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效地理教学学习规律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依照教学规律。问题在于,所谓教学规律很多,而有些教学规律之间甚至还是存在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一线教师往往无所适从,而结果往往就是自身的教学难以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以为真正有效教学的抓手还应当是学生,有效教学必须尊重规律,而这个规律首先应当是学生的学习规律。那么,学习规律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外延?实际教学中,应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呢?
一、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
学习规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显得很空洞,但如果不建立学习规律的视角,那整个教学的方向性又有可能出错。因此,笔者在探究学习规律的内涵与外延的时候,坚持的是宏观处着眼、微观处着手的思路,在确保大的方向不出错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规律中与学生的学习关系最为直接与密切的方面进行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笔者所着手的学习规律包括学生的注意规律、记忆规律,以及地形、地图识别中的认知规律等,其中借助于学生的无意记忆去实现地理知识的有效构建又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就这一点进行相对详细的阐述,以期望能够收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地理学习显然是需要记忆与理解的,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学习要求,在地理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却常常存在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困难。譬如说学习“辽阔的疆域”的时候,学生对中国疆域的“大”往往缺少更为准确的认知,对中国疆域示意图也缺少形象的理解,对于中国的邻国尤其是邻国的相对位置更是缺少直观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而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就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教学。
而此时应当遵循的学习规律,可以是在创设了相应情境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无意记忆的规律,让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识别、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实现知识的有效识记。在此过程中,无意记忆存在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过程中,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将相关的知识当成工具去运用,显性教学目标是为了识别中国疆域,而隐性目标却是为了让学生记忆中国疆域及与邻国的位置,从而实现让学生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疆土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等教学目标。
二、依托学习规律,实施高效教学
创设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中国的陆地形状与面积,并且将中国的陆地面积与其他大国的陆地面积进行对比,以切实感知中国陆地面积的“大”。这样的设计初衷是:很多初中学生听说过中国地大物博,而经过社会发展之后学生也认识到中国“物博”是相对的,因此对“地大”的理解也就容易失真。同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中国陆地面积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他们甚至不知道中国具体的行政区划分。因此这样的情境设计,可以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中国疆域上来。
引导学生基于经纬度进一步认识中国之大,同时注意渗透爱国主义这是一个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复合的过程,实施的关键在于首先要帮学生建立经纬度的科学认识,以让学生对中国陆疆之大的认识从上一环节的感性上升到这一环节的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实会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生成一种自豪感。如果教师此时再能结合时政,学生还会生成一种保家卫国的责任情感,这也是在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契机。
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邻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帮学生寻找一种适合的记忆邻国的方法。教师可以先报出一些国家的名字,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判断所在的位置;然后在地图中去“实地”认识不同邻国所在的位置,这个时候正确的答案与学生原先错误的认识之间就会形成冲突,而这种认知冲突实际上也是有利于深刻记忆邻国的。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还可以借助记忆规律去帮学生记忆邻国位置,如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为不同的邻国建立不同的简称去记忆。
知识的构建既有直接的地方,也有间接的地方,而间接的地方更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规律去进行。无意记忆强调的是将显性的教学目标隐藏在学生的行为当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效果。在上面三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在中国与他国比较的过程中,在基于经纬度的认知中,在基于生活经验与正确知识的对比中,借助学生的无意记忆去构建中国辽阔疆域的知识。
三、依托学习规律注意点
无意记忆本身是学生学习中自然遵循的规律经验表明,所谓的无意,指的是学生学习中注意力的转移,但并不是不注意,只有在具体的某个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更高级的行为时,才能够对相对低级的学习目标产生无意记忆的效果。无意记忆效果的发挥关键在学习情境的营造只有让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系统的情境中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够连续,注意力也才能相对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无意记忆会最大程度上释放出来,从而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记忆效果。
无意记忆强调的是无意,应“顺势而为”笔者经验是对于教师自身而言,要关注无意记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进入无意记忆的情境。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不同学生个体的无意记忆能力与契机是不同的,当某个具体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较为紧密的联系时,无意记忆的效果是最好的。
作者:张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雪岸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