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措施范文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措施

摘要:以河南科技大学牡丹园的设计过程为教学案例,探讨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选择案例的原则,老师和学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采取多步骤、多手段结合的讲解方式,以及最后的点评与总结。关键词:案例教学过程;风景园林学;专类园;校园绿地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率和成功率都偏低,本文针对该现象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探讨了高校采取何种措施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业;支持措施

大学生创业近年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情况并不理想,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本科生创业成功率不到1%,大部分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或卖或并,一半以上的公司由于资金问题根本无法投产[1]。大学生创业比例偏低、成功率不高、科技转化率低等现实状态,说明当前大学生创业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精英群体,但也是一个需要理解与扶持的特殊群体,本文主旨在于探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对于大学生创业应该给予的支持措施。

1高校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高校积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创业,有诸多意义: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要求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社会就业市场开拓的需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党在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又一次提到“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如何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是社会和高校的一个热点问题。民族自强科技创新的需要。目前,国家正竭力打造创新型国家、创业型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大环境。创业激发创新,创业离不开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产品在广大的学生创业项目中涌现,创业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国民生产力,为民族自强奠定坚实基础。

2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2.1大学生具备的创业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成长环境的特定性以及教育过程的格式化,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力复合性不够,而创业却对创业人员的复合性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足。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把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和“一般的社会实践”,缺乏创业需求的市场、营销、财税、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设立和管理等多个维度知识的了解。二是缺少科学的创业计划。大学生往往在创业前单凭自己的热情,不重视市场调查,缺乏必要的市场分析和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把握不够准确,缺乏科学指导。三是创业素质有待加强。刚刚创业的大学生社交能力、团队精神和应变能力相对较弱,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市场规则意识不足,缺乏足够的勇气和魄力、学习能力不强。

2.2大学生初创资金筹备困难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商务成本较高,房租居高不下,社会关系复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拦路虎。虽然有国家创业专项资金的扶持与小额贷款等配套政策出台,但尚属于资助性质,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难题。因为不同的行业,创业成本不同,如从事软件开发创业就只需要几台计算机、几个人,租一个地点就能开办,该创业启动资金小,产品投放市场周期短,通过小额贷款即可开始。然而从事药物、机电生产等行业的创业者就需要较大的创业启动资金,产品投放市场周期长,要实现创业愿望,得到政府主导的风投的支持就显得非常迫切。

2.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不容乐观

1)大学生创业参与者少,旁观者多。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诸多优惠条件,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依据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2010年至2016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虽然近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相较前几届持续上升,但比例仍然很低。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自主创业比例仅3.0%,比2014届(2.9%)高出0.1个百分点,比文件之前的2009届(1.2%)高出1.8个百分点。

2)大学生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有关高新技术,但大多数学生毕业时创业选择了启动资金少,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技术转化率低。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仅有47.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其余的人选择了全职工作或处于无工作状态[2]。

3高校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探讨

结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浪潮,课题组邀请了重庆邮电大学创业基地孵化园的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座谈调研,调研结果反馈,创业团队最希望获得的支持为:场地、资金和良好的创业氛围。根据以上一些研究和相关资料的查阅,本文提出一些高校应该实施或者说可以实施的措施供探讨。

3.1开展创业教育

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之后,创业教育才正式在全国高校逐步展开。创业教育在我国虽走过13年的历程,但仍处于起步阶段[3]。学校要大力开展创业课程,这十几年一些研究者结合国外的经验和国内的探索研究成果编写了多种创业教材,教育主管部门也组织培训了一批师资队伍,对创业知识、创业政策、创业案例等进行详细的理论教学和讲解。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逐渐开展一些学生可参与性、分小组模拟创业等带有一定实践性质的课程。通过创业课程的教学来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同时,要经常性举办创业比赛。如创业计划竞赛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率先举行。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几个部门牵头,把大学生创业大赛纳入在高校学生中影响非常大的“挑战杯”的项目范围内。该项赛事在高校学生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社会上一些企业机构也越来越多的开展各种级别的创业大赛,这些创业比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3.2搭建创业平台

