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8篇)范文

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8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8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发展趋势(8篇)

第一篇:在校大学生创业思考

[摘要]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高校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总体来说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在校大学生创业既是学生的一个历练机会,也是学校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途径。本文旨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多方面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环境

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呈现出一种供过于求的状态,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而社会可提供稳定工作岗位的速度却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每年都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困境。然而,经济全球化又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面对不可逃避的现实,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在校生创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为在校生们进行社会化角色转变提供了一个可行途径,能更好地促进他们适应变幻莫测的社会大环境。但目前大学生创业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值得人们去关注与思考。本文旨在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在创业前准备的真实情况,分析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给广大在校大学生提出创业前的建议。

1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

如今,在校大学生创业总体来说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超过65%有创业意向,却只有2%真正创业,这与发达国家20%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相差10倍之大;创业项目行业范围窄、科技含量低,94.6%的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且忽视了技术创新能力;学生创业范围主要集中在管理咨询、认证培训、饮食娱乐、服装生意、创意小店、连锁加盟等范围,多局限于服务行业,进行创业的地点也都在学校内或学校周边,而且学生创业持续的时间短,失败率也高。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1市场运作经验不足,创业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校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对我国社会了解比较少。他们拥有灵活好学的特点和学术专业的优势,但由于学校单纯学术环境的限制,使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知识结构都不全面,这直接导致了大部分90后大学生缺乏工作实战和市场化管理等相关方面的经验。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许多大学生们在刚开始创业时往往盲目乐观,注目于“高大空”而非“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上,忽略盈利模式的重要性,导致项目创新缺乏市场考证,缺乏商业模式的创新。此外,大多数同学创业知识欠缺,意识薄弱,缺乏工商管理、法律税务、营销技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以及风险投资等相关知识,同时对把握市场机遇、分析市场环境等所需要的创业素养不足,导致创业的盲目性。

1.2股权设计不合理,人才配置不合理

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创业时只顾当前,没有科学合理的计划和长远的打算,后期维持问题较多。创业收入支配不合理,加之本来资金不充足,对资金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当遇到扩大再生产时往往力不从心。此外,创业团队自身股权架构设计不合理,往往出现合伙成员均分股权情况,团队中出现“多核心”,导致核心负责人权利分散。其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学非所用,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业范围窄,故而大学生创业项目很难获得投资、扩大项目规模的机会。此外,由于团队人员配备不完善、人才配备不合理,导致人才梯队设置不合理,团队中存在“拉郎配”现象,也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大原因。

1.3个人综合素养未能支持创业

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心态不够稳健、刻苦程度不足,只看到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将会遇到的艰难险阻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打起退堂鼓。此外,在校创业的大学生很少有能兼顾好学习与工作的。创业不同于兼职,凡事都得亲力亲为,很多学生为了事业管理不得不牺牲很多学习时间,最后导致精力不足,顾此失彼。

1.4受到家庭背景和经济的制约

不同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身份、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对子女的期待等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创业影响很大。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更广、交往层次更高、经济资本更雄厚、文化资本更容易转换为货币资本与产权,父母对其创业更容易提供支持与帮助,因而他们创业意识更浓、后顾之忧更少、积极性更高。在校大学生创业中对行业的选择更倾向于父母的职业范围或是选择更高科技含量的产业,能获得更多的成功。相反,家庭经济收入单薄、父母职业很普通的家庭难以给子女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能进行创业指导的就更少,创业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与毅力,一般选择的行业多偏于大众化与体力化,并且创业的困难会更多。

2促进在校大学生更好创业的改进思路

2.1充分发挥高校教育功能

目前高校对学生认知与创业业发展的服务较少,这需要引起学校重视。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聘任创业导师,引导学生对市场实践进行分析,建议大学生项目经历筹备期、成长期,先进行一定的社会历练,少些盲从、多些冷静,准备充足再创业。更要建立起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模式的确立,并扶持部分有条件的在校生进行创业。首先,引导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意识。自主创业意识是创业大门的钥匙,没有自我创业意识,大门难以自动开启。高校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扭转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素质,更好地走上创业道路。其次,通过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精神。并结合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其创业经验。鼓励有专利、有课题的教师发挥专业特色,携手学生创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较为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己,了解创业概貌,收集与处理市场信息;建立经营思路,设计市场进入策略,对经营项目的投资、筹资、成本、收益等做出可行的测算等。

举办创业模拟大赛,邀请有关创业人士作讲座,联合校外力量拓宽学生创业途径。再者,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进行创业指导。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出谋献策,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创业。此外,还可以开设常态化课程,由行业人员进行常态化上课,并聘请专业股权人士开设“股权架构设计”课程,使学生了解股权重要性,加强学生工商管理、法律税务、营销技能、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以及风险投资等相关知识,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特色,开发、研究高技术产品,走高科技创业道路。理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高考后的大学专业选择普遍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导,这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专业背离自身兴趣、爱好和价值观,背离自身发展潜力的方向,因而导致大学学习、生活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更谈不上为未来职业生涯方向努力奋斗。因此,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理性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就业、创业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盲目创业,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项目死亡率。

2.2优化自身团队人员配置

在校大学生创业发现驱动型人才与执行驱动型人才并举。发现驱动型人才指的是在公司技术研发、创新性方面能力较强的人,执行驱动型人才指的是在公司项目运行、具体执行方面能力较强的人。具体而言,发现驱动型的人才更多具备“提问、观察、实验、社交、关联”这五大方面的能力,执行驱动型人才更多具备“分析、计划、注意细节、自律”这四大方面的能力,据研究表明发现驱动型的人才更加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而言,虽然没众多的人员、工作的细分,但是应当在项目团队中,合理做好人员配置。比如对于公司的领导者和非创始者的CEO而言,所需要的发现驱动型的各种能力较多;而对于公司的执行专员与项目经理等就应当在执行驱动型方面所需要的能力较多。大学生创业前应充分了解自身项目所需要的人员配备,优化团队人员配置,方能事半功倍。

