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析初中地理教学(4篇)范文

分析初中地理教学(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分析初中地理教学(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分析初中地理教学(4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运用

摘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合理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日常的文理知识,充分动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握课堂听课质量才能学好的科目。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的运用,而地理知识需要充分的展现和扩充,所以必须把信息技术教育加入到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综合整合,加以应用。本文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教学运用,浅谈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整合课堂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地理

一、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实际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把教师讲授的知识学会灵活运用,充分做到学以致用。不仅是要让学生根据课堂的PPT模板,了解案例中的内容,结合地理教材的文章进行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案例分析的方法,从PPT的素材中感受到人文地理的多样性,自觉的感知和享受,模拟地图和等高线等,这样他们在遇到解决类同的事例时,就会回想到教师曾经讲解过的重点知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就会增多,自然可以利用我们在案例中讲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图”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播放器的使用特点,给学生播放中国的地理人文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加深课堂印象,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想要教学好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的地理课堂,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充分整合的课堂中,对于图表的绘制和图形的勾勒也要充分教学,比如描述中国56个民族所占总人数的比重,各个省所占全省面积的比重,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时,就要用到“饼状图”和“折线图”,教师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地理,爱上地理,学好地理。

二、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效率

地理是一门运用较广泛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地理知识。课程中所包含的丰富自然地理知识,值得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同时良好的地理素养也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地理人文思想,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时,有效地围绕课堂中心思想,即地理人文知识,结合日常的生活常识和知识,提升对自然地理的感知度和发展对地理的兴趣空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地理的课堂效率。《跟着贝尔去旅行》是非常值得学生观看的自然人文地理教育片,教师可以用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进行观看和学习,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享受自然,爱上自然,贴近自然,了解自然,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热情,鼓励学生自觉地感受风土人情,自觉地感受地理知识,保证学生对学习地理的信心。

三、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保证初中地理的课堂质量

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元素,从而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保证初中地理的课堂质量。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虽然传统一贯性的教学方法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用有价值的教学手段,并创新出一系列当代的地理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学习,根据课堂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发现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给人们造成的影响,然后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并对各种地形、河流的水文特征的教学加大力度,扩展学生的思维灵动性,发展初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诸多愿望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断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代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年龄波动较大和长身体的关键发育期,许多新颖的教学题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从小接触自然地理知识,更主张生生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比如互传“Ipad”模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笔记,提高学生相互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愿意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的习惯。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信任,共同努力和创新,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技巧,接受生活,感知生活,享受生活,包罗万象,并在课下多观看一些有关地理人文的教育纪录片,比如《人与自然》《走近科学》《中国地质风貌》等都是值得地理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的纪录片和教育片,能让学生充分动用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从而学好地理。乌中斯基说过“把信息技术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地理是文科和理科的综合体,教师只有充分结合当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能强有力的发挥初中地理的教学优势。初中地理是初中义务教育的课程,也是非常重要且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和课堂教学工作,利用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整合教学来充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张虹

第二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的翻转课堂设计

摘要:针对初中地理新课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落实点的要求,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拓宽学生的学生空间,并提出了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和教学设计内容,为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地理;翻转课堂;设计原则;教学设计

一、引言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主动、协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种模式打破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传统,符合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及趋势,对我国教育事业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二、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保障,通过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分析,并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与内涵,给出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根本区别,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产生了互换,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效地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应作为次要角色起指导作用。

2.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问题解决”是指通过一连串的思维活动及操作活动,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的过程。待解决的问题应由具体的情境产生,并对应设定应用合理的知识和技能,即可加以解决的具体目标。在设定解决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认知水平、心智水平、主动性、技能水平、思维定势、情绪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与影响。在翻转课堂中,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导向,在课前准备中就应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移动终端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例如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从而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的认知及疑问,并引导其整理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示问题,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资料查阅、科学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最后,组织学生对讨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及总结,使学生更细致、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3.评价原则。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为评价要素,过于单一片面,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发展。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以美国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强调评价要素的多元化,通过学生在多项教学活动(如自主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思考情况、实践情况、讨论情况等)中的表现来评价其多方面的能力(如自学能力、自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得出客观、完整的评价结论。

三、初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已有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案例的研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给出一套具体的翻转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都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在翻转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第一个维度是认知层面的目标,第二个维度是能力层面的目标,第三个维度是思想意识层面的目标。

