广州市的创业教育都在起步阶段,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且覆盖面比较低[8]。面对这个问题,首先高校要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创业技能,改变以往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各个专业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其次在加强创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丰富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孵化场所,培育孵化园的创业典型案例,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业大军中,实践自己的创业能力。最后要广泛收集创业成功校友案例,作为案例素材,推广到在校大学生当中,加强创业成功案例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积极性。(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对受访者提出的目前高校的师资问题,学校应该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高效能、互补性创业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创业专职教师的培养,多提供相关的创业教育培训、邀请企业专家开展创业交流讲座,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4.个人方面
首先,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就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指引你走好创业这条路。其次,创业者应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创业不是简单的工作,它既是体力活,又是脑力活,需要你花十分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一项事业。在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艰辛与困难,身心容易被打垮,若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很难支持自己走下去的。因此,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再次,大学生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创业者在大学期间就应该认真学习,利用各种机会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知识帮助自己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创业项目。抓住每一个可以提升自己创业能力的机会,如多参加创业比赛、聆听创业讲座、与创业成功者交流等,锻炼自己的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为日后的创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建新.《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J].改革与战略,2011,(11):183-186.
[3]杨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2):65-71.
[4]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领创业补贴[EB/OL].(2017.06.27)[2017.09.11]
[5]陈洪源.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的国外经验借鉴及国内现实构建——基于广州6所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1):215-220.
[6]王茂怡,伦一帆,赖立萍,等.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基于企业帮助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11):182-185.
[7]杨莉.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2):65-71.
[8]李亚员.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2):65-72.
作者:简淑媚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