2.3提高个人综合素养,顺利进行角色转换

创业有风险,大学生创业往往是开始时热情高涨,几经挫折与困难,很容易打退堂鼓,甚至半途而废。因此走向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成败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控,不怕挫折,勇于前进,做到进者竞争向上,退者敢于坦然面对失败。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有创意项目和自己持有的专利技术或成果,保持平稳的创业心态。此外,大学生创业者具有学生与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要明确哪个是主要角色,哪个是次要角色,一旦有利害冲突,弃谁保谁,不容含糊。一般而言,在校大学生应以完成学业为主而以创业为辅。现在高校实行弹性学制管理的较多,如果创业达到一定规模,与学习发生了冲突,也可以采取休学的方式缓冲。否则,不能及时转换好角色,想两头兼顾,疲于奔命,往往最后两者都难尽人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走向社会。一旦开始创业,其社会身份也将突显,必将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换问题。

为促进角色的顺利转换,学生在学校里要积极主动的参加社团、协会活动,参与模拟交际场合,体会角色转变,主动地学会认知、做事、合作与竞争,努力进行角色转换。在校大学生创业既是学生的一个历练机会,也是学校促进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途径,能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在校大学生充满激情、创造力强、思维敏锐、敢于进取,但学生气息浓厚,少经世事,缺少做事经验与生活历练,因此创业时既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正确的认识,要有充分的努力、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需要学校积极地激励、热情地介入、真诚地指导、不懈地跟进,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鼓励。

参考文献

[1]张克兢.基于知识获取视角的在校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D].东华大学,2014.

[2]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

[3]刘堂卿.在校大学生创业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2-14.

[4]黄莉.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轻工科技,2015,4:150-151.

[5]吴海燕,齐跃.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激励措施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7:84-89.

作者:李思;刘伟东;李宝红;贾振斌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

第二篇:沟通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创业团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学生团队各个阶段在沟通上的管理进行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创业团队在沟通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沟通局面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沟通问题

团队成员大学生创业现象在我国高校已不少见,但其成功率低的问题却时时显现。团队没有进行有效沟通是导致创业失败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研究。

一、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征

团队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主体,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对创业起着关键性作用。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结构、团队的组织结构、创业模式等多角度去全面了解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征。

1.团队成员能力缺乏

作为团队成员,大学生的本身素养和特质、能力对团队的影响颇为重要。而大学生团队的成员都是在校或者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团队成员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与社会接触少,对市场缺乏了解,自身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知识拓展性较差。大学生往往只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对创业必需的其他知识如团队管理知之甚少,各方面的能力有限,不利于团队的持久经营。

2.团队成员组织松散

大学生创业团队大多数由一些关系很好的伙伴组成,团队中没有绝对领导者,成员根据自己的性格能力进行定位和分工,成员职责不清。这种团队结构松散,缺乏核心,决策效率和执行力低下,成员容易发生冲突。3.团队创业模式单一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实践起步比较晚,创业环境不成熟,思想及阅历不够,造成对创业及团队精神的认识肤浅。创业团队虽然有别于学校常见的社团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组织构架,不够完善和规范。

二、沟通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价值分析

沟通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沟通是提升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团队凝聚力的必需条件,对团队潜能的发挥起主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具有凝聚力且高效的团队,必然需要成员之间良好沟通,广泛运用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的效率,营造一种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关注、支持交流、降低防卫的气氛。只有采取灵活的沟通技巧,才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2.沟通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团队绩效的重要方式

从创业团队目标实现的过程来看,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是创业团队管理的中心,离开沟通,创业团队的绩效就不可能实现。在与创业团队成员沟通后,了解成员的想法和需求,激励成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创业团队的士气,以强化创业团队整体的绩效目标。

3.沟通是激发大学生创业团队创造力的重要渠道

沟通对团队创造力的激发和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沟通为团队创造力所需的知识提供基础。沟通可以使成员之间、成员与创业团队之间建立信赖关系,相互之间进行信息分享和交流,从而有效地进行团队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创新整合,提高成员的创造力。

三、大学生创业团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发展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1.团队成员的个性差异导致沟通问题

团队成员之间存在性格差异、不同见解,导致在沟通交流方面有矛盾和冲突。团队成员来源广泛,大部分是来自各个学院的优秀学生,加入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志趣相投的同学或者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彼此熟识的团队成员在短期内能够保持一定的凝聚力。但是性格都较强或者都较弱,会让团队在沟通时成为“争吵”的平台,总是不能沟通好,以至于团队不能很好发展下去。

2.利润分配方案设计的偏差导致沟通问题

团队在创立初期无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后期因利润分配在沟通上产生矛盾。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明确提出以后企业发展成功后具体的利润分配激励方案,而等到项目做大,企业规模扩大,利润额增长的时候,团队成员就会因为利润的分配发生争执,因为奖金产生矛盾。调查显示,90%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因利润分配不当走向了关门倒闭的道路。这些倒闭的企业不是没有挣到钱,相反是挣到了钱,因为利润分配产生分歧。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利润,再加上沟通时情绪不稳定,导致不能沟通协商好,最终分道扬镳。

3.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沟通问题

创业团队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也是引发沟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当发生重大事故时,没有合理完善的管理沟通制度,可能会互相推卸责任。团队内部尽管有管理层和基层之分,但是成员之间互相熟悉,沟通不当时,接受任务的一方觉得任务可能没有那么重要就不会认真地去完成。有时候任务通过某个沟通渠道下达了,对方却没有及时接受或者看到消息,导致任务执行不力等各种问题。

四、改善大学生创业团队沟通局面的方法

基于以上导致大学生创业团队沟通问题的原因,提出以下三个改善沟通局面的方法。

1.要注重团队成员个性,丰富沟通的方式技巧

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通过对团队成员的调查了解,将个性和能力合适的成员分配到一个领域或者工作中,成员个性能力互补,这样可以增加组织的活力和柔性。因此,团队成员的性格类型应该强、弱、柔互补,这样可以减少矛盾。