2.视频制作。在翻转课程中,教学视频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学视频的内容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不要过分着力在学生易于自行理解的部分。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可用性,视频中的课件应简洁清晰、图文并茂,并且每个视频的时长应适中,一般在5到15分钟之间。过长的视频不仅容易出错,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自学测试。学生利用教学视频完成自主学习后,往往很难准确地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因此应针对一组教学视频的内容,设计一套能够难度适中、针对性强的测试题,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测试题,较为准确地感知自学成效。要注意,测试题的数量应适中,不宜采用题海战术。

4.协作探究。在翻转课堂中,应引导学生协作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组合为多个任务或实验,让学生通过团队的形式探究解决方案并予以实践。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各自承担部分任务,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样的协作探究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教学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应分为两个部分:(1)学习效果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及能力培养情况的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是指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效果的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展开,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自学效果、课堂表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或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

四、总结与反思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会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所需要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教学视频录制、自测习题设计、实践任务设计、课堂引导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等。但这些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从实践效果来看,翻转课堂大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能力养成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同时,翻转课堂的形式也更受学生欢迎,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足,影响自学效果。(2)学生还未养成自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3)学生过于依赖外部助力(如网络)。但从总体来看,翻转课堂还是十分适合于初中地理教学,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也与新课标改革的预期相符,具有实践与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文良.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1):3-6.

[2]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12-15.

[3]蔡欢欢,段作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4,25(6):120-122.

[4]丁建英,黄烟波,赵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5):88-91.

[5]张渝江.翻转课堂变革[J].中国教育技术,2012(10):118-120.

作者:陈雄伟

第三篇: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地理学科与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微课的应用对其内涵问题的探究、重难点的突破有独到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应用可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教师专业提高,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全面发展,拓展他们学习空间,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微课;应用;专业提高;全面发展

微课是微型视频类课程的简称,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微课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地理学科与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微课的应用对其内涵问题的探究、重难点的突破有独到的促进作用。它是现代社会背景下一种新型的先进教学模式。以下笔者结合近几年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微课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应用过程中的体会。

一、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分类

(一)知识讲授型

微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将某一知识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伴随着一节课知识的讲授,用多媒体对某一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展示。这种类型是微课中最主要的形式。如对中国主要山脉、地形区分布的讲述,对经纬度数值变化的展示等。

(二)问题答疑型

微课地理教学中有许多探究性问题,如对长江洪涝灾害多发原因的探究,对日本、俄罗斯工业分布、主要运输方式特点的对比等。用微课对各类探究性问题进行答疑,会增强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探究型

微课初中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活动题,里面包含着许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节中对不同降水、植被、土质情况下水土流失程度的探究。上课之前我们先把这些环节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制作成微课,实验一“不同地表植被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二“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三“不同降水状况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上课时再形象地对比展示播放这个微课知识点,这样通过三组实验的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在何种自然条件下会发生水土流失。学生从水量、土质、冲出泥沙量、冲走泥沙的快慢程度等几个方面来观察、比较实验结果,将知识化难为易。实践证明在教学上用活动探究型微课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更易于掌握这些知识点。

二、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一)课前导入利用微课,创设情境

微课展示情境比教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用语言创设情境更逼真、更有效。如学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时,用北纬30度中国自由行微视频播放导入,展示中国北纬30度各地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提问摄制组从舟山群岛出发,沿北纬30°一路西行,途中地势有何变化?沿途经过了哪些地形区?需要穿越哪些山脉?通过这样微视频导入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的欲望,效果好。

(二)课中运用微课,克服重难点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中在讲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时,这部分知识较抽象,单纯运用传统教学学生难以理解,尤其对于空间感差的同学是学习难点。对该知识利用微视频和一些动画,将平面的等高线变成立体,这样将立体的动画的微课运用课堂教学可以克服学生对等高线知识空间上难理解的抽象感,化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掌握该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幸福感。

(三)课后运用微课,巩固所学的知识

一节课45分钟,教师不可能使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教师也不可能对某一个重点和难点反复讲解,直至每一位学生都弄明白,那么,课后的复习巩固是很重要性的。为了复习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疑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制成微课、微视频,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反复观看,直至真正弄清楚、搞明白,也就是说,此时的微课是对教学的补充。

三、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弥补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与传统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注重文字、图片及图表等内容,而微课恰恰符合这一特点。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在讲地球自转与公转教学内容的讲解中,依赖于传统教学方式利用地球仪等仪器是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而利用微课对地球自转、公转进行合理的设计,会使枯燥的文字变成多彩的图片、动画等,并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多媒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我们一般使用多媒体将课本中需要展示的图片以及文字全部展现一遍,学生难以感知重难点,更难以体验到课堂的趣味。自然地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知识点只靠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就算在课前做足了准备,也会因为知识点很抽象而难以理解和记忆。微课的出现会使这些现象加以改变。在课堂上,微课以一种新的方式展示出了课本中的重难点,会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相应增强。微课还可以通过动画详细展示复杂的地理现象,相较于单纯的语言讲解来说,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提高

