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业发展现状(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面临困境及解决方法
摘要: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式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下,创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更是时展的需要。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为重要,而高校做为创业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日后创业的成功与否。文章在介绍当前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对策,以应对时展对大学生创业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高校;对策
当今社会大学教育已经变成了大众教育,随着时展,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前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例如“三支一扶”、校园招聘以及对困难毕业生的帮扶等。政府的这些举措确实对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对于成千上万大学生的就业而言还远远不够,这期间创业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2016年6月的《就业蓝皮书》中指出自主创业占就业的比例仅为3%,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毕业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很少。近两年教育部、人社部等多个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要求集合各方力量,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从国家的一系列举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这也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特殊创业群体,其创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业资金缺乏资金的筹集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难关,要想创业首先要有资金的支持,而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能够用来创业的资金少之又少。现在社会上创业者的资金主要包括自有资金、亲属借款、银行借贷、企业投资等。银行借贷一般需要质押物,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大学毕业生想要在银行贷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投资者的眼里基本上都会盯着大的投资项目,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基本是以小微企业或者微商为主,很难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只能靠父母或者亲朋好友,从而导致企业资金有限。针对这种状况,国家已经开始出台相关资金政策支持大学生的创业。相信在不久之后,能够缓解大学生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2.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纵观历史,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我国当前总体仍缺乏创业的大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毕业生自身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就业观念里,认为找一个譬如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好的企业来工作是更好的选择,万事以稳为主,对风险性较高的创业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虽然也有少数人选择创业并取得成功,但大部分的毕业生仍对创业持有胆怯和怀疑的心态,不敢选择创业这条道路。除了家庭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我国的市场经济大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经济的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市场的不文明及违法行为层出不穷,这也给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影响了其创业的决心。
3.创业教育的不完善
创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前的最后一站,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仍存在着很多的弊端,特别是在创业教育方面无论是理念还是措施都还处于初级阶段,问题很多。例如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严重,课本知识严重落后于实际;授课方式单调无趣,学生缺少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很多创业知识学生并不了解;创业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做支持,学生无法通过实践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从而无法灵活运用等。这些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薄弱,影响了创业能力的提高。
4.自身专业素质的欠缺
首先,创业需要创业者本身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做保证,包括先进的创业理念、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丰富的创业经验以及良好的心态等。由于大学生没有踏入社会,对创业的理解多是从课本上得来的,并没有对社会有深刻的理解,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认识还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在创业观念上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往往比较盲目,创业项目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失败。其次,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中,从而盲目解决问题,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再者,心态是否成熟对创业者来说也很重要,心态的成熟与否对创业的影响举足轻重。初次创业的大学生一般存在急躁的心理,总幻想着一夜暴富,到遇到真正的挫折时,并不能静下来好好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够冷静面对、认真分析,一个很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就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或者只看到客观的原因,忽视了对自己的检讨,创业失败也就很自然了。
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一直是政府以及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就业人数增加其就业难度日趋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当今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积极的拓展新的有效的就业渠道是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广大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创业正是一条好的途径,通过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这样不仅创业的学生很好的就业了,而且这部分成功的创业者还能给后续毕业生提供就业的岗位。所以大学生创业是一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期并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势在必行。