2.要优化利润分配方案,创设沟通的利益条件

优化利润分配方案,建立合理而有挑战性的薪酬考核体系。在具备竞争力的前提下,按贡献大小、能力和绩效成绩等综合因素予以合理分配。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可以建立一套对大家来说可以接受的薪酬体系,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指定一些沟通的媒介整合

沟通渠道、沟通手段,逐步制定和完善管理沟通的各项政策制度。因此,需要分析大学生团队建设中各个阶段的沟通手段、渠道,以及团队成员对相关渠道、手段的掌握程度,选择合适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手段。团队管理者为实现团队的有效沟通,需统一各个阶段的沟通工具,使团队成员快速掌握沟通内容。如采用QQ、微信等沟通交流工具作为团队内部非正式沟通的工具,统一采用E-Mail满足正式沟通信息传输的快速性要求等。在下达任务时,可提前通知时间和沟通渠道,以便接受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去执行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富民,孙立莎:团队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2015(27).

[2]王红军.我国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问题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黄莉,彭旭超.浅析大学生团队的有效沟通[J].重庆与世界,2014(12).

[4]王晓晔.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

作者:曾洋;周琦;程馨

第三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就业渐渐地成为当代关乎民生的焦点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各高校为响应国家和社会的相关政策推出一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兴起时间较晚,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当代吉林省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分析吉林省创业教育模式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业教育模式

一、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理工类高校与综合类高校教育模式。

1.内容及特点。当前高校在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设置创业课程,科学、系统地设置创新创业的选修课程。同时各高校会组织进行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科学系统性、完整性、自主性等一些特点。

2.相同及差异。理工类高校更注重实用性;理工类学生逻辑思维、科研基础较好,与社会联系密切,容易受到市场青睐,在课程设置上也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综合类高校同时兼顾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两大方面,具有多学科性,在创业课程设置上具有多选择性。综合类高校注重培育学生科学研究的认识和能力,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设置创业课程更加得心应手。

二、影响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因素

党的十八大中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必须开设创业课程并将其归纳入学分制。综合分析吉林省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其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这三个层面的影响。

1.国家层面。

1.1教育体制改革。从1994年我国创业教育兴起至2000年我国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增长趋势。国家也出台相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一个指导思想,两个总体目标,三个基本原则以及九大主要措施”等,目的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系统的发展、推进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证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

1.2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国家对创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比重逐渐加大,提出相应的资金方面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实行创业补贴、实行成功创业奖励”等方面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为部分高校划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各种资助资金,为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和训练基地,鼓励各高校设置相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课,如KAB创业课、创业训练等。

2.社会层面。

2.1家庭对孩子创业的支持程度。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起到坚强的后盾的作用,家庭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支持,是学生创业路上的动力来源。

2.2创业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2015年吉林省为呼应国家“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人才培养”的号召,积极改进并完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信息惠民、智慧民生的工程设施,增添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创建创业孵化器,建设高新开发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对创业大学生的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给予资金支持。

3.学校层面。

3.1创业课程。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开设的创业课程门数比去年增长14%,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数达到300多万。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业知识的传授,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3.2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方案。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博学笃志,实事求是,敢于实践,把握机会。学校应建立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有一个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的模式

想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还要对症下药,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1.国家层面。

1.1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国家应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我国教育体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相关政策,证明了国家正逐步加快改革创业教育体制的步伐。

1.2调整创业教育资源。国家应加大对创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国家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可见国家对创业教育的极度重视。

2.社会层面。

2.1学校。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创业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的精神;支持应届毕业生创业并对创业成功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有困难的给予一定帮助。

2.2企业单位。企业单位鼓励学生前来实习参观,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并派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座谈会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听取学生的创业想法,起到一个创业成功的榜样作用。

2.3地方区域。地方区域的相关部门可对创业大学生适当放宽条件,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完善创业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学生能更好创业。

3.学校层面。

3.1教师。学校应聘请专门教师来教授创业知识,使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教师应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2学生。对学生来说应努力增强自己的创业知识储备,丰富自身见识,参与创业活动和比赛,与他人交流想法;并积极投身到创业行业中去,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挫折,迎难而上;还要积极踊跃的参加校园内外的创业实践活动,把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创业项目中去。

四、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

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国家、社会和创业者这三方面互相影响、相互包容的创业模式中,国家要平衡各方面资源分配,为创业者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社会各界应对创业者提供一定的资源条件,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科学系统的创业课程,家庭对学生给予心理上的慰藉;创业者应该积极把握机会,合理运用国家创业优惠政策,树立积极的创业目标,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王博;吉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2]左文敬;吉林省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版;2015年.

[3]武鑫;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2年.

作者:周敏芝1;陈志伦1;陈妍希2 单位:1.吉林建筑大学,2.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第四篇: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压力应对机制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出现了高热情—低成功率的现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也不完善,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支持网络;大学生创业;创业压力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积极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成为化解高校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方向,更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热情日趋高涨,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不断涌现,实现了由择业者到创业者的转变。然而从整体上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高热情、低成功率的现象。由于受制于经验缺乏、资金短缺等因素,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较高的失败风险,承受较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根据相关研究,大学生的创业压力主要来自于知识储备不足、竞争强度过大、资源受限和管理责任不清等,事实表明这些压力源与其工作倦怠程度有相关性联系,即压力越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越低,成就感越低,越容易出现倦怠心理。除个人因素外,大学生创业压力大还与社会支持网络缺失有关。被调查者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资金匮乏、前期缺乏相关的创业指导和培训、没有创业经验、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和意愿不足、缺乏吃苦精神等。

