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媒体教学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的运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根据技工学校英语课程的特点,结合技工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及学生实际情况,以多媒体教学为研究视角,以教学改革的形式对多媒体教学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技工学校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让人并不陌生,其所具有的形象化视觉感受带来极好的应用效果。将多媒体应用到技工学校的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得以改善,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的课堂诵读和学生的背诵过程,这种略显呆板的教学过程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课堂吸引力缺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则是采用现代技术,将情境教学的方式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情境和所处的环境,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能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同时也能了解到这个场景的其他信息涵盖量和知识点,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了解到更多其他国家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信息。教师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各类素材,使静态的教材内容变成了动态的课程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感受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修正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生联系,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应用效果也极为显著。
三、多媒体教学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优良英语学习环境
多媒体课件是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在内的一种新颖的技术,其趣味性远超老师在课堂上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接受程度上也更受学生喜欢,更加亲民化。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其普遍正处于青少年阶段,都比较喜欢接受新颖的事物,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进行英文歌曲改造,发掘曲目中英文单词的深意和广义,延伸相关知识点,拓展知识层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全班循环比赛,奖励那些有创造能力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拓展了其眼界和视界,开发了兴趣的学习形式,还能激发他们发掘学习英语的动力,激发他们自主主动学习英语的决心,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习英语成为他们的兴趣。
(二)加深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了解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国粹和国宝,更是一个民族经过多少年沉淀的智慧结晶,要想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内涵,就必须通过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而语言不是一朝一夕的学习就可以掌握的,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够深入了解一个民族语言蕴含的深意,多媒体的应用便可以达到此教学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的各种节日,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了解其文化起源,从而更加了解节日所代表的意义,才能够懂得英语其他层次和领域的表达力和表现张力。当然,这还需要教师首先做好自我功课,对于国外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予以深入研究,并对多媒体知识予以深入掌握,让两者予以更好地结合。
(三)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来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最终达到和别人交流的基本能力,这就是学习英语主要目的和出发点。生活中,很多我们经常见到的诸如邮箱、微博等社交工具都是多媒体的范畴,应该恰到好处地利用好这些工具,因地制宜地为教学和学习英语进行选择和布置,从而发挥其功效和作用。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去关注外国名人的微博,将他们即时的生活状态反馈给自己,既吸引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这个过程得到了英语书面语的常用形式,以及日常应用语言的直接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作业布置成英语原声电影的观看心得,将电影精华的句型和精华的词语进行摘要和论述,用电影中涉及的英语句子分组讨论电影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描述,体验情境内涵,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更多的学习兴趣,将兴趣转化为深层次的爱好。
四、结语
时代的进步让多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让其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教师要对多媒体予以高效利用,让多媒体成为技工学校英语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让多媒体带领学生进入英语世界,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英语魅力。
参考文献:
[1]许炎锋,许芳.多媒体在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1):41.
[2]钟孟堂.多媒体技术在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5(9):151-152.
[3]凌轶.浅谈分层教学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4(18):146-147.
[4]鞠永丽.多媒体网络教学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22):14.
作者:张舒欣 单位:广东汕尾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