2.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创业又是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创新的发展。创新与创业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如果脱离创业实践,创新精神也就失去了发挥的根本。创新与创业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有机的融入到一起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3.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需要动力,而创业正是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得益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也是国内掀起的一阵创业致富热潮的结果。首先,在创业的过程中会优选出很多的创业人才,具有较强能力的人才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自己发家致富,而且会带动周边人创业的积极性。其次,在创业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这些创新有一些会直接形成新的产品,带动新的经济链条,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创业从整个市场体系来看,创业者的增多将促使各种各样不同企业的诞生,原来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整合到一起,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这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优胜弱汰,其有利于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有效的整合市场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创业的失败也给创业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提高了他们再创业的成功率。从创业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创业的成功将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增加国家税收,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4.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大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其人生价值既体现在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价值方面。而成功的创业切合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其能够为自己及家庭积累更多的财富,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能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税收,为社会解决更多的就业岗位。面对创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谁能更好的把握住这个大舞台,谁就能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三、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带动大学生就业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促进创业意识的提高
在传统的就业观念里,稳定仍然是广大毕业生追求的主旋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目标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进入好的企业就业。这里有毕业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原因。随着就业模式的多样化,大学生创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高校教育作为大学生就业路上的重要一环,必须要调整教育理念,改变目前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加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意识,从而以创业带动就业。
2.完善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要想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创业课程把创业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心里。要在大学开设创业相关专业方向或者研究方向,围绕创业相关的知识设立相关的学科,并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效果相结合。学校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有差别的开设研究方法和学科前沿等通识课程及创业专业课程。对大一新生主要是开设创业通识课程,让新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允许不同专业的学生跨专业选修创业课程,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学习创业的专业知识;针对毕业班级增加创业实践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对已经开始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职场指导与帮助,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3.提高教师队伍的创业教育水平
要想培养出出色的创业人才需要有出色创业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只有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提高创业能力,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高校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方面首先要注重提高创业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除了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外,学校要适时适量的组织名人名家的创业讲座、创业报告等,通过这种形式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理论水平。其次,要增强创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是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效果的好坏对创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培训,让教师具有更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派教师参加各种创业活动,通过与企业沟通合作,让教师通过进企业进修学习等方式增加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再者,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者企业家为学生上课,增加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通过以上诸多方式打造出一支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系统化创业教师队伍。
4.建立教师教创业和学生学创业共同激励的机制
目前,大部门高校教师和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够,动力不足。高校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积极性。对于教师,学校可以将创业教育成绩纳入年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资金奖励、计算工作量或等同于科研成果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学生层面上,应定期举行创业项目的评比,学校对获奖的创业项目进行资金奖励或者可以代替毕业论文等方式以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和动力,对好的创业项目还可以积极联系企业合作,为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形成一种大家争创业的氛围。
5.积极开展创业活动
大学生活中课余时间较多,学生活动是大学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以学校、院系和学生社团等多种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创业项目策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通过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接触更多的创业项目,拓宽创业思路,更深刻的理解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的创业。
6.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对实践的要求很高,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创业就如同一句空话,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更多地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联系,使学生在实习的同时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其次要开拓新的实践平台,通过协调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共同建立既符合政策导向又有市场基础,并且还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并对优质创业项目予以支持,提高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