一、社会支持网络与大学生创业压力的关系

(一)政策落实不够具体,加剧了大学生创业压力

当前,国家制定了很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创业,主要有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创业补贴、免费创业服务、取消落户限制等。对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时,他们纷纷表示是国家的政策支持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但同时,不少大学生表示相关支持政策落实得不够具体,宣传力度不够,不清楚获取国家政策支持的途径和申请流程,尤其是在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创业补贴、免费创业服务等方面。部分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缺乏信任,也没有感受到国家创业政策带来的支持作用。此外,应该规范、简化营业执照等证件的办理流程,可以尝试在网上进行公示预约。现实的情况是大学生注册公司时往往要跑很多趟,还有一些因素制约着营业执照的办理。创业初期遇到的种种问题,让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倍感压力,有部分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甚至选择了中止创业或放弃营业执照申请,这对初创企业的成长很不利;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政策引导、落实力度不够,不仅难以起到帮扶作用,反而加剧了大学生的创业压力。

(二)风投机构层次不齐,难以解决融资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发展层次不一。对于初次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其中,多数大学生面临资金困难时,会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贷来完成融资,也不乏因为资金短缺选择放弃创业的。对于风投机构,大学生多持怀疑态度,既想获得投资又害怕上当受骗,担心自己的创业项目或专利被窃取。同时,社会风投机构与高校缺乏有效衔接,大学生不能通过学校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因而难以使自己的创业项目获得充足的融资,资金难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三)学校创业机制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1999年,目前已经取得长足发展。随着对创业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创业教育的形式、实践及环境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发现,他们渴望高校在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创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更多具体、实用的服务,解决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但是,高校无论在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场地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都无法给予大学生创业者以充足的支持,虽然很多大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但多数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没有深入推进,缺乏有效的支持是主要原因之一。

(四)家庭支持力度小,大学生创业底气不足

家庭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创业背景、父母工作性质、家庭收入等都会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在我国,能接受并支持儿女在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家庭相对较少,很多父母期望儿女大学毕业后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公务员考试热就是这种现象在现实层面的反映。尤其是对家庭较为贫困的大学生而言,其选择创业时的顾虑更多,在精神、经济等方面获得的支持更少,创业压力更大,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更低。

二、建议与对策

(一)借助互联网,构建强有力的线下、线上支撑平台

大学生在创业初始阶段,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支撑大学生创业的重要角色,政府应积极推进创业政策的落实,让优秀的创业项目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一是切实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对营业执照注册、税收减免、创业基金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好的鼓舞作用,但如何促进相关政策落地生根,让创业大学生真正获得创业政策的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认为,应构建国家级创业互联网线上运营平台,将创业政策执行、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指导等融为一体,并接受媒体监督,促进政府行政效率提升,让好的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二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构建一站式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学习、培训、实践、融资、洽谈等一系列支持,并建立网上学习平台,构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出版更多高规格的国家级教材,促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正规化,并不断提升师资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顺应潮流,不断提升创业教育的质量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平台,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精神的养成等都是在高校完成的。高校在创业者的社会支持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理应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要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储备充足的创业教师,实现创业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实践化、模块化,让更多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获得更多帮助,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同时,高校应构建更加高效、务实的创业帮扶体系,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可以实施“一对一帮扶”,指导其进行与创业相关的手续办理、公司融资、公司运营等业务开展;在校外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在场地、资金、技术、人员上给予支持和指导,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实践支持平台。

(三)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的主流观念,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社会上各种孵化机构、融资平台等应运而生,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很多知名企业家成为学校的创业导师,他们凭借自己在资金、人员、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多支持。一是逐步探索由企业运作的创业孵化园,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更好的创业辅导,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二是设立更多符合大学生创业特征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产生的优秀项目,可以尝试以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等方式入股,并协助办理创业贷款、提供创业担保、公司注册手续办理等相关业务,快速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步入正轨。三是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在创业政策宣传、典型树立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破除大学生创业的思想障碍,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

(四)大力支持,家庭应鼓励大学生创业

家庭是大学生创业最坚强的精神后盾和经济后盾,可以更加直接、可靠地为大学生提供精神、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创办自己的企业”是令人自豪的,他们更多地视稳定的工作为令人尊重的工作,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大学生创业要想获得家庭的支持,必须改变家长对创业的认识。一是政府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大学生了解创业政策,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对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建立退出机制,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让家长认识到创业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这样做不仅能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是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方式;三是加强典型宣传,不仅要宣传创业成功者所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应多宣传创业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让更多家长理解支持大学生创业,构建创业型家庭。

参考文献:

[1]赖晓桦.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2(9):37-39.

[2]赵丹,凌峰.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及路径优化[J].安顺学院学报,2014(6):47-49.

[3]黄兆信,赵国靖,曾纪瑞.创业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57-61.

[4]陈国法,郁君平.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创业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0):74-76.

[5]何伏林,韦雪艳.大学生创业压力源、控制感与倦怠关系研究

[4],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7-11.

作者:李玲

第五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实践要素探讨

近年来,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创新就业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借助互联网资源平台,加快大学生自主创业进程,提高创业成功率,开创大学生创业就业新局面,对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优化大学生创业实践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1)互联网+时代为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对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其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运用网络创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一些软件程序的开发(如滴滴打车等)都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成功典型,在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2)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平台。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企业也在顺应互联网+时展要求,不断强化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探索新的生产营销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总数和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终端市场。互联网+经济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互联网+经济平台也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事业发展、人生价值实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途径。

(3)互联网+降低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门槛限制。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开放型的经济形态,与其他行业相比,创业条件和创业门槛较低,更加适合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群体。以当前正在迅猛发展的“微信创业”为例,仅2015年上半年,在腾讯平台注册的微信创业团队高达1000万,并带动了大量的人群就业。互联网+时代的开放性特征大大降低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条件限制,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对大学生开展创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2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创业意识有待提高。在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下,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工作的稳定性和体面性,创业意识淡薄。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估计过高,只片面看到创业的艰辛,认为创业一旦失败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承受。还有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概念一无所知,认为创业与己无关,只有具备特殊技能的人才能创业,他们从心理上排斥创业,漠视创业。