上海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周哲玮撰文说:“究竟是大学想好了策略去培养创业者,还是当学生有创业欲望时,大学提供全面的支持平台?我更倾向于后者。”[4]由此可见,创业平台的搭建对推动大学生创业至关重要。学校可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场地。场地是实际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创业团队可以用来固化团队精神凝聚力的象征。另外,场地也是创业团队在实际运作中很大项的支出和实际困难。场地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工作开展起来肯定要诸多受制。所以,高校帮助创业团队落实场地非常重要。资质。给学生创业团队登记造册,让创业团队被学校官方认可。创业的学生在目前的环境下,心态会比较微妙复杂,既有期望、憧憬、自豪,又可能有害怕失败的恐惧和因为和其他同学生活轨迹不一致的各种担心和压力,再加上没有名分需要到处求人的各种委屈。学校的正式认可,是对创业团队很好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创业中心机构的落实以及优惠政策。国家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培训课程、社保补助、免息贷款,甚至提供场地。但是有几个问题。一是要求创业团队注册微企,二是这些东西普通学生办起来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即使申请能通过,也需要花费很多精力。高校可以把学生创业团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从开始创业到做到一定程度能够申请工商执照前的,这一阶段,学生创业还在发轫阶段,可能还在研发产品,可能还在寻找客户,可能还在招募队员,这个时候需要高校对创业团队进行更多的精神上的鼓励、经验上的指导、信息上的介绍。第二阶段是起步后,创业团队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甚至有了一定的盈利,可以申请工商执照,成为了公司或者微型企业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协助他们落实国家优惠政策。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机构来落实。

3.3营造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业氛围,将引导更多学生关注关心创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可以为创业团队之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创业团队精神上互相鼓励,信息上互相分享,工作上互相帮助,人员上能够自由组合;开办创业俱乐部,定期邀请企业人士包括创业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创业专家等来和同学交流,特别是更加注重邀请中小企业老总来做交流,和学生分享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他们的经历和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更能给学生创业团队以启发。高校还应该建立创业网站,让大学生有一个内部交流和对外宣传的平台。此外,学校要鼓励创业团队扩大影响。允许并且帮助创业团队自我宣传、自我营销并不断扩大影响。

3.4制定激励和保障制度

1)学业帮扶和课程协调。很多创业的学生过的是和大部分学生不一样的生活。甚至或多或少要影响学习。在期末考试之前,招聘学习好的同学,通过家教的形式,给创业的同学做一些辅导。辅导费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发放给讲课的同学。另外,这些创业同学可能会存在缺课的情况,与其任其逃课,不如正确疏导,高校通过制定一些合规的官方流程,允许创业学生申请自学为主。

2)奖励。每年对好的创业计划、对成功的团队、对哪怕失败了但是确实做出了一定努力和成绩的团队,做一定的奖励,并进行宣传表彰。这样能够在学校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

3)社保。创业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团队的稳定性受到很大影响。大学生创业受四年学制的制约,很难迈过这个坎,但是其实很多项目都需要几年的坚持才可能有所起色。目前重庆市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果微企招聘应届大学生,第一年的社保可以国家补贴。但是前提是要办有工商执照等。如果学生还没有达到能够办理工商执照的规模,高校可以考虑设立专项经费给创业的应届大学生代缴1~3年的社保,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创业。虽然是一笔不小的经费,但是相较一个学生毕业后去工作的工资来说,金额并不算大。既然学生敢于不挣工资而投入最宝贵时间和精力来开创事业,高校为何不也投入一些配套经费作为支持和鼓励。

4)休学和延迟毕业。休学创业不是一个新鲜事,但是很少有同学有这样的勇气和舍得的精神。如果学生没有精力和能力搞好创业和学业之间的平衡,高校就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适当的鼓励学生休学创业。

3.5拓展学生融资渠道

1)学校投资。对于一些好的项目、有公益意义的项目,比如学生打印店、学生快递超市等,或者学生中有市场前景的发明专利等,高校可以设立基金,按照规范和流程进行一些投资,进行参股,甚至获取收益。

2)引进和介绍校外投资人。高校应该主动引进一些校外投资人,让更多的校外投资人了解创业项目并且和校内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对接。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系统性地支持,包括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设立专门指导创业的部门、举办创业大赛、制定创业支持政策等等,对搞好大学生创业工作来说,都极为重要。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帮助高校思考如何制定有效措施,落实好、促进好大学生的创业工作,真正使大学生能够创立出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方伟.中国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新探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60-63.

[2]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郭娇.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3]徐生林.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3(2):101-103.

[4]周哲玮.大学应激发学生创业潜能[J].教育与职业,2013(22):62.

[5]董金秋,贾志科.大学生选择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全国30所高校2827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129-136.

[6]王占仁,徐文.以德国为镜鉴建设良好大学生创业环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1):45.

作者:陈虹璇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