目前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仍然很严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创业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要把创业的理念和意识传播给大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带动大学生的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贡献应用的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一定会有所改善,良好的创业氛围一定会形成。
参考文献:
[1]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21).
[2]吴晓俊.创业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3).
[3]储珩.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4]李燕.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J].教育研究,2011,(3).
作者:李华 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摘要】近几年,吉林省在构建大学生优质创业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本文从创业教育环境、政府政策环境、资金支持条件、宏观经济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五个维度对吉林省现行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发现不足并给出了针对性完善建议。
【关键词】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
1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介绍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创业型经济体制的打造,鼓励有潜质、有能力的大学生步入创业队伍,提倡各地区努力构建优良的大学生创业环境。下面将从创业教育、政策法规、资金支持、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五个方面对吉林省现行大学生创业环境进行介绍。
1.1创业教育环境
近几年,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之下,吉林省大力支持创业,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创业教育体系的打造上实现了“目标明确,模式具体”。吉林省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设置方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其次是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最后是大学生综合创业素质的打造,三个目标结构清晰,层层递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在创业教育模式的设计上主要采用的是“两个结合”,即“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吉林省借力于各地职教中心和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在校大学生及应届毕业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借助社会的力量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沿性,吉林省将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借助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实验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学生传递更为新鲜的知识和信息。
1.2政府政策环境
吉林省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为此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创业教育、创业补助、企业开办等方面。在创业教育方面,吉林省要求高等院校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例如“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业独立实验”等。同时,构建了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的“吉林大学学生创业园区”,借助大学平台孵化创业团队与创业项目。在创业补助方面,吉林省创业培训的补助标准为1500元/人,其中,成功创业的学生补贴标准为1500元/人,没有成功创业的学生补贴标准为900元/人,补贴款项由人社部门审核后,财政部直接拨付。在企业开办方面,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享最高减税9600元的政策优惠。此外,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也可以享受优厚的税收优惠。同时,大学生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享有“绿色通道”服务,简化开办手续和流程。
1.3资金支持条件
吉林省在构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资金资源的支持,不仅以扶植政策的方式给予创业大学生许多优惠,更是发动金融系统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吉林省对于高校毕业生毕业两年内回户籍所在县(市、区)自主创业,并正常经营六个月以上,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若是拥有省级以上专利,则可以获得一万元创业补贴。同时,吉林省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金融服务体系,毕业两年以内符合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按规定向银行申请最高额不超过1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除此之外,吉林省政府已经发动企业界参与到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构建工程之中,吉林省林田远达形象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摆渡创新工场等众多企业都加入到了创业环境的构建之中,为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1.4宏观经济环境
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吉林省近几年受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存在经济下行压力,虽然地区生产总值继续上涨,但增长率明显放缓。2011-2015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逐年放缓,经济发展模式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而在这种经济形势之下,创业型经济体系的打造无疑成为了吉林省的一条出路。近两年,吉林省借助创新创业氛围的构建,孵化出了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和潜力性行业,这些努力均为大学生的创业征程增添了色彩。
1.5人文社会环境
大学生创业环境包括很多维度,教育环境影响着创业的质量,经济环境影响着创业的速度,而人文社会环境则影响着创业的决心。吉林省在构建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方面尚处起步阶段,很多家庭对于子女创业仍然坚持保守观念,认为创业是一种冒险,拥有一份安定平稳的工作才是关键,家庭的这种想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发生。但是,在政府、高校、金融机构、企业代表等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省大学生创业人文社会环境会逐渐明朗起来。
2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实效分析
2.1现行环境实际效果
在多年的努力之下,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已经展现出了一些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创业师资日益丰富
2012年之前,吉林省在针对大学生开展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时聘用的老师多为职业教育机构教师或是来自外省的就业创业导师,自身的师资相对比较单薄。但是,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以及教育厅等多方组织的共同努力之下,吉林省借助高校原有师资进行针对性培养,迅速打造了自身的创业师资队伍。目前,吉林省的创业教育导师已经活跃在各类就业创业课堂之上。此外,很多教育集团和培训机构也加入到了吉林省创业教育事业之中,实现了高校、社会、企业三界师资的融合和发展。