(2)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性与实用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缺乏的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系统性与实用性不强。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多数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辅助课程,学校、师生和社会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无论在课程安排上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差强人意,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质性举措,导致创业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大学生在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创业心理上明显不足。

(3)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创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由于这些政策宏观指导性较强,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对创业初期大学生遇到的资金、信息、市场等多方问题的解决收效甚微。此外,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创业项目孵化园、科技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要素分析

3.1影响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自身要素

(1)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但多数毕业生还是倾向于通过公务员或事业编考试寻找一份稳定性的职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提供了难得机遇,创业意识是推动创业的重要动力,良好的创业意识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创业不是去刻意模仿别人,也不是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应该是怀着满腔热情,把创业看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职业选择。

(2)创业品质。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活动,创业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必定会充满艰辛和挫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开放性的空间下,机遇和挑战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有具备良好心理品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面对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苦难挫折,坚忍不拔,才能走出一条创业的成功之路。对大学生来讲,培育良好的创业品质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创业潜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心理品质、承受挫折的意志力等方面较为缺乏。

(3)创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顺利开启创业之路,获得创业成功意义重大。互联网+时代下,社会发展千变万化,各种信息相互交错、良莠不齐,对大学生来讲,必须具备独立甄别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外,互联网+时代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学生必须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此之外,大学生还需要具备对人、财、物管理处置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对社会关系资源配置的能力以及对各种组织制度配置的能力。

(4)创业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对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交叉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特别是在创业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才能对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5)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起着根本性作用,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创业人员相比较,大学生无论在创业经验还是创业资本积累上都明显处于劣势,只有全心全意投入到创业事业,将自己的弱项转化为别人不具备的强项,才能使自身的创业潜能发挥到极致。良好的创业心理主要包括: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怕吃苦、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敢于竞争、不怕冒险的意识等。

3.2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环境要素

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外部环境要素主要是指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各种外在条件和思想意识形态。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素质能力要素,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良好的创业环境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削弱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创业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阻碍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社会舆论要素。舆论环境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和创业氛围。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营造宽容失败,理解、尊重、鼓励、支持创业的环境氛围,对鼓舞大学生的创业士气,激发创业热情、潜能和动力,弘扬创业精神具有深远的影响。

(2)政策法制要素。健全的法律和政策制度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根本保障。积极的法律和政策措施,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为更好创业做好知识储备。同时,也会鼓励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

(3)市场环境要素。市场是大学生进行创业,施展才华的主要舞台,也是检验创业成效的试金石。市场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影响,规范健全的市场机制,客观、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消除创业初期的紧张心理,消除顾虑,增强冒险意识、竞争意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加快自主创业进程。

(4)校园文化要素。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大学生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培育的基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科学合理的创业课程体系,完善的创业基础设施、高效的创业激励评价机制和创业技能竞赛等,是大学生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充满蓬勃朝气的校园创业文化环境,可以燃起大学生心中的创业激情,激发大学生无尽的创业潜能,是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重要动力。

(5)社会环境要素。大学生创业理念、创业精神的形成、培育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在一个以创业文化为引领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定充满着无限的创新生机与活力。社会鼓励创业,人们崇尚创业,竞相创业并以创业为无限荣耀。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氛围中,创业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基本标准,大学生也把自主创业作为人生职业规划的首选,并由此形成大学生竞相开展创业实践的生动局面。

(6)家庭社会环境要素。家庭社会环境要素对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家人的理解,朋友的帮助会使大学生从精神、心理上得到鼓舞,坚定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进而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创业动力。另外,家庭作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土壤,家庭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的性格养成,人生态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从事商业活动的家庭环境中,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会受到熏陶和感染,从思想、心理上对创业产生一种倾向性,而且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孩子相比,他们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性格上更加独立,内心更具责任感。这些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这种创业倾向也会产生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并会从经济、技巧、市场等多方面将自己的创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引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

4“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成功率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创业教育在高校日常教育发展中还处于辅助地位。我国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很浅显,没有从思想心理上真正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展的潮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显得刻不容缓。高校要适应时展新要求,创新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开发一些针对性强,能够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全真性、模拟性程度较高的创业实践教育环境。同时,要结合互联网+发展新要求,向学生传授网络信息技术新知识,开设公共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融合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习管理、财务、会计、市场、法律等知识,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创业成功做好坚实的知识储备。

(2)大学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是自身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创业实践中,一方面大学生要对自身素质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各种客观要素,在创业项目、创业规划、创业机会等方面认真筹划,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乐观面对创业中的潜在风险和挑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学习能力,善于从自身创业实践和他人的创业活动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后续创业活动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不断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最终走向创业成功之路。

(3)不断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外在环境。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外在环境作保障,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协调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制定出台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简化各项行政审批,降低银行等金融贷款门槛,设立大学生创业管理基金,加大投入,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加快产学研合作推进步伐,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免费跟踪指导和项目咨询。通过政府的引导支持帮助,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潘锋,韩畅.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发展月刊,2015(8):33-35.

[2]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0):12-13.[3]李建成,卢春艳.基于网络的大学生创业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7):89-91.

[4]陈天宇,钱佳.互联网思维下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青年作家,2015(3):66-68.

[5]上官敬芝,李延莉.关于构建高校分层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设想[J].科技信息,2015(16):123-124.

