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党建创新途径探求范文

高校党建创新途径探求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党建创新途径探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党建创新途径探求

一、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与大学发展战略相融合

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要与大学发展战略相结合。我国高校正面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转型。这是一项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各高校都制定了实现纲要目标的发展战略,党建工作也要围绕高校的发展战略来制定党建工作的规划,党建工作载体是与党建工作的目标、内容紧密联系的,高校发展战略与各项发展举措是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源泉和基础,载体创新要落实在促进高校科学发展上,把党组织建设成高校坚强的政治领导核心,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力。高校的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的改革发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两项系统工程要互相渗透与融合才能拓宽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思路,例如,把党建与高校的师德学风建设、教书育人职能建设、科研体制建设、行政与后勤服务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两个系统的关联性成为有机的统一,才能有效拓宽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载体。

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与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相融合高校党组织对高校主要是履行政治领导,是把握发展方向的领导,为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对高校科学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一所高校的发展出现不健康状况,也可以从党建工作观念陈旧,对高校发展政治保障不力等方面找到原因。拓宽与创新党组织接受党内外监督的载体是保障党自身肌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党组织自身健康才能保障高校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建立和创新高校党务公开的制度载体,高校基层组织中的党务公开不仅是制度创新,而且是党建目标、内容、方法、党员服务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载体创新,在党务公开与接受党内外监督方面,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接受监督的载体,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拓宽创新思路与空间。要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日常化与正规化,一定要有党建工作的系列制度作保障,只有通过创新制度载体才能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路径二:与教学科研组织的创新活动相结合

高校作为复杂组织,其管理制度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高校组织结构由直线式向矩阵式转化后,院系一级的教学科研组织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这是高校组织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必须与教学科研组织创新相结合。

1.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高校的创优争先活动要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群众的方针,把创先争优活动融入教学科研活动之中是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重要途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发展过程、提高过程,高校党组织要不断深化创优争先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求党员比以前做得更好,特别是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始终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充分体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凡是有党员的地方,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都要常态化,特别是教学科研组织中的党员,首先要在教学科研中争当先锋,教学科研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劳动,需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党员要把教学科研创新作为党员创先争优的载体,特别是通过学习科技人员的先进事迹,如“两弹一星”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其他优秀科教人员的“科教报国”精神,以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教学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创先争优这个载体与教学科研创新活动实现有机统一。

2.党员组织载体要融入教学科研组织的新特点之中要完善高校各级行政机构、教学机构、科研机构、学生组织中的党组织设置与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学科研组织的新特点。高校党组织的设置,基本上是与院系等常规机构设置相对应,在实行课题制后,课题组这种新的科研组织形式已经非常普遍,而且课题组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单位,其成员跨学科、跨组织、跨部门,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团队,从承担课题的时间来说,短则一年,长则数年,因此,要研究课题组的党组织设置。此外,高校之间的协作交流越来越多,合作培养人才以及合作攻关的项目也几乎近于常态,高校的流动党员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客观现实。凡是有流动党员的地方,都要建立党的组织机构,无论是临时支部或常规支部,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必须覆盖到新型的教学科研组织之中。

3.党管人才的工作载体要融入教学科研活动之中党组织要以改革的精神来促进党建与高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必须落脚在强化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理顺党组织、行政组织、学术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的源泉是高校的发展实践,只有在改革中加强政治领导,各项改革才能得以有序进行。高校党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是组织载体的两个重要领域。目前高校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职能,如“党管人才”问题,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对人才问题重要性的认识结果,是对党管干部职能的延伸。高校党组织不仅要承担“党管人才”的组织职能,而且要创新“党管人才”组织载体,同时又要区别高校人力资源行政职能部门与高校党委“党管人才”职能的划分。高校党组织主要是制定高校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关心优秀人才、爱护优秀人才、帮助优秀人才,保证人才发挥作用,同时要牵头制定高校的人才发展战略,不断充实和创新党组织的功能。教学科研人才基本上是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党管人才需要有与教学科研组织紧密联系的各种载体,这是很广阔的创新领域,通过党管人才的载体创新,使高校党组织的功能更符合高校的特点。

三、路径三:党建工作载体创新与学生社团工作创新相结合

高校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又决定了党建工作载体的多样性,通过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提高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与实效性。由于高校的学生党员在全校党员中的比例很大,学生党员管理创新要重视与学生社团工作创新相结合。