2.1.2创业政策逐步细致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国家便正式走上了创业型经济体系的构建之路,在这个过程之中,国家在探讨符合中国特色的创业之路,地方也在摸索符合地方特点的创业体系。吉林省一路紧跟国家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而且政策也逐步从最开始的明确思路,指引方向,发展到了现在的详细意见和具体数字,这也暗示着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发展思路正逐步清晰。
2.1.3创业联盟日渐强大
目前,吉林省创业环境的构建者已经从政府单方,发展到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金融组织等更为丰富的战略联盟。政府负责统领思想,明确方向,高校负责提供师资和实验平台,企业负责引入更为实际的观念和信息,科研机构和金融组织则负责全程护航。吉林省的创业联盟日益强大,大学生创业环境初见雏形。
2.1.4创业认识逐渐端正
吉林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历史因素,使得这里的民风相对保守,创新意识不强,不敢接受挑战,很多人对于创业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多年的社会媒体宣传教育之下,很多年轻人对于创业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了解到创业并不是“做买卖”,而是创办自己的事业,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创业认识的端正自然就带来了创业的动机和决心。
2.2现行环境存在不足
虽然,吉林省在构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2.2.1师生时间难对接,导致教学投入差
目前,吉林省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双困生培训等就业创业类培训都是将时间安排在高校正常教学期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不占用教师和学生的假期休息时间,不引起师生的抵触,但是却会导致教师与学生在时间上的对冲问题。因为,现在很多就业创业培训的指导老师都是高校的专职教师,他们在本单位均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当吉林省创业培训任务下发之后,很多教师原本的教学计划就会被打乱,他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培训、教学、科研甚至行政等多方面的任务,最终的结果就是多而不精,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均会受到影响。
2.2.2部分高校不重视,导致培训形式化
根据吉林省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吉林省共有普通本科院校37所,普通专科院校21所,这些高校几乎都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也组织学生参加了政府主办的创业培训。但是,在带领学生认识创业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高校缺乏根本上的重视,很多学校开设创业课程是因为教育部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训是因为就业局的要求,领导发话,老师下令,学生不敢不从。在缺乏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开始的学习自然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高校的重视是决定大学生创业培训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
2.2.3政策缺乏创新性,创业激励性较弱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虽然实现了由粗到细的转变,但是整体上还是简单跟随国家步伐,缺乏独创性和地区性的创新。目前,我国有很多省份已经在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植政策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各自的转变。例如,贵州省贵安新区就针对地方发展特点出台了52条创业政策,帮助大学生圆创业梦,其中不乏“创业代金券”、“金点子评选”、“贡献奖励”等极具创意和激励性的政策。相比较而言,吉林省在政策的激励性方面就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2.2.4企业过于功利化,实际投入性不高
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力量就是企业代表,包括传统经营性企业和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各类教育集团。这个角色对于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实效性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和项目的论证要点。但是,目前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联盟中的各级各类企业均存在着过于功利化的情况。传统经营性企业本身的投入意愿不高,之所以参与到大学生创业环境中来,更多的是因为一些政策上面的优惠,这使得他们很难从根本上发挥企业应该发挥的作用。而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教育集团虽然在创业教育投入上表现出了一定的专业性,但是却更多的针对创业师资,很少面向学生,且费用高昂。其实,联盟合作中企业的“现实”是可以理解的,吉林省要抓住各自利益点进行更为高效的联合。
3吉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完善建议
针对吉林省在构建大学生创业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具体阐述如下。
3.1创业苗子,拔尖培养
目前,吉林省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处于创业意识激发阶段,创业教育的对象相对比较广泛。但是,之后的教育需要走向专业能力的塑造阶段,应该采用精英式教育,因为创业人才本身就应该是精英化人才。所以,吉林省在创业教育环节要分出层次,选拔出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具体的操作可以是在传统的创业实训或双困生培训之后,根据学生的自身素质、意愿、家庭背景等条件挑选出创业苗子,利用假期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培训导师可以选择高校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相结合的组合模式。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结构。
3.2重视考核,保证质量
吉林省各大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此外,就业局或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所组织的就业创业课程也存在类似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关键在于考核,考核的对象不仅是高校教学任务承担方、创业培训的组织者、就业创业导师,还应该包括授课对象即高校学生,只有采用严谨的360度考核模式,才能严肃认识,端正态度,保证创业环境的有效性。
3.3政策创新,保证激励
吉林省在构建大学生创业环境的过程中过于保守,这样固然可以减少风险,但是也限制了很多可能。吉林省应该尝试突破常规,出台更具激励性的创业扶植政策,例如继续加大在大学生创业行政方面的费用优惠;扩大创业专项扶持基金的规模;引入优质企业,推行新老企业联合发展等。总之,在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时不仅要把握国家的方向,也要参考各个地方的智慧,更要倾听大学生的声音,以保证创业政策的激励性、实际性和落地性。
3.4让利企业,共创事业
毫无疑问,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获利,如果要激发企业的参与性,吉林省就必须学会让利。对于企业而言,简单的给予优惠政策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现实的需求,所以,吉林省可以在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打造方面尝试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例如,邀请电子信息领域中小规模的企业进驻高校或地方创业培训组织,双方以共赢为前提进行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合作进行市场的预热、品牌的传递、项目的挖掘、人才的发现等,高校或创业培训组织则可以通过合作保证大学生创业实效。简而言之,就是用商人的思路邀请商人加入到创业环境的打造中来。
参考文献:
[1]韩晗,韩箐箐.基于PEST模型的长三角地区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J].中国商论,2015(26).
[2]朱永跃,胡蓓,孙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3]王立范,曾雯琦.吉林省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29).