作者:张颜梅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

第六篇: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分析

摘要:国家着力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而大学生正是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开展创业精神培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创业精神的角度分析应用型大学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

1野双创冶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1.1创业教育起步晚根基较浅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2年教育部才在九所高校开始试点,大部分高校甚至都没有开展创业教育。即便是开展了产业教育的高校,其创业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基本停留在创业精神的培育,或者开设一门创业相关的选修课阶段,创业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其作用和优势也无法真正的发挥出来。多数高校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未将培育学生的产业精神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这说明高校不重视学生创业教育,消极对待创业教育,这无疑制约了我国创业教育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1.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完善

创业教育涉及内容繁多,跨列了多个学科,包括心理学、投资决策、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但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建立系统、全面的基础教材,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都直接照搬工商管理类的课程教材,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讲授各类创业技能,包括创业融资、商业机会、财务管理、资源需求、创业团队的构建、商机的选择等,忽视了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其实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同样重要。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而是在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领悟到创业的乐趣,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1.3学生对创业实践未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然而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各类创业实践活动,大多是形式化的创业大赛,这些大赛基本还停留在活动本身上,并不能算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活动课程,且参加大赛的人数有限,真正通过大赛获得创业相关收益的学生有限,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大赛中,导致实际创业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未在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创业实践活动,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

1.4创业教育没有与社会接轨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依然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阶段,实践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导致了创业教育无法与社会接轨。学生们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和考验,学生们真正在实践中意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创业技能及提高了自身实力,高校的创业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反之,若学生们的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或者无法应对实践的考验,高校的创业教育都失去了意义。

2野双创冶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策略

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不是要求人人都去创办企业,而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敢于冒险、善于实践、追求卓越的精神面貌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面对生活和工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具体途径,一是环境与氛围对大学生的导向有重要影响,也就是通过大学生评价机制创新,进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二是,社会、高校、家庭因素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择业观等有重大影响,高校是大学生培育的第一线,拥有较新的教育理念,更能将时代要求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所以应建立高校主导的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社会支持网络”。

2.1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创业精神培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我国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发现,只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而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完善支持服务体系,从政府层面为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至少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建立健全创业精神培育支持服务体系,确保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工作顺利开展。2.2营造创业舆论环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2.1.1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精神风尚建

国初期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关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高度集中,较为青睐甚至是推崇“铁饭碗”,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也流传在普通老百姓心里,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加强创业精神的宣传工作,构建良好的社会创业精神风尚,既保存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进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同时吸收国外不拘一格、敢于冒险的创业精神。

2.1.2营造和谐的创业型家庭环境

鼓励家长更新教育理念,让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孩子是父母的“掌上宝”,很多父母希望永远握在手里,不让孩子受到伤害,实则禁锢了孩子的思想,同时也拴住了孩子的手脚。智慧的父母应该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创业型家庭环境,鼓励孩子进行更多的尝试,不畏艰难和失败,勇敢冒险,从而锻炼孩子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优良品格,真正的具备创业精神。

2.1.3建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应用型大学是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若校园环境充满创业氛围,学生身处其中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自身的创业精神,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还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效益。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从日常入手,围绕创业精神组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使活动兼具娱乐性、学术性、思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二是提高全体师生员工创业意识,营造全方位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科技成果,创造信息共享的平台,大力宣传推广创业相关知识及活动,构建一种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严谨、踏实的学术氛围。

2.3优化创新教育实践

健全创业精神培育体系培养应用型大学生创业精神,关键是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及优化教学评价机制,把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到学校整体课程建设之中。

2.3.1创业课程建设是核心

教学课程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基础创业素质的形成,它是学生理论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形成良好的现代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将课程建设模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创业课程教育必须和社会接轨,既注重理论教育,也注重实践教育,可通过建立创新实习试点,达到上述目的。

2.3.2师资团队建设是关键

对于应用型大学本科大学生而言,教师既是其创业精神培育的领路人,也是其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基于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质量。建设良好的师资团队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必须培养组建一支优秀的专职的创业教育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做到专人专用,使创业教育更加的系统化和现代化,提高创业教育质量;二是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学术素质,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实际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存在一定难度和周期,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可尝试安排现有的理论课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丰富自身实践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更好的完成创业教育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或者从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一方邀请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历的企业家来讲授,逐步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3.3创业教育实践是保障

应用型大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而学习过程中注重“做中学,依靠做来学”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创业精神是一些高度行为特征的集合,作为行为特征需要在行为的多次、反复的强化中才能形成。因此,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创业精神的激发必须基于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实践活动为重要手段和途径。创业教育实践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创立实习基地和创业园,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如开办“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业论坛”,组建“创业社团”,开展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学术活动等形式,强化了自身的行为特征,培育了创业精神。

2.3.4创业教育学科融入是方向

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便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综合性学科教育中。综合性的教育体系是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经过长期的改革和完善逐步形成的。学科之间都存着这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专业性的技能,但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互通性,如很多学科中都包含着创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如创业精神和意志,创业专业知识等方面。因此,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其他的学科教育中,更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应用型大学应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致力于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途径,进行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激发他们创业兴趣和创业理想,增强其环境分析和机会识别意识,创业规范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创新的战略性思维,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将创业作为一种人生理想、一种职业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燕,黄韬.高等: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月刊,2013(6):18-19.

[2]于淑玲,张占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79.

[3]许晓平,张泽一.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6(6):84-86.

[4]刘蓓蓓."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曲镇巧培育娇究[D].山东大学,2016.

[5]杨旭辉.高校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詹小冷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

第七篇: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的特征

摘要:当前在高等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形式都在经历重大变革,因此想要实现理想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状况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全面有效了解创业文化,同时也能对茶文化的时展特点形成全面认知,同时也为传统茶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找到了全新切入点。本文拟从当前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的根源及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从而探究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创业文化;特征表现

随着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如今我们在开展大学教育时,更加注重教学内涵的融入,也就是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和文化理念的有效渗透,通过积极融入正确的文化理念,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同时更能对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帮助。当前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教育时,不仅注重培养其掌握全面知识内容,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当前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融入,同时也要充分注重总结已经形成的全新文化。随着大学生创业风气不断形成,如今创业文化就成为时展过程中,大学生群体中所造就的全新文化理念。

1当前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的根源及内涵分析

毋庸置疑,大学生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不仅对新事物有着良好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同时也是时代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整个时代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无论是时代机遇,还是政策支撑,无疑为大学生创业塑造了优异的空间。而创业文化就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立文化意识,是自身理念在社会实践之后形成的理念深化与升级。可以说,大学生创业文化是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环境,通过自身开拓进取实现自身目标的一种意识和精神,随着万众创新逐渐成为社会发展常态,如今大学生创业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认识和普遍认可。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暂时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学生有着极高热情,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成功比例并不高,很多大学生不仅未能实现成功创业,甚至可能成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障碍。目前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学生盲目效仿其他人的创业行为,而自身缺乏应有的基础积累。因此,如何才能在有效利用大学生创业热情的基础上,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同时营造成熟、体系化的创业文化内涵就值得我们认真探究。