1.创新学生党员管理载体要融入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对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群体的引导,学生社团是以学生的兴趣与偏好来组建的,它是对常规教育的一种补充。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组织指导下组建的校内团体,是在党组织领导下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生组织,它不再是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群体,而是一种准正式组织形态。学生社团实际上是学生偏好的自动组合,也是对学生偏好的分类。学生中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如新生与老生的差别、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差别、学生班级与学生社团的差别等等。党建工作必须在这种组织结构与人员结构不同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指导,在分类指导中创新党建思路,从学生的偏好与不同差异中找到新的工作载体,使党建工作思路充分落实到育人为本的方针之中。所以,高校党委要强化学生工作部的职能,可以考虑在学生社团中组建党小组,或者由学生工作部指派,学生社团中党的指导员可由学生党员来担任,一方面使学生党员得到锻炼,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载体,另一方面强化了党委对学生社团的指导。

2.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要融入学生社团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按行政组织序列来开展,即以院系班级为单位,这种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结构仍然是依附垂直的行政组织,但是,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基本上是处于两个组织中,一个是班级,另一个是学生社团。学生在班级的活动主要是上课,听老师传授知识,学生在社团的活动更能反映学生的思想状况,另外,学生社团的活动是以实践为主,与学生课堂受业是两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此,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要拓展到学生社团,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要打破单一模式,努力探索在学生社团领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首先要保证学生社团的规范化运作,党建工作要强化学生社团运作的制度化,有一个好的制度载体,党建工作才能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制度来有效开展。

3.把党的引领教育融入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经历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的过程才形成的,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源于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系。高校党建要把学生社团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理论成果的载体,另一方面要承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责任,通过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学生普遍信仰、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使党建观念在生动活泼的理论普及中增强新的活力。把党的引领教育融入学生社团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之中,党建工作载体就拓宽了,同时把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置于学生社团的考评中,创新对学生入党的考察模式,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生党员队伍,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四、路径四:与大学文化创新相结合

党建文化虽然是政党文化,归属于政治类别,但党建文化、特别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文化,是对各类先进文化的综合,党建文化必然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对高校党建文化来说,本身包含了对大学文化、科学文化和群众文化的吸收,同时又对大学文化的发展起引领作用,党建工作载体创新要实现党建文化与大学文化创新相融合。

1.党建文化载体与大学文化载体相融合大学文化是大学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德学风等多方面的精神综合体,具有对传统的积淀性和时展的现实性。大学文化的本质是时代精神,所以大学文化也称之为大学精神,如果说大学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那么高校党建目标也是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二者可以有机融合。高校党建目标与大学文化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高校党建目标的定位,要建立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党建目标的创新又可以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高校党建目标是否创新、是否与时俱进,也可以从大学文化的建设过程得到检验。要充分认识高校党建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相互融合关系,党建文化具有政治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时代精神构建,同时,党建目标作为动态过程,又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得到更多启迪。

2.党建文化载体与科学文化载体相融合大学生科学素质形成的主要渠道来自大学教育,大学的科学文化教育与修养关系到大学生的科学理念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引导大学生热爱科学,把科学技术作为报效祖国的毕生事业,科学文化孕育与催生科学技术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大学要营造校园的科学文化氛围。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探索未知的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律,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与科学文化本质无缘,企图一举成名,甚至于在学术上弄虚作假,是对科学文化本质与精神的反叛,也是科学文化缺失的结果。现代科学研究讲求团队协作,团队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科学团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学生社团是拓宽学生科技视野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品格的载体,也是党建文化与科学文化融合的载体。一个人具有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就会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就会自觉地去遵从行为规范和严守道德。科学文化氛围孕育科学人才,科学文化理念引导科学追求,科学文化精神激励科学探索,科学文化修养强化科学品格。一句话,科学文化关系到大学生对科学探索的不懈追求与创新能力。

3.党建文化载体与群众文化载体相融合党建文化是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的结晶,它是党的思想文化、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华与综合,党建文化是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学习与实践的结果,也是党外群众对党组织关心、爱护、帮助、监督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的党建文化是党组织与群众的共同创造。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政治使命决定了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党建文化的活力之源。因此,创新党建文化的载体就是要进一步创新党建文化与群众文化中的交融。这种交融并不是输出党建文化,而是把党建文化植根于群众文化的土壤之中,植根于高校的大学文化之中。只有这样,党建文化才能更富有活力,党建工作的文化载体才能更丰富,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才会更紧密。

作者:何淳宽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