作者:柏文静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浅谈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
[摘要]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道路。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出大学生创业行为受到环境、个人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创业氛围、同辈群体、家庭和学校,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民办高校加强对大学创业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家庭支持大学生创业,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关键词]民办高校;创业行为;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继续前行的“双引擎”。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到“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经济的发展需要创业者,而创业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特点及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从年龄结构看,大学生创业群体年龄集中于19—26周岁,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喜欢接受挑战;从知识结构上看,大学生创业群体都接受过高等教育,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和创业课程,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较强的创业理论基础,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从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来看,一是大学生创业者没有经济来源,缺乏创业资金;二是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实践经验,创业准备不足,创业成功率低;三是创业项目没能与所学专业有效融合,创业多集中在低端行业;四是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不到位,创业支持不足。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创业理由不尽相同,真正驱使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的影响因素是专家学们者一直探讨的话题。笔者对吉林省4所民办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87份,其中有效问卷977份,有效率97.7%。将大学生创业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受创业氛围影响
在2014年,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掀起“大众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的势头。此后,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国家政策相继出台。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推进大众创新创业;2015年3月公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年9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家连续出台相关政策,营造创业环境,使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有助于孕育创业者,充分带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大学生勇于尝试创业。
2.受同辈群体影响
除了创业环境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以外,大学生同辈群体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在人际互动学的角度上可知,家庭、思想、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同之处的同龄人间,最容易产生吸引力和相互影响力,因此社会群体中的朋友带动创业是影响创业主要社会因素之一。同辈群体中成功的创业经验不仅对大学生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并为其创业提供了指导作用,让他们更清楚创业应做哪些准备,锻炼哪些技能。即使是创业失败的经验也可以让大学生引以为鉴,规避创业中的误区,少走弯路。比如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土木系某毕业生,自2011年考入大学,在校期间开展了各种创业尝试,2014年于长春市注册了花伴生彩球装饰艺术有限公司,公司创办第一年营业额就达50余万,并且逐年提升,其创业成功案例对周围同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3.受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大学生影响意义深远,家庭中是否有过创业史、父母亲戚朋友是否支持大学生创业、家庭经济条件好坏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父母或亲友有创业经历的家庭中,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最强;父母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态度,大学生多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选择自主创业,反之则会在自主创业的选择上比较谨慎;家庭环境较优越的大学生更敢于尝试自主创业,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选择中也较为谨慎。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创业之初,没有家人或亲戚在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导致创业理想被埋没。
4.受学校的影响
但就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民办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引导还不到位,部分民办高校并未对创业加以重视,没有系统地开设创业课程,也没有聘请专职的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创业教育局限在较浅层面上,无法真正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兴趣,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要么不懂创业,要么盲目创业,创业成功率较低。
(二)个人因素
创业行为是创业者在社会环境下自身竞争力的体现,创业者通过个人的努力达到创业成功,因此具备充分的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必要条件。在调查中,感觉自己创业能力有限和心理素质差的约占全部调查者的1/4。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者需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其中包括发展创新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为扶持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仍有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为此,政府应加大对优惠政策的公开和宣传,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落实创业优惠扶持项目。由于大学生创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创办的多为小型企业,因此政府应重视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减轻小微型企业的行政经费负担。
(二)民办高校加强对大学创业的引导和培养
创业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领导力、优良品德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掌握创业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民办高校创业教育首先应注重大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在创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创业学》、《金融学》、《财务会计》等课程,使创业教育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了解创办及管理企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加强对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采取案例教学,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理念和方法,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并且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不仅要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竞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省内外创新创业挑战赛、区域模拟实战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并要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让大学生走进企业,锻炼社会能力,积累社会经验;第三,聘任创业导师来校讲学,给大学创业指路子,使大学生创业从想象变为现实;最后,民办高校还可以联合政府机关,为大学生创业实时讲解政府新颁布的相关优惠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
(三)鼓励家庭支持大学生创业
应重视创业者家庭在创业支持方面的积极作用,向大学生家长普及、推广创业知识;民办高校通过寒暑假开展创业教育和宣传活动,设计调研问卷和宣传材料,让大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使自主创业的理念深入每个家庭。
(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大学生作为创业的核心,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大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定自己的信念。大学生还应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多学习有关创业的其他课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还应积极认清市场发展趋势,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市场调研活动,采用SWOT等方法分析清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好创业准备。在此基础上,要深入社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信息,得到更多的创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儒寿.大学生择业与创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李璐.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2016(10).