现阶段,通过我们对创业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并探究其中所融入的理念和内涵,从而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成功创业。而在这一过程,不仅要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氛围,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危机意识,同时完善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教育内容,弥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客观的讲,推动大学生参与到创业活动中,不仅是充分发挥大学生作用和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需要。在高等教育体系完善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实践经验,也是以往教学活动中所缺失的内容,因此完善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知,极具研究价值。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看,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高校文化。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活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引导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实现其人生价值。随着大学生创业活动不断开展,如今也已形成了系统化的创业文化。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文化进行剖析可以看到,其核心仍然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应用,而其不同的则是将传统文化内涵与时展理念和趋势进行了全面融合,正是其适应了时展趋势和特点,从而才取得了理想效果和应有成功。客观的讲,随着一部分大学生创业成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萌发了创业意识,并积极开展了创业活动,但是取得成功的大学生并非多数,因此我们所要树立的创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有内涵的文化体系,同时更是对当前其他大学生创业活动形成有益参考和借鉴的文化体系,而这正是我们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全面认知的基础和关键。

2茶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从唐朝开始,社会大众就逐渐形成了饮茶的习惯。随着饮茶风气不断形成,饮茶这一生活习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点的茶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有效分析,不难发现,茶文化实际上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与我国传统文化理念相一致的元素。可以说,我国茶文化体系内,不仅有着丰富的茶物质元素,同时也有着完善的文化理念。通过对茶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首先,茶文化是一种社会规范与礼仪,其中有很多约定俗称的习惯与规矩。在茶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礼仪文化的成熟应用,尤其是在茶道、待客过程中,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我国有着好客的悠久历史传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尤为注重礼仪规范的体系化应用,而茶文化正是将传统礼仪体系化继承、应用。其次,茶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所谓价值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看待很多问题时的心态,以及解决问题和制定问题解决策略的标准。

良好的价值理念,能够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有益借鉴,而错误的价值理念,则会为问题解决提供错误引导。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极为必要。通过对我国传统茶文化进行体系化辨析,可以看到我们传统茶文化体系内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其为我们认知问题,并系统化解决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此外,茶文化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尤其是其看待事物的恰当心态,更是值得我们传承。随着现代化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整个社会的基础节奏元素就是快节奏,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更多人的心态呈现出浮躁、焦虑特性,因此其很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社会大众缺乏正确的心态,所以其需要有效借鉴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对人心态理念的有效引导。比如我们在饮茶过程中,需要的是精心等待,其饮茶更重要在于“品”,而耐心正是当前多数人需要充分注重的理念。最后,整个茶文化体系中融入了体系化的道德元素。道德并非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一种自我约束力,良好的道德理念不仅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意识内容。通过对茶文化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很多值得被我们继承的道德理念。比如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中所提倡的诚信意识等,这些道德内涵,在今天也极具传承价值。

3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大学生从创业热情到创业成型所形成的文化内涵。随着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我们在进行高等教学活动中时,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完善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创业文化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通过优化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系统化探究,可以看到其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不是偶然的,也是再造的,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所形成的全新文化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传统茶文化的存在内涵与具体价值。而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的特征表现主要为:首先,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表现为价值规范的有效引导。大学生创业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规范,无论是市场经营,还是其创业项目运营,都必须寻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客观的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其大多首次面对市场,首次面对利益,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树立良好的价值规范,特别是要用正确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创业这一活动。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其最核心内容就是价值规范的有效融入,因此价值规范正是创业文化与传统茶文化的融合点。其次,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表现为道德诚信的有效融入。

创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与其有着先进的技术应用、敏锐的市场灵感等有关,更重要的是必须坚持道德诚信这一理念的有效融入。在传统茶文化中,其中注重突出道德诚信等一系列优秀的民族传统。正是通过对道德诚信的全面融入,从而才能为大学生创业取得理想成绩提供有效支撑和帮助。道德诚信是创业成功之本,如果没有道德诚信,就根本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应有地位。所以,当前在开展高校创业文化指导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准确认知。最后,茶文化在大学生创业文化中,还表现为耐心等良好心态的有效传承。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文化并不是一种新生文化,从本质上看,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体系化融合的产物,而其本源还在传统文化,因此我们想要对大学生创业文化形成全面认知,就必须深度探究大学生创业文化中所融入的传统理念与精神元素。传统茶文化是一种优秀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在品茶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的等待心态。对于大学生创业活动来说,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心态,尤其是耐心,才能为大学生创业活动取得成功奠定基础。

4结语

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无论是饮茶历史,还是茶文化的完善度都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但是真正让我国茶文化形成巨大影响力的关键还在于我国传统茶文化体系内涵丰富,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在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茶文化更具有利用和认知的价值与作用。通过有效认知茶文化的内涵与理念,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全面的理念,同时其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因此,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茶文化更是引导我们健康成长的关键驱动力。

参考文献

[1]牛长松.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13(14):129-131.

[2]罗月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231-235.

[3]李永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大学,2015(5):273-277.

[4]彭合成.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2):96-102.

[5]徐平磊.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安徽文学,2016(2):322-326.