为了制作出更好的微课,我们会不辞辛苦,多方寻找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地理知识进行再学习、再研究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对课题、对教学内容等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便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精心策划教学设计,精心提炼教学的语言。这些做法都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微课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微课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修改,上课完成之后根据教学反馈也可以不断改进、修正。在不断地教学反思中,我们的业务水平会不断提升。微课还会促进我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制作微课的过程,需要教师学会使用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实践与操作中,教师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熟练,对微课的制作与应用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自己的课堂教学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微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校仍采用大班额授课,一个班中几十个学生的情况差异巨大。教师以统一步调授课,经常会出现学生跟不上授课节奏的现象,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更难说了。在教学之后,学生需要在课下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弥补课堂中学习时的不足,而且能够进一步消化知识,巩固记忆。微课是对学生学习资源的一种补充,学生可以借助电脑、手机等手段,利用零碎化的时间通过微课进行学习,这种形式既方便,又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进行有效学习。2.微课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学习知识的深度,扩展知识的宽度。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而言,若是对课堂上的教学没有能够消化吸收,可以通过微课,重温课堂知识,达到最佳的吸收效果,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微课还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微课,学生可以在相关的移动设备上自主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在某节点暂停播放,对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学生也可以随时退回去播放,或者播放数遍,直至自己能够理解且消化吸收相关知识为止。微课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多年的微课应用课堂教学实践及学生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微课在初中地理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预习新课,解惑课内某一知识的疑难点,巩固课后知识点。特别是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微课时间短、内容精的特点,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更容易,如果不懂地方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知识点。实践证明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拓展他们学习空间,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它让教师教得更轻松,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胡永春.《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2014年11月(第一版)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林云清 单位:福建省福州江滨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地图读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地理学习进度的快慢。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关键点,也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以及任务,地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通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取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初中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希望可以为广大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宝贵意见。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策略;培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理念的同时,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成为了初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全新教学目标。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白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一定要有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改进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文章根据作者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充分发挥地图辅助教学功能,激发学生读图兴趣

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读图的方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在固有的基础上提升读图能力,深刻了解地图的作用。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的记忆,然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地理的特殊符号。例如在讲解有关于“中国的疆域”这一地理知识时,教师通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读图,并在此过程中,切实性的记忆邻国以及濒海的名称,正确掌握我国疆域的具体范围。又比如,教师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畅所欲言,共同分享读图观点,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方法,自主收集和中国疆域相符合的信息以及资源,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自身学习的成果。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观察学生读图学习的积极性,并利用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读图学习活动中去,进而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重视对地理读图的基本常识

解析,深化学生对图例的印象地图是初中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理文字语言的最好诠释方法,更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学习工具。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重点为学生解析地图的基本常识。例如山川河流的分布、比例尺大小的观察技巧、城市分布等等。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的记忆,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读图知识编辑成为顺口溜,以便于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利用顺口溜的教学模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此一来,当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相对应的问题,就可以更加快速的回答出来。除此之外,初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地图图例,而这些图例恰巧是学生要了解的基础性知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视图例教学,根据对图例的重点以及疑难点进行详细的解析,深化学生的印象,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相关图例的内容,创设活跃性的地图教学,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加强对读图能力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古语说的精妙:“熟能生巧”。这句话较为适用于地理读图教学过程中。针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读图、解析地图是较为抽象以及繁琐的任务,山川河流、行政划分、领土范围等大量的图例以及图示会让学生产生较多的质疑和困惑。基于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练习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具体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其中自主探究是最适用的一种。例如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当教育工作者为学生解析完有关于地图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记忆,而这些基础的地图内容通常是为了读图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正确指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方式来解析地图地形特征。例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黑龙江好似一只黑天鹅,中国的大体轮廓就好似一种雄鸡,意大利的大体轮廓就好似一双马靴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的是,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且学习任务繁重,压力甚大,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合理有效的运用课堂有限时间来充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让读图和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提升地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使用几率。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读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生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才会更加喜欢地理。针对于刚刚接触地理课程的初一学生而言,在进行读图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一些形象化的地形图,消除学生的学习恐惧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教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的,需要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读图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但是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可以养成地图解析的好习惯。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点,并掌握地图和地理之间的联系,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通过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改进,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金利.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4,(05):154.

[2]刘平华.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179.

[3]王爽.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困生的读图能力[J].学周刊,2014,(07):142.

作者:许丽英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五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