[3]汪旭梅.大学生创业动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3.
[4]刘晓黄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合作探索———加拿大高职院校经验借鉴[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5).
作者:李璐;程泽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
【摘要】自主创业是当今社会就业模式之一。社会就业形式严峻,为了改善就业压力了,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素质教育观。自主创业需要创业者的创新精神以及面对创业困难的勇气。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结果都是不成功的。自主创业改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
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对于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尤为重要。传统的高校培育人才的模式,重视理论文化的教育,忽略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就相当于事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很好的改变这种现状教育现状。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创业精神以及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问题
1.1大学生创业精神概述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思想的开放和观念的独特性等。大学生创业,包含对机遇的认知,以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具有时代性。时代的不同,人们的需求就会跟着改变。具体的创业源于创新精神以及人们需求的推动。创新精神具有综合性,大学生创业,不止需要创新思维这一个因素,还需要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等其他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
1.2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意义
从社会方面分析,大学生创业有利于推动就业的发展,推动人力资源的发展。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人口基数过大,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导致岗位需求大于岗位供给,或是就业人员能力以及素质不能够匹配岗位需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够缓解这一现状。大学生创业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创业不仅考察创业精神,还需要考虑到其它因素,例如创业资金的来源或是合作伙伴的配合等多种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相当于对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行锻炼。同时大学生创业更具有社会意识。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做贡献。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3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令人担忧。分析原因如下。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大学生失去自主创业思想。传统的就业观念导致政府机关这类工作比较受大学生欢迎,因此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动力就会减少。大学内大多数采用学分制度和成绩制度来管理学生。用成绩来评判大学生的发展。但成绩并不能说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业需要精力以及时间,学生把精力放在成绩的提高,忽略对素质的要求,使得大学生创业机会降低。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对于创业教育重视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使得学生创业难。高校对于创业的重视,大学生缺少创业基地,客观条件上限制了大学生创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多的注重理论教育,但创业活动实践性较强。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单纯的理论教育无法使创业良好的进行。
2针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提出改进措施
2.1从创业教育的意识方面改进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够改进大学生创业少的现状。传统社会文化观念让学生容易陷入安逸的思想状态中,不能够理解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在就业意识培养方面,要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现状,鼓励学生积极就业。把学生适应社会的被动型转变为主动性。把创业意识的培养扩展为创新的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如果没有良好的项目,那么在起步方面,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创新的创业意识培养,有利于学生对于机遇的把握,发现新的创业项目,提高创业的成功性。
2.2从师资以及培养方式方面改进
从师资方面进行改进。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教师选用要有严格的标准。避免选用的教师,只重视理论的培养,忽视实践的锻炼。适当的时候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创业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采用案例教学的培养方式同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一些企业的案例,教师引导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针对企业的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创业的实践奠定基础。从培养方式进行改进。高校可以建立创业基地,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建立创业基地能够把创业学生集中管理,而创业学生也能够相互交流创新思想。同时创业基地还可以设置创业实习基地,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业过程中,为学生的正式创业奠定基础。高校利用社团等学生组织,进行创业示范,鼓励其它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高校可以进行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参观企业的运营,吸取企业的运营方式,进行自主创业。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对于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使创业项目能够良好的运行。
2.3从政府方面改进
政府加大对于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方面,大学生创业一般会因为缺少运行资金而望而却步。对于能够实际运行的创业项目,政府给予资金的扶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例如税费以及办理手续等方面。尽量简化一些手续的办理,可以在创业之初,减免学生创业的税费缴纳。同时鼓励社会企业进行创业基金的捐赠和人才的输出。企业家进入高校,指导学生进行创业。
3结语
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不只是高校自身的责任,与社会方方面面都有联系。自主创业为社会培养了具有创新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人才,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同时学生的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高校的素质教育水平。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晨,魏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4):30~32.
[2]郭昱铄,张秀娥.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6,(11):125,124.
[3]毛文学.高职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22(5):77~79.
[4]陈航.论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143.
[5]孙文新,刘冬梅.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2):27~28.
作者:吉尼斯 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