作者:宫岩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

第八篇: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提出了提升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要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品格;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技能。

【关键词】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困境;创业能力;对策

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地方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地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主要目标,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是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创业的浪潮风生水起,现实情况是,虽有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但大学生创业的意愿不够强烈,创业成功率整体偏低,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更低,很多学生开办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市场竞争力差,开办不久便倒闭。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较多,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缺少足够的创业资金,缺乏扎实的创业技能、创业素养和创业知识。这种综合创业能力的缺失与我国院校在创业教育上的职能缺位有重要联系。

一、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原因

1、学院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品行的打造

(1)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家庭,加之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大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自私自利性格较突出,这就导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差,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与执着的探索精神,在创业中一旦碰到困境或障碍便会失去信心,很难将艰苦的创业行动坚持下去。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面,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部分地方院校的独立学院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力图在办学特色、培养目标等方面体现自己与二本院校的不同,体现自己的地方特色与转型特点,加大了通识课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而轻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培育。

(2)一些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团队协调合作能力缺乏。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留下的弊病,加之部分高校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对学生考试舞弊等行为惩处不力,导致当今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规则意识不强。少数学生为了一时的利益,制作虚假履历、荣誉证书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讲诚信、不遵循起码的市场道德,制假售假,随意违反合同约定等,给学校、交易相对人、市场管理者留下了恶劣的影响。有些大学生到校后不思进取,组织纪律涣散,不重视良好协作习惯的培养,过分强调自我,缺乏集体观念,只看重属于个人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协作、帮助与贡献,不愿与他人合作,团队精神缺乏,沟通协作能力差。

(3)创新能力与意识不足。对于创业难问题,虽然多数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与技能达不到一个合格创业者的要求,也有不满足于现状,想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看到创业的艰辛,便只是明日复明日,不敢及时采取行动,不敢冲破困境,创新创业精神缺乏。大部分家庭忽略了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导致现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层次思考、喜欢遵循他人成功的路径,不善于自己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总结;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缺乏针对性解决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遇到问题或撰写学位论文时,不积极主动思考,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而是通过搜索引擎找答案,甚至抄袭他人的内容。

2、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创业能力不强的重要因素

(1)创业教育课程设计脱离社会实践。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规划中,大部分地方性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存在滞后和偏差,忽略了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过于强调向学生灌输通识知识与专业基础理论,没有把创业教育视为独立的课程纳入到系统的课程教学体系中。目前,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大多数独立学院联合政府部门及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办创业沙龙、举行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由于这些活动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与创业环境严重脱节,这无法真正推动学生创业水平的提高及创业技能的增长。

(2)创业平台建设滞后,影响了创业成功率。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我国大部分地方独立学院担任创业课授课任务的教师多是学生辅导员,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几乎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即便聘请一些有企业营运经验的校外兼职企业家,由于授课时间的不足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授课效果自然不佳。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加之大部分地方独立学院位于经济不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因而缺乏能满足创业基本需求的各类创业示范基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等平台资源。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无法扮演创业者的角色,不能亲身操作企业的具体营运事务,因而学生感受不到企业营运的压力,操作管理能力得不到培育与形成便是情理之中,创业屡屡碰壁在所难免。

二、地方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1、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健全学生的创业品格

(1)学院要向学生传输政府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方针政策。独立学院应该通过聘请专家宣讲创业形势与政策、企业家论坛等形式,使学生从宏观上真正理解我国鼓励学生创业的深层次原因与背景,了解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主要趋势,接受我国目前的就业与创业形势,认识到创业成功需要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认识到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创业成功者都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与心血,认识到大学生创业既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手段,更是政府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让学生对创业的必要性与艰难有一个心理准备。

(2)独立学院要大力推进品德课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改革、切实改进学生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完善品德课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或以案说法等生动灵活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德育基础,唯有通过制度培育学生良好品质,唯有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对创业成功的重要作用,学生诚实守信的品信、规矩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真正生根发芽。

2、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增强学生创业技能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持续增大的就业压力要求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独立学院的创业教育必须迎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注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锻造学生的创业品格、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要结合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扶持创业的法规政策,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长远性、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着眼,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生创业特点,依托学校的办学资源来进行。要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分别开设传授创业原理方法,提高创业水平的基础课程,如《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常识》、《创业心得》、《创业技能》等。考虑到大学生创业主要在互联网、农业产业、创意产业、餐饮文化等领域,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要有针对性地增设部分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协调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跨学科课程,如《市场营销》、《企业营运》、《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投资理财》、《公关交往》、《财税与金融实务》等。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让学生结合自己将来创业的目标行业进行选修,并规定必须拿到相关学分才能毕业。

(2)独立学院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地方性独立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不同学业阶段开设不同的创业教育课程,比如在入学初期,应是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高年级阶段,应把创业实践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向学生传授创业技能、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为此,地方独立学院创业教育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改变落后的灌输式教学,增加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现代教学方法。

(3)构建双师型创业教育队伍,提高创业教育实效。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紧缺,因而构建一支专业技能强、实务经验丰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势在必行。首先,地方独立学院应该深化与企业、产业园区的校企合作,通过实施“走出去”策略,选派讲授创业课程的专任教师采取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参加企业的具体管理工作,长期担任企业的管理人员,以积累创业实践经验。其次,积极开发兼职教师队伍,走创业教育师资多元化道路。独立学院要积极制定计划,筹措经费,选聘一批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取得一定业绩的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学校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为学生的创业实训提供指导。对带领学生创业成功的专兼职教师给予奖励,造就一批“创业型学者或大师”,让创业成功的老师带领学生创业,让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带领学弟学妹创业,通过师傅带徒弟模式,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4)要打造创业平台,给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软硬件支持。独立学院要主动作为,吃透国家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资源,构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要与各级各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各种资源建好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院校实训基地;要利用学校优良的互联网技术力量和电子商务快速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积极开发大学生网上创业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利用一些专业网站的网上销售平台从事电子商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协调,为学生创业争取财政资金、土地资源、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

总之,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独立学院在师资、资源方面与重点院校相比处于劣势,更应顺应形势,建立各项制度、利用各种资源、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主动作为;有创业志向的大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的各项创业政策,将所学知识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积极行动,闻鸡起舞。唯有政府部门、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目标一致,相互协作,才能真正提升创业的成功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金焱,费世森.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2]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

[3]李晓峰,王斌,郑洪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学术论坛,2012(9).

[4]陈璐.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5(17).

作者